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2700000023

第23章 18世纪启蒙文学(1)

第一节 概述

18世纪是欧洲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标志就是震撼全欧洲的法国大革命。在革命到来之前,欧洲发生了一场新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伴随着这场运动,在文学上也出现了一股全新的潮流,即启蒙文学。

一、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荷兰当时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科学文化中心。著名思想家格劳修斯、斯宾诺莎提出的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的观点和天赋人权的思想,开启蒙运动之先河。

欧洲的社会生产力随着资产阶级的日益壮大,到18世纪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封建的生产关系却严重地阻碍着它的继续发展。在英国,17世纪的两次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使资产阶级第一次取得了政治权利,但封建生产关系并未从根本上打破;在法国,僧侣和贵族两大等级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却占有全国90%的土地,第三等级经济上负担着沉重的税赋。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这种尖锐的矛盾冲突决定了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英国资产阶级在国外大规模进行殖民扩张,在国内发展工商业,大型手工业工场发达,一些生产部门开始采用机器,18世纪中叶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初期还担负有反封建残余的任务,同时和劳动人民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日益尖锐。法国在欧洲大陆各国中工商业最为发达,六七十年代,手工业工场开始零星使用机器,并出现了规模较大的企业。但它仍然是个封建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专制王权对外不断发动战争,外交一再失败,对内加紧压榨人民,屡次宣告财政破产。封建阶级和第三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到极点。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最彻底的斗争,它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制造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因此,随着政治革命的迫近,就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为政治革命做好思想准备。

另外,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对启蒙运动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18世纪是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科学研究机构的相继成立和科学杂志的创刊发行,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日益确切主动,它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为启蒙思想家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建立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提供了养料。霍布斯是英国革命时期著名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论政治体》《论公民》《利维坦》等,他肯定君主集权制,代表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英国哲学家洛克继霍布斯之后发展了经验主义,推动了这一时期唯物主义和自由思想的传播。他在政治上拥护君主立宪制,主张人民通过议会行使权利。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的天赋权利,国家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私有制,这对欧洲启蒙运动影响很大。法国思想家贝尔和封特奈尔继承笛卡儿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摈弃其中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的唯心主义思想,把理性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权威的武器,提倡自由检验的科学精神,肯定人类要不断地进步,他们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等都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借鉴,启蒙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在欧洲发生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的政治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做思想舆论准备的一场思想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表现在:

首先,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宗教。启蒙思想家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是以理性为准绳,全面批判封建残余势力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表现,全面否定反动宗教,冲破精神枷锁。以科学的真理观反对宗教在思想领域的无上权威;以自然科学或者无神论的唯物观批判否定封建宗教的唯心主义,以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政治观反对封建偏见和贵族特权。

其次,以理性为中心启迪教育民众,消除蒙昧。启蒙主义者认为社会之所以黑暗、腐朽,是由于人们本来所具有的清明的理性被封建统治和教会偏见所污染,所以人们变得浑浊、愚昧。那么,改造的途径应该是重新用理性来照亮人们的头脑,用教育来消除人们的愚昧,用知识打开人们的眼界,促使人们探索新的生活。

再次,以理性为目标,向往理性王国,建立“自由、平等”理性的社会,以此代替黑暗的封建社会。这是启蒙主义者梦寐以求的理想。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继承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个性。启蒙思想家比人文主义者更进一步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其目的是要推翻封建大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启蒙运动也有局限性,从阶级局限来看,他们在提出建立理性王国,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观点作为战斗纲领的同时,也提出保护私有财产制度,这就使他们所要建立的理性王国带有严重的资产阶级烙印。从时代局限来看,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把社会变革仅仅看作是改变人的思想问题,认为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民消除蒙昧,使统治阶级恢复良知。因此,尽管他们激烈地批判、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但不相信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一些所谓“天才”、“圣君”的身上,推崇“开明君主”;尽管他们愤怒地谴责宗教和教会的罪恶,但又不否定宗教的力量,有的启蒙思想家甚至主张,世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出一个上帝,以约束人们的思想。

启蒙文学是18世纪启蒙时期的以启蒙思想为内容的文学,它既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工具和思想武器。启蒙文学继承了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竭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表现资产阶级改革社会制度的要求,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制造舆论,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启蒙文学要求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描写和歌颂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二、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1.从主题上看,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启蒙作家大都是启蒙思想家,他们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他们揭露封建专制和教会的黑暗,揭露暴君、僧侣的残酷和虚伪,宣扬民主精神、人权思想和理性王国。

2.从题材上看,启蒙文学以现实生活和斗争为题材。启蒙文学一反古典主义描写王公贵族生活的传统,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创作题材,以普通的平民百姓作为描写对象和主人公,通过对他们生活、命运的描写,歌颂第三等级人们的英雄行为、高贵品质和崇高情操,反映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

