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4800000007

第7章 中式面点制作基本技能训练(2)

一、基础操作

(一)面点制作的一般程序

我国面点品种繁多,制作技术精湛,手法多样。在面点制作中,一般有五个程序。当然,根据面点所用的原料、成形、成熟方法的不同,其操作程序也略有不同。

1.选择原材料

根据面点制作的品种、数量选择最佳原材料。点心制作的原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皮坯用料,如米粉、面粉、其他杂粮等。第二类是制馅用料,如各种肉类、水产品、蛋品、蔬菜、豆类及果仁蜜饯类等。第三类是调味料和辅助料,如油脂、糖、精盐、乳品及添加剂等。必须根据选料的一般知识选择适当的原料,制作出质量高、成本低的点心。

2.准备制作工具

根据点心品种的需要,把制作点心的设备、工具准备齐全,放在便于取用而不妨碍操作的位置,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检查设备、工具的完好及卫生状况,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正常运转。

3.加工原材料

将准备好的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配制。有的原料须去皮、除核,有的须过粉加热,须事先做好皮料、馅料、辅料的加工工作。

4.面团的成形

准备好点心品种的皮料、馅料、辅料,运用不同的手法,经搓条、下剂、制皮、上馅、成形等工艺过程,使点心形成各种形状。

5.制品的成熟

大多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对生坯运用各种加热方法,通过蒸、煮、煎、炸、烘烤、烙、炒及复合等熟制方法,使制品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成品。做完这道工序,面点制作工作基本上完成。

(二)基本制作手法的重要性

我国面点制作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其操作的基本过程,包括和面、揉面、搓条、下剂、制皮、上馅六个方面。这些基础操作技术是面案操作的基本功,只有学好做熟这些基本功,才能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成品,所以必须学好会用,熟练掌握。

第一,基本技术手法是面点制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操作,学会了这些基础操作,才能为面点制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面点的品种虽然很多,但是大多数品种的基础操作过程是相同的。例如,大多数品种的制作,开始时必须和面、揉面,揉面后必须按照制成成品的规格质量搓条、下剂,再根据包馅品种的要求制皮、上馅。如果不掌握这些基础操作,就不可能制成点心。因此,掌握基本技术动作是学习各种面点制作技术的前提。

第二,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与否,会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学会了这些基础操作手法,才能较好地学习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制品美观、饱满,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和面软硬是否合适,擀皮厚薄是否符合要求,都会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和成品的质量。只有学好了基本技术动作,再学习成品的制作技术,才会做好成品,工作效率才会较高。

第三,基本技术动作,是面点制作者的主要基本功。目前的面点制作,仍以手工为主,基本技术动作是否熟练和规范,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大多数饮食业拥有机械设备,如和面等操作由和面机代替,但并不是所有的面团都可以用和面机来操作,面团的软硬度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并运用自如,需要好的臂力、腕力和灵活的手功。勤学苦练基本技术动作仍是面点操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基本操作技术

(一)和面

和面是整个面点制作中最初一道工序,也是制作面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面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品质量和面点制作工序能否顺利进行。

1.和面的姿势

和面,特别是调和大量的面粉时,需要用一定强度的臂力和腕力。为了便于用力,就要有正确的姿势:两脚分开,站成丁字步,身体站立端正,不可左右倾斜,上身稍向前弯曲,便于用力。

2.和面的要求

(1)和面时掺水要适当。掺水量的多少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面粉,不同的面团,掺水量都不相等。

(2)和面时应分次加水。一次掺水过多,粉料一时吸收不进去,将水溢出,流失水分,反而拌粉不均匀。一次掺水太少,拌不开。因此,一般要分两三次加水,根据粉料吸水的情况,正确掌握。有的师傅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一次加水就能和出良好的面团,但初学者,应从分次掺水学起。

(3)和面的动作应迅速、利落。烫水面团在制作时,力求做到迅速,使面粉吃水均匀,不带白茬,不夹粉粒,符合面团的制作要求。

(4)做到“三光”。和好的面团不仅要匀、透,还要做到面光、手光、案板光。

3.和面的手法

和面的手法大体可分为抄拌法、调和法、搅和法三种,以抄拌法用得较多。

(1)抄拌法。将面粉放入缸中(或盆中),中间扒一坑塘,放第一次水(总量的70%~80%),双手放入缸中,从外向内,由下而上,反复抄拌。做到用力均匀适当,手不沾水,以粉推水,水粉结合成雪花片状;然后加第二次水(总量的10%~15%),继续双手抄拌,结成葡萄块状,最后根据需要加水,搓揉成面团,达到“三光”的标准。这种手法适用于发酵面团和冷水面团的调制。

