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3200000006

第6章 追求圆融(5)

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在当今社会更为依仗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而所谓知识经济的科技含量之大更属有目共睹。科技是人类智慧高层次的结晶,但必须经过开发投入市场才能形成社会效益。科技本身是中性的,但它既经纳入市场运行之后,则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因为它只能从属于掌握者(或集团)的意志,是掌握科技的人决定其价值取向。高科技由于能为掌握者(或集团)赢得滚滚而来的财源,因而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会的骄子,受到极大的尊重与优厚的回报。这种社会效应反过来更为加速高科技的发展,各大资本集团之间的激烈竞争,各个国家的国力之间的激烈竞争,使高科技发展的速度使人目瞪口呆,应接不暇,其负面影响便必然是重科技轻人文与重物质轻精神的短视功利主义的恶性泛滥,而更为严重的后果则是社会伦理的急剧低落乃至人性渐趋泯灭。

人文学者并非反对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所担心的乃是社会病态的日益严重和人类自身的堕落。汤因比说:“迄今为止,人的伦理行为的水准一直很低,丝毫没有提高。但是,技术成就的水准却急剧上升,其发展速度比有记录可查的任何时代都快。结果是技术和伦理之间的鸿沟空前增大。这不仅是可耻的,甚至也是致命的……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感到耻辱。同时,我们不要失掉这种耻辱感。为确立尊严(没有它,生命就没有价值,人生也不会是幸福的)必须做进一步的努力。人所熟悉的东西,的确是在技术领域,但那里是不会确立尊严的。评价是否达到这种伦理上的目标,要看我们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不受贪欲和侵略心所支配,在多大程度上把慈悲和爱作为基调。”[9]汤因比把生命的尊严看作是一种绝对的最高的价值,或是“普遍的价值基准”。不仅人有尊严,宇宙整体及其中万物,包括大地、空气、水、岩石、泉、河流、海等,都有自己的尊严,不容许任意侵犯。而人只有在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有怜悯的、有感情的、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情况下,才会有自己真正的尊严。

其实,具有这种认识的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爱因斯坦早就说过:“青年人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我们一贯主张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这就意味着决不能片面侧重科技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如果不尊重自然的尊严从而也失去自己的人的尊严,那些只具有狭隘专业知识的“专家”,便可能如同“一只受过训练的狗”。他们只能为雇用自己的老板服务,而不能从社会伦理的层面辨明自己工作的方向。

现今的科技专家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体会更深,他们更多的是从自身与科技的关系发表独特感受。今年8月21日《今日美国》曾发表一篇著名文章《技术专制激起人们的反抗》,反映了硅谷一部分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泛滥的强烈不满。他们虽是因特网的高级专家,但对那些“不断发生嘈杂的噪声、闪着亮光的仪器”渐感厌倦,而宁愿远离无处不在的因特网的影响以及越来越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他们承认“高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且使很多人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它的阴暗面也正在渐渐失去控制,对我们产生强大的影响。它成日成夜地侵犯我们的生活,把我们束缚在计算机跟前,并且不断消磨我们的人性。”有位在大公司担任顾问的心理学家说得更为坦率:“技术本来是解放我们、使人们生活得更轻松的工具。然而现在它却起了相反的作用。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每个人都被它征服了,不堪重负。幸运的是,人们最终觉醒了,他们正在高喊‘停止吧,我们受够了!’”

当然,我们不是复古主义者或文化保守主义者。科技的高度发展是当代不可阻挡的潮流,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落后地区的脱离贫困,都需要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犬儒主义式的返璞归真,不仅是荒诞的,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做不到的。但更为严重而又更为迫切的问题是,环境不能再继续污染,资源不能再继续浪费,贫富不能再继续悬殊,社会不能再继续缺乏公正,人类不能再继续互相残杀,道德不能再继续沦落下去……一句话,我们不能再盲目干那些既对不住祖宗也对不住子孙后代的蠢事。我们这样慷慨陈词,决不是悲观失望,而是急切吁求更多的人赶快醒悟过来。

历史与现实都清楚地表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仿佛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单纯依靠科技决不能建立合理而完善的社会。现今的人类社会,自然还不能说是缺一轮或缺一翼的社会,但至少可以看作是跛足的或倾斜的社会。如果任其恶性发展,也许有一天人类将会走上自己毁灭自己的道路。

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精神文明急需健康发展,而关键仍在于人类的自我完善,首先在于人性的复苏。正如汤因比所说的那样:“我们人类自命为灵长类(Homo Sapiens),可并没有自命为技长类(Homo Faber),如果我们能通过目前科技革命的考验,我们才配得上灵长类的称呼。”这当然是针对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科学技术决定论(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而言,因为科技决定论者把生产力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单一的科学技术要素,而只有科技专家才能掌握人类的历史命运。汤因比反对这种观点,他所说的灵长类并非等同于哺乳动物的分类,而是突出人类所独有的智慧。他把人类的才能分为两大部类:所谓“技长”指的是科技才能与管理才能,而“灵长”则是艺术才能与宗教才能。汤因比对才能层次的区分是否精当,自然大可商榷:但他希望人们不要把科技绝对化,应该加强人性的复苏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没有必要害怕科技的发展,更不应在新世纪的严峻挑战面前束手无策。科技决不是从潘多拉盒子中释放出来的妖魔,人类既然能够创造科技,便必定可以掌握科技。关键仍在于人,在于由健全的人组成的健全的社会,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保证科技为人类造福而非造祸。