3.从人物塑造上看,启蒙文学基本上都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作品的主要人物,着重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体现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启蒙作家塑造了一系列普通人的正面形象,把普通人的情感和理智、希望和追求、幸福和痛苦统统写进文学作品中,通过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有力地表现了社会重大问题。

4.从形式上看。创造了启蒙文学新形式,文学体裁多样化。为了有效地发挥文艺的宣教作用,启蒙作家除了沿用原有体裁进行创作以外,还创造出许多新的独特的启蒙文学新形式,如哲理小说、启蒙戏剧(正剧)、对话体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它们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启蒙文学的缺点表现在由于作家过分强调文学的哲理和宣教性,往往使得作品倾向鲜明,而形象不够丰满感人,缺乏鲜明个性,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和“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三、启蒙文学发展概况

启蒙文学以英国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为开端,经由法国的哲理小说和法、德等国的启蒙戏剧的发展而进入高潮,并与后期出现的感伤主义文学融合,为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英国文学

在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文学曾在世纪初流行一时,世纪中叶之后,还曾出现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等等。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还是受唯物主义影响,在流浪汉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启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时英国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因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性为武器,扫清封建残余,鼓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和弊病。

17世纪末,英国废除出版物审查法之后,各种以中小资产阶级为阅读对象、抨击封建意识、普及启蒙思想的报纸杂志大量涌现,形成了欧洲最早的启蒙主义教育浪潮。英国的古典派启蒙作家有斯梯尔、艾狄生和蒲泊等人。斯梯尔(1672—1729)和艾迪生(1672—1719)通过他们主办的《闲谈者》和《旁观者》,用优美的随笔写世态人情,进行道德说教,为新兴市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他们的散文的叙述和描绘传统,也对现代英国文学有一定影响。蒲柏(1688—1744)自幼残疾,他发愤写作,20岁出头便用英雄双韵体写了诗歌批评《论批评》。其语言机智幽默,充满哲理,为后代英国人所继承下来。

在文学上,18世纪初兴起于英国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以其丰富广阔而又真实具体的现实生活画面,形成了欧洲启蒙文学的第一道亮丽风景,并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产生重要影响。丹尼尔·笛福、约拿旦·斯威夫特、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都是当时有影响的小说家。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第一个代表作家是丹尼尔·笛福(约1660—1731),他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尊为英国“小说之父”。他的小说创作大多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这些普通人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18世纪英国初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海外殖民扩张意识。

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而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海外经商遇险,孤身一人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但他很快克服消极情绪,以坚强的毅力,艰苦创业,先后经历人类从采集、渔猎、畜牧到种植等生产发展过程,彻底改变了无衣无食的生存困境,最终,在小岛生活28年之后,返回故乡。鲁滨孙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形象,“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首先是一个富于冒险进取精神的资产者,他不满平庸、不甘守成,一心想去海外冒险,开辟世界,创业扬名,反映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开拓创业精神。其次,他还是一个富于劳动热情的资产者。在荒岛上,他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艰苦创业,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实干精神。鲁滨孙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再次,在鲁滨孙身上也有资本主义海外殖民者的特征。他贩卖黑奴,经营种植园,奴役“星期五”,对荒岛具有强烈的占有观念。他用火炮、基督教征服土人“星期五”的经过,就是欧洲资本主义殖民者用物质、精神文明征服殖民地的缩影。在此作者宣扬了殖民扩张的政策,反映出作者阶级和世界观的局限性。类似鲁滨孙这样永不满足、不断追求进取、开拓占有型的主人公在作者的其他小说中还多次出现,他的另一重要作品《摩尔·弗兰德斯》(1722)以及《杰克上校》《辛格尔顿船长》中的同名主人公都是此类人物。

约拿旦·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一个激进的民主派。他的著名作品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作品通过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几个虚构的岛国的神奇经历,影射、抨击了英国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其中格列佛在小人国、飞岛国的经历和见闻是对英国统治集团贪婪残忍、争权夺利、殖民掠夺的揭露和讽刺,而在大人国的见闻则表达了对贤明君主和理性社会的向往。在对主人公游历的最后一地智马国的描写中,作家还流露出了对人类道德堕落的悲观失望。艺术上,小说成功采用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进行创作,把艺术虚构和现实讽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自如地运用反语、对比、夸张、影射等手法,表现出高度的讽刺艺术。

