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4900000013

第13章 艺术的活动系统(6)

话头收回来。在艺术作品中,除了属于“实在”层次和“经验”层次的艺术语言,还存在一个“超验”的层次,那就是艺术的精神意蕴。所谓“精神意蕴”,是指潜藏于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内在的意义或韵味,它往往表现出含蓄、内敛、朦胧、模糊的特点,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需要接受者用心去体验、感悟,也是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拥有不凡品格的原因之所在。之所以说它是超验的,是因为它藏之弥深,体现的是那种具有普遍性、永恒性的终极意义和自由性、超越性的形而上价值。就一件艺术作品而言,其“实在”层次和“经验”层次都是人类审美经验范围内的存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感性形象直接地把握得到,而“超验”层次的精神意蕴则存在于感性形象之“外”或“背后”,它是艺术作品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司空图语),需要接受者极大限度地“参悟”和“悟入”,否则就只能一直停留在对感性形象的知性建构与表层完形之上。关于艺术作品的精神意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给以把握:

首先,精神意蕴是艺术语言的升华,尤其是艺术修辞语言的升华。从艺术语言的内部来切分,艺术语言大体可以划分为相对自主、独立同时又紧密联系、逐步升华的三个层次,即作为物质媒介、艺术载体的形式语言,作为观念措置、传达艺术力量的修辞语言,和作为显现生命感性、张扬艺术之自由精神的审美语言。其中,我们把前两个层次归入到了狭义的艺术语言范畴,这在上面的讲述中已经明确;那么,精神意蕴在广义的艺术语言中正对应于第三层次——审美语言,属于第一、二层次——形式语言和修辞语言——的升华形态。[5]如果说形式语言要体现媒材客观、独立的艺术效果,而修辞语言倚重观念的整体措置、追求主体性的表达,那么在审美语言层次上,艺术作品关注一切艺术所共通的美学品质(如优美或崇高、典型或意境等),向往的是借主、客之“桥”而达致的一种无分主客、物我交融的和合境界。在下文讲典型与意境中,我们将重点对精神意蕴这一“最高级”的艺术语言再作分析、展开,这里暂不赘述。

其次,精神意蕴是高级的艺象形态,它比一般的感性形象要幽深、内敛得多。艺术作品作为物态化的艺象体系,其结构内部是存在有等级高低之分的。对于一般的艺术作品而言,艺象可能只体现为一到两个简单的感性形象,而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艺象往往数目较多,也比较复杂,构成一个完整自足的艺象体系。这样,从作品构成的角度讲,前者可能只有一般的形象意义而不存在深刻的精神意蕴,后者则具有超越一般形象意义的丰厚的精神意蕴。黑格尔就曾指出:“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6]又说:“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我们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7]黑格尔举例道,就像一个人的眼睛、面孔、皮肤、肌肉乃至整个形状,目的都在于显现这个人的灵魂和心胸一样,艺术作品也是要通过色彩、线条、声音、文字等媒介,通过整个感性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8]。概而言之,在艺术作品的艺象体系中,精神意蕴较一般的感性形象要内在,要更接近于艺术的“真理”,同时其意义内涵也更显模糊性和多义性。

最后,精神意蕴是主客观的统一,是蕴于个别性中的普遍性、蕴于有限艺象中的无穷意味。前面提到,艺术中的精神意蕴往往很难说清楚,它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但是,它却不是神秘莫测的,而是绝大多数人完全可以真真切切体味得到的。譬如在屈原的骚赋、陶渊明的诗歌、贝多芬的音乐、梵·高的绘画以及《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内战的预感》等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常常能体悟到那种被称之为命运感、宿命感、生命意识、宇宙意识、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之类的东西。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伦理意识,它比后者更恢宏、更深远。这类形而上的东西正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所特有的精神意蕴,它是艺术家的主观意向与现实的客观世界碰撞、磨合之后的深层统一,接受者要想单单靠有限的感性经验把握它很难奏效,除非是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味方能接近之。像屈原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格襟怀,陶渊明之“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的旷达感悟,贝多芬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让它毁灭我”的英雄般旋律,梵·高之“旋转”的星空和“燃烧”的向日葵,以及《登幽州台歌》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生命感,《春江花月夜》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宇宙意识,如此等等,其中深蕴的无穷韵味,事实上又何止是苍白的语言所能描述的呢?类似这样的作品原本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召唤结构”,它需要懂得欣赏、假以“心”阅的“知音”去拥抱它,从而填补有限艺象所不可能填满的无限空间。

二、“镜”与“灯”

艺术作品的又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它与艺术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无疑,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同时它总是与现实世界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就成了艺术学理论的重要问题,而从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现实世界的关系来认识艺术自身,自然便是首要的方面。

在中西艺术理论史上,一直都有人把艺术譬喻为“镜”或“灯”。例如在西方,“镜子”说可以说是最为古老的理论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把绘画和诗歌比喻成一面镜子,而画家和诗人则是那拿着镜子的人,镜子向四面八方旋转,艺术家便能造出太阳、星辰、大地、自己和其他动物等一切东西。[9]柏拉图之后,将艺术比喻作“镜子”逐渐成为一则经典,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莎士比亚都持这种观点。诚如别林斯基所说:“它(指诗歌)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改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出的镜子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的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10]

