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罗兰之歌》取材于8世纪法兰克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的史实,大约在11世纪末编定。史诗叙述查理大帝率军在西班牙对阿拉伯人作战,迫使马西理王遣使求和。罗兰建议派主和的大臣甘尼仑身临险地去受降,甘尼仑因而怀恨在心,向马西理王献计诈降,让其乘法军班师之机袭击其后卫,消灭后军的主将罗兰。罗兰战死之后,查理大帝歼灭了全部敌军,并处决了叛徒甘尼仑。史诗通过对理想君主查理大帝和爱国英雄罗兰及其战友的歌颂,对叛徒甘尼仑和经常骚扰作乱的马西理等邪恶势力的鞭挞,反映了深受战乱和分裂之苦的法兰西人民渴望国家统一、民族强盛和安居乐业的愿望。这部史诗洋溢着战斗的激情,展示了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壮丽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波澜起伏,场面宏伟开阔,叙述从容自如,气氛浪漫热烈,语言朴素自然,反映出中世纪英雄史诗的艺术特点。
除了长篇英雄史诗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些短篇谣曲,它们着力塑造来自下层的人民喜爱的英雄人物形象,更直接地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愿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以“好汉罗宾汉”为中心的一组谣曲。
(三)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之一。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主都豢养着自己的武装力量,即骑士,一旦发生战争,骑士们自备马匹和武器为封建主打仗,建立战功就可以获得土地封赏而成为小封建主。由于在多年的十字军东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骑士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形成所谓的“忠君、护教、行侠冒险”,并效忠贵妇人的骑士道和骑士精神,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12—13世纪,表现骑士生活与情感的骑士文学开始在各国兴起。
法国是骑士制度最发达的国家,因此也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骑士文学的形式有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骑士抒情诗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为中心。它受民歌的直接影响,但中心主题却是讴歌骑士的“典雅的爱情”,种类主要有牧歌、情歌、怨歌、夜歌、破晓歌等,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破晓歌描写骑士与贵妇人幽会至黎明时依依惜别的情景和感受,内容与禁欲主义完全相悖,表现出了当时人们个性意识的增长。恩格斯称之为“普罗旺斯抒情诗的精华”。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重心理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诗律新颖多样,富于音乐性,为后来德国的宫廷诗、意大利的十四行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抒情诗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养料。
骑士叙事诗,亦即骑士传奇的中心在法国北方,12世纪中叶开始出现,13世纪兴盛一时。骑士传奇的内容主要描写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为了宗教信仰进行冒险、游侠的故事,表现所谓骑士精神。根据故事不同来源,可分为根据古代希腊罗马故事写成的古代系统、以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为核心的不列颠系统以及拜占庭系统。其中以描写凯尔特王亚瑟和他的12圆桌骑士的故事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代表作《特里斯丹和依瑟》写康瓦尔王马尔克派他的外甥特里斯丹代他去向爱尔兰公主依瑟求婚,依瑟的母亲为依瑟和马尔克准备了一种魔汤,喝了便能彼此相爱。特里斯丹和依瑟在归途中误饮了魔汤,二人由此产生了爱情。依瑟虽同马尔克结了婚,但一心爱着特里斯丹。马尔克对他们进行种种迫害,但终不能制止他们的爱情,最后这对恋人以死表示爱情力量的不可抗拒。诗中歌颂了真诚的爱情,对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抗议。
骑士叙事诗中环境和人物一般都是虚构的,骑士所遭遇的往往是妖魔鬼怪、魔法师、异教徒等虚构的对手,情节惊险离奇、表现爱情缠绵悱恻,语言华丽,把封建贵族的生活和道德理想化。但是骑士叙事诗肯定了以两性之爱为基础的世俗的爱情生活,突破了中世纪教会的禁欲制度,并且强调妇女的优越地位。另外骑士叙事诗在艺术手法上往往围绕一、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虚构出长篇故事,在人物外形、心理和生活细节方面都有细致的描写,从而在长篇叙事的构思谋篇、情节结构上,以及人物描写、心理刻画等方面,都为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市民文学 在骑士文学长足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市民文学异军突起。市民文学以城市经济和政治的深刻变化为背景,描写了市民阶层的个人机智及其为维护本阶层利益与封建贵族、教士所展开的积极斗争,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和强烈的现实性与乐观精神,成为近代文学崛起的前奏。市民文学的主要形式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和城市戏剧。法国是当时城市最发达的国家,因而也是市民文学最兴盛的地方。
韵文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体小故事,是从民间歌谣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文学样式。它从现实生活取材,反映的生活面广,情节滑稽逗笑,具有尖锐的讽刺性和暴露性,流传较广的作品有《驴的遗嘱》《农民医生》《农民舌战天堂》以及《神父阿米斯》等。
讽刺叙事诗的特点是讽刺性强,寓意深刻,其代表作为法国的《列那狐传奇》。它是在民间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形成以列那狐为中心的许多故事诗,写列那狐与各种动物之间的斗争,作品以兽喻人,以动物故事讽喻当时的社会现实。诗中每一种动物都影射社会的某个阶层。专横昏庸的狮子是国王的化身,贪婪凶狠的狼代表豪门权贵,骆驼是教皇,笨驴是神甫,鸡、兔等小动物则代表平民百姓。列那狐是市民的代表,它精力充沛,巧言善辩,欺凌、残害弱小的动物,也欺骗、捉弄大动物,甚至敢于向狮王挑战,而且总能以其狡智战胜对方。全诗以列那狐与伊桑格兰狼的斗争为主线,生动地展示了中世纪封建社会各种力量的矛盾和斗争,抨击了统治阶级的暴行,揭露了封建朝廷内部的黑暗与腐败。
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中,还有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法国的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特别是其中的第二部是市民文学的重要代表,它写一个名叫“情人”的人追求自己的爱人“玫瑰”的故事,在故事中,“情人”调动各种力量,包括“美貌”、“坦率”、“慷慨”、“坦然”,打败“丑恶”、“伪善”、“吝啬”、“坏嘴”等人结成的反“爱情”的同盟,最后解放了“玫瑰”,获得胜利。诗中的人物都是某种概念的化身,通过他们不仅表现了新的爱情观,而且深刻地揭露教会伪善、批判贵族特权,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思想。
城市文学的另一个分支是在民间杂耍表演与宗教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戏剧,主要剧种有道德剧、愚人剧和笑剧。道德剧的内容旨在劝善惩恶,人物往往是抽象道德观念的拟人化。愚人剧主要通过剧中人物装傻来讽刺贵族和教士并指斥时弊。笑剧是城市戏剧中现实意义最强的一种。它充满戏谑和嘲弄,富有生活气息,深受市民欢迎。最著名的笑剧《巴特兰律师》描写律师唆使牧童故意装羊叫胜诉布商,后又被羊倌用同样的办法赖掉诉讼费。作品赞扬计谋和诈术,主张靠才智取胜,体现了市民阶级的审美意识。
中世纪四种不同类型的文学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形成了各自的文学特色,尽管风格、价值不一,但是作为欧洲各国文学的开端,它们在不同的方面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宗教文学的梦幻、象征、寓意手法,骑士文学离奇的情节、线性的结构,民间文学的现实斗争精神都被后世西方文学广泛学习与借鉴。
思考题
1.谈谈宗教对中世纪文学的影响。
2.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何在?
