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6100000002

第2章 成长哲学:苦难让我变得自强不息

不要害怕失败,人生充满希望

俞敏洪哲学语录:

一个人摔倒了十次,就再也不愿爬起来了,他就永远是失败;但如果一个人摔倒了一万次,第一万零一次他继续站起来往前走,实在站不起来了,爬也爬着往前走,这就叫成功。

俞敏洪说:“当人遇到困境时,采取何种态度决定了他是否能反败为胜。困境通常不能一下子摆脱,所以采取的第一态度是耐心等待,困境就像开车前后被堵,再着急也没法扛着车出去;其次是要设法淡化困境并从中受益,就像周文王身陷囚牢里却以巨大的激情和顽强的毅力完成《易经》;最后要永存希望,寻找机遇,曼德拉27年监狱生涯却从没放弃过黑人平等的事业终获全胜。”俞敏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78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惨不忍睹,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参加高考依然是名落孙山,不过这次英语得了55分。两次高考失利的俞敏洪并没有灰心放弃,反而是越挫越勇,在第三年高考中成功上演了一出否极泰来的精彩好戏——以英语95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轻易地便颠覆了古今军事至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两次高考落榜,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过程是一种折磨,结果是—种沮丧。至于为什么还会参加第三次高考,俞敏洪总结为这是“性格里还是有一种坚韧性,不会随便放弃”。“我性格中有些坚韧不拔的成分,做事情非要把事情做得相对好。比如我考大学,第一年没考上考第二年,第二年没考上考第三年;出国也是联系了四年,当然最后没有成功。后来做新东方做了十四五年,到现在还在很认真地做。总体来说,性格里还是有一种坚韧性,不会随便放弃。”

在后来的教学中,俞敏洪经常给他的学生讲这个道理,教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坚韧:坚持一百次可能都是失败,坚持到第一百零一次可能就成功了,我们一定要养成一种习惯——死不买账,我不信坚持下去明天还没有结果,慢慢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你变了,变得有耐心了,变得更加沉着了。

“北大”是什么地方?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人人都比俞敏洪聪明能干。引用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徐小平的经典调侃:“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俞敏洪总是被同学嘲笑。

因为是英语专业,大多数老师都是全英文授课,俞敏洪在讲台下听老师讲课就如同听天书一样,看着老师的嘴一张一合,发出来的却是自己听不懂的声音。当时的俞敏洪觉得自己被抛入了万丈深渊,眼前发黑,郁闷之情无以言表。

更糟糕的是,英语系是小班授课,被老师点名发言是所有学生都逃不掉的环节。课堂发言对俞敏洪来说,与其说是一场不可逃避的劫难,更不如说是一次次相当沉重的打击。本来问题就没听明白,张口回答问题就更难了。

听着从俞敏洪嘴里蹦出来的断断续续的江阴英语,同学们抿嘴直乐,老师也无奈地直摇头,说了句并无恶意的玩笑话:“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让人听懂外,恐怕再没有什么能让人听得懂了。”

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听惯了表扬的俞敏洪,听到这些虽不是批评却胜似批评的调侃,差点当场“死机”。俞敏洪不是那种自暴自弃的人,骨子里那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韧性在屈辱和压抑中再一次被激发了。既然都是人,为什么别人能听得懂,说得好,而我不能?他开始了“令人发指”的魔鬼训练。

俞敏洪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抱着一台小小的收音机钻到北大的小树林里听英语广播。还有一些英语教材的磁带,他也是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模仿,昏天黑地,不分日夜。用俞敏洪同学的一句话形容,就是“俞敏洪当时听外语听得两眼发直,蓝汪汪的,像饿狼一样。”

渐渐地,俞敏洪发现词汇量不足是导致自己听力能力差的真正“元凶”,于是他又捧起了厚厚的单词书,起早贪黑地狂背单词习,常常是一天背十几个小时。付出总有回报,几个月下来,俞敏洪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从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到可以听懂七八成,回答问题也从“牛头不对马嘴”到了“八九不离十”。尤其是他积累的词汇量大得惊人,是班里公认的“活字典”。