与西方侧重于再现、反映的“镜子”说有所不同,中国的思想传统则习惯于把艺术比喻成像“灯”一样的发光体,即侧重于艺术表现和创造的一面。庄子在《齐物论》篇中有谓:“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庚桑楚》又云:“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庄子所谓“葆光”、“天光”,自然是“道”的显现,或者说是“道”的发用流行,不过就“得道”的艺术家而言,其“宇”(心灵)自然宁静之日,事实也正是其“光”本真烛照之时。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家钟嵘,他在《诗品·序》中进一步明确艺术的此一“烛照”功能时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显然,在钟嵘看来,艺术家拥有通达“三才”(天、地、人)的神奇本领,而“诗”(艺术)则具有烛照“万有”、“耀明其志”的“灯”的特点。

“镜”与“灯”是关于艺术的一种形象的比喻。不同的比喻其实代表着不同的审美与艺术观:“镜子”说把艺术理解为再现的、反映的,而“灯”的比喻则将艺术看成是表现的、创造的,两者的区别极其明显。具体展开来说就是,再现和反映着眼于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认为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异质同构”也就是影子与实物的同一性关系,因此,艺术作品必须客观描绘、忠实再现现实生活。与之相异趣,表现和创造着眼于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审美关系,认为艺术作品不在于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与反映,而根本是艺术家心灵的创造,主观思想与内心情感的表现。

结合中西艺术史中的实际例子来说。由于西方自古希腊到近代一直都有“镜子”或再现说的传统,这在第一章“艺术的本源问题”中已有说明,因此西方再现型艺术作品就很流行,并陆续形成了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声势浩大的艺术思潮。今天,当我们读到左拉那“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卢贡·玛卡尔家族》、巴尔扎克那被称作是“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的《人间喜剧》,以及高尔基那“十月革命年代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时,伟大作家们所生活的过去年代与社会仿佛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就像马克思、恩格斯说的,他们为我们所提供的知识、见解,一点不比专业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少,甚至还要多很多。事实上何止是文学,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徳·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师》等影视作品,米勒的《拾穗者》、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美术作品,也未尝不是这一再现型艺术思潮中的典范之作。

与之相对照,中国古人尤其讲究“诗言志”、“诗缘情”,所以中国的文学艺术形成的是一个“灯”或表现说的传统,这在《艺术的本源问题》章中也有说明。无论是诗词还是绘画,古代的艺术家们特别看重的是艺术作品对主观情志的表达。例如唐代大诗人柳宗元,他有一首《江雪》的绝句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也写自然之景物,如山、江、鸟、人等,但很显然,诗人并无意于客观描绘这些自然的景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夫之语),诗人的深意实在于借景抒情,因此他之所写的每一处景物,无不寄托着自己恬淡、高洁的人格追求,无不都是自己超脱、旷达的心志写照。再如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那首有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28个字,涉及景物却高达12处,仿佛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山水画。同样,纳入艺术家视野中的这若干景物并非是纯客观的,而显然是已经“皆著我颜色”(王国维语),于是乎,本来没有直接关系的孤立事物经艺术家一连缀,顿时便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生动的整体性艺象体系,一幅仿佛写实的画卷也顿时变成了一封饱含忧郁与伤感的“情书”。这是以“画”喻“诗”。事实上,中国画自古也是有写意和表现的传统的。尤其是文人水墨山水,像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元四家”、“清四僧”等的作品,其秉承道家老庄“寄言出意”、“得意忘言”思想的精髓,特别强调胸中“逸气”对作品的融注。譬如“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其有一幅山水画《幽涧寒松图》,画面描绘的是在江南随处可见的一个自然景象,可以说也算是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的日常场景。然而,画家在这里沿用了他所擅长的“极简构图模式”:逸笔草草之下,一河两岸,三五树木疏清错落,近景是一脉土坡,坡上或高柯成丛或疏篁幽亭,远景则一抹山岑,远近之间是大片“留白”,整个山水自始至终地显得空旷、简洁、经济。显然,画家是欲借萧索、孤寂之景,直抒内心一股悲凉、惨淡之气,整个作品完全是艺术家“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11]的鲜明体现。

概括起来讲,以西方“镜子”说和以中国“灯”说为代表的两种艺术路数清晰指明了艺术的两大本质功能,即相对于艺术家或现实世界来说,艺术要么是再现的、反映的,要么是表现的、创造的,二者一般很难相互兼容。

同类推荐
  • 最新5年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最新5年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本书由权威教育专家审定推荐,覆盖了5年内最新全国重点考区满分作文,传递阅卷现场评分规则。并再现30篇考场失误范文,给出改进方法。命题人权威预测2016年考题。本书是从最近5年的中考作文中精选优秀范文,并聘请一线名师对考题及范文进行详尽的分析,归纳出得分亮点,以供应届中考考生学习参考。
  •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三十六计(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纪伯伦诗文精选(全集)

    纪伯伦诗文精选(全集)

