领导班子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和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决定和影响着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好,把高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好。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以思想建设为首,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制度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治校理教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学校党委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思维能力。学校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重点突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先后组织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党的十八大精神等一系列专题学习。出台了《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了全部部署,强调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学校党建创新计划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学习,集中探讨了学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等重要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集体学习,班子成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100多篇。
二、加强组织建设,选好配强领导班子
学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2012年,学校党委领导班子顺利完成了换届,经过选举,产生了学校新一届党委领导。学校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分管工作,严格落实责任。2012年,学校向教育部、北京市推荐干部25人次,向校外交流干部2人,选派4名干部到京内外挂职锻炼。学校修订完善了《北京师范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北京师范大学干部职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为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选拔的重要形式,确立了“五推荐”(个人自荐、基层推荐、群众推荐、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推荐)和“四公开”(公开招聘岗位、公开任职资格条件、公开招聘程序、公开干部任用结果)的干部选拔机制。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师范大学2012管理机构调整和干部聘任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严格选用程序、突出人文关怀,顺利完成了第四轮机关机构调整和干部聘任工作,处级干部平均年龄从47岁降为40岁,新提任的处级干部全部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推进了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三、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和服务师生
学校制定了《关于改进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见》,不断改进领导班子作风。坚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座谈会。及时向民主党派负责人、离退休人员通报学校情况。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3~5个院系所等基层单位,每学期到联系单位调研1~2次。坚持校务公开,完善了校领导电子信箱管理,及时收集和反馈师生意见。学校通过工会、教代会、学生会等渠道,组织教师代表参与学校改革发展重大专题的意见征询。精简了各种会议,加快公文审批速度,设立督办员负责督办学校决定并及时汇报执行情况。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研究通过了《“985工程”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4年)》和《“985工程”建设项目支撑队伍岗位补贴实施办法》,拿出专款为教职工增加津贴补助,进一步提高离退休职工的补贴标准,提高研究生的补助标准,提高学生的资助水平。2012年,发放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金、学校助学金在内的各项资助达到1982人次,资助总计金额726余万元,落实各项资助项目30余项。学校党委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建设数字校园,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新建新乐群餐厅和16号学生公寓楼,改造老专家餐厅和兰蕙餐厅,改善师生食宿环境,解决了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在高校内部领导和管理工作中的创造性应用,体现了民主与集中、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是决策执行机制。学校先后制定了《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修订了《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不断完善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重大问题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党委全委会的作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党委全委会,研究和决定学校的重大问题。二是工作研讨咨询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召开院级党组织书记联席会、院长联席会、机关部处长联席会,以及民主党派、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情况通报会等,围绕学校的有关中心工作进行研讨和咨询,提出建议。三是民主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的建设,拓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特别是对于涉及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深入广泛调研听取意见,并提交教代会等民主渠道进行充分讨论后决策。四是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建立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等,促进了全校上下的沟通交流,发挥了师生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学校院(系、所)进一步完善了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院(系、所)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的原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等形式,认真开展廉政教育。制定了《加强校级领导干部党风建设和廉洁从政的若干规定》、《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学校将领导干部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以及遵守廉政准则和“十不准”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2010年年底,学校纪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确定2010年的检查重点为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三重一大”事项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学校在校级领导干部、正处级领导干部述职过程中,要求将遵守《准则》和“十不准”的情况作为规定内容,把干部的党风廉政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在全校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氛围,努力保持领导班子的清正廉洁。
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领导班子治校理教水平
提高领导班子的治校理教的能力,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着重提高领导班子的“六种能力”,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提高把握正确政治导向的能力;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团结协调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依法、民主、科学治校的能力;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促进和谐,不断提高开拓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的能力;确保安全稳定,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应急处理能力。
学校领导班子围绕中心工作,抓大事谋大事,对学校发展战略进行系统地思考和谋划。2006年,学校第十一次党代大会明确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创新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强校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校之路。2012年,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到21世纪中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和“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京师风范”三位一体的战略选择,强调未来五年要实施“六个学校提升工程”和“五个党建创新计划”。两次党代会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在全校上下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注重内涵、提高质量上,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真抓实干推动落实。加快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建设国家试点学院(教育学部),并成立教师发展示范中心;通过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作实施意见》,决策启动学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聘用制度、考核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创新机制体制,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还进一步加快推进昌平新校区、南院科技园和北太平庄校区的建设力度,拓展办学空间,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经过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面对时代变革的新挑战,面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目标,面对全校师生员工的新期待,学校领导班子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建设一流干部队伍
我校第十一届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之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积极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一、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严格把握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的原则,根据高校的特点,强调选用干部要将政治素质、学术背景和管理才能相结合,严格把好选拔干部的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真正把既懂政治又懂教育、真诚为广大师生服务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根据中央《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师范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程序、纪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细化了操作程序和步骤,特别明确规定公开招聘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形式、民主推荐为必需环节。采取“五推荐”和“四公开”的方式,即个人自荐、基层推荐、群众推荐、组织部门推荐和领导干部推荐,以及公开招聘岗位、公开任职资格条件、公开招聘程序和公开干部任用结果,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二、创新选任方式,大力推行干部竞争上岗
在干部任用方式上,校党委不断加大干部公开选拔和竞聘上岗工作的力度,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积极创造能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2003年、2007年、2012年学校机构调整、干部重新聘任时规定,除任期未满且经组织考察能够胜任现任职务的干部留任外,其他处级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2005年、2008年两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学院院长。
2005年以来,学校机关、直属单位和院、系(所)先后有284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领导岗位,占同期选任处级干部的88.9%,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任了24位学院院长。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具有较好学科背景和较强管理能力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明显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学校党委始终做到坚持民主集中制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不断强化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在校内公共场所设立了群众意见箱,在有关办公室设立了专门监督举报电话,认真听取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凡是群众反映的有关拟任人选的问题,都认真进行调查核实。任用干部过程中,坚持“五个不能”,即未经组织考察的人选不能上会,群众反映的问题未经调查了解的人选不能上会,群众意见大或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人选不能任用,在酝酿过程中争议较大的人选不能任用,党委常委会投票表决不过半数的人选不能任用。坚持并严格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与新任处级干部谈话制度、干部职务任期制度、新任干部试用制度、干部任期届满和离任审计制度、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干部培训制度、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8项制度,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的若干规定》、《学院行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共同负责制实施办法》等制度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