我们都知道古人科考大多都是十年寒窗,最后才一鸣惊人高中状元的。谁的成功也不是来得那么容易的。想离成功近一些吗?那就得学会吃苦。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在一次演讲中问:“你们想成功吗?想当老板吗?想赚到很多钱吗?”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中,传来异口同声的很兴奋的回答:“当然想!”马云继续问:“但是你们现在都还不是,知道为什么吗?”人们自然不知道。这时候,马云说:“阻碍你们成功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你们不能够吃苦。你们以前过的日子太舒服了,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苦难,什么叫做真正的压力。所以,一旦遇到挫折,你们就倒下了。你们被苦难和压力打败了。”至于怎么样才能达到一开始马云所说的目标,马云建议大家要学会吃苦,在吃苦中锻炼自己,在吃苦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会在充满未知的社会中永远站稳自己的脚跟,而成功就是在根基牢固之后才能够收获的果实。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经受得住苦难的考验。

在1832年的美国,很多人都失业了,其中有一个人也不例外。毋庸置疑,这对于一个靠薪水维持生活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磨难。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消沉,最后他下定决心投身政治,参加州议员的竞选。但是很遗憾,他失败了。于是他决定办一个自己的企业,但结果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该企业就倒闭了。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不难想象一—为偿还办企业欠下的债务而四处奔波。

接踵而至的苦难并没有打击到他的信心,他重整旗鼓,继续奋发前行。他又一次参加了州议员的竞选。这一次,他成功了。他觉得自己的坚持有了回报,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自信满怀,觉得生活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于1851年和一位美丽的姑娘订了婚。但上帝就是这样喜怒无常,你永远猜不到耶和华下一步会做什么。这个人事业上有了转机,但偏偏在感情上又出现了问题:就在离结婚还有几个月的时候,那位姑娘却不幸香消玉殒!这样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为此他数月卧床不起。

他终于明白,事实无法改变,我们无法跟上帝抗衡。于是他决定重整旗鼓,用事业上的奋斗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他在第二年参加了美国国会议员的竞选。但是这一次,本来觉得胜券在握的他却失败了。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打击比自觉毫无希望最后落选还要大。不仅如此,我们都知道竞选是需要花钱的。为了挣钱偿还花销的那一大笔钱,他向州政府申请做州土地官员。这时候更大的打击来到了,州政府不但退回他递上去的申请报告,而且在批文中写道:“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具有卓越的才能,超常的智慧。”言下之意是他无缘土地官员一职是因为他才能不够、智慧不足。这次,不但应聘失败,连他整个人都被否定了。

上述这些困苦,无疑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且不论这个人是怎么想的,就是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也都会觉得他所遇到的这么多苦难,绝对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也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他已经绝对拥有抱怨的权利。

但是,他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掸一掸身上的泥土,继续努力朝自己的目标迈进。他在两年后再度竞选国会议员,但是上天似乎并没有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最后得到的结果还是两个字——失败。

这简直是人生的悲剧,如果换做别人,或许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这个人没有灰心。他仍旧拍拍身上的泥土,即便是有些灰头土脸,也要迈着大步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这个人一生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失败,但由于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最终,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这样一个经常与失败为伍的人,这样一个被州政府讽刺挖苦为无才无智的人,在1860年当选了美国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同时也是第一位共和党籍的总统。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吃了一般人都吃不到的苦,最后,他成了一般人做不成的那种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国古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把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他挥毫而就的《兰亭集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一开始,他并不被自己的老师卫夫人看好。那时候他并不被认为是个天才,甚至还被误以为不太适合学书法。他最后取得的光照千秋的成就,很大一部分缘于他能够吃苦。

那时的他每天都练字,连做梦都梦到练字。王羲之练完字之后都会到他家后院的水池去洗笔,结果那个水池就这样慢慢被染黑了。

就这样勤而不辍,他由一个在启蒙老师卫夫人眼中的“不适合练书法的人”,最终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

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可以吃,只有真正地付出了,你才会得到实在的回报。只有真正吃得了苦中苦,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人上人。

快乐总是藏在苦难之后

俞敏洪哲学语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现在什么也不是。但只要你是种子,即便被踩到泥里,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你能给人带来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俞敏洪说:“把本来以为是痛苦的学习,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调整心态,变成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当一个人喜欢学习并愿意沉浸进去,那么,学习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快乐。”所以,一个学生要完成某一个目标或者未来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为了目标去奋斗,而是要与现在的快乐结合起来,就是把当下的快乐和未来能够带来成就感的快乐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人不断走向前、走向未来的一种幸福感。

