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2700000008

第8章 中世纪文学(1)

第一节 概述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的结束,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其中5至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12至15世纪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16至17世纪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就文学发展而言,中世纪文学只包括前两个时期的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世纪是欧洲社会的封建时期,早在3世纪,曾经盛极一时的古代地中海区域的奴隶制就开始衰落,欧洲发生民族大迁徙,原来居住在北欧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等民族大举南下。当时这些北方民族还处在氏族制末期,所以被罗马人称为“蛮族”。公元476年,西罗马在内部奴隶起义和“蛮族”大举南下的夹攻下灭亡,这被视为中世纪的开端。此后,在这个奴隶制帝国的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蛮族”国家,这些国家之间为争夺土地,不断发生战争,在几个世纪的混战中,欧洲各国的版图逐渐划定,同时封建庄园经济和森严的等级制也逐渐形成,10世纪前后,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在12世纪,欧洲历史进入了被称为“美丽的中世纪”的新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带来了物质产品的丰富和社会制度的巩固完善。与此同时,古代城市恢复了生机,新兴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成批出现,极大地冲击着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开始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它所催生出的新兴的市民阶层大大增强了反封建的社会力量,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和条件;市民文学的出现与繁荣,则为欧洲中世纪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欧洲封建制确立过程中,基督教不断地向“蛮族”国家传播,并与封建统治相互扶持,在王权的支持下,中世纪教会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某种程度而言,中世纪的历史,就是欧洲“基督教化”以及基督教“欧洲化”的历史。到公元9世纪左右,欧洲已经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通过与世俗统治者争权夺利,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逐渐实现了宗教权与政治权合一的教皇统治。除掌握政治权力外,教会还在经济、精神、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掌握着绝对控制权,一切学术科学都成为神学的奴仆。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基本特点,就是基督教处于主导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1]尽管在中世纪后期,基督教走向世俗化、专制化,教会制度体现出了扼杀人性的一面,但在欧洲中世纪文明的初创与重建时期,基督教对封建制国家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是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的。作为统一的欧洲的象征,它使欧洲形成了文化上的同一性,同时运用一整套关于人的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规范,遏制了封建君主之间无穷无尽的战争和“蛮族”骑士们无法无天的行为,并通过大量的慈善事务撒播了一种普泛的人文关怀。

在文化传统上,中世纪文学是由非常复杂的成分糅合而成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伴随基督教的扩张而来的希伯来文化传统。《圣经》文化适应了中世纪初期信仰维系方式建立的需要,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要素之一,对欧洲文化影响极为深远。此外,影响中世纪文学的还有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传统、为欧洲精神注入崇拜女性与追求神秘思想的日耳曼文化传统和主要经由西班牙与南部意大利对欧洲产生影响的东方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在互动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融合。第一次是“加洛林文艺复兴”: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查理(742—814)崇尚文化,善待学者,兴修教堂、学校和图书馆,重写古代歌谣,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首次使欧洲古代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大规模地融合起来。到了12世纪,随着欧洲经济的繁荣,欧洲文化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交流、大融合和大统一。通过11世纪到13世纪的8次十字军东征,欧洲结束了封闭状态,一方面吸收了拜占庭基督教文化的因子和要素,孕育出神学异端思想,导致以柏拉图理论为基础的拉丁基督教文化转向了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基础的基督教学说体系;另一方面吸纳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文明的文化因子。这些因素,促成了“12世纪文艺复兴”。从此,信仰的盲从被取消,理性的价值被张扬,人们所具备的最高品格是探索真理的激情。自主精神与个性意识的苏醒使人们重新理解上帝的内涵和人与上帝的关系,同时在宗教的名义下探讨自我的价值。而此期出现的圣母崇拜则是基督教人性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此后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了13世纪以后,欧洲文坛就兴起了研究古代文化的潮流。这股微微吹拂的文艺春风,终于孕育出了中世纪文学的杰出代表——意大利诗人但丁。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世纪文学成分复杂,风格多样,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文学创作的原初性与多元性。在中世纪,由于滚滚而来的“蛮族”几乎摧毁了一切社会文明,中世纪文学不得不在古代文明的废墟上重构,经历新的阵痛。具体而言,欧洲近代诗歌是经由教堂仪式的唱诗、赞歌发展起来的。戏剧最初产生于宗教弥撒仪式上的“衍文”以及随后的“圣歌”和“续唱”,以后逐次发展成为宗教剧、奇迹剧和城市戏剧。近代长篇小说是由英雄史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孕育发展起来的,短篇小说的前身则是中世纪中期民间极为盛行的韵文故事与散文故事。

