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菩萨有那罗延力。那罗延力齐量云何。答曰或有说者。十凡牛力。与一村天牛力等。十村天牛力。与一青牛力等。十青牛力。与一凡象力等。十凡象力。与一香象力等。十香象力。与一大力人力等。十大力人力。与一钵建陀力等。十钵建陀力。与半那罗延力等。二半那罗延力。与一那罗延力等。一那罗延力。与菩萨一节力等。是名菩萨身力。复有说者。此说甚少。十凡牛力。与一村天牛力等。乃至十凡象力。与一野象力等。十野象力。与一伽尼罗象力等。十伽尼罗象力。与一阿罗勒迦象力等。十阿罗勒迦象力。与一雪山象力等。十雪山象力。与一香象力等。十香象力。与一青山象力等。十青山象力。与一黄山象力等。如是次十倍。赤白优钵罗拘物头波头摩说亦如是。十波头摩象力。与一大力人力等。十大力人力。与一钵建陀力等。十钵建陀力。与一沙楞伽力等。十沙楞伽力。与一婆楞伽力等。十婆楞伽力。与一章[少/兔]勒力等。十章[少/兔]勒力。与一婆罗章[少/兔]勒力等。十婆罗章[少/兔]勒力。与一半那罗延力等。二半那罗延力。与一那罗延力等。是名那罗延力量。复有说者。此说亦少。千伊那拔罗龙王力。与菩萨一节力等。曾闻三十三天欲游戏时。伊那拔罗龙王。其色纯白。如拘物头华七枝安立。具有六牙。头赤如因提具波色。左右胁各二由延半。前后各一由旬。如是绕身有七由延。高二由旬半。此是常身有八千眷属。彼诸眷属。其色赤白。如拘物头华七枝安立。具有六牙。头赤如因提具波色。三十三天欲游戏时。伊那拔罗龙王身上。自然有香手现。便作是念。今者诸天须我。即自化身。有三十二头。头有六牙。头赤如因提具波色。第三十三者。是其常头。一一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中。化作七莲花。一一花上。化作七台。一一台上。化作七绞络帐。一一帐中。有七天女。一一天女。有七侍者。一一侍者。有七伎女。作是化已。往至诸天城中。所化三十二头。三十二辅臣。及其眷属而乘其上。常头帝释。及其眷属。而乘其上。如是凡有一万诸天家族。其身轻举。犹如旋风吹于草叶。乘空而上。诣游戏处。尔时诸天。都不自见有前后者。到游戏处。尔时诸天。各各诣游戏园林。欢娱快意。尔时龙王。亦自化身。作天子形。而自娱乐。如是伊那拔罗龙王力。菩萨身者。有十八大节。一一大节。有千伊那拔罗龙王力。如是等名菩萨身力。复有说者此说犹少。菩萨身力。有十八大节。前所说者。是菩萨十八节中最下节力。第二所说。是菩萨次胜节力。第三所说。是第三节力。如是次第。各转倍胜。尊者婆檀陀说曰。意力无量。当知身力亦无量。何以知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在未来世。必生现在前。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大地震动。以是事故。知意力无量身力亦无量。问曰若然者何以言菩萨有那罗延力耶。答曰以那罗延力世人所尚。是以为喻。然则意力无量。身力亦无量。问曰以何等故。菩萨修集如是力耶。答曰欲现一切皆胜事故。如菩萨于诸世间。一切事胜。所谓色族财富眷属积集功德及诸名闻力亦应尔。如色族等益于世间力亦应尔。复有说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住如是坚牢身故。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说。若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须弥山顶者。须弥山便当摧破。以力无畏甚尊重故。是以如来初成道时。举足欲行。安徐蹈地。地故震动。复有说者。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三千大千世界中阎浮提。阎浮提中有金刚座自然而出。菩萨坐上。成等正觉。如是亦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积集坚牢之身。复有说者。以此力引致应化众生故。是中应说化力人喻诸释子射喻般涅槃时坚石喻。曾闻世尊般涅槃时。诣波波村。尔时五百力士。修治道路。时有一石。长十二丈。广六丈。诸力士等。尽其身力。不能令动。世尊既至。问诸童子。今何所为。答言。修治道路。世尊复问。我今为汝去此石耶。答言可尔。佛告诸人。汝悉远去。尔时世尊。以脚拇指。举此大石。安置右掌中。复以手掷置虚空中。下复接之。以口吹散。令如微尘。散复还合。与本无异。