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6000000014

第14章 有关“道德自我”问题的理论钩沉(7)

[8][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98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9][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3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10]吕耀怀:《两种自律观的歧义》,载《道德与文明》,1996(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2]《王阳明全集》,7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3]同上书,151页。

[14]同上书,92页。

[15]刘华军:《自由意志与良知——康德与王阳明道德哲学之比较》,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6]《王阳明全集》,11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7]同上书,111页。

[18]同上书,100页。

[19]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1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王阳明全集》,27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1]同上书,123页。

[22]同上书,208页。

[23]《王阳明全集》,99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4]刘华军:《自由意志与良知——康德与王阳明道德哲学之比较》,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5]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见《唐君毅全集》卷一,102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26]同上书,101页。

[27]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见《唐君毅全集》卷一,109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28]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109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

[29]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19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

[30]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见《唐君毅全集》卷一,109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31]同上书,109页。

[32]《马克思博士论文》,93~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33]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110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

[34]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见《唐君毅全集》卷二十,531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35]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见《唐君毅全集》(全集校订版)卷一,110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

[36]同上书,110页。

[37]罗义俊编:《评新儒家》,6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8]同上书,67页。

[39]同上书,532页。

[40][英]布莱思·麦基编:《思想家——当代哲学的创造者们》,周穗明、翁寒松译,11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41]杨国荣:《论道德自我》,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2)。

[42]杨国荣:《道德自我与自由》,载《社会科学》,2002(1)。

[43]樊浩:《修养传统与道德自我的建构》,载《人文杂志》,1996(4)。

三、心理学视野中与“道德自我”有关的思想

(一)对“道德自我”的一般理解

与伦理学、哲学相比,在心理学领域,道德自我常常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只是被看做代表自我的一个侧面,与身体自我、政治自我、学术自我等一样属于自我的不同考察面。在更多的情况下,道德自我是被当做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都是放在综合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中进行,鲜少有独立的对道德自我的探讨。后来,随着自我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道德自我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对青少年的道德自我进行研究受到特别重视。

对于道德自我的含义,不同的学派、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把道德自我定义为:“自我意识的道德方面,或道德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道德评价、自我道德形象、自尊心、自信心、理想自我和自我道德调节能力等”,认为“其形成比自我意识的其他成分稍晚些”,“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是道德自我意识的最重要成分”,“12~15岁是道德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1]也有人将道德自我定义为一个人对自身道德品质的某种认识或某种意识状态[2],还有人认为道德自我是对自己道德品质的判断从而产生的道德价值感以及区分好人、坏人的看法[3]。

在心理学中,对道德自我的关注主要是从道德心理研究的需要出发。以往心理学对道德心理的研究多集中在道德判断、道德移情和道德价值观等领域中,而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对自身综合道德状况进行研究则较少,道德自我的提出弥补了这种缺陷。

西方心理学对道德自我的研究是从自我研究中分化出来的,带有很强的量化研究的色彩。心理学领域中,有两个概念都被译作自我,一个是self,指个人的反省意识或自我意识;另一个是ego,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中介物。这样,对道德自我的涉及也就有了两条道路。

从self这条道路出发,西方最早比较系统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詹姆士(W.James)。他在1890年提出,自我概念可以分为四个成分自我概念,即身体和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自我概念的纯粹自我概念,这些成分自我概念以其价值的不同在层次上是有序的,各成分自我概念的总和构成总体自我概念[4]。詹姆士将经验自我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种成分。社会自我高于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又高于社会自我[5]。精神自我即包含了对自己道德、宗教信仰的认识、评价和体验。这是最早的道德自我论述,詹姆士对自我的划分开启了对自我进行元素分析的道路。

最早对自我进行结构化测量的心理学家是Fitts,他的自我概念理论包含两个维度和一个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两个维度一是结构维度,包括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一是内容维度,包括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包括自我总分和自我批评。根据这一构想,他于1965年编制了“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6]Fitts提出的自我概念多成分说以及道德伦理自我为自我概念的基本成分等观点,为后继的自我结构研究和道德自我研究打下了基础。

70年代以来,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改善和统计学的发展,自我结构的探索有了更大进步,相继出现了Harter的多维度阶段自我概念模型、Shavelson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模型和Marsh的自我概念结构模型。[7]Harter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在不断地增长。Harter重视自我概念的具体成分测量,认为评价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必须考虑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在不断增加,因此她编制了5种自我概念测量问卷(学龄前、学龄期、青春期、大学生、成人)。在她的研究中,对大学生自我知觉侧面和成人自我知觉侧面都涉及道德自我。