所谓健全的人,首先就要认识人的价值与人的尊严,而这种价值与尊严又是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体现的。维新志士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早已指出:“仁从二从人,相遇之义也。元从二从儿,儿古人字,是亦仁义。无许说通元为无,是无亦从二从人,亦仁义。故言人者不可不知元,而其功用可极于无。能为仁之元而神于无者有三:曰佛,曰孔,曰耶。”又认为仁充满宇宙之间:“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性;墨谓之兼爱;佛谓之性海,谓之慈悲;耶谓之灵魂,谓之爱人如己,视敌为友……”谭嗣同对基督教的理解虽然不尽确切,但他把基督教与孔、墨、佛相提并论,力图发掘其相通相近的精义以谋救人救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却是极为难能可贵。我认为,现今为了复苏人性和纠正人类文明偏失,就应该具有这种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努力发掘包括基督教与其他优秀宗教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益的精神资源,营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文化,共同挽救整个人类的沉沦!

如同世界上其他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宗教一样,基督教本来就不属于某一国家或某一民族。它由东而西又由西而东,向全球逐渐传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移植于一个又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过程;而教会人士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非基督教地区的“基督化”,实际上也就包含着基督教在这些地区的本土化。正常的文化交流本来就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即使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交流,也不会完全没有这种互动,只不过程度与形式有所不同而已。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基督教的普世性,不仅在于它的神学内核,而且也是千百年来各种各样语言和文化的诠释发挥,逐步磨合融通而形成的。

对于中国来说,基督教诚然是外来宗教,但经过明清以来,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许多中外基督徒的不懈努力,基督教在教会与神学两方面的本土化都已取得有目共睹的进展。尽管国内外众多的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学者,特别是宗派林立的外国教会人员,对本土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态度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对于流传如此长久,信徒如此众多而且影响如此深远的基督教,再也不能笼统地称之为外来宗教了。在历经磨难数十年之后,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在城乡各地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转型期许多迷茫的人们寻求精神家园的需要,弥补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感与飘零感,自有其内在的原因。

因此,在国内外对于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蓬勃发展,现今更加显示出其学术意义与社会意义。由于好几位学者即将就各地研究现状作详尽的专题报告,我只从背景方面作上述阐发,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正。

注释:

[1]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408~409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2] 同上书,410页。

[3] 中江兆民:《一年有半》,6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117页。

[5]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117~118页。

[6] 同上书,118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53页。

[8]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5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431~432页。

同类推荐
  •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本书薄而精美,极富设计感,是摩尔本人最看重的一部作品。玛丽安·摩尔的诗用词精准,语言冷静克制,看重句式结构,精于对意象的揣摩和应用。相比较于传统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歌更为理性、确切,并善于通过观察来反思生活。《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由旅美诗人明迪操刀翻译,译本可靠、简洁凝练。
  • 浮生三侃

    浮生三侃

    本书集中了我关于艺术、男女和足球三方面的话题,想来都是娱人娱己的闲情文字。在“门外谈艺”,我写了一部分关于书画的评论和品评文字,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更有我们身边熟悉的书画家。因为我闲来也临池学书,附庸风雅,忝为墨客。本书还收录了我的硬笔书法作品《文赋》。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归来

    归来

    儿子站在屋中央,母亲掖着秋衣向灶房冲去。儿子放下行包,大声阻拦,我吃过饭了,刚才在车站等车,吃了碗肉丝面。母亲没理会他,在灶房忙活起来。大门没关,一阵风穿过,头顶那盏20瓦的灯泡摇曳起来,儿子看到自己的影子把一面墙几乎全遮住了。墙根里传出蟋蟀的叫声,近在耳畔,把乡村的夜晚衬托得更为幽静。身上陡然游过一丝不适,儿子飞快地转过身去,掩上大门,将夜色踢出门外。父亲从来都是拖拖拉拉的,这会儿他才从睡房里走出来,打着哈欠,佝偻着大半个身子。你瘦了!走近儿子后他把眼睛瞪得老大。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轻松玩数字游戏(超级智商训练营)

    轻松玩数字游戏(超级智商训练营)

    会玩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孩子。思考是人类征服世界的唯一力量,而大脑是思维的发源地。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它们的这些天性,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充分的开发大脑,在玩中接受全新的知识,让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书中的游戏融入数字方面的知识,着力于培养孩子想象、观察、耐心、演算等。
  •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安徒生是个穷鞋匠的儿子,他冲破社会的重重阻力,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艰苦的奋斗,最终从普普通通的“丑小鸭”成长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用笔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
  • 狄金森的一天