时诸力士。而问佛言。如是之事。为是何力。世尊答言。以足拇指。举著掌中。是我父母生身之力。后以手掷置虚空中者。亦是父母生身之力。以口吹散。令如微尘。是神足力。散复还合。如本无异者。是解脱力。时诸力士。复更问佛。颇更有力胜于世尊如是力不。佛答言有。谓无常力。佛告力士。若是父母所生之力。及神足解脱力。今日中夜。当为无常力之所破坏。尔时力士。闻说是事。心生厌离。佛为说法。得见真谛。是故为欲引致应化众生故。修集此力。问曰。菩萨何时具满此力耶。答曰。菩萨年二十五时。具满此力。从是以后至年五十。其力无减。过是已后。其力转减。复有说者。其力无减。所以者何。意力无减故。身力亦尔。评曰应作是说。法身无减。生身有减。以是报故。如优陀耶言。今见世尊。身色损减。乃至广说。问曰。余众生。有那罗延力不耶。答曰。如初所说菩萨力。余众生尚无。何况余说。然世界初成时。世界众生。有那罗延力者。有半那罗延力者。有钵建陀力者。有大力者。满阎浮提。问曰。彼诸人骨节相次云何。答曰。除彼四种人。其余众生。骨节相远。若人力与象马等者。骨节相近。大力者。骨相接。钵建陀力者。骨节相钩。那罗延力者。骨节连琐。菩萨骨节。蛟龙相结。如渴伽角辟支佛。名曰大力。问曰。转轮王。为有那罗延力无耶。答曰转轮王。无那罗延力。随轮宝德身力及余宝亦然。若其轮是金王四天下。其力最胜。若其轮是银王三天下。其力转减。若其轮是铜王二天下。其力复减。若其轮是铁王一天下。其力最劣。佛在世时。三人有钵建陀力。一是尊者阿难。二是睒弥释子。三是瞿毗迦释女。问曰。辟支佛出世。为如佛独出为有俱者耶。答曰。或有说者。独出无俱所以者何辟支佛根胜舍利弗。如舍利弗。并出于世。犹无是事。何况五百功德者一时俱出。问曰。若辟支佛不并出世。言有五百功德一时出世者为是何人耶。答曰。此皆本是声闻。以缘悟菩提故。名辟支佛。若本种辟支佛。行成辟支佛者。独出世间。当知如佛。
已说如来身力。今当说意力。如来有十力。所谓是处非处智力。乃至漏尽智力。问曰力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智体是智身。已说体性今当说所以。何等是力义。答曰不为他所伏义是力义。不为他所覆盖义是力义。不断伏义是力义。害义决定知义能担义最胜义是力义。界者宿命智力。生死智力。在色界余力。若是有漏是三界系。若无漏者是不系。地者宿命智力。生死智力。在根本四禅地余力。有漏者在十一地无漏者在九地。依者依欲界身。行者是处非处智力。至一切道智力行十六行。亦行非行。知业法集智力。行八行。亦行非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智力。行十二行。亦行非行。宿命智力。生死智力。行于非行。漏尽智力。若以境界。行于四行。若以在身。则行十六行。亦行非行。缘境界者。是处非处智力。缘一切法。知业法集智力。缘苦集谛。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智力。缘于三谛。除灭谛。至一切道智力。缘于四谛。宿命智力。缘于前世欲色界五阴。生死智力。缘于色入。漏尽智力。若以境界。缘于灭谛。若以在身。缘一切法。念处者。知欲智力。宿命智力。是法念处。生死智力。是身念处。漏尽智力。若以境界。是法念处。若以在身。是四念处。余力是四念处。智者。是处非处智力。至一切道智力是十智。知业法集智力是八智。除灭智道智。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智力是九智。除灭智宿命智力。如旧阿毗昙人说。是等智尊者婆已说。是四智。法智。比智。苦智。等智。尊者瞿沙说。是六智。除尽智无生智灭智他心智。评曰应如前说。一等智者。好生死智力。旧阿毗昙人说。是一等智。尊者婆已说。是四智。法智。比智。集智。等智真实义者。是一等智漏尽智力。若以境界是六智。除他心智苦智集智道智。若以在身。则有十智。所以者何。此十智于如来身中尽可得故。根者总而言之。则与三根相应。过去未来现在者。是三世法。缘过去未来现在世者。是处非处智力至一切道智力。缘于三世。亦缘非世。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智力。缘于三世。宿命智力过去现在者。缘过去世未来世。当生者缘过去世若不生者。缘于三世。生死智力过去者。缘过去世。现在者。缘现在世。未来当生者。缘未来世不生者。缘于三世。漏尽智力。若以境界。缘非世法。若以在身。缘于三世。亦缘非世。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知禅解脱三摩提智力。