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2300000002

第2章 导论

杰罗姆·S.布鲁纳,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在他超过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兼通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领域,针对与“人类如何组织经验”相关的多项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在他之前,美国的学习理论,如以华生、斯金纳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是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并不适合于学校教育,而作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十分重视心理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将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知识应用于教育学,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他是美国第一位真正将目光投向学校教育的杰出心理学家,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盛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罗姆·哈瑞曾这样评价布鲁纳:“这是个很令人欣喜的讽刺——布鲁纳是曾参与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建筑师,但却也是第二次认知革命中最活跃的分子和最具原创性的发言人之一。”[1]1956年,布鲁纳和古德诺、奥斯汀合作出版《思维的研究》,用结构发展论向当时主流的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提出了直接的挑战。该书涉及知觉理论、分类理论、概念获得及其策略理论、编码系统理论、智慧生长与表征系统理论,这些理论不但对于解释学生的认知过程很有启迪,而且推翻了行为主义在西方心理学中的统治地位,从而引发了一场认知革命,思维和心智的心理学研究逐渐取代非心灵论,并且使心智的形式结构和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理论合流而逐渐形成认知科学,被誉为第一次认知革命。

之后,布鲁纳又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著述:《教育过程》综合了1959年全美伍兹霍尔会议各小组的专题讨论意见,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提出了著名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论认知》是布鲁纳早期认知研究成果的文集之一;《教学论探讨》是继《教育过程》之后,从教学的角度谈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方面的论文集;《教育的适合性》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布鲁纳针对美国教育现状所发表的一些论文的汇总;《有意义的行为》主要是对几十年认识革命的回顾与反思,指出了认知革命的初衷,在此呼吁认知探索应回到意义建构的美好愿望;《教育的文化》是对于文化心理学如何作用于教育进行重新思考的作品。从布鲁纳的主要学术著作来看,在有关心理学及教育学的众多议题上提供了一种广延的综合观察和思考,其探索涉及面非常广泛,既有早期的认知探索,包括知觉、概念的形成及其策略、思维、认知发展等,又有吸收结构论者皮亚杰、乔姆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思想,建立了结构主义教育观念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涉及学习的准备、学习的过程、发现学习、学习的转移以及教学方面的教材结构论、教学原则、螺旋式课程设计及教学评价等,最后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考察了文化对人类教育及认知成长的作用。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布鲁纳的众多教育著述中,有两本特别重要,一本是早年的《教育过程》,另一本是晚年的《教育的文化》,相关学者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布鲁纳教育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认知主义与文化主义,因此,他们把《教育过程》和《教育的文化》作为把握布鲁纳教育思想从结构到文化转变的两本重要代表作。在布鲁纳学术生涯的早期,他将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结构的发展阶段理论引入教育实践现场,对儿童感知、学习、记忆以及认知规律的其他方面进行了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结合美国当时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以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及模式,《教育过程》是这一理论及模式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版,更使它代表了皮亚杰结构理论而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曾被列为“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并被誉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里程碑”[2]。在这本小册子中,他对于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发现学习、内在动机、螺旋式课程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为美国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世界性的教改运动的广泛开展,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延续至今。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过程》一书在世界享誉三十年后,布鲁纳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从认知心理学转向了另一心理学范畴,即类似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心理学,或者称作以文化论为基础的心理学,被称为第二次认知革命,所谓的第二次认知革命也就是文化论在有关人的科学之中的发展。于1996年出版的《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学的观点》正是布鲁纳对文化心理学如何作用于教育所作的研究成果的汇集,比较全面地表达了他的教育文化观,“文化塑造了心灵,文化同时提供了一整套工具,让我们得以构建自我的世界,同时形成有关自我及自我力量何在的各种观点”[3]。该著作对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富有洞见、发人深省以及充满前景的创见思想让人印象深刻。

尽管布鲁纳没有专门阐述过其研究的整体构想,或者其理论的总体框架,但为了更好地把握布鲁纳心理理论和教育理论的思想精髓,需按照时间脉络,对布鲁纳的主要论著进行深入体察,仔细品味。根据他学术研究生涯中不同阶段的主要学术观点,不难概括布鲁纳教育思想的核心,及前后思想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要点:从早期的认知探索到建立在认知探索基础上的教育理论,再到文化心理、民族心理对于认知成长的重要作用的走向。本书正是根据以不同时期心理学背景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及其转变做一番解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纵观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早年吸收皮亚杰结构认知发展论的精华,建立了结构主义教育思想。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在意识到认知主义教育观的缺陷和弊端后,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为其打开了教育研究的新视野,也就是说,在晚期,布鲁纳将目光转向了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关注文化本质如何造就心灵本质?而教育作为文化传递的形式之一,在此过程中有何建树?其教育思想的脉络呈现出从认知主义到文化主义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他紧密围绕“智力”这一核心关键词,可以说,他一生的学术生涯都在围绕人如何拥有最高的智慧而展开,他认为在人类所追求的完美中,唯有拥有最高的智能才是最真实的、最重要的。为此,布鲁纳从智力的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个体的智力发展以及文化传递对于智力的影响来探讨。在前期布鲁纳的学术生涯中,他强调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布鲁纳后期的研究中,他更强调文化对智力发展的作用。在他看来,智力的成长不仅受教育的影响,而且还与更加广泛范围的文化传统有关,他越来越认识到要真正了解人类智力的本质、文化心理或者民族心理的探讨尤为重要。《教育的文化》的中文译者宋文里在序言中称“布鲁纳的‘第一次认知革命’把认知研究带进来,然而‘第二次认知革命’正要把认知带出去。”[4]可见,布鲁纳的这种转变也代表了或者说见证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从布鲁纳一生的学术生涯来看,从最初的认知研究开始,后来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研究了如何获得这些外部条件来促进人的认知成长和完善。布鲁纳的教育思想脉络呈现出从结构到文化的转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布鲁纳从结构主义到文化论的转变,并非是简单的后者否定前者,或者是后者取代前者,而是作为一个辩证的思考者,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从更为广泛的范围来探讨人类智力的生长与完善,认为心理学应该同时考虑到个体意识和文化情境的影响这两个因素。这个过程看似转变,但实际上是一以贯之的。