(2)调和法。面粉放在案板上,围成中间薄周围厚的圆形,将水倒入中间,双手五指张开,由内向外,进行调和。面成雪片后,再加适量的水,和在一起,揉成面团。在操作过程中,手要灵活,动作要快,不能缩手缩脚,也不能让水溢出。这种手法适用于冷水面团、水油面的调制。

(3)搅和法。面粉放在盆内,左手浇水,右手拿面杖或竹筷搅和,边浇边搅,搅匀成团。这种手法适用于烫面和蛋糊面的和制。在和烫面时,应做到开水浇匀浇透,搅拌要快;和蛋糊面时,应顺一个方向搅拌,搅匀无疙瘩。

无论使用哪种手法和面,和成的团必须用干净的湿布盖上,既防止面团吹干、开裂,避免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又可保持卫生。

(二)揉面

揉面就是在面粉颗粒吸水后粘连的基础上,反复揉搓,使面粉颗粒充分吸收水分,形成致密的面筋网络的过程。它是调制面团的关键,可使面团进一步柔润、光滑。

1.揉面的姿势

两脚稍微分开,站成丁字步,上身稍弯曲,不靠着案板,用力揉面时,不能推动案板,防止粉料外落,造成浪费。揉制小量面团时,右手使劲,左手相帮,摊得开,卷得拢,五指并用,使力均匀。

2.揉面的要求

揉面时要用力适当,刚和好的面,水分没有全部吃透,用力要轻一些;待水分被吃进,面团胀润粘连时,用力就要加重。为了在面团内形成致密的面筋网络,整个操作过程应朝着一个方向揉制,同时,摊开与卷拢有一定的规律和次序,这样揉好的面团才会表里一致,内部结合紧密,外表光润爽滑,不夹粉,具有较强的劲力和较好的面筋网络,符合制品的需要。对于劲力要求大的面团,要用力多揉,揉得越多,则制品越柔软、洁白;不需多揉的,则适当揉匀或少揉,防止影响成品的质量。至于揉的时间,要根据面粉吃水量的大小、制品要求劲力的大小而定。

3.揉面的手法

揉面时,全身、膀子、手腕都要用力,双手掌根压住面团,用力向外推动,把面团摊开,然后从外逐步推卷回来成团,接口处朝上,再向外推动摊开,如此反复,直到揉匀揉透,面团光滑为止。揉制大的面团时,可握住拳头交叉搋开,使面团摊开的面积大些,揉得更加有劲,面团易于揉匀揉透。

揉面的手法主要分为捣、揉、搋、摔、擦五种。

(1)捣。把和好的面放在缸里,双手紧握拳头,在面团各处用力向下捣压,力量越大越好,面被捣压后,挤向缸的周围,把周围的面叠拢到中间,继续捣压,如此反复多次,一直把面团捣透上劲。

(2)揉。是调剂面团的重要动作,它可使面团中的淀粉膨润粘连,蛋白质吸水均匀,产生致密的面筋网络,增强面团的劲力。揉面时用双手掌根压住面团,用力向外推动,把面团摊开、叠起、再摊开、再叠起,如此反复,直至揉透。揉匀揉透的面团,内部结合紧密,外表光润爽滑,符合制品的需要。

(3)搋。双手紧握拳头,交叉在面团上搋压,边搋、边压、边推,把面团向外搋开,然后卷拢再搋。搋比揉的劲儿大,能使面团更加均匀。特别是量大的面团,都有搋的动作,还有一些制品需要手上沾点水搋。

(4)摔。分为两种手法,一种是双手拿面团的两头,举起来,手不离面,摔在案板上,摔匀为止;另一种是稀软面团的摔法,用一只手拿起,脱手摔在盆内,摔下,拿起,再摔,摔匀为止。如春卷皮的调制,就是运用此法。

(5)擦。主要用于油酥面团和部分米粉面团,其方法是在案板上把面和其他主配料和好后,用手掌根把面团一层层向前推擦,擦匀擦透,增强面团的黏着性,使油和面结合均匀,制成成品后,状态松但不散。

