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2300000003

第3章 布鲁纳的生平及著述(1)

第一节 布鲁纳生平

一、童年时光

布鲁纳于1915年10月1日出生于纽约,之后不久全家人迁至纽约的郊区——法罗卡威,当时这是生活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居住地区。在这个被布鲁纳形容为“有名无实地遵守教规的犹太人”的家庭里,他过着愉快的童年生活。布鲁纳在少年时代,曾先后就读六所公立中学,但是没有一所学校的教育能挑战他的智力水平。

布鲁纳的父亲出生在波兰的一个穷苦家庭,家住克拉科夫[1]附近的一个工业小镇。布鲁纳的母亲出生于富裕的商人家庭,她在遇到布鲁纳的父亲之前,已经早早地结婚。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在去柏林做生意的路上意外去世,当时她怀着大儿子,也就是布鲁纳的哥哥阿道夫。阿道夫出生后不久,她与布鲁纳的父亲结婚。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布鲁纳的父母和叔叔移民到美国纽约。

1933年布鲁纳中学毕业,那年秋天,他离开家乡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成了杜克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然而,那时的布鲁纳在学术研究、职业方向上尚未形成明确的看法,后来他在自传中把最终涉足心理学领域归因于一些不明确的原因:“一部分原因归之于地点;一部分原因归之于人;一部分原因归之于时间”[2]。

二、大学生涯

1937年,布鲁纳获得杜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随即注册该校心理学研究生,四年一晃而过,布鲁纳在杜克大学的快乐时光结束了。布鲁纳回忆说,在即将毕业的那年春天,他阅读了两本重要的心理学著作:一本是库尔特·考夫卡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3],另一本是高尔顿·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4],这两本著作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们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广泛影响,布鲁纳认为这两本书曾经动摇了他在动物研究上的信念。

1938年,布鲁纳转学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毫无疑问,在这所大学,布鲁纳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旅程。当时的哈佛大学云集了各学派的社会科学名家,其中包括:人格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1897—1967)和亨利·默里(1893—1988),完形心理学家勒温(1890—1947),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1904—1990)等。布鲁纳在著名实验心理学家拉什利的指导下,于1939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这时的他主要从事动物知觉的实验研究。

1941年,布鲁纳取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应召服兵役,在联邦电信委员会(FCC)新设立在华盛顿的外国广播监听处任职,他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公众的态度和**德国的宣传技术。1943年,布鲁纳任普林斯顿公共舆论研究所副所长,1943~1944年任《公共舆论季刊》编辑,继续分析公众对美国外交政策支持的程度,其中有一些调查结果发表在《人民的委托》一书中。为了“更直接”地为参战做出努力,布鲁纳曾试图入伍,但因视力差而未被录取,最后他终于在欧洲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的战争心理部中得到一个所谓同他专业相似的职位。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中,布鲁纳致力于报道被盟军军队刚刚解放的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

三、重返哈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鲁纳渴望回到学术生涯中去。1945年他回到母校哈佛大学任心理学讲师,1947年发表了《论需要在影响知觉中的重要性》这篇有价值的论文,为美国的认知心理学派奠定了基础。1948年晋升为副教授,1951年在哈佛大学组织认知研究小组,开始从事认知机能的实验研究。1952年晋升为教授。1956年发表了《意见与人格》研究报告,后合作出版《思维的研究》一书。1945~1972年,在哈佛大学工作期间,他的研究方向逐步从动物研究转入研究人的感知觉。自1946年起,他在心理学系以及它的姊妹学科——社会学系讲课。虽然布鲁纳的研究常常因原来系科的研究范围狭隘而受到阻碍,但是新系科也并未能令他完全感到满意,原因在于新系科仍把跨学科系科的研究重点放在宏观社会学问题上,而心理学系则集中研究心理物理学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如他在自传《心灵的探索》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心理学的核心是研究心理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实现,但这一点却在这两者之间被人们所忽视了。”[5]于是布鲁纳重新开始对人的知觉和感觉进行研究,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的主要研究课题。布鲁纳与他的哈佛大学同事们,尤其是和波斯特曼写了一系列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有关知觉的革命理论。布鲁纳紧接着还发表了《作为知觉中的组织因素的紧张和紧张解除》一文,指出人们能够用减少环境的惊奇性的方法来看待世界,从而使其心理的紧张有可能得到解除。