与此同时,中世纪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吸纳了古希伯来、古希腊、日耳曼乃至东方文学的传统。这种文化多源性必然造成它在思想上的多元性。在内容上,中世纪文学产生在宗教万流归宗的一统天下之中,因而具有深厚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又常常披着宗教的外衣,反抗严酷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统治。在文学类型上,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等组成了文学的主潮,而民间故事、谣曲等强劲的亚文化文学潮流又往往与其互相渗透。在叙事风格上,中世纪文学也表现出了梦幻、象征手法与写实倾向的结合。

第二,象征、寓意、梦幻手法的广泛使用。神学笼罩下的中世纪,一切文学都被打上宗教的烙印,即使是非宗教性的文学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宗教思想。为宣传抽象的宗教思想与宗教精神,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在中世纪文学中被普遍使用。象征成为文艺创作的一个指导原则,一切文艺表现和事物形象都与象征有关,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宗教奥秘。在造型艺术中,光辉象征上帝,牧羊人象征基督或传教士,羊象征基督教徒,三角形象征神的三位一体,蛇象征恶魔之类,乃为妇孺皆知。这种象征是一种低级的形象思维,因为其感性形象不能够鲜明地表现理性内容,颇具神秘色彩,使得中世纪文学普遍呈现出审美意识的朦胧化与神秘化。

第三,艺术风格的讽刺性与戏拟性。中世纪文学具有深刻的讽刺精神。早在13世纪初期,骑士传奇《奥卡森与尼柯莱特》写的是骑士以粪便为炮弹轰击敌手,居然所向披靡;或写男人卧床分娩,女人冲锋陷阵,开启了讽刺时尚的先河。与此相比,其时盛行了两个世纪之久的数量惊人的民间故事则博采生活中的滑稽情节,以强烈的讽刺力量表现了市民反对宗教和教会的情绪。如《驴的遗嘱》写一个教士用20个银币买通了上帝,《神甫阿米斯》讽刺教士的祷告能产生连驴子听了也会念《圣经》的“奇迹”。大量的以列那狐为主人公的讽刺叙事诗,以及通过剧中人物讽刺贵族和教士并指斥时弊的城市戏剧,更是鲜明地体现了中世纪城市文学的喜剧性和讽刺性。

三、中世纪文学发展概况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在古代文明的废墟上生长起来的。在中古初期,文坛荒芜一片,只有教会利用文学进行宗教宣传的一些作品。民间创作虽然丰富,但由于受到教会的摧毁和破坏,流传下来的只有部分经过教会选择、加工过的早期英雄史诗。中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歌颂封建时代具有民族意识的爱国英雄的英雄史诗广泛流传,反映世俗封建主意识的骑士文学兴盛一时。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反映市民意识的城市文学开始异军突起,文学因而结束了萧条状态,日渐繁荣,成为近代文学崛起的前奏。欧洲封建社会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人与人之间等级森严,界限分明。一般来讲,社会成员分为神职人员、贵族、平民三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内部又分为几个不同层次。比如教会神职人员分成教皇、大主教、主教、神父等,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层次以及后来的骑士阶层。平民起初是农奴和自由农,后来随着城市的出现而有了市民阶层。这种社会形态决定了每个不同的阶级、阶层都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于是中世纪文学形成了几个以阶级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学种类与文学风格。总体上来看,中世纪文学根据不同的创作主体与创作风格,大体可分成四种文学类型。

(一)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作为教会普及教义、宣传宗教的工具,多用正统的拉丁文写成,其主要样式包括宗教诗歌、基督故事、圣徒传、祈祷文以及后来的宗教剧和奇迹剧,在内容上主要宣扬上帝的权威,声称世俗生活只是通向天国幸福的一个小站,描绘人生无常、享乐有罪、彼岸力量无比强大。其主要人物大多是为基督教信仰而献身的殉教者、弃绝尘世生活遁世苦修的苦行者和长途跋涉去朝拜圣地的香客,以及禁欲的修女、忏悔的罪娃等,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通过象征、寓意、梦幻等方法来宣传抽象的宗教观念与宗教情感,充满神秘气氛。

宗教诗歌产生于教堂仪式的唱诗,最早出现于7世纪。凯德蒙(650?—680)被认为是最早的盎格鲁撒克逊基督教诗人,作品为“创世圣歌”,现存9行。《圣女欧拉丽赞歌》问世于8世纪末,被认为是法兰西文学的开端。德国则在9世纪末出现了用巴伐利亚方言写成的《穆斯皮利》。

