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5100000029

第29章 比较法研究(1)

论德国量刑基础中的行为人罪责——对其不确定性的规范性检验

赵秉志[1] 赵书鸿[2]

【内容提要】

作为德国量刑基础的行为人罪责事实上并不具有规范的可确定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明:一是德国量刑理论和裁量实践中,有关量刑责任内涵的理解至今仍非常模糊,也没有一个可以据以理解的规范性概念;二是作为影响量刑责任判断结论的行为人人格犯、犯罪能量以及犯罪动机这些判断要素在量刑实践中能够进入法官裁量视野的非常有限,而且其判断内容也并不具有规范的可确定性。这一结论,可以从规范上得到论证。

【关键词】

·量刑责任

·行为人人格

·犯罪能量

·犯罪动机

一、前言

经过1969年以及1975年的改革,德国《刑法》最终在第46条、第47条以及第56条中确定了量刑的实体法基础。根据这些规定,德国量刑的基础是行为人罪责,同时还要求考虑刑罚对行为人将来生活造成的影响。对此,德国多数学者认为:将量刑基础建立在罪责之上,其目的不仅是要实现对犯罪人的报应,而且要通过预防来实现对法益破坏的抵制和对生活秩序的稳定。[3]由此可见,量刑理论和实践中,行为人罪责起着如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是作为实现报应的基础,从而确保刑罚的公正性;其二是作为实现预防目的的界限,从而避免基于预防而过度地施加刑罚。但成为问题的是,作为刑罚报应基础和预防界限的量刑责任是否在理论上能经得起规范性检验呢?对此,本文将对其基本内涵和判断基础从规范上进行逐一分析和检验,其目的是要说明:作为德国量刑基础的行为人罪责,无论其基本内涵还是其判断基础都不具有确定性。

二、对量刑责任概念不确定性的规范性检验

在对量刑责任内涵的理解上,德国量刑理论和实践对此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因此直到目前,量刑责任在德国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该概念涉及了刑法理论中存在诸多争议以及模糊不清的领域。[4]对此,多数德国刑法学者认为,量刑责任应当在“行为人对实施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的程度”这个内涵下去理解。[5]但也有部分学者指出,这样理解量刑责任概念是不正确的,因为该概念并不是在对量刑理论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6]

在德国量刑文献中,即便毕生致力于量刑理论研究的德国刑法学大家Hans-Jürgen Bruns教授在其著作中也没有对量刑责任做过多的论述。他反而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对各种量刑事实进行的论述上。[7]但他指出:量刑中,刑事责任只有建立在需要系统化的各种量刑事实基础之上才能理解,[8]他将德国《刑法》第46条第2款规定的量刑事实进行了顺序排列。Bruns教授排列的这个顺序在德国量刑实践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而且联邦最高法院长期在判例中也强调了如下观念的重要性,即:刑罚裁量应当是“对行为状况和犯罪人性格进行的整体性展示”。[9]

但在量刑实践中,这种对量刑责任的理解和使用却并没有客观地反映量刑的合理基础。比如,针对量刑部分提起的上诉,法官的裁量主要是对刑罚的必要性进行权衡,尽管他们也附带性地考虑了量刑中的责任性问题,但这对量刑责任概念的构建并没有提供更多帮助。[10]因此,量刑责任在实践中仍然是模糊不定的。而且正是因为这个概念的模糊性,判决实践中,造成量刑责任没有范围限制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的。因此,早在1995年2月8日的判决中,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就已经指出了上述不足。[1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联邦最高法院做了如下两方面的尝试:一方面通过确认地方法院以责任原则为基础的判决来引导量刑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联邦最高法院判例强调了刑罚必须和责任相适应这一原则。通过这些努力,联邦最高法院最终确定了如下原则,即:基于刑罚目标的实现,刑罚裁量必须依赖刑罚与责任相适应。但实践证明,以上这些努力对量刑责任概念的构建依然没有起到任何推动作用。由此可见,量刑实践中,作为报应基础和预防界限的量刑责任并未获得一个可以据以理解的规范性概念,其内涵在德国量刑理论中至今仍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