4.注意事项

(1)揉面时要使用巧劲,既要有力,又要揉活,手腕用力要适当,轻重有度。

(2)操作过程中要顺着一个方向揉,不能随意改变,否则面团内形成的面筋网络就被破坏,不易达到光洁的目的。

(3)揉制发酵面团时,只要轻轻地把面粉揉成团就行,不要用力反复地揉面,以防面团被揉死,制品不膨松。

(4)面揉好后,盖上湿软布,防止表皮吹干、开裂,饧置10分钟即可制作所需品种。

(三)搓条

搓条是把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的一种手法,它是下剂成形的准备步骤。

1.操作程序

取一块饧后的面团,先拉成长条,然后双手掌揿在面团上,来回推搓,边推边搓,条向两侧延伸,成为粗细均匀的圆形长条。

2.基本要求

条长而圆,光洁无粗糙、起皮的现象,粗细均匀一致(特殊制品除外),大小符合要求,为下一步下剂作好准备。

3.制作要领

(1)用手掌根揿实推搓,一定要揿平压实,这样搓出的条才会光洁而均匀。

(2)两手用力应均匀,轻重有节。双手掌压住面团推搓,使之向两侧慢慢延伸,防止条有大有小,有粗有细。

(3)手法灵活,连贯自如。防止手劲不平衡,搓条不圆整,影响分坯规格化。

4.注意事项

(1)用掌根推搓,不能用掌心,掌心搓出的条易发生空心现象。

(2)两手用力均匀,搓出的条要求粗细一致。

(3)条的粗细要根据制品需要而定,例如,花色饺子、小笼包子的条要细些,馒头、大包的条要粗一些。

(四)下剂

将搓条后的面团分割成有一定规格的坯子。下剂直接关系到制品成形的大小、核算的标准,因此它要求剂子大小均匀,重量一致,整齐划一。根据不同的面团,下剂的方法往往不同,常用的有摘剂、挖剂、切剂、剁剂、拉剂五种。

1.制作要求

运用一定的手法或借助一些工具,将搓条后的面团根据制作的要求进行分割,使剂子标准一致,符合规定的分量。剂子大小要均匀,重量一致,下剂的方向、角度要适合制品的需要、核算的标准。

2.制作要领

(1)摘剂

摘剂也称揪剂,搓条均匀后,左手握住剂条,从虎口处露出所需剂子大小的截面,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顺势使劲往下一摘,就摘下一个剂子。然后,左手握住剂条转90°,再露出适合的截面,摘第二个剂子。这样,双手不断地配合,把剂条摘成一个个所需大小的剂子。摘剂适用于水调面团中的水饺、蒸饺等。

(2)挖剂

挖剂又叫铲剂,多用于较粗的剂条,这种粗条,剂量大,左手没法拿起,右手也没法摘下,因此,将该条搓好后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右手弯曲成挖土机的铲形,从剂条下面伸入,四指向上一挖,就挖出一个剂子,然后左手向左移动,让出一个剂子截面,右手再挖,直至挖完。挖剂适用于大包子、馒头、烧饼等面剂较大制品的下剂。

(3)切剂

把无法搓条、卷筒状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切的方法下剂子。切剂适用于油酥、花卷、刀切馒头等,截面较平整。

(4)剁剂

搓好的剂条放在案板上,用菜刀根据所需剂子的大小,一刀一刀剁下。使用这种方法下的剂子,质量不是很好,但效率快,较省事,如普通馒头的制作。

(5)拉剂

当面团比较稀软,不能揪,不能挖,前几种方法都无法采用,就使用拉的方法,右手五指抓住一块,拉下一个,如馅饼的制作。

3.注意事项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下的剂子必须大小均匀一致,分量准确。

(五)制皮

制皮就是用手或借助工具将面剂制成圆形扁片的过程。面点中很多制品都要制皮,它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方法较复杂,直接影响包馅和进一步成形,是制作面点的基础操作之一。由于品种的要求不同,制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制皮方法有擀皮、拍皮、按皮、捏皮、压皮、摊皮、敲皮7种。

1.制作要求

借助工具或直接用手,将剂子按照品种的制作要求或上馅操作要求,制成皮坯,为制作符合要求的成品做好准备。制皮的技术性较强,操作方法较为复杂,是为上馅工序作准备的,质量的好坏影响到包捏和点心的成形。它要求制皮的方法必须根据品种的要求、特色以及坯料的不同性质等因素来操作。

2.动作要领

(1)擀皮

这种方法运用较广泛,是目前最普遍、最主要的制皮方法,其技术性较强,要求也较高。由于适用品种多,擀皮的工具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制皮工具有单手杖、双手杖、走槌等。常用擀制法制作的皮子有:水饺皮、蒸饺皮、馄饨皮、烧卖皮、油酥坯皮等。