Shavelson在1976年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般自我概念居于最顶层,在它之下是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又可细分为数学、英语等具体学科的自我概念,非学业自我概念又可细分为身体的、社会的和情绪的自我概念。[8]Shavelson的理论模型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实证研究不当,一直缺乏充分的经验性支持。80年代初,Marsh及其同事在Shavelson的理论模型指导下,运用自编的自我概念测量工具——自我描述问卷对Shavelson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实证支持,并进一步修正了其理论。在大量的研究中,Marsh发现,先前忽视的道德成分内容在自我概念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因此他将宗教信仰和诚实性作为道德自我的两个维度编入,并将其纳入自我概念的第二层级,这样自我概念的结构模型即是:一般自我概念为第一层级;数学/学业、语言/学业、身体/社会、道德自我概念4个成分为第二层级;自尊、情绪稳定性和问题解决为第三层级[9]。1995年,Vispoel等把艺术自我概念也整合进去,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模型。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概念包括了道德自我概念,道德自我概念包括下一层次因素——宗教信仰和诚实性。

对道德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皮亚杰、柯尔伯格,也对道德自我有所涉及。皮亚杰是首先有计划、有系统地研究道德判断问题的心理学家,接下来就是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丰富发展了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但人们对柯尔伯格理论最尖锐的批评是该阶段理论与儿童道德判断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10],出现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促使人们对二者关系重新作出思考。Blasi就道德阶段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这一观点不只限于道德判断的某一阶段而是对于整个发展过程,他认为实际上与每个道德发展阶段相连的道德行为总有一个趋势,那就是,在道德发展高阶段的人比低阶段的人更少出现明知故犯的行为。他认为在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各阶段,一定有除了道德判断之外的因素来引发道德行为。随后Blasi结合艾里克森的同一性形成理论和卢文格的自我发展理论,率先提出道德自我是道德判断与行为之间的联结桥梁,自我同一性是道德行为的动机源。同样,ClarkPower重新定义了道德维度的自我,他说,道德行为的动机不仅仅是懂得“什么是好的”的直接结果,而是源于期望一种与自己道德感相一致的行为方式[11]。由于Blasi的开创性工作,研究者依据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成果纷纷对道德自我进行建构。由于自我及道德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很分散,研究者大都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对儿童的早期道德进行研究。

从ego这条道路出发,弗洛伊德的超我是道德自我的开创性研究。他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认为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人的最基本的本能,是一种出于自发性而非自觉性的非道德的行为。人的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在实现途径上也不会顾及外界的感受,主要以性需求为主。而自我是意识结构的一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现实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东西,以“现实原则”来调节本我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和冲突。超我是人格中最高的层次,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接受社会道德规范而形成的个体道德体系,从而使个体的言行具备了道德的因素。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之后,荣格、弗洛姆、哈特曼等对道德自我做出了重要贡献,卢文格、斯坦因、诺伊曼等人进行了拓展。自我的研究逐渐拓展到更细的研究层面——道德自我。

在我国,心理学对道德自我的研究多集中在进行系统自我研究中将其作为一个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直接对道德自我进行探究的较少,一般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初步探究道德自我的结构。

与道德自我相关的理论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同一性理论、道德情感的理论、道德观念影响源理论。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从道德推理的形式来解释儿童道德自我意识的发展线索,它认为道德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可以根据道德推理的形式或水平来判断。皮亚杰采用临床法,发现了道德意识发生发展的一般逻辑规律,即从他律到自律发展、从最初由父母、重要他人那里得到自身道德状况反馈到依据自己的良心形成道德自我意识。

柯尔伯格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道德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在个体间的交往实践的基础上促进道德认知结构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并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即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分别是:①服从与避免惩罚阶段;②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③谋求好孩子的阶段;④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⑤遵守自由协议和履行契约阶段;⑥指向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是前世俗水平,第三、四阶段是世俗水平,第五、六阶段是后世俗水平。

同类推荐
  •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本书选编了作者近40篇论文,分为民族和疆域理论、文明理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社科改革和科研之路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东北民族史研究、东北亚各国对渤海和高句丽的争议、我国疆域形成与变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小私有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文明史及东北亚文明的延续性和稳固性等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诸多民族进行了探索研究;第四部分对东北亚的历史文化继承、东亚圈的发展远景、海上丝绸之路等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五部分则对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之路和科研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

    《中国语情年报》(2015)在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内部简报《中国语情月报》基础上,精选较重要的语情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编纂,从语言使用动态、语言资源保护、语言科技和语言服务、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语言教育和语言学术动态等视角集中反映2015年中国语情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历史资料,为政府制定相关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社会治理方略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第一药妃带娃跑

