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犍度世第一品之四
此二十种身见。几是我见。几是我所见。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世尊经中。处处说二十种身见而不广分别。唯尊者舍利弗经中一处分别。彼虽分别而不说此二十种身见。几是我见几是我所见。因彼诸经不分别故。今欲分别故作此论。复次毗婆阇婆提作是说。身见无所缘。如身见缘我。实义中无我。彼何所缘。如人见绳谓是蛇见杌谓是人。为止彼人如是意故。亦欲显身见有所缘故。身见缘五阴。但所见事异。非无所缘。如彼人喻见绳谓是蛇见杌谓是人。此亦所见事异。非无所缘。是故止异人意欲显己义。亦欲示决定法相故。而作此论。问曰。此二十种身见。几是我见。几是我所见。答曰。五种是我见。十五种是我所见。问曰。若我见有五。我所见亦应有五。何故说十五我所见耶。答曰。缘行故说五我见。具故说十五我所见。所以者何。此十五我所见。以具故生。应说一我见。所谓五见中我见应说二如我见。我所见应说三谓欲界色无色界。我见应说六。如欲界中有我见我所见。色无色界亦尔应说九。如欲界地我见。乃至非想非非想地我见。应说十八。如欲界地我见我所见。乃至非想非非想地我见我所见。如分别行缘阴。应说二十不分别所起处。见色是我色异我。色属我我在色中。如色四种。受想行识亦如是。如是五四。则有二十。以行缘分别十二入。则有四十八。不分别所起处。如见眼入是我。眼入异我。眼入属我。我在眼入中。如眼入有四。乃至法入亦有四。如是十二四。则有四十八。以行缘分别界。则有七十二。不分别所起处。如眼界是我。眼界异我。眼界属我。我在眼界中。如眼界有四。乃至法界亦有四。如是十八四。则有七十二。若分别缘阴。分别所起处。则有六十五。如说色是我。受是我璎珞。受是我僮仆。受是我器。如受有三。想行识亦三。如是四三有十二。及色有十三。如是五种十三。则有六十五。若分别缘入。分别所起处。则有四百八眼入是我色入是我璎珞是我僮仆是我器。如眼入有三十四。乃至法入亦有三十四。十二种三十四。则有四百八。若分别缘界。分别所起处。则有九百三十六。眼界是我色界是我璎珞是我僮仆是我器。如眼界有五十二。乃至法界有五十二十八种五十二。则有九百三十六。如是种种身。诸刹那相续。则有无量我见我所见。此处分别行缘阴。不分别所起处。则有二十。问曰。以何等故此身见言种答曰此二十种身见。各有差别故言种。
问曰。以何等故。因阴说二十我见。非因界入。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有如是意如是欲如是可随。彼意作经不违法相。复有说者。为现初起初方便入法。如因阴说。见因界入。亦应如是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此阴说见者。正佛经所说。佛经因阴说二十种我见。彼作经者。亦依佛经作论。说二十种我见。问曰。置作经者。以何等故。世尊。因阴说二十种我见。答曰。为化众生故。佛因阴说二十种我见。若受化者。应闻界入。而得度者。世尊亦因界入。说于我见。以不应闻是故不说。复有说者。诸见生时。多依于阴。少依界入。是故世尊因阴说见。不因界入。
色是我者。云何为色诸所有色尽四大。四大所造定诸所有有二种。有尽诸所有。有不尽诸所有。言不尽者。如求糟糠等少物有亦名诸所有。言尽者。如求一切物及糟糠等亦诸所有。此中唯说尽诸所有色。问曰。如我见是自界缘非他界缘。彼云何能见一切色是我。答曰。诸是彼所行。是彼境界者。计以为我。非一切色也。色异我者。云何色异我。于此四阴。展转计异于我。彼作是念。此色是我。有如人有财。名为有财。色属我者。云何色属我。于此四阴。展转计属我。如人有僮仆。言僮仆属我。色中我者。云何色中我。于此四阴。展转计是色中我。彼作是念。色是我器。如油在麻中。腻在揣中。如苏在酪中如刀在鞘中。蛇在箧中。如血在身中。问曰。如受是我。色是具可尔。色粗受细故。如说色是我受是具。云何见粗色。入细受中。尊者波奢说曰。不应责盲人堕坑。亦不应问无明者愚。复有说者。彼见色是我受是具者。彼人见受粗色细。是以见色住于受中。尊者和须蜜说曰。此四大身中。尽能觉触。有所触处。则能生受。以受处处生故。言色裹在受中。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彼见受遍在身中。从足至头。无不有受处。然计色是我。不遍在身。是故彼见色住在受中。