3.为什么说中世纪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充满着深刻的矛盾?
4.试论中世纪文学的反封建意义。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二节 但丁及其《神曲》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也是欧洲历史发展转折时期的文化巨人。他的创作标志着欧洲文学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恩格斯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这段话准确地指出了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 、生平与创作
但丁于1265年5月下旬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时母亲亡故,大约18岁时父亲去世。他自幼拜著名学者拉丁尼为师,不仅研究古典名著,精通古希腊罗马文学,而且广泛涉猎哲学、历史、绘画、音乐、神学、宗教和法律,在文化的各个领域获得了极为渊博的知识。他特别崇拜罗马诗人维吉尔,称之为导师。但丁从少年时代起就钟情于一个名叫贝亚特丽采的女子,据说他们一生只见过三次面,但所萌发的感情却像圣徒对圣母那样虔诚。1290年,贝亚特丽采染病去世,但丁悲痛万分。他把心中的挚爱与哀痛结晶为诗,集成了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新生》(1292)。在诗歌中,作者把贝亚特丽采视作一个超脱凡尘、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女”,表达自己的爱情和崇拜。后来,但丁更是把这份爱升华成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化身,在创作《神曲》时,贝亚特丽采再次出现在作品中,并成为信仰的象征。
《新生》开辟了但丁的创作道路,显示出诗人的艺术才能。从创作风格来看,但丁早期的作品属于“温柔的清新体”诗派。《新生》共42节,用散文连缀着30首十四行诗。诗人以短诗抒情,通过散文说明短诗的来源和意义。作品采用中古文学常用的梦幻、象征、寓意的艺术手法表现理想主义的内容。诗中贝亚特丽采的形象是用“清新体”诗派的哲学精神塑造出来的。她的倩影和微笑、声音和目光、柔情和爱恋,都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作者把她描写为从天国下凡显示奇迹的天使,对她的早逝所引起的悲痛抒写得深切感人。作品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反映了人类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愿望,引起同时代读者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因而,但丁被认为是第一个追求自己灵魂的近代诗人。
但丁青年时就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参加了代表市民利益的贵尔夫党,并亲身参加了粉碎贵族政党基白林党的冈巴地战役。1293年贵尔夫党胜利后,但丁当选为佛罗伦萨的6名行政官之一。不久,贵尔夫党分裂为黑白两党,但丁属于白党,反对教皇干涉佛罗伦萨的内政。1302年黑党在教皇逢尼法西八世和法国军队的支持下摧毁了白党政权,但丁以反抗教皇、“叛国”和“贪污”等罪被判终身流放,从此过了近20年的流亡生活。流亡期间,但丁走遍意大利北部各地,广泛接触社会,开始认识到阻碍意大利进步的真正原因是城邦之间的纠纷,懂得了意大利必须走向和平统一才有出路。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但丁曾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的身上。1311年,他上书亨利七世,希望其率军南下。但是,亨利七世南征失败,1313年病故。但丁返回意大利的梦想破灭,此后,他潜心创作,把自己心中的思想诉诸文字,形成他晚年创作的高潮,完成了四部著作:《飨宴》《论俗语》《帝制论》以及《神曲》。
《飨宴》(1304—1307)是用意大利俗语写成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但丁在书中借诠释自己的一些诗歌,把当时各方知识通俗地介绍给读者。书中强调理性,阐明人的高贵在于美德,而不在于家族门第,从而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论俗语》(1304—1308)是用拉丁文写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其文体和诗律的著作。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批判了那种只推崇拉丁文而轻视人民语言的偏见,表现了但丁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渴望。《帝制论》(1310)是一部系统阐述但丁政治观点的理论著作,它的核心是渴望意大利统一。但丁在书中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政教分离和教皇无权干涉政权的观点,但是他又把意大利统一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丁在流放时期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是《神曲》,它全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与艺术成就,既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又是近代文学的序曲。
1321年9月14日,但丁客死拉文那,后来佛罗伦萨人曾多次要求返还但丁的骨灰,但都遭到拉文那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