注 释

[1].布鲁纳.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学的观点.宋文里译.台北:远流出版社,2001:5

[2].布鲁纳.教育过程.邵瑞珍译,王承绪校.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

[3].布鲁纳.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学的观点.宋文里译.台北:远流出版社,2001:18

[4].布鲁纳.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学的观点.宋文里译.台北:远流出版社,2001:6

同类推荐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哈佛精英能力课

    哈佛精英能力课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多年来孕育出无数巅峰人才,培养出八位美国总统、四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十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和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上千名高管……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些精英人物?本书在研究哈佛课堂和哈佛人物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课堂上学不到、又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所必需的十三大能力。内容精当全面,启人心智。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

    人格是人生的基石,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格是心灵的明灯,它不断地在灵魂与意识之上,给我们以指引和激励。正因为有了对于人格的信仰,我们才会在风霜雪雨的日子里,始终不偏离前进的航向;正因为有了人格的孕育,我们的心灵之洲才能绿水长流,我们的青春之树才会长盛不衰;正因为有了人格的积淀,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如山一样不屈,如海一般博大……
热门推荐
  • 菌阁琐谈

    菌阁琐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王妃传

    大唐王妃传

    唐初四个谜一样女子,遇上李唐四位皇子,四段爱恨情仇的故事,当亲情,爱情,友情遭遇王位抉择时候,是携手沉浮还是就此相忘江湖,抑或是反目成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 清朝故事多

    清朝故事多

    从佛库伦生出爱新觉罗家族远祖布库里雍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乾隆,舒尔哈齐,五大臣,四大贝勒,储英等等,一直写到清末帝溥仪退位中国走向共和,400年政治、军事、金钱、美色、文化等一应俱全,立体全面展示满清皇朝发展史,政治官场里的权谋手段,政客博弈的刀光剑影,普通小人物不懈奋斗的历史,拉帮结伙,结交人脉,消除异己,得到利益,用已得利益巩固己方力量,然后物极必反,此消彼长,永远没有常胜一方,继而陷入不断谁主沉浮的魔咒,不断上演着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处其境,难解其乐。
  • 美妻郝可人

    美妻郝可人

    “你觉得我会娶你吗?”郁盛北似笑非笑的看着她。郝可人眸子一紧,“你想多了,我也根本没想要嫁你。”“那你想嫁给谁?”“嫁给谁也不嫁给你!”她扭头就走,不再跟他说话。身子猛然被扛起,身下传来他满满的醋味,“除了我以外,哪个孙子敢娶你?看我不废了他!”
  • 乱世埋忠骨

    乱世埋忠骨

    异世大陆,一个家族等待千年,只为她重生,这个世界诡异多变,众神撒了弥天大谎,欺瞒了天下苍生,到底是为什么
  •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一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异想集·马腹

    中华异想集·马腹

    一切都在四月十三日的深夜变得不一样。风雨巷中那家驰名百年的顾家绣房发生了异变——主事的顾氏夫妻在等待着一个重要的客人,而这对夫妻俩的女儿去参加学校同学的生日宴会,可是当顾绿章晚上回到家后,却发现古宅里已经空无一人,却也没有打斗的痕迹、没有血的味道……难道三十几年前的事情又要再次发生?她的父母是否会像她的祖父母那样?做完了最后一顿晚餐,穿得整整齐齐出门去了,在那之后就没有回来?这一切和那张没有绣完的裙幅到底有什么关系?
  • 首席大人,求闪婚!

    首席大人,求闪婚!

    他,夜祁凌,强势霸道,腹黑冷血,是M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外人皆传他不近女色,高冷禁欲,低调神秘。可依旧有大把女子前仆后继,想引起他的注意。“嫁给我,我给你解决所有问题。”他从不做亏本的买卖,这一切只为了得到她。一次偶遇,她再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只能成为他的妻。
  • 重生成第一毒妃

    重生成第一毒妃

    【女强】一纸诏书,一杯毒酒,宣告了她这个废后的悲惨结局。一朝重生,她成为将门虎女,嫁给当今圣上宠臣为妻。身为正妻不受宠,小妾作乱,怕什么,且看她如何清理门户,重掌大权!休掉夫婿,嫁入王府,她成为史上第一传奇女子!美人如玉,江山如画,曾经欠她的,她会一一讨还!
  • 养只小鬼当宝贝

    养只小鬼当宝贝

    只是在大明星家当了个生活助理后,她的运气便开始不好了……父母相继住院,而她经常发现有恐怖的事情在她身边发生,一个一个的迷团让她心方,她耳边常常听到恐怖的笑声......原来竟然来自一只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