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9600000181

第181章

智揵度修智品第三之二

问曰。若然者何故阿罗汉起苦集智现在前耶。答曰。欲观此五阴。犹如重担过患法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生无色界。不能起禅及禅中功德现在前。生色界中。则能此说。是何义耶。答曰。此说灭道法智生色界者。能起此智。断色无色界结。若烦恼已断。更不起此智。评曰。不应作是说。生色界起法智现在前。所以者何。此智非彼界对治故。复次此是不定坏相。或有起少分。谓灭道法智。或有不起少分者。谓苦集法智。或有起者。或不起者。未离欲者起。已离欲者不起。或时起或时不起。离欲道时起。余善根时不起。以是事故。如前说者好。诸结欲界系。彼结法智断耶。答曰。或结是欲界系。彼结非法智断。乃至广作四句。云何结是欲界系。彼结非法智断。答曰。诸结忍断。亦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法忍。余智者是等智。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云何结是法智断。彼结非是欲界系。答曰。诸结是色无色界系。法智断法智者是灭道法智。离色无色界结者。云何结是欲界系。彼结法智断。答曰。诸结欲界系。法智断法智者是四法智。离欲界结者。云何结非是欲界系。彼结非是法智断。答曰。诸结色无色界系。彼忍断若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比忍余智断者。若等智断。若比智断。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诸结色无色界系。彼结比智断耶。答曰。诸结比智断。彼结色无色界系。颇有结色无色界系彼结非比智断耶。答曰。诸结忍断亦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比忍。余智者是法智等智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诸结见苦断。彼结苦智断耶。答曰。或结是见苦断。彼结非苦智断诸结忍断。所以者何彼忍是此结对治故。或结是苦智断。彼非见苦断。诸结是修道断。彼结苦智断。所以者何。苦智是修道所断结对治故。如见苦所断结。乃至见道所断结。说亦如是。问曰。为无碍道断烦恼。为解脱断耶。若无碍道断烦恼者。使揵度所说云何通。如说结有九种。苦法智所断种。乃至修道所断种。若解脱道断烦恼者。此文所说云何通。如说或结是见苦断。彼非智断。或结是苦智断。彼结非见苦断。答曰。应作是说无碍道断烦恼非解脱道断。广说如使揵度。

诸结法智断法智灭作证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证解脱得。此是外国法师所说。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无碍道断结得证解脱得。若当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证解脱得者。则违此文。如说诸结法智断比智灭作证耶。亦应作如是答。若以灭道法智断非想非非想处结。比智灭作证而不作是答者。当知无碍道断结得。亦得证解脱得。

诸结法智断。彼结法智灭作证邪。答曰。诸结法智断。彼结法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即证尔所灭。颇结法智灭作证。彼结非法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断亦余智断。须陀洹以世俗道。趣斯陀含果。断一种结乃至五种。若第六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结忍所断者。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五种结。斯陀含趣阿那含果。以世俗道。断二种结。若第九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结忍所断者。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八种结。离初禅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若以比智等智。离非想非非想处欲。以比智断八种结。第九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结。七地中比智等智所断结。非想非非想处比智所断八种结。如是等结。是法智灭作证。诸结比智断。彼结比智灭作证耶。答曰。诸结比智断。比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有尔所灭作证。颇结比智灭作证。彼结非比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断亦余智断。比智灭作证。若以法智。若以等智。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若以法智。断非想非非想处一种结乃至八种。若第九无碍是比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八地法智等智所断结。法智所断非想非非想处八种结。诸结苦智断。彼结苦智灭作证耶。答曰。诸结苦智断。彼结苦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有尔所灭作证。颇结苦智灭作证。彼结非苦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灭。亦余智灭。苦智灭作证。须陀洹趣斯陀含果。以集灭道智等智。断一种结乃至五种。若第六无碍道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欲界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五种结。斯陀含趣阿那含果时。以集灭道智等智。断二种结。若第九无碍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欲界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结。以集灭道智等智。离初禅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以集灭道智。断非想非非想处一种结乃至八种。若第九无碍道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八地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结。非想非非想处修道集灭道智所断八种结。如苦智。乃至道智。说亦如是。