20世纪50年代早期,布鲁纳从对知觉的研究转向对认知的一般过程的研究。当时认知研究的名声不佳,原因在于这项研究往往超出正统的科学范围而卷入一些“心灵主义”的概念中去,但是布鲁纳设想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利用最低限度的概念手段,而且还考虑到有关知觉的一些早期研究结果。他认为他的目标不是想通过往行为主义中加入一点心灵主义使之成为更好的研究方法。因为,爱德华·托尔曼曾经做过对此研究,但收效甚微。也就是说,他们不是要站出来“改造”行为主义,而是要替换它。

由于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的局限性表示不满,在1956年布鲁纳访问时任瑞士日内瓦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主任的皮亚杰后,布鲁纳与心理学家乔治·米勒[6]一起萌发了为认知心理学研究创办一个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念头,不久后“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心”在两位心理学家的努力下得以成立,布鲁纳担任该中心主任。这在当时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改变了心理学研究中忽视思维过程,终端心理过程探索并把这种认知研究说成是主观的或‘不科学的’传统”[7]。从此以后,该认知研究中心在一大批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领导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潮流,为认知流派在心理学中的成长、壮大乃至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主流做出了卓越贡献。认知革命从本质上要求心理学和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甚至与法律形成合力。所以,毫不奇怪,也绝非偶然的是,认知中心顾问委员会的早期成员中有哲学家奎恩、历史学家斯图尔特·休斯、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新结构主义倡导者纳尔逊·古德曼、法律学者鲍尔·弗莱德等学者已经开始从事认知机能的实验研究。在创建认知心理研究中心的同时,布鲁纳又介入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全国性大辩论中,这场辩论是由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冷战的逐步升级而引起的。1959年夏,布鲁纳受美国科学院的邀请,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改进中小学学科的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会议的研究成果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过程》一书。

布鲁纳认为对他学术上产生深刻影响的经历,更多的是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在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的10年间,他深受克莱德·克拉克弘和戈登·奥尔波特、特尔科特·帕森斯和亨利·默瑞的启发。该系有每月都要组织一次研讨会的惯例,研讨会阐述围绕的目标:一类是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人的各种观点;另一类是那些作为文化和生物有机体的表达的观点,该系的目标是怎样协调这两类观点之间的关系。

四、访问牛津

1972~1980年,布鲁纳在英国牛津大学担任实验心理学瓦茨教席,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认知过程的发展情况,尤其是了解心理生活的开始,布鲁纳决定把研究重点放在有关早期婴儿技能发展的问题上。当时对这一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而占主导地位的一些理论,基本是推断婴儿的心理状态都是根据各种生理测量而来的,在此期间,他在《婴儿认识发展过程》(1969)一书的基础上,又出版了《婴儿技能活动的结构》(1974)、《超越所给的信息》(1973)等论著。

五、安享晚年

在瓦塞纳尔的荷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修学院度过休假年后,布鲁纳于1980年返回美国,回到哈佛大学,并在斯龙基金会的创意下,着手撰写学术性自传《心灵的探索》。自1984年年初,他任纽约大学的人文学科新学院院长一职,主要从事文化心理、民族心理、语言心理和法律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他1952年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1959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主持著名的伍兹霍尔中小学课程改革会议;1960年任总统教育顾问;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以赞扬他“对人及其环境的信息处理的策略和方法具有丰富的见解和独创性的贡献,加深了我们对人是怎样拥有和转换他所运用的信息的理解”。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7年因“理解人类心灵的毕生贡献”而荣获国际巴尔仁奖。

同类推荐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 马上写出好文章:四十余种写作技巧和秘诀一次教给你!