三、对作为量刑责任判断基础的规范性检验

根据德国量刑规范的一般规定,行为人罪责是量刑的基础。因此,责任判断因素始终影响着裁量者的判断结论。但量刑实践中,这些影响刑罚最终适用的责任判断要素是否在规范上具有确定性呢?对此,以下将从规范意义上对这些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和检验,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行为人人格、犯罪能量和犯罪动机。

(一)判断要素一:行为人人格

在量刑责任的理解中,一直困扰德国理论和实践的难点是:如何确定一个理解刑事责任的基础,并且根据它能够对行为人的生活状况和人格特征作出评估,从而对量刑责任作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对此,虽然理论和判决通常都是将行为责任作为理解量刑责任的基础,但多数学者认为这种理解责任的思路已经不合乎时代的发展了。[12]另外,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判例中强调指出:量刑中必须坚持行为责任的原则,而且不应当在“意欲”以及“性格缺陷”中去确定量刑中的行为人罪责。[13]但这种判断却是在对行为人生活方式和人格进行总体性评价后得出的,这就明显模糊了量刑思考中预防和责任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量刑实践中,对依据什么对行为人人格进行评估这一问题其实仍不清楚。由此可见,有关量刑责任的理解中,在责任评价和预防性量刑基础之间不可能划出来一条清晰的界限,从而能够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均衡。

针对行为人人格对理解量刑责任的意义,Dreher Eduard教授在《公正的刑罚》中做了详细的论述。[14]Dreher主要从行为意志的道德性因素中来寻找对责任的理解。他认为:行为意志是在对行为人人格、心理和道德这些因素进行判断后确定的,因而在判断量刑责任时应当彻底将行为人不法意识的程度排除在外。对那些通过行为外现出来,且能够得到证明的客观印象,在责任判断时只能将其作为行为人违法意志程度的标志来看待。因此,在责任评价时,如果行为受行为人生活影响太深的话,那么量刑实践中要确定行为人的责任程度就显得异常困难。因为在量刑责任的判断中,无论是将人格责任,或将生活状况责任作为理解责任的基础,但两者都应当能够对以下内容做出合理解释,即:行为人并没有履行对自身教育的义务,同时刑罚也没有完善行为人人格的任务。由此可见,以行为责任为基础来理解人格特征成了战后德国在量刑责任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方向。

从德国100多年来关于责任理解学说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尽管行为责任受到了各种批评,但量刑实践却始终固守着行状责任。这是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量刑责任理解中人格所固有的不确定性呢?基于进一步论证的必要,以下我们将根据相关理论和判决实践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

1.责任学说中的行为人人格

早在19世纪,关于刑罚不应仅根据行为的客观方面来确定的见解在德国就成了一种共识。20世纪初,德国学者在责任判断时就更重视行为人人格方面的因素了。而且随着李斯特的“社会责任论”的影响,行为人特征在责任判断中越来越重要。根据该理论,确定量刑责任时应当首先考虑行为人人格。责任越严重,行为所反映出来的违法性人格就越明显。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量刑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优先对行为人的人格进行研究。[15]这种趋势从德国20世纪初期的刑法改革中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相关理论和判决更多地关注了行为人意识相关的问题。例如,在1909年起草刑法第81条时,德国学者针对量刑基础展开的讨论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对行为人不法意识的重视。[16]因此,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这一时期的德国量刑实践逐渐从以前重视行为的客观方面转向了更多地关注行为人的人格。同时,这种量刑重点的转向也逐渐得到了“社会责任论”和“古典责任论”的认可。