问曰。以何等故。我见说二十种。其余诸见不说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为现。初起初方便初入法。如说身见有二十种。戒取应有四十种。邪见见取应各有八十种。应说而不说者。此义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为对治我见故。佛说十种空。十种空者。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第一义空。无所行空。无始空。性空。空空。此十种空。与何法相对。与我见相对。以空与我见相对故。有二十种我见。余见不尔是故不说。
问曰。颇于一阴。起我见我所见耶。答曰。起如于眼入起我见。其余诸色。起我所见。余四阴亦如是。问曰。颇有我见者。一时于五阴。尽计我不耶。若有者。朔迦书云何通如说。唯有一我见。无有五我见。无五我见者。无计五阴是我者是也。所以者何。计我见。唯计一法。五阴是别异法。计我见家。说一我一人无分不坏不变是常。若无者。萨遮尼乾子经云何通。如说瞿昙沙门色是我受想行识是我。答曰。无有一时计五阴是我者。问曰。若然者萨遮尼乾子经。云何通耶。答曰。彼自大心重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彼不信佛。内有知见。欲试如来彼为知不。故作不顺理说。次见如来诸论议相。领如师子。钩牙铦利。口四十齿。出梵音声。彼人闻已。心怀怖懅。作不顺理说。复有说者。彼人见如来威德。胜于梵释难近难亲。有如是威德故。作不顺理说。复有说者。天神威逼故。令彼人作不顺理说。复有信佛天神。作如是念。此弊恶人。何以久恼如来故。以威逼能令彼人作不顺理说。复有说者。或有一时计五阴为我。问曰。若然者。朔迦书所说云何通。答曰。彼人于此五阴。尽作一具聚相。问曰。若然者复以何为具。答曰。若计内入为我。则以外入为具。若计外入为我。则以内入为具。问曰。为有见微尘计以为我不。若有者。是则无我见。非是我见。若无者。朔迦书复云何通。如说五大微尘虽各异相。是我是常。若言无常是则无理。问曰。彼书云何通我见见微尘。答曰。此书说边见缘微尘。此义已立。当知我见缘微尘。此义亦立。答曰。无有见微尘计以为我。问曰。若然者。朔迦书复云何通。答曰。此书所说不顺正法理。复有说者。有见微尘计以为我。有推理见义无实见生时义。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
问曰。五阴之外。为有起我见者不。若有者此经云何通。如说若有沙门婆罗门。起于我见。尽见五受阴。若无者。说第六我见。复云何有。答曰。无有五阴之外起于我见。问曰。若然者。第六我见云何而有。答曰。思是行阴。于思起我。见其余行阴起于我所见。即是第六我见。佛经说身见。是六十二见根本。余经复说。若有沙门婆罗门。所起诸见。尽依二边。若断若常。此二经有何差别。答曰。云何能生诸见故。说身见为本。守护长养诸见故。是说边见。复有说者。能生诸见。是说身见为根本。使诸见转行是说边见。
复有经说。若入地一切处定行者。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不离不异。余一切处亦如是。问曰。诸得一切处定。必离第三禅欲。彼若见地是我。当知是第四禅地身见。见第四禅中地为我。一切处定法缘欲界。彼云何不相违耶。答曰。此中不定说定。如非沙门说名沙门。复有说者。以本名说故。如王失位犹名为王。行者本曾得此定。后虽失时犹称得定。复有说者。行者于定速疾故失。于彼定起欲界身见。舍于身见还得彼定。如提婆达多。于定速疾。以神足力。自化己身。作太子像。于阿阇世王抱上。回转游戏复现相貌。令阿阇世王知是尊者提婆达多当作太子像时。阿阇世王抱弄呜之唾其口中。贪利养故即便咽之。是以世尊而语之言。汝是死尸食唾之人。若咽唾时彼非离欲。若作太子。为阿阇世王所抱弄时尔时离欲。复有说者。身见见第四禅中地是我。一切处定。亦缘第四禅中地。问曰。若然者一切处定。不缘欲界耶。答曰。一切处定。亦缘欲界。亦缘第四禅。问曰。如色界诸天一切悉白。彼复云何见青黄赤等差别。答曰。彼众生数者。其色悉白。非众生数有青黄赤色。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若我见与一切处定。是相应共有法者。应有是过。云何是一切相应共有法。少缘欲界。少缘色界。身见与一切处定。虽非相应共有法。而一人亦得二名。以计我故名为身见。以得定故名得定人。身见缘第四禅中地。一切处定。缘于欲界。不同一时。是故此论为已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