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6000000001

第1章 总序

道德教育的基本意义在于增进人的道德自由,培育人的道德智慧,提升人的道德福祉,前辈哲人无不为此孜孜以求,铢积寸累。然而随着现代性对古典心性的拆解,道德相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将道德本真撕裂为碎片,人类如何在此种精神境遇中重新建构德福一致的价值体系成为当前道德哲学乃至道德教育哲学最为核心的思想主题。一方面,道德是否可教的本体论难题亟待答复,另一方面,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道德教育理念与制度构成也需要进一步的理性反思。而且,道德教育已经不再仅仅作为学校的一种职能,而是关涉由现代性催生的诸多争执。作为学校的一种职能,学校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需要得到系统地反思与批判;作为解决现代性争执的可能方案,学校道德教育则需要提出新的改进策略,以引领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学校道德教育能否应对价值多元与价值消解的挑战,并自觉参与现代性的道德救赎,已经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然担当。

面对“古今之争”的精神张力,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道德文化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历史资源,它所诉诸的人心秩序与道德制度建构业已成为当前现代性拯救的一个思想方案。古典心性与现代性的相遇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文本”,为此所有有志于道德教育的思想者必须提出具有足够容量的思想框架,以应对经典重释与时代命题的双重挑战。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道德教育正遭遇着理论与实践的严峻挑战。文化的多元奔放,各种社会思潮的奔涌激荡,相对主义的不断蔓延,传统道德文化的时代承续,异域道德思想的民族转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不仅关涉着当前道德教育能否摆脱困境,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道德前景和道德格局。

无论是令人担忧的社会道德生活状况,还是道德教育自身发展面临的窘境,抑或理论之独有魅力的吸引,都催逼着我们在这一领域去做新的探索,新的构思。正是基于我国道德教育研究之上述问题的焦虑,也源于对学术本身的热情以及理性的真诚,才有了本套丛书的筹谋与勘定。本套丛书不惮以探询当代道德教育拯救之道作为自己理论上的努力,以图澄清当代道德教育之流弊、根源及改进之道,以用作对我们思考道德教育之深层问题的某种提示。面对层出不穷的道德教育问题,我们基于何种立场,采用何种方式探寻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不仅关涉我们以何种姿态来寻绎道德教育的时代意蕴,与时俱进地推进道德教育,而且对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和纵深发展,也将产生某种积极的影响。

由是,本套丛书的出版怀抱着这样一种实践追求:其意并非在于造就体系凿凿之道德教育理论,而在于以较为多元的视野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追究道德教育之本然与应然,表达我们对道德教育的个体性见解。所以,编录诸文既有道德教育哲学的澄明思辨,亦有道德教育实践方法的理论考证;既涉及我国道德教育的古典气质,亦关注我国道德教育的现代性格。我们旨在通过不同风格、不同角度的较高学术性论辩,拷问道德教育何以及如何直击受教育者心灵的真谛。本套丛书亦秉持着这样一种理论情怀:以历史、逻辑、现实的对比论证为切入点,以反映目前国内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国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宗旨,以充分的理论自觉,反映道德教育的新论点,着意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中诸多困惑的澄明,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激发学界审思与建构道德教育理论的热忱,创生符合道德教育本义而又适合中国国情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实践。

本套丛书收录了八本专著(按拼音排序):陈萍的《学校教育“新民德”的百年历程》、冯永刚的《制度道德教育论》、林海亮的《正面教育论》、刘丙元的《当代道德教育的价值危机与真实回归》、冉玉霞的《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唐爱民的《道德教育范畴论》、谭维智的《庄子道德教育减法思想》、叶飞的《现代性视域下的儒家德育》。每本专著的作者均为专事道德教育研究的青年才俊,有的业已在学界崭露头角,或在同仁中获得了某种认肯。丛书的每一本著作均为作者在经历专门的学术训练与辛苦劳作后撰写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精修而成,均为道德教育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上的开拓、创新之作。诸才俊年轻敢为,葆有理论上的热情与勇气,大胆创新,观点犀利,才华初露,尽显青年学者们潜心道德教育研究事业的独特情怀;同时亦饱含学术上的尊重与虔诚,论证严谨,逻辑缜密,展示着徜徉道德教育研究这一艰深领域的理论魅力。当然,亦因年轻,恐不乏稚嫩,借本套丛书刊行求教于专家、同仁,以得改进与鞭策。我们相信并期待,本套丛书对促进我国道德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丰富道德教育研究的论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套丛书的顺利出版,得益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方人士的鼎力相助,策划编辑郭兴举博士更是为本套丛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辛勤的劳动为书稿增色颇多,在此一并表达我们真诚的谢意。