同类推荐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学霸智能学习法

    学霸智能学习法

    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智能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智能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智能的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内容包括智能学习的主要特点、智能学习的现实意义、新世纪多元智能的教育意义、教学中智能学习的意义、课程开发中智能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智能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智能学习的技巧等内容。
  • 比尔·盖茨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比尔·盖茨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热门推荐
  • For Greater Things

    For Greater Th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ry of the Owl

    The Cry of the Owl

    In a small Pennsylvania town, Robert Forrester is recuperating from a nasty divorce and a bout of psychological trouble. One evening, while driving home, he sees a pretty young woman framed by her bright kitchen window. Soon, he can't keep himself away. But when Robert is inevitably discovered, obsession is turned on its head, and he finds himself unable to shake the young woman, nor entirely sure whether he should. From Patricia Highsmith, once called "the balladeer of stalking" by The New Yorker, The Cry of the Owl is a modern classic ready to be reborn.
  • 双赢谈判

    双赢谈判

    本书适合中国人的谈判之道,被誉为“大中华最本土的大众谈判读本”,《双赢谈判:谈判不败的制胜秘诀》揭露了公关谈判专家不为人知的谈判策略与独门心法,教你练就一身谈判绝活,掌握谈判精髓,人人都能用到的谈判策略,商业交涉、求职加薪、购物砍价、人际交往等都能用上的谈判技巧;提升内心正能量9种心法,助你30天成为无往不利谈判赢家,认真看完本书,以后所有的谈判由你主导。
  • 太行智将

    太行智将

    一本有逼格的抗战小说。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村官,牺牲在暴雨抢险之中,重生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在最好的年纪他选择了投身疆场,为国家而战。从此,抗日战场上第二战区之中出现了一位堪称传奇的团长。欢迎加入书友群:拖更养老院~,群号码:361434131
  • 神秘九爷萌妻来袭

    神秘九爷萌妻来袭

    九爷:谁家的?幕晚:你家的。九爷:准了。“世人不是说进了九爷的家,幸福无限么?”幕晚摸着腰一把心酸泪啊。
  •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班啦,我是新丁我怕谁

    上班啦,我是新丁我怕谁

    LiLia——末代八零后混日子的典型代表,没身材,没人要,没钱财的“没靠三”女孩。她生来就是“精英绝缘体”,无论在哪里都是最大众的分母。虽然误打误撞地找到了份工作,但仍然是毫不起眼的打杂文员。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场小白,似乎注定要庸碌无为,然而她却在职场“老人”与新人精英中,找到了一个LiLia式的成长模式,用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职场体验,为平凡无奇的新丁们,拓开了一条极具借鉴价值的上位之路。
  • 骨骼惊奇的少年

    骨骼惊奇的少年

    修行有八境,史文有三千。道法要自然,不自然,修行干什么?
  • 帅气逼人的历史

    帅气逼人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帅哥,和其他人有着怎样不同的命运?潘安、卫玠、纳兰容若、司马相如、慕容冲、独孤信、兰陵王、韩子高、董贤……每一个帅气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段让后人感叹的历史。本书以嬉笑怒骂的文笔,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帅哥的人生经历,嬉笑怒骂,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帅哥史”。
  • 中国人的教训(上册)

    中国人的教训(上册)

    本书是知名作家李国文20多年来专心于通俗历史文化笔耕,从当下着眼,书写中国古代个人历史得失的代表作。本书在熟读大量史料——正史野史稗史、史札丛著笔记的基础上,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为鉴,为今天中国人的现实人生提供足以可操作的借鉴。它按历史顺序排列,以历代各类人的生存状态、心路历程、命运遭际、为人处事、才华成就、时代影响为依托,既写了他们的努力耕耘、人际关系、开拓创造、实至名归、名垂青史,也写了他们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从而组成中国人宏大的往事历程。它告诉读者中国人应该把个人的历程、往事视作珍贵的财富,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在今天及以后的现实人生中,生活得更轻松、更幸福、更明智一些。本书更顾及大众的阅读习惯,语言不失幽默、诙谐,看严肃的正史作品犹如看小说那样淋漓酣畅。本书在“历史大散文”里独树一帜,俨然一大家之作。它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笑骂、笔耕学问,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富有人生智慧的畅销书。本书让读者在认识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同时,更多地认清今天每个人的活法。评论家名高度评价:“这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