缘善无记。漏尽智力。若以境界缘善。若以在身缘善不善无记。余力缘三种。系者。宿命智力。生死智力。色界系余力。有漏者三界系。无漏是不系。缘三界系者。宿命智力。生死智力。缘欲色界系。知业法集智力。缘三界系。漏尽智力。若以境界。缘不系。若以在身。缘三界系及不系。余力缘三界系。缘不系。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宿命智力。生死智力。是非学非无学。余力若是无漏是无学。若是有漏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知业法集智力。宿命智力。生死智力。缘非学非无学。漏尽智力。若以境界。缘非学非无学。若以在身。能缘三种。余力三种尽缘。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宿命智力。生死智力。是修道断。余力若有漏。是修道断。若无漏。是不断。缘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知业法集智力。宿命智力。缘见道断修道断。生死智力。缘修道断。漏尽智力。若以境界。缘不断。若以在身。缘于三种。余力三种尽缘。缘名缘义者。知欲智力。生死智力。缘义漏尽智力。若以境界缘义。若以在身。则缘名义。余力亦缘名亦缘义。缘自身他身非身者。是处非处智力。至一切道智力。缘自身他身。亦缘非身法。漏尽智力。若以境界。缘于非身。若以在身。三种尽缘。余力缘自身他身。问曰。此诸力。为从方便生。为从离欲得耶。答曰。可言从方便生亦从离欲得。所以者何。以从三阿僧祇劫积集方便生故。言从方便生。以从离非想非非想处欲得故。言从离欲得。问曰。何处生此力。答曰。依欲界身。生阎浮提非余方。依男子身非女身。问曰。知业法集智力。生死智力。有何差别。答曰。从粗至细是生死智力。从细至粗是知业法集智力。如粗细现见不现见因果。当知亦如是。已说力无畏。今当说三藐三佛陀有四无所畏。乃至广说。问曰。无畏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慧身。初力是初无畏。第十力是第二无畏。第二力是第三无畏。第七力是第四无畏。一一力摄四无畏。一一无畏摄十力。则有四十力四十无畏。佛略说故。我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广说则成就四十力四十无畏。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等是无畏义。答曰。不可动义是无畏义。勇猛义是无畏义。不怯弱义是无畏义。安隐义清净义纯白义是无畏义。
问曰。力即是无畏。为异无畏耶。答曰诸力即是诸无畏。如先所说。初力即初无畏。乃至广说。问曰。若然者力与无畏。有何差别。答曰。无有差别。如说无畏即力力即无畏。复有说者。名即差别。所以者何是名为力是名无畏。复有说者。初立是力。已立不动是无畏。复次有坚强是力。勇决是无畏。复次不为他所伏是力。不怯弱是无畏。复次智是力。办是无畏。复次因是力。果是无畏。复次不为他所盖是力。能盖他是无畏。复次自饶益是力。饶益他是无畏。自利利他亦尔。复次自觉是力。为他说是无畏。积集是力。受用是无畏。受财义是力。分财义是无畏。复次知医方是力。治他病是无畏。复次法义无碍是力。辞乐说无碍是无畏。复次赞求法义无碍是力。赞求辞乐说无碍是无畏。诸余分别如力中说。
如来有大悲。问曰。大悲体性是何。答曰。是慧。复有说者是照。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大悲当知即是是处非处力。地者是第四禅地。其余分别。应随相说。问曰此中何以唯说力无畏大悲。不说三念处耶。答曰是三种于说法分中。胜三念处不尔。说力则显现自义。说无畏则现摧伏他义。大悲则生欲说法心。三念处不尔。是故不说。
如来亦说成就七法。彼七法者。当知即是是处非处力。如来若更有余不共法者。当知尽是是处非处力。问曰。此七为是几智性耶。答曰知法知量知众。此是一等智。知义者诸作是说。涅槃是第一义者。是六智性。除苦集智他心智道智。诸作是说。一切法是第一义者。是十智性。知时知人。是九智性。除灭智。自知是八知性。除灭智他心智。尊者婆已说曰。自知是四智性。谓法智比智道智等智。评曰如此诸所说。可有是理。但彼经所说七法义。是一等智。如来有五圣智三昧。此亦是是处非处力。五智者。法智比智道智尽智无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