宗教剧起源于弥撒仪式上的“衍文”,即弥撒仪式上的开场白、插话或结束语。这种“衍文”后来衍生出“圣歌”和“续唱”。据考证,最早的“圣歌”作者为修士诺克尔·巴巴勒(840—912),他的朋友图提罗(850—913)的“衍文”被认为是中世纪戏剧的萌芽,德国修女罗丝维萨(935?—1002?)则被认为是中世纪欧洲最早、最有影响的诗人和宗教剧作家,一生著有8部诗体的圣徒传奇、两部历史长诗和6部宗教剧,均用拉丁文写成。她的创作上承泰伦斯,使用有韵的散文进行创作,通过对话展开叙述,在形式上为欧洲近代剧提供了最初的范例。

(二)英雄史诗和民谣 英雄史诗是欧洲各民族文学最早的文学形式,根据史诗形成时代的不同,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早期英雄史诗是各民族在氏族社会瓦解时期产生、歌颂具有传奇色彩的部落英雄的英雄史诗,是欧洲各国封建化和基督教化之前的产物,反映的是氏族社会晚期各民族的生活,由于创作时间较早,早期的英雄史诗还保留着浓厚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代表作品有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芬兰的《卡列瓦拉》等。其中最重要、保存最完整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它描写部落英雄贝奥武甫年轻时在丹麦除海妖、年老时在瑞典斗火龙的故事,反映了5至6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氏族社会解体时期的生活。主人公贝奥武甫英勇无畏、大公无私、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体现了氏族社会集体的理想与美德。这部史诗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直到10世纪才用古英语记录下来,成为英国文学中第一部重要作品。

到了中世纪中期,欧洲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融合已经初步完成,一些主要国家建立了君主制,王权的力量得到加强,作家们的国家意识大大增强,歌颂封建时代具有民族意识的爱国英雄的英雄史诗因而广泛流传,即后期英雄史诗。它反映了人们对建立统一国家的憧憬和意愿,表现了英雄人物英勇善战的大无畏气概。这类史诗一般都以一定的史实为基础,先是在民间流传,大约在12、13世纪被文人整理加工成文字,著名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四大英雄史诗。这些史诗与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不同,它们是欧洲国家封建化之后的产物,因此,诗中所歌颂的英雄不是那些体现氏族集体理想的人物,而是封建化时代的英雄,史诗除了表现他们的英勇善战,还充分体现了他们忠于国家、忠于君主,表现出封建制时代人民对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的思想愿望。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成为后期英雄史诗的主要基调。另外由于它们产生在基督教统治的年代,再加上在传播过程中都经过了神职人员的加工整理,所以这些史诗往往带有基督教思想的影响,那就是英雄人物除忠君爱国外,同时还有虔诚的基督教信仰。

同类推荐
  •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作者多年研究中国电影历史、追踪电影产业发展和理论动态的成果。深入考察中国电影研究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趋势及不同媒体间整合对电影产业的深刻影响。对上海电影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留给今人哪些启示;作为产业发展与电影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运动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探讨。
  •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在企业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车间班组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本教材打破一般《大学语文》教材按文学史线索编排的通常做法,按照主题单元理念,设置了八个单元。分别为:伦理哲思、经世致用、咏史怀古、世态人生、思乡亲情、爱情婚姻、诗意人生、写景记游。本教材在编写中试图从弘扬人文精神出发,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及现当代优秀篇章的集结,为学生提供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审美欣赏中陶冶情操,升华情感,在对经典美文的感悟中,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德的作用。相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拓宽人文视野,培养社会洞察力方面会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2016-2017)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2016-2017)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之一。该丛书严格按照最新的《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编写、修订,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必不可少的考前辅导教材。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第二部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第三部分:广播电视常识。
  • 二十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读

    二十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读

    沈炎选编的《二十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读》以( 短篇)小说基本要素,如描述(deion),叙述 (narration),情节(plot),人物与人物塑造 (character&characterization),背景(setting) ,叙事角度(point of view),主题(theme),和象 (symbolism)等为轴线,选取经典英美短篇小说介绍小说阅读技巧,以提高学生文学阅读和欣赏的能力。本教材由两部分组成:①理论讲解;②23篇短篇小说。本教材为全英语教材。
热门推荐
  • 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出版)

    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出版)

    原名《众里寻她千百度》,出版更名《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已出版上市。当你打开这本书,就打开了一个不曾关注过的世界。千百度,都市中成千上万的被遗弃的狗之一。祝晓辰,患有严重恐狗症的女孩。她们偶然邂逅,随后不幸分离,在彼此寻找中又几次擦肩而过。在漫漫寻找途中,通过各自的角度来观察人间种种,寻找的不止是主人,不止是家人,不止是爱……我们在寻找中回归自己。其它作品:1.惊悚小说《家有诡女初长成》(出版)http://m.wkkk.net/a/50110/2.都市小说《刺红》(出版)http://m.wkkk.net/a/88595/3.纯爱小说《蓝莲》(已出版)http://m.wkkk.net/a/53637/
  • 玉堂娇