    马上写出好文章:四十余种写作技巧和秘诀一次教给你!

    你是否热爱写作,却苦于下手呢?这就是你要找的书!无论是写实还是虚构,本书涵盖的数十种简单易行的写作技巧和创作秘诀,都将全方位助你提高写作能力,轻松克服写作障碍。马上将本书放入购物车吧,你一定会惊叹于这些实用便捷的方法为你的写作水平带来的正能量。
热门推荐
  • 阿修罗王传6

    阿修罗王传6

    千年之后,一段往事,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众神之间隐藏真相,少年为寻找真相,夺得万人天下,以武相逼,揭露出惊天阴谋,故此战争爆发,揭露历史背后的污点,成为真正的-----暗黑破坏之神……
  • 近水先得玥

    近水先得玥

    景玥心心念念的cv男神竟然是父母朋友的儿砸,还住在自己家里了!景玥:崽崽,麻麻爱你崽崽·萧暮景:壁咚景玥,俯身吻向景玥我不要麻麻,只要你,你即是全部,惊艳了我的人生。1V1,超甜,新书番外,期待票票!
  • 我和天使恶魔女友的日常

    我和天使恶魔女友的日常

    梅川泽是个喜欢看流星的小男孩,自七岁那年起就经常一个人坐在房檐上等待着流星的到来。直到有一天,梅川泽又一次的看见了流星,许下了一个心愿……
  • 短笛

    短笛

    泽旺邀请我们暑假到白玉县作客,说那儿的春天如同山外的阳春三月:“风儿是那么的柔:天空是那么的明净;朵朵红的、白的云与地上红的花、白的花默默相对,似在相互倾诉那许许多多不愿人知晓的什么秘密;站在山岗上,你可以领略到山外阳春三月也不曾有过的美妙,你还可以听到不远处寺院传来的袅袅钟声……”泽旺的这一番描述,的确勾起我对雪域白玉县的向往。
  • 道德(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道德(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饱含智慧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下这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伴随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此刻,您手中的《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道德》正是这样一粒种子,还等什么?快快将它播撒在孩子的心里吧!
  • 诡刺

    诡刺

    在特种部队,狙击手的代号,一般用“鹰”,擅长丛林狙击的狙击手,叫“绿鹰”,精通山地作战的,叫“山鹰”。专门负责保护重要目标的职业军人,或者在战场上负责为受伤队友实施急救的队医,代号中一般会有“衫”字,比如驻外维和部队中的“蓝衫”。而在战场上拥有超强进攻能力,无论投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迅速适应,并单独完各成各种作战任务的综合精英,被称为“刺”。而风影楼,他的代号是……诡刺!
  • 鸱鸮娘

    鸱鸮娘

    空想家,妖孽制造者,非妖孽不写,非奇异不说,在东游西荡里寻找和描绘那些个潜藏于世的妖孽,以及古古怪怪的传说。代表作:独家刊于《最推理》的“死影师”系列,作品《宝珠鬼话》等。宣德六年十二月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睡在一片田地里。四周寒风刺骨,沙沙作响的蓬蒿叶夹杂着雨丝时不时拍在他身上,扎得他浑身刺痒难耐。忍着天旋地转般的昏沉,他使劲醒过来,顶着头顶刺眼的光将眼睛睁开。随后发觉全身好似被剥了一层皮似的。
  • 不思议悬恐馆

    不思议悬恐馆

    男主“我”作为一个专门处理神秘事件的人,在处理各种不思议事件中发现了中医禁术的秘密……
  •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间之农门娇女带娃跑

    空间之农门娇女带娃跑

    因未婚先孕,一家被赶出家门,两间茅草屋,清苦过活。一觉醒来,内里换了人。原来,家徒四壁,现在,豪华庄园。原来,软弱可欺,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娘亲,给我找个爹爹!”“娘亲,那边有个跟我长得很像的男的说是我爹爹。”“胡说,你爹已经死了!”“死女人,竟敢咒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