问曰。前门所说。此门所说。有何差别。答曰。若作是说。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得作证者。前门是无碍道所作。此门是解脱道所作。若作是说。无碍道断结得亦证解脱得。解脱道唯证解脱得者。前门是无碍道断结得证解脱得此门说解脱道证解脱得。如断结得。证解脱得离过患习功德去无利得有利舍卑贱。得胜妙离染爱得寂静乐亦如是。复次断是前门得无为是此门。复次断结及作证是前门。先断结后作证是此门。前门此门。是谓差别。眼根几智知。乃至无色界修道所断无明使几智知。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无境界唯有智。或说无智唯有境界。为止如是说者意故。而作此论。

诸法若问摄应思界而答。若问识应思入而答。若问使应思种而答。若问智应思谛而答。如是诸法易可显现。此中问智。应思谛而答。法有五种。谓苦集灭道谛所摄。非谛所摄。欲界苦集谛摄。相应不相应法。色无色界苦集谛亦尔。灭谛唯摄不相应法。道谛摄相应不相应法。非谛所摄法。摄不相应法。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比智灭智道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比智灭智道智他心智。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他心智。无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他心智。灭谛所摄法。六智知。除他心智苦智集智道智。道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苦智集智灭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苦智集智灭智他心智。非谛所摄法。一智知。谓等智。问曰。何故名智。答曰。智所知故名智。何故名所知。答曰。为智所知故名所知。如称所称量所量亦如是。量是智所量。是所知。此是略毗婆沙。余门广说如经本。如说修行广布无常想。断欲爱色无色爱掉慢无明。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修行广布无常想。乃至广说。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若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者。世尊何故说此经耶。答曰。欲令懈慢不勤精进受化者勤精进故。复次为贪后有弟子。令不更求后有故。世尊说。弥勒佛出世时。有诸比丘。作是愿。使我见。弥勒佛出乃般涅槃。佛作是说。汝等今者有资产所须适意故。作如是念。后若为诸有苦之所逼切者。于诸有中不生愿乐。修行广布无常想。能断欲爱者。此想当言与法智苦智相应。当言有觉有观。所以者何。在有觉有观地故。当言与舍根相应。彼地有舍根故。当言与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欲界系缘欲界五阴故。断一切色爱者。彼想当言与比智苦智相应。或有觉有观。在未至初禅者。或无觉有观。在中间禅者。或无觉无观。在三禅者。或乐根相应。在第三禅者。或喜根相应。在初禅第二禅者。或舍根相应。在未至中间第四禅者。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色界系。缘色界五阴故。断一切无色爱者。此想当言与比智苦智相应。当言或有觉有观。在未至初禅者。或无觉有观。在禅中间者。或无觉无观。在三禅三无色定者。或乐根相应。在第三禅者。或喜根相应。在初禅二禅者。或舍根相应。在未至中间第四禅三无色定者。与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无色界系。缘无色界四阴故。断一切掉慢无明者。此想当言或法智相应苦智相应比智相应。余广说如上。

问曰。八圣道尽能断结。何故独称无漏想。答曰。世尊此中圣道以想名说。世尊或说道名想。广说如四无量处。

问曰。无常想是七使对治。此中何故作三说耶。答曰。若使在三界是五种断。见疑虽在三界非五种断。恚使虽五种断。不在三界。复次此使在三界。亦是见道修道断。见疑虽在三界。非修道断。恚虽是见道修道断。不在三界。复次此使在三界。是凡夫圣人所行。见疑虽在三界。非圣人所行。恚使虽是凡夫圣人所行。非在三界。

问曰。何故三说爱使。一说余使。答曰。余使应说如爱使。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欲以种种说庄严于文。若以种种说庄严于文义则易解。复次欲现二门故。乃至广说。复次此爱是重恶多众过患欲重观其过患故。广说如上四谛处。

问曰。无常想是见苦所断使对治。何故说断一切欲爱使耶。乃至广说。答曰。一切有二种。有少分一切。有一切一切。此中说少分一切。复次此中说圣人以无常想。断三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

同类推荐
  • Adam Smith

    Adam Smi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陈清端公年谱

    陈清端公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Magic Egg and Other Stories

    The Magic Egg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ady Baltimore

    Lady Baltimo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Rowdy of the Cross L