另外,德国1922年以及1925年的《量刑规则草案》中规定,法官在量刑中应当考虑如下内容:行为应当在多大程度上以行为人的违法性意识和意愿为基础,以及这些基础在多大程度上不应当给行为人带来应受谴责性。由此可见,1922年以及1925年的草案主要是根据李斯特的特殊预防理论来确定的。这从草案在量刑基础的表述中没有涉及行为结果就可以看出。[17]因而从这一时期开始,行为人人格在量刑理论的发展中就已经走到了前台。但是,尽管1925年草案规定了考虑行为人人格的基础是行为人再次犯罪的危险性,但该草案将行为人人格作为量刑基础的立场却有所松动。这主要体现在:草案将影响责任程度的行为后果又重新视为量刑中应当考虑的因素,而且对那些可以据以减轻刑罚的行为后果,该草案又将其作为应当考虑的内容一一做了列举。[18]

同时,20世纪这种理解责任的思路也得到了责任刑法理论者的肯定。[19]这时期的责任被理解为: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危险性以及行为人在人格上的欠缺性。但这种对责任的理解却部分地模糊了责任性刑法和预防性刑法之间的界限,从而造成“人格责任论”者在量刑责任判断中将责任和人格放到了相同的位置去思考。而且,随着它们在量刑规范上的确立,这种一方面站在人格立场上来理解责任;另一方面又考虑危险性的综合性责任判断方法逐渐被学者们所接受。Kerrl对此就曾指出:“为了确定刑罚的严重性,首先就要确定违法意识的严重性以及行为人做出这种危险决定的应罚程度,但对造成的相应损失是大还是小则在量刑中则不应考虑。”[20]以上这种责任思考方向在德国1938年的内阁草案中也得到了确认。该草案第48条规定:“法官应当考虑行为人的人格、他们的生活品行、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缓刑执行的可能等,而且刑罚应当这样来确定:量刑应当在公正赎罪和公众保护需要之间相适应。”[21]这一时期,尽管以Freisler以及Gürtner为代表的德国学者都强调了量刑与责任原则的关系,但现实中,预防性原则在很短时间内就在实际量刑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2]

此外,因为这种预防性观念符合以报复和安全为中心的安全刑法的需要,所以以行为人人格为基础的量刑理论在以社会利益为中心的国家中迅速得到了扩张。在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者们对各种刑罚目的一体论展开的热烈讨论,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人格问题的过度关注。这一时期,对量刑责任的理解,理论上形成了如下共识:“行为人必须能够对造成其不顾后果的人格形成负责。”[23]但这种以不可避免的生活状况为基础的责任判断却造成了刑罚朝着严厉性的方向发展,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刑法发展的基本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因此,这一时期的人格责任论并没有获得明确的支持。[24]

基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Mezger为代表的学者指出:行为人朝向恶的转向,以及其思想的衰落应当是连接罪责和量刑责任的结合点。[25]根据这种理解,行为人思想的没落应当从行为人的生活轨迹上去寻找,因为他的生活方式和这种思想的衰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生活轨迹就是“行为责任”产生的基础。因为这种理解责任的方式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实际情况,因而“行为责任理论”在战后德国的刑法改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Mezger提出在生活轨迹中寻找行为人人格特征的思考自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刑法草案第81条的基础。这个时期,理论上形成了如下共识,即:个人生活轨迹中形成的合乎习惯的人格是构建量刑责任的基本因素。[26]根据这种共识,在以后的刑法改革草案中,起草者无一例外地都特别强调刑罚裁量中行为人态度、动机与行为人生活状况等在确定责任中的作用。

从责任学说中对人格理解的上述变化中可以看出:20世纪初,德国刑法改革关注更多的是行为人的违法意识。这就造成责任判断中更加关注行为人人格,而且随着行为人人格与行状责任之间在判断内容上变得更加紧密。学者们也逐渐认识到:个人生活轨迹中所形成的合乎习惯的人格应是量刑理论中构建责任的基本要素。而且这种共识在德国以后的刑法改革法中逐渐得到了体现。

同类推荐
  • 你就是吃了不懂法的亏

    你就是吃了不懂法的亏

    依据真实发生的案例,针对大学生职场以及普通生活中遇到的多样化法律问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提供普法和解决方案,语言通俗易懂,法律浅显明白。29个真实故事,完整再现职场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盲区,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化身“法律男神”,为你保驾护航,让你远离法律盲区,让法律成为每个人的“武器”。
  • 法与行