戚万学

2011年8月19日

于泉城·济南 谨识

同类推荐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普世价值”评析

    “普世价值”评析

    《普世价值评析》由汪亭友著。针对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普世价值”思潮之争,《普世价值评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和方法,围绕“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内涵、与“普世价值”相关的理论问题、“普世价值”思潮中的重要观,展了较为系统和有说服力的说明、分析和论证,指出人们的价值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适合一切人、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并一步指出,社会政治领域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人权、和谐、宪政等价值观也不具有“普世性”;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孕育不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来;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的“普世价值”。
  • 世界名校全知道

    世界名校全知道

    本书深入探析了65所世界名校的优势学科和先进的教育资源,对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说明,介绍了学习、生活细节以及一些基本文化和礼仪,为留学申请者选择去什么国家、去哪个学校、读哪门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参考。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热门推荐
  • 冰心锁之复国公主

    冰心锁之复国公主

    当你亲自把我送上迎亲车驾的那一刻,你我的缘分便已尽了,你不再是我的最爱,我也不是你的牵挂,从那以后,你我都只为复仇而活......她是翼国公主,国破之日,却变成了敌国的王后。他是红玉将军,为了复仇,竟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送入敌国。
  • 逆袭之呆萌小师爷

    逆袭之呆萌小师爷

    将军府的傻儿贺安月,从小不与人来往,原本生活无忧,却被卷入巨大的阴谋中,只能被逼着渐渐成长,在这其中,遇到的人,究竟哪一个是真心的,究竟最后,相逢的是谁与谁…
  • 再爱,宠妻成瘾

    再爱,宠妻成瘾

    当年,他突然失踪。如今他以残缺的身子重新出现在她面前。为了领养艾滋病儿童,她与他成为竟以此理由结婚。再爱,他是祁总,他承担着一个集团的盛衰,一个家族的责任;她是小编,一个任性离家的小姑娘,陪他行走,帮他撑起他的商业王国。就是这么两个人,从大学纠缠至社会,也许晚点相遇,让成熟的他遇见懂得温柔的她,更长久。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这个故事,我希望它能遇见懂得它的读者,不悲很宠小虐1V1。
  • 最遥远的南边

    最遥远的南边

    几十个英文单词储备就远赴海外,是头脑发热还是......?跨越半个地球来到这遥远的南端,不同的风景、不一样的文化、想象不到的食物、身周不会说中文的朋友......在这完全迥异的陌生国度,收获着一路的酸甜苦辣、快乐悲伤。
  • 柯哀之朝暮成雪

    柯哀之朝暮成雪

    讲述柯哀的故事,小小的心理成长。一点点哲理
  •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 让我看看你的伤

    让我看看你的伤

    大家一起围了上去,喊着穆方的名字。护士喊道,让开让开,别挡路。穆方微微睁开眼睛。他向何雨露伸出手,眼睛里似有千言万语。何雨露只是随着大家跟着担架车急走,一时间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护士举着吊瓶,一边走一边冲她喊,握住他的手啊。何雨露这才醒悟过来,忙握着穆方的手。这是她第一次握着他的手。那手冰凉彻骨。他说,我,我救了她们。语气微弱得几乎听不清。何雨露的心忽然像被刀刺了一般疼痛,眼泪奔涌而出,她说不出话来,只是拼命地点头。穆方又挣扎着说,我,我救了,她们。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下)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下)

    本书以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为背景,通过作家去南泉为轴心,展现了一幅川东风俗图,小公务员、教员、卖文为生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贫,巨贾达官则是奢华腐败。
  • 快穿之翻身做女王

    快穿之翻身做女王

    苏暖暖的人生总体来说还是很完美的,童星出道,19岁得最佳女主角提名,25获得影后桂冠;但是在获得影后的第二天就空难去世了,魂魄飘荡了好几天,终于被一个不知名的系统收了,认命的做任务,等复活吧!毕竟我的影后奖杯还没抱热乎呢!
  • Museum of Innocence

    Museum of Innocence

    The Museum of Innocence-set in Istanbul between 1975 and today-tells the story of Kemal, the son of one of Istanbul's richest families, and of his obsessive love for a poor and distant relation, the beautiful Fusun, who is a shop-girl in a small wkkk.net novel depicts a panoramic view of life in Istanbul as it chronicles this long, obsessive, love affair between Kemal and Fusun; and Pamuk beautifully captures the identity crisis esperienced by Istanbul's upper classes who find themselves caught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westernised ways of wkkk.net the past ten years, Pamuk has been setting up a museum in the house in which his hero's fictional family lived, to display Kemal's strange collection of objects associated with Fusu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he museum will be called The Museum of Innocence and it opens in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