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的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人们在行为问题上的表现也比过去更为突出和严重,而且培养应对激烈竞争和富有个性的新时期人才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儿童个体的行为问题也变得更加普遍和突出。为了应对和解决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心理学工作者越来越关心如何利用从学习心理学或其他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所获得的原理原则,有效改变人类的行为,包括良好行为的塑造和养成以及不良行为的矫正和根除等。这种运用学习原理来改变行为的方法称为行为改变技术或行为矫正。这种方法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一个传统方法,对很多行为问题都可以起到较好的矫正或者治疗作用。然而,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的建设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国外的教材和专著尽管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较完善的体系,案例丰富,可阅读性较强,但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案例的理解和可复制性比较差;二是国内现存的一些教材和专著,偏向于关注特定的人群(残障人士或儿童),研究对象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内容上也较多参考和依据国外的体系和思路,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较难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专业建设的同时,加快了教材建设。本书是在我校1999年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自编的《行为改变技术》讲义的基础上,经多年教学逐渐修改、完善和丰富而形成的。全书具有以下特点:理论介绍强调前瞻性,但写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案例选择强调本土化、科学化和可操作性。全书共16章。第一至五章主要涉及绪论、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基础、行为的观察、记录与评估、实验设计和行为改变技术的系统步骤,重点介绍行为改变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第六至十六章主要涉及行为改变的常用基本原理,例如,强化原理、塑造原理、渐隐原理、链锁原理、模仿学习原理、代币制与行为契约、类化原理、惩罚原理与厌恶疗法、消退原理、系统脱敏法和认知行为改变理论等。在六至十六章中,每一章均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案例引入该行为改变技术,并结合实例分析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使学生对该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准确。每一章均专门以一节从对该技术的正用和误用的角度来探讨该技术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相应原理和应用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理论与实务的掌握,每章末尾均对该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并设置了相应的复习思考题为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的核心技术提供方向。
本书的大纲由重庆师范大学李祚山制订,各章的撰稿者为:重庆师范大学李祚山(第一、二章)、重庆市第三十七中金泽勤(第三、七、十二章)、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雷小燕(第四章)、第三军医大学刘晶(第五、八章)、重庆师范大学陈小异(第六章)、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王丽平(第九、十、十一、十四、十五章)、重庆师范大学唐春(第十三章)、重庆市长寿区健康教育所赵均(第十六章),金泽勤、陈小异博士对本书进行了前期统稿,最后由李祚山和陈小异博士共同统稿和定稿。
本书既可以作为心理学各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特殊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学等各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师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教材。另外本书也适合家长、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热衷于行为改变技术应用的人员阅读。
由于编者本身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等原因,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缺陷和疏忽,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可以有效地改进,共同促进该学科的进步、发展和应用。
本书得到了重庆师范大学教材出版资金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李祚山
2012-07-30于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