    本书精心筛选了包括:《先知》《先知园》《沙与沫》在内的代表纪伯伦最高文学成就的12部经典诗作。
  • 随机应变大考试(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随机应变大考试(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热门推荐
  •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第一次求婚的时候,满心期待她能在看到戒指的时候出现小女生的表情,结果没有。杜先生第二次求婚的时候,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温馨的烛光晚餐,单膝跪地,正打算说话的时候,他未来老婆沉沉开口:“又是蜡烛又是下跪,你当我死了么?”等到第三次求婚的时候,杜先生咽着口水蹲在他未来老婆的床前,等到她一睁开眼睛便不假思索地说:“替我做早餐吧,帮我洗内裤吧,一起进坟墓吧,我是说……嫁给我吧。”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多想你也喜欢我

    多想你也喜欢我

    在我漫长的生命里,最好的时光,是遇见你。我走你走过的路,听你听过的歌,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爱你,只是为了离你近一些。我也许无法使你摆脱寂寞,但我至少可以陪你一起寂寞。春光这么好,多想你也喜欢我。本书是「ONE · 一个」常驻作者马叛(@天涯蝴蝶浪子)的首部短篇自选集,精选十五篇最赞故事,陪你度过每一个不眠之夜。
  • 故事会(2018年9月下)

    故事会(2018年9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等你重新爱我一次

    等你重新爱我一次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我终于爱上了你,而你却忘记了我;人生最后悔的事,是我错过了你,你却选择伤害之后,再无原谅……“洛离,你回来好不好?”“这位先生,请你放手。”她一脸漠然,视线里清澈的瞳孔却再也没有他的身影,他低声呢喃“我们还有未来吗?”
  • Laddie

    Laddi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话之我是传奇

    神话之我是传奇

    穿梭于过去、现在、未来。见证过神魔大秦的覆灭、玄幻三国的衰落、高武隋唐的骤兴骤灭、末法大明的哀歌。我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改变者。哦,你问我是谁?有考古学家叫我历史中的幽灵,有历史研究者称呼我为不可能存在的人,也有人曾经称呼我为神。当然,其实我就是个穿梭于过去与现在的普通人,或许曾经是普通人。VIP书友群:974615627粉丝值大于两千可加入。普通书友群:612955506
  • 零售心理战

    零售心理战

    全球最大便利店连锁公司7-Eleven的创始人——铃木敏文,结合40多年的零售经验,为您讲述洞察顾客心理的成功秘诀:不要为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比起优点,顾客往往更容易记住卖家的缺点;消费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时,只有当消费者亲眼看到具象的产品,才能察觉自身的潜在需求;顾客并非不愿购买,他们只是期待产品能够带来“合理化购买的理由”。通过引述日本各行业一线成功人士——包括AKB48制作人秋元康、优衣库品牌设计师佐藤可士和、JR东日本Ecute创始人镰田由美子等人的经营理念及案例,铃木敏文将为您献上一系列最经典、最全面、最实用、最通俗易懂的零售实践课。
  • 穿到农家做皇后

    穿到农家做皇后

    现代女特工意外穿越到大魏朝农家女林婉身上,尽管有偏心奶、极品大伯母,再次重生,林婉依然有信心带领全家发家致富不曾想一次偶然间善心大发,救助的少年居然在数年后站在她面前,目光灼灼间以江山为聘,许她后位。他道:“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天下为聘,百里红妆,三千弱水我只取你一瓢就已足够。”
  • 总裁的不完美妻子(全本)

    总裁的不完美妻子(全本)

    本只是一场借腹生子的交易,怎料到,生下孩子后还会嫁入豪门,那高高在上的总裁的每句话,都深刻的印在她的心里,让她无时无刻不再紧张。终有天,她受不了婚姻的压抑,带着儿子转身逃走,却不料,再次相见,竟然是以那种方式。相亲,他们虽分开几年,但是却从没离婚,两个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前,有人终于惊呆了,可那男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一切早已料到。她本不愿意出现在相亲这种地方,只是家人一再的恳求,只是,却不想,会发生这种事情。当他再次抓住她想要逃离的身影,那双凌厉的眸子再次让她颤抖,她就不信摆脱不了他,只是,谈何容易?===============================================“怎么,这么快洗好了?”同样的,他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呃,那个,——我,我不做了!”眨巴着眼睛,东望望西看看的,最后才艰难的看了他一眼,仅仅一眼,她马上低头,没有勇气面对这么帅的男人。“不做了?哼,你以为我是再跟你玩家家酒吗?”生气了,开始教训这个不识时务的女人,耍他的后果可是很可怕的。“不是啊先生,我不是这个意思,那个——,那个,我要回家!”自从三年前父母死了之后,她第一次这么渴望回家。那一夜,她曾想过要临阵脱逃,可是,他的门,进不容易,想出去,更是比登天还难。那一夜,她失去的,不止是初吻,初次,还有太多太多........推荐雪的完结文《前任老公不好惹》http://m.wkkk.net/a/133272/好友凤起天下的文《绝世狂妻》http://m.wkkk.net/a/203104/喜欢的要支持哦。集体大么么!飘雪读者群——88120752敲门砖,文中任意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