    法与行

    本书是编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典型案例。
  • 电视断案2002-2004

    电视断案2002-2004

    本书在播出节目选辑汇编的内容以外,还收录了栏目编辑记斱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周末断案》栏目组是一个年轻的群体,绝大多数采编人员因为栏目创办才开始接触电视法制节目的制作。对栏目组来说,记录、见证当下法制进程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学习和思考去参与的过程。书中的“记者手记”部分,正是展现记者介入这一过程而获取的真切体验和鲜活感受。
  • 中国历代名案

    中国历代名案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历代名案》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历代名案》讲述了包括晁错被诛、华佗之死、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窦娥冤等一系列中国古代历史名案。让青少年从故事中鉴古明今。
  • 趣味案情解剖(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案情解剖(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热门推荐
  • 王者荣耀之谁于争锋

    王者荣耀之谁于争锋

    一个游戏渣渣的王者之路,补习班的王者风云从这一刻考试,我们永不失败,只为到达巅峰!Nevergiveup!
  • 腹黑殿下请走开

    腹黑殿下请走开

    作为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女,苏夏很有私生女的自觉。以一纸“关系断绝书”为交换,苏夏被苏家卖给楚家。继母笑里藏刀,继兄火爆狂躁,她自觉地收敛利爪,管你阴谋阳谋,我自恭敬顺从。被坑到恶意满满的班级,青梅泛酸,竹马添乱,全校公敌的苏夏再怎么自觉也没办法继续低调下去了。质疑她作弊的站出来,高清晰全方位监控摄像打肿你的脸;毁课本锁仓库都是小儿科,放鞋钉下黑手也小菜一碟,敢偷母亲的遗物,你们做好死的觉悟了吗?还有那位腹黑技能满点的王子殿下,别以为你帮了她几个“小”忙,她就会以身相许,肚子黑得发亮的家伙,请你走开,她才不要理你呢!
  • 故事会(2016年7月下)

    故事会(2016年7月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有恒久的趣味。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重生之最佳女主角

    重生之最佳女主角

    上一世,她用尽心血去拍电影,却在得奖前夕遭人陷害,“倾城一跳”震惊全国,数十年努力付诸东流,要她如何甘心?这一世,她从头开始,誓要将这娱乐圈搅个天翻地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梦游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娃娃的爸爸失业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娃娃的爸爸失业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透过娃娃的爸爸失业及发生洪涝灾害两个事件,讲述了供给和需求关系及失业问题。从小将这些基础观念深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面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和挑战,孩子将更有智慧,也更有勇气面对一切变化。
  • 幼学分年课程

    幼学分年课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放浪形骸歌

    放浪形骸歌

    孟行海是帝国中一道门少年,自幼受噩梦困扰,在门中出头无望。然而忽有一夜,他受性命之危,忽然间练成奇功,来到危机四伏的大海上。这荒诞、危险、奇妙、险恶之世在他面前铺开。他是从此平步青云,大权在握,看透凡尘,修仙悟道?还是见奇异之景,历怪诞之事,得超俗之心,建绝世之志?书友可加入q群:298063348,有任何重要消息我会及时发往群里。请多多关注新书《燃烬之余》,谢谢。
  • 萌妻来袭:大叔,么么哒

    萌妻来袭:大叔,么么哒

    第一次见面,被她那是失魂落魄的模样吸引,忍不住关注。谁知道她的本性竟然这样古灵精怪,就连自己堂堂骆家大少爷也被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耍得团团转!很好,丫头你成功引起我的注意了!!【甜蜜宠文,欢迎入坑】
  • 有凤来仪:最强王妃

    有凤来仪:最强王妃

    神庙门楣上的灵草,救活了难产的小女婴,从此又一妖孽出世!老天爷:这个世界太小,经不得你折腾,我送你别处玩玩?苏小思:我不去!老天爷:走你!苏小思单指向天,看我不搅你个天翻地覆!但…这是什马状况?将军,宰相公子,小郡王强势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