    第一药妃带娃跑

    惨遭失身,未婚夫退婚,凌冰荷穿越到倒霉花家小姐身上。带宝贝闯天下,炼药升级,狡黠如狐的她玩转天下虽然未婚生子又是所谓破鞋,却被大陆第一王爷紫苏龙丹追着乱跑宝贝是她的,绝对不能让给别人!千夫所指又如何?且看她笑语嫣然,光芒四溢。当现代赏金猎人在被逼死少女身上重生,并成为罕见的炼药师,伤害她的人,她一定会百倍奉还。对她好的人,她一定倾心付出。不小心溜达一圈,勾走一圈美男芳心,发誓要逍遥一世人。斗气大陆,斗气师主要分为三个大阶段,人阶,地阶,天阶,武力胜过一切。片段:未婚夫曲莲非雪脸色却微微铁青,这些人乱嚼什么舌头根,只是一股莫名的酸度之意却涌上了曲莲非雪心头。她,她真的是不知检点。娶了这种女人,自己名声岂不是受到玷污?可是自己不要她,让她攀上别的男人,在其他男人怀中笑得如此肆意好看吗?曲莲非雪不知为何,只要想想,就觉得难以接受。然而再见凌冰荷时候,她身边已经有一名男子,俊美宛如天神,看着她的眼中更有淡淡的温柔。当她灿然一笑,曲莲非雪才发现,也许自己早爱上了她,只是自己浑然不觉罢了。
  • 网游之蜃市楼城

    网游之蜃市楼城

    看着从落地窗中射来的晨光,我一边伸着懒腰,一边感叹。自己似乎从成为游戏职业选手开始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好好的睡一觉了。看着一旁还躲在被子里面赖床的诺雅回想着昨夜的疯狂,我不禁微微一笑。
  • 虹

    这部长篇小说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展开。第一代以汤姆·布兰文为代表。汤姆被雄心勃勃的母亲送到语法学校受教育,唤醒了他对奇怪而又神秘的事物的好奇心。他爱上了波兰爱国者的遗孀莉迪亚,并终于结合。
  • 筹河篇

    筹河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弑魂霸天

    弑魂霸天

    高级功法有木有?一本不够?《凌波微步》、《如来神掌》、《弑神九剑》,只要点数够,都可以手到拿来!神级武器有木有?一件不够?诛仙剑、战神铠、翻天印,只要完成任务,转眼就可以满身神装!极品美女有木有?一个不够?萝莉女武圣、御姐大魂师、惊艳医师、惹火女弓手,只要你吃得消,就可以晚晚来伺候!现实少年张枫穿越到云泽大陆,获得魂令系统,神功美人垂手可得,练就神功,携美人纵横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魔心种道

    魔心种道

    一个蝼蚁,一个无父无母无名无姓的孤儿,一个世人眼中低贱的杂种,一个凡人中的凡人,朽木中的朽木,是怎样走上逆天路,为兄弟情,为雪祖辈耻辱,他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血魔真经,这部人神共愤,天地共禁的绝世邪功,老子练了又如何,谁说功邪人就邪,功正人就正。雷神决,天下至刚至阳、至正至霸的毁灭功法,他集正邪功法于一身,我叫天魔,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仰俯元无愧天地间。顺我者:以天魔名义赐你永生。逆我者:以天魔名义赐你血海轮回。天使、罗刹、魔族、妖禽,仙佛将在今后故事情节里一一呈现。
  • 活力美人的护发秘诀(女性生活百宝箱)

    活力美人的护发秘诀(女性生活百宝箱)

    电影情节中那“长发飘逸、楚楚动人”的女主角,总是让男人爱得死去活来、神魂颠倒。洗发水广告中,模特儿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真是令人赏心悦目,让人忍不住想摸上一把。想要有一头亮丽的秀发其实并不难,只要对它多一点点的了解,知道它缺什么、少什么,再加以好好地保养,拥有乌黑亮丽的秀发指日可待。
  • 情深不及白首

    情深不及白首

    新婚之夜,她老公在酒店偷情。夏悠以为姜源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却不想被背叛的最彻底。一朝梦破,她不再信爱。索性用钱换情,与叶瑾澈成了饮食男女。却不想是步入了他早就埋好的陷阱,成了他复仇的棋子。还发现了他心中忘不了的伤。夏悠受够了伤害,决心离开,却被他困住不放。他说:相遇是错,相离不能再错。这场游戏若一定要有输方,他宁愿是自己输。但必须在,在她爱上他离不开他完全属于他之后。
  • 纵横诸天的武者

    纵横诸天的武者

    纵横诸天万界,追求武之真谛!现代青年雷虎无意中穿入诸天万界,追求武道成为最强的故事!
  • 蜜蜂公主的秘密(牛吹吹科学童话)

    蜜蜂公主的秘密(牛吹吹科学童话)

    可爱的小蜜蜂们有什么秘密?香甜的蜂蜜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跟随《动物时报》的记者牛吹吹一起去小蜜蜂的家里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