三次高考失败后,俞敏洪体验到了考入北大的快乐;被北大踹出去后他体验到自己创业的快乐。无论岁月如何摧残俞敏洪,他在学生面前总是面带微笑,学生们都觉得他特别有亲和力。一切快乐都要付出耕耘的辛劳,然后才可望收获。快乐虽然是情感上的享受,却是非要用理智去追求的。快乐是有成本的。要求得快乐,必须先磨炼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

俞敏洪讲述过一部法国的电影短片《种树人》,这个片子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中年丧妻失子的牧羊人,在一片荒山野岭中,每天撒下100颗种子,坚持了40年,最终把一片蛮荒之地改造成了繁茂森林。痛苦过后的快乐才是刻骨铭心的。其实人活着就挺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活着每天都会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人们就可以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

痛苦过后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就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总是有无数的险峰在眼前需要人们去征服,而一旦人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当然,攀登险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付出很多代价,但这种代价是值得的。当人爬到一座山头时,如果要去另外一个山头,就必须从底下开始重新攀爬,因为没有任何两个山头是连在一起的。最精彩的人生是到老年的时候能够写出一部回忆录,自己会因曾经经历过的坎坷而感动,会感动别人继续为生命的精彩而奋斗,这时候我才能说我的生命很充实。

在新东方的三驾马车冲突激烈的时候,俞敏洪收到王强郑重其事的辞职信,在历数完俞敏洪的过错、新东方的弊端之后,正式提出辞职、退股和离开新东方。随后,徐小平和包一凡相继递上辞呈,要求辞去董事职务,表示对王强的支持,对俞敏洪施加压力,促使俞敏洪“下课”,甚至要求俞敏洪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

俞敏洪曾坦言,那一段时间是他最痛苦的时候。每天睡不好觉,被焦虑与困惑缠绕着,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尽管俞敏洪一直强调这些事情与个人恩怨无关,但俞敏洪并不否认新东方内部人际关系曾经很复杂。但之所以新东方的发展没有受到这些波折的影响,俞敏洪认为与自己对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的认识有关,关键是要发现他的需求是什么。

俞敏洪冷静地分析了一下,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在有人的地方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把它看成是企业日常运行中的一种常态,即摩擦肯定是会发生的,因为个人期待与实际总会产生差距。人有欲望上的需求是正常,没有欲望反而不正常。很明显,俞敏洪观点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把对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权力斗争的思考理性化,而不是感情用事。就如同解决企业遇到业务困难一样,往往会去分析原因,发现问题存在的根源,这样很容易地有效解决问题。

在“逼宫”事件中,俞敏洪完全可以脑袋一热用手中的权力去打压这些朋友,或者自己干脆甩手不干离开新东方,但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伤害新东方的利益,所以就必须冷静地坐下来分析员工或者股东的想法,采帮助自己去处理问题。

通过冷静分析,俞敏洪发现之所以王强、徐小平等人会向自己发难,主要就是因为在新东方改制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在改制前,合作伙伴都是副校长,不在学校拿工资,而是划定各自的地盘,除去上交15%的管理费,其余归己;而改制之后,合作伙伴转变成股东,将经营权统统上缴,收益按照股权的比例分配。同时,由于出于学校发展的考虑,对现金的使用不够透明化,使得其他股东担心在新东方有着绝对控股地位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俞敏洪不尊重股东,不相信俞敏洪在公司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能拿出钱来分红,所以想到了以“逼宫”的方式促使俞敏洪“下课”,希望通过更换董事长的方式保证自己的利益。

在问题分析清楚之后,俞敏洪采取当年分红的举措打消了其他股东的担心,并与王强等人做了深刻的沟通,使得这些人留在新东方。而对于某些人的出走,在与他们沟通以后,经过冷静分析,俞敏洪知道他们的需求与新东方的现状确实存在差距,离开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之后,就放弃了挽留的想法,而是想办法将他们出走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当这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俞敏洪才如释重负。事实上,新东方之所以没有因为人员的出走或权力纷争而出现大的震荡,都与俞敏洪“关键是发现人的需求”的解决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俞敏洪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传奇的个案,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挣扎与抗争。俞敏洪的“北大血统”,与他这个平民英雄形象形成的一种反差,也颇让人回味。