    Rowdy of the Cross 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生肖战帝

    生肖战帝

    荀维是个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被神秘人告知,自己原来是上古的战士。如今魔神即将降临,需要他在女神的指引下,拯救世界。当荀维成为战士,觐见女神时,发现她竟是……
  • 安禄山娶妻

    安禄山娶妻

    史书记载,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活了六十二岁,娶了四个妻子,生了十一个儿子。这里描写的是他没投靠唐军更没滋长叛乱之念前,青年安禄山与一位契丹牧羊女发生的爱情故事。安禄山撒开两腿提着一口气猛追,还是让虎子远远的落在了后面。远处,白茫茫的雪野和碧森森的古松林交界,虎子那矫健的身影变成了一个跳动的墨点。看来,大清早就出来觅食的那只雪兔,是绝逃不脱虎子那两排利齿的。在一块让大雪覆盖的巨石旁,安禄山站住了。他觉得脑袋上和后脊背都出了汗,两条腿也又酸又软了。
  • 名门贵妻:总裁借个娃

    名门贵妻:总裁借个娃

    为了重病的爷爷,她去到他的求子会场,与他开始了这一生的牵绊,她与他签订合约,成为他的女人。“你为什么帮我?”“因为想。”“那为什么……吻我。”“因为,甜。”他从不掩饰自己欲望与野心,想要握在手里的东西,就一定不会放过。而她,就是这场游戏中最诱人的奖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殿下本是女儿身

    殿下本是女儿身

    【完结】为了报仇她化身成为那云贵妃苦苦寻找的八皇子李墨,与同是杀手的子柏、雪筑混进皇宫。只是,看似平静的深宫里实则充斥着血雨腥风,足以颠覆这皇朝的舍利子出现又引得众人争夺,不知身份神秘人的表白更让她乱了心弦。她,最终能够在尔虞我诈的深宫里头全身而退吗?
  •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原为1854年兰克为巴伐利亚国王讲授历史的记录稿,在他逝世后的1888年正式发表。在总共19次讲座中,兰克概述了欧洲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序言中,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概念做了反思,提出每个时代都是特殊的,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效能。继而,按照编年顺序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事件及其看法:罗马帝国时期,东方与西方的联系是基督教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先决条件:形成民族国家和教皇特权的中世纪;欧洲大国产生的18世纪;以及兰克本人所处的“革命时代”,即他所称的危机时代。最终,他认为,人类虽然有可能在物质方面取得进步,但却完全不可能在道德方面日臻完美。
  • 切肤之爱(二)

    切肤之爱(二)

    东京都内流传着许多都市传说。像是什么凌晨三点出现在六本木袭击行人的猫人啦,每年二月十三日零点在秋叶原现身的,手执红色灯笼以眼杀人的和服少女啦,撑红伞的雪夜杀人狂魔和专门偷窃小孩儿哭声的黑色巨鸟也是常常被人提及。最近在都内一则都市传说流传甚广,主角被人们称为“捧匣的燕尾服绅士”。这位绅士主要出没于浅草一带,尤其是深夜的浅草线。三流八卦杂志《HOMES》还为这事作了期特别节目,采访了不少自称亲眼见过“捧匣的燕尾服绅士”的目击者。
  • 嫁给小爱情

    嫁给小爱情

    爱与被照顾,救赎与被救赎。沈乐央最庆幸的事情,大概就是顾默晗的出现吧。时间和身份的跨越,两颗心的靠近,最后成就了他们的爱情。生活富足的沈乐央家中突逢巨变,父亲意外身亡,母亲不告而别。曾经的家教老师顾默晗却突然出现,说是受其母亲所托来照顾她。在顾默晗的照顾之下,沈乐央对他渐生好感。顾默晗发现了沈乐央的感情,却因为彼此的年龄而选择了回避。沈乐央悲伤之余,意外发现母亲不告而别的真相。然而谁也没想到,这背后牵扯着陈年的爱恨痴缠……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本书主要收录了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表现、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精神发展的阶段、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等内容。
  • 青梅永远是甜的

    青梅永远是甜的

    “相公,我渴了”杉云曦伸出糯糯的手指着紫寒卿道“曦曦,我去给你拿水”“相公,我饿了”“曦曦,那你等一下我,我去给你拿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