    狄金森的一天

    那日早上出门,随手拿了小开本的《狄金森诗选》(64开本,硬精装,江枫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装进外衣口袋。这本诗集大约是五六年前,从旧书店买到的。当时就读了,后来因为给一个儿童杂志写文章,还想过推荐其中几首诗。现在重读,除了个别篇目还能想起初读时的心情,多数诗篇竟像初读,不断产生意外的惊喜。一自然总体来说,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的诗,写得短小精悍,意味隽永。她不像惠特曼(WaltWhitman,1819-1892)那般浩荡宏阔,相反,笔触总是很小——但诗意并不因此而小,或者单薄。
  • Tom Swift and His Wizard Camera

    Tom Swift and His Wizard Came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霹雳之千山志

    霹雳之千山志

    以为自己死定了的千山雨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活的好好的。本想着来个绝地反杀报仇雪恨,又发现自己早已不在原来的世界,更别说找仇人报仇了。千山雨,一个完美的诠释了何为绝处逢生乐极生悲的女人。*
  • 宠文炮灰逆袭难

    宠文炮灰逆袭难

    新文《炮灰生存研究所》就关注~ 书穿成炮灰不可怕,躲开男主避开女主,一样逆袭!男配我告诉你,你之后会黑化的,与其结局为情所困,不如我们早早组成黑煞组合,打败男女主,登上人生巅峰?影帝蔺祁沉:“那你先让我亲一口。”小老板沈情:“……”
  • 王的丑妃(全本)

    王的丑妃(全本)

    上部:悦夕,美丽聪慧,年仅九岁,身为郡主却必须背负国家的命运出塞和亲。她知道她将来的丈夫是敌国被她父亲打成植物人的王,她也知道这将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丑丫头,一心爱着王。但是面貌丑陋身份卑贱的她有什么资格站在王的身边呢?拓达,在他沉睡的九年里,只有他的王妃在他身边。在他醒来之后,他的王妃却失踪了。他的心里已经被王妃占据了,是否还容得下一个丑丫头呢?拓恒,他见证了悦夕悲惨的命运,却无能为力。在丑丫头出现在王身边的时候,他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但是他是痛苦的,他似乎一直爱着那个王妃,他的嫂子。命运的作弄,对爱情的执着是这个故事的主线;爱情、誓言、责任和恨是这个故事的主题。一起来看丑丫头在滚滚大漠上演绎的爱情悲歌。下部:战争再起,你认为的好人也许才是最残忍的人。部族遇到了前所未有地危机。是谁在后面操纵着这一切。这个城池只留下了一群妇孺,丑丫头如何带领她们保卫家乡?在听到拓达受重伤的时候,丑丫头丢开了人民、责任,跑到他的身边。失去王城的保护,她又将迎来痛苦的人生。一个用自己的血和泪为拓达王奠定了王朝的女人,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呢?花开花落,只留下空中淡淡的悲。请继续关注《王的丑妃》下部,关注丑丫头传奇的一生。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的新作《宠爱养女》http://m.wkkk.net/a/81451/她从小犹如公主般被宠爱着长大,甚至一直奇怪地和养大自己的爹睡在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她的世界全变了。没有了欢笑,没有了疼爱,只有无休尽的辱骂、折磨和虐待。可是她无法逃开,她就像一直养在华丽囚笼中的小鸟一样。即使笼门打开了,她也不会飞走。他抱养了比自己小十二岁的恋人的女儿,给了她天真快乐的童年。他本以为这将是幸福的开始了,可是一封信却打破了这幸福。他开始讨厌她,虐待她,看着她受苦的时候,他的心却无法平静。其实,他更恨他自己啊!至于《魔鬼棋盘》很多人都问到啊,因为《魔鬼》是我精心,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轻易下笔。而它的大纲出了点问题,不得不延后一段时间了。一些看过《魔鬼》广告的读者都很期待,我只能和大家说对不起了。我只是想把最好的呈现给大家。估计《魔鬼》将在《丑妃》完结之后,就能开坑了。
  • A Charmed Life

    A Charmed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椰菜小姐涩涩爱

    椰菜小姐涩涩爱

    什么哥哥们可以有无数个女朋友,自己却不能与人交往?当平凡少女绫奈茜新的“恋爱可能性”被破坏时,她愤怒地发誓,一定要和那对严重“妹控”的双胞胎哥哥划清界限等等,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是她,是他,还是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一切陷入混乱中时,却开始有美少年前赴后继地向她表白。谜样的身世,突如其来的桃花运,彼此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 独裁柔少

    独裁柔少

    “权势,是男人最好的外衣!”这是少主蓝鑫伟最为热衷的一句话!身为部落大族长的儿子,他比任何人都渴望权势,渴望有一天可以统领整个位面!但是,当他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时候,却可以放下所有的一切!哪怕是自己的身旁美女成群,他依然可以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哪怕是遭到家族乃至整个部落的全力反对,他也可以为了心上人,而抛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