同类推荐
  •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描述了一艘载着十五个少年的帆船在暴风雨中遇难,漂流到荒岛上,坚强的十五个少年团结一心,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地面对并战胜残酷的自然环境,打垮凶狠的敌人,经历两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故乡的故事。这套世界少年文学名著按照语文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进行了精选,集中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
  • 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歇后语》主要内容包括:歇后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中国成语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国成语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中国成语故事》将那些最常用、最脍炙人口的成语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受益匪浅。
  • 福尔摩斯探案(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福尔摩斯探案(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班主任修心养德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修心养德100篇千字妙文

    这里有100位班主任,这里有100个故事。他们用真诚的态度,思考真实的生活,感悟生命教育的真谛。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没有退缩,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领导的排挤没有抱怨,面对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没有放弃;他们用智慧,用宽广的胸怀化解了生活中的一次次难题,生动而深刻地阐释了人生的内涵。读了这本书,会让你的心胸变得宽广,心情变得宁静,教育变得幸福,精神变得饱满,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冥王归来

    都市之冥王归来

    王者归来,笑傲花都!什么?你是兵王,会坦克漂移?你是宗师,能生擒龙虎?你是超能者,可唤风雷?不好意思,我不是针对谁,各位在我眼中,都是垃圾!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的点滴(心灵感悟书坊)

    “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可谓浓缩了中国儒家和道家为人处世的智慧。《大智若愚的点滴》从大量的故事中精选出了大智若愚、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还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着非常深的寓意,相信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寻常的感受和对情感新的领悟。
  • 别跟自己过不去

    别跟自己过不去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首歌,生活是一场游戏,生活是一壶陈年老酒……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享受生活,轻松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把自己的心态摆正,用一颗平常的心,去体味人生,享受生活,去迎接大自然和灾难对人生的挑战,深刻认识到酸甜苦辣乃是人生的真谛,兴衰荣辱既是自然界赋予人类永不衰败的交响曲,同时还存在着大自然与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深奥道理。只有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做到更加珍惜生活,从而,激发你创造生活,生活才会有奇迹出现。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萨满文化》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萨满文化的起源与传播、萨满教的神灵崇拜、萨满的宇宙观与灵魂观、成为萨满的途径、萨满的祭祀、萨满传统文化等。
  • 天神本纪之桃花念

    天神本纪之桃花念

    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是,我念了你一千年,整整一千年,最后却一切成空。葑冀,你毁了我的思念,碎了我的眷恋,你我之间,都是空。师父,这一次,桃花该尽一尽自己的责任了。葑冀,这一次,我们,真的两清了。桃花,桃花,我什么都不要了,我不要这天,不要这地,不要这魔君之位,我只要你,你回来好吗?恨我不要紧,怨我不要紧,就算你打我骂我,杀了我都可以,让我灰飞烟灭都行,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
  • 50种有益健康的运动

    50种有益健康的运动

    《50种有益健康的运动》就是一本包含运动精神和运动实用技术的手册,或许你已经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健康火炬接力,别忘了,带上这本小册子,它会助你一臂之力。
  • 大鸟

    大鸟

    短时风力8至9级,瞬间风速每秒17至33米,最低能见度为零。这是入春以来受蒙古高原西路及北路冷空气的影响而出现的第三场沙尘暴天气。这是一条大峡谷,强劲的风裹着沙尘从谷口吹进来。山谷两旁的缓坡地是刚刚播种完的一望无际的麦田,风连拉带拽地将光秃秃的地表层土搅起来扬向天空,漫天的尘埃在广袤的天空里游移、飘荡,充塞了整个山谷。漫过无际的麦田,风又把它那无形有力的长爪伸向山顶的树林,被风扼住喉咙的一棵棵大树无法逃逸,一顺水地弯曲了身子在那里哀号、哭泣,“呜—呜—呜”千百棵大树一起呜咽,隆隆的轰响翻江倒海,声音响彻峡谷的上空。
  • 主公的弱娇军师

    主公的弱娇军师

    这是一个病娇与弱娇的故事……她有惊世之才却弱不禁风,只能隐世而居;他是师父口中命定的天下共主,却残暴病娇,满手鲜血。两个没有交集的人因一个预言,一场雪中偶遇,注定纠葛一生……为了苍生她以“栖梧公子”之名被推到他的面前,她试图用她的办法减轻他手中的血腥,却不知所谓的“辅助”竟成了他留住她的枷锁……有人说“军师”是一剂解药,可保天下太平;有人说“军师”是一剂毒药,在侵蚀他们君王的灵魂……可谁又知天地两极,相生相克,总有一物降一物的时候……
  • 红屋骑士

    红屋骑士

    这是大仲马又一部艺术性、可读性都很高的长篇佳作。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一个悲壮凄婉的爱情故事。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革命党抓住后判处死刑,王后的崇拜者红屋骑士莫朗在朋友的帮助下几度冒死营救,总是功亏一篑。最后王后处死,骑士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