    玉堂娇

    肩负着复仇和使命,沈棠和弟弟回到了风波不断的安远侯府。是被阴谋诡计所害,还是利用阴谋诡计回击?且看沈棠在王侯府邸的步步惊心!书友讨论群“幽幽书友会”:218117357(用本书你最喜欢的人物敲门哦)
  • 给自己点个赞

    给自己点个赞

    本书是一部超人气励志暖心文集,由豆瓣、人人、微博上最受关注的一批作者联合打造,数十万粉丝共同关注,超百万次点击量,共同探讨如何这复杂的世界里面对平凡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才能够迎来更好的未来,屡次成为热门话题,被众多网友疯狂转发参与。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挺自己一辈子。网络人气作者治愈暖心文集,数十万粉丝共同关注,超百万次点击量,要相信,你是最好的自己。
  • 吃货皇后

    吃货皇后

    圣人云,食色,性也。所以,当娇痴呆萌的吃货软妹子遭遇俊逸邪魅的睿智太子爷,将会引发怎样的狗血天雷以及爱恨痴缠?忠毅候和长公主贤伉俪老蚌生珠,四十岁上得了个女儿,且跟长孙同岁,堪称云都城中的一大佳话!于是韩芊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侯府幺女就被养成了吃货胖丫头,而且这胖妹子傲娇霸道不省心,整天登高爬低招猫逗狗……某天韩芊一不小心从梅树上摔下来——砸到了太子的怀里。睁眼看见那张邪魅冷傲绝世倾城的容颜,一时也顾不得被人家硬邦邦的胸膛硌得生疼的小肉蹄髈,小郡主吸溜了一下口水:老天保佑,不管美食还是美人,天下所有美味统统到我的碗里来!太子爷听见某人的心声之后,邪魅一笑,捏住胖丫的双下巴:小丫头,胃口不小啊!你看哥哥这样的,你啃得动吗?--☆--☆--☆--☆--☆--☆--☆--☆—【郑重声明】1,这是一篇小白欢乐文,种田风,美食养生系。宅斗阴谋以及狗血天雷必须有,避雷针自备。2,当然,一对一是必须的。3,本文的时代背景是《侯门医女》中景隆皇帝晚年时候,时间比《医女》完结时往后推三十年。亲爱滴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相逢相遇都是缘分,记得收藏过再走,么么哒!
  • 忆难忘:诺在经年前

    忆难忘:诺在经年前

    青春的疼痛,在多年后再回首,恍然一帘轻梦。那青葱少年,已策马而去。忆当年,洛锦念,为了他舍去了那个年华里所有女孩应拥有的一切,与父母决裂。而他,欧南声,却在她最难堪时弃她而去,留她独自一人,独承那份岁月的伤痛。五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洛锦念,彼时已经在激烈的商场中游刃有余,手段狠绝,往往把对手挫得无翻身之日,只是再难得她一笑,单身了很多年。再比如欧南声,留洋回国,从五年前的欧氏的大少爷变成了现在的商业天才的执行总裁,世故圆滑,喜怒不形于色,只是心中一直有着一片无法绿化的沙漠,已经拥得美人在怀。相识,相知,相爱,分离到重逢,细数他们两个的爱恨纠葛,说一段关于青春年华里的那些疼痛的故事,倾听那岁月里的呢喃。
  • 新修真大时代

    新修真大时代

    当地球从几千年的封印之中解放出来,封神榜,西游记里面的故事都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历史改编……一万年前,封神榜之争以阐教获胜的结局,一万年后,暗堂、截教、天庭、大雷音寺、深渊魔族再争封神榜……看出生平凡的陆羽如何在不经意之间成为了世界的主角的故事!
  • 妈咪靓汤

    妈咪靓汤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梦魇三旬

    梦魇三旬

    人生如戏,戏在人生。当我们都沉浸在生活充满灵性的影片中,不管结局如何,都需要回归现实敢于面对······
  • 传世刻刀

    传世刻刀

    四月初的天气,还有丝丝的凉意。一早,篆刻家陈文建和夫人王雪燕准备外出郊游。临行前,他们先去陈文建与前妻所生的儿子陈游房间里。陈游正静坐桌前治印。陈文建疼爱地拍拍陈游的头:“和爸爸、王姑姑再见。”“再见!”陈游专心奏刀,没有抬头。他还在生气。他也想出去玩,然而父亲要他在家奏刀刻印。父亲把承传和发扬陈氏篆刻艺术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陈文建发怒了:“陈游,你怎么头也不回,太没礼貌了!”听到训斥,陈游一不留神,刻刀就戳到了手上。他按住伤口,站起身说:“爸爸、王姑姑再见。”
  • The Second Thoughts of An Idle Fellow

    The Second Thoughts of An Idle Fell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