那么究竟什么是快乐啊?俞敏洪认为幸福和当下的快乐是两个概念。俞敏洪说:“比如,一个人好几天没吃肉了,吃到一块肉,好几天没吃水果了,吃到一个苹果,这是人的当下的快乐,并不构成一个人幸福的全部,只是一小部分。人是这样的一种动物,有时候为了未来更大的幸福,会把当下的快乐牺牲一部分。又比如,那么多学生寒假来到新东方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牺牲了寒假回家团聚、轻松过节这样的快乐时光。为什么要来新东方学习?大家都明白,因为通过一个寒假的学习,可能未来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繁华街市上有一家汽车维修店,平时,店老板习惯于把支票放在红色的支票夹上,把钞票放在烟盒里,把到期的账单都插到票插上,日子过得井然有序、悠然自得。

“一天,当会计师的儿子来看望他,看到这情景说:‘爸爸,我实在搞不清你是怎么做买卖的。你这样随意和马虎,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赚了多少钱,等于是糊里糊涂地过日子。我来给你做一套现代化会计系统好不好?’

‘不必了,儿子,’老板摇摇头,‘你不必担心,我自然心里有数的。你爷爷是个种地的农民,他去世时,我只继承了一双布鞋和一身衣服。后来我只身来到城里,从打工开始,慢慢拥有了这一家汽车维修店。现在我有三个孩子,你大哥当了法官,你姐姐当了公务员,你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会计师。我和你妈妈现在已经住上一栋不错的楼房,还一部小汽车。我不仅早已脱离了贫穷,还没有欠人一分钱。’

“儿子说:‘你这样做生意,是不符合会计原则的嘛。’

“老板说:‘我有我的会计原则——把我所拥有的一切加起来,扣除我从你爷爷那里继承的鞋子和衣服,剩下的全是我获得的利润。’难道父亲不明白儿子说的道理吗?不是,他明白,只不过他的金钱观与儿子不同。对于他来说,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比什么都重要占钱不是唯一的利润,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美满的家庭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人经历某一个过程是幸福的一部分,未来达到预期的结果也是幸福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什么呢?一个在寒假学习的学生,他不能以痛苦的心态来学习,如果以痛苦的心态来学习,就等于把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快乐给消弭了。这样的话,即使为了达到某个目标,他依然感到自己很痛苦。大部分新东方的学生实际上都有这样一个本领,就是他们能把现在这种艰苦的学习本身转化为一种快乐,因为他们把这种艰苦学习与自己的进步以及未来的目标结合起来,构成巨大的动力和气场,让自己能够沉浸在这种感觉中,最后变得喜欢学习了。”

俞敏洪说:“在北大的时候,有一年寒假我就没有回去,在北大校园里过了一个特别孤独的寒假。后来想想这也是成长中的一种经历,就像现在很多学生在寒假留在学校或者来到新东方学习一样,举目无亲,每天上五六个小时的课,内心是有一种‘悲壮’感的,但这种悲壮是人成长的一部分。”

为了排解压力,俞敏洪大年三十通常会跟学生一起过,唱歌、跳舞,一般要闹到大年初一凌晨,大年初二好好睡一觉,大年初三又背着书包给学生上课去了。那段时间就是跟学生打成一片,到现在新东方还有大年三十慰问学生的传统。寒假学习就要来,将来回顾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寒假过得值得;如果就是想玩的话,也不要在乎这个寒假“浪费”一此时间,让自己玩得开心,回来后以愉快的心情更加努力地学习。

痛苦和快乐是互相关联的。若要尝到成功的快乐,必先付出勤劳与努力的;若要尝到交朋友的快乐,必先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一切快乐都要付出耕耘,然后才能可望收获。

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最好先把成败得失的念头抛开。把自己所从事的学问和事业当成自己创造的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眼界宽阔,胸襟豁达,一切苦恼紧张自然就可以减少,成功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当人的胸中有广大的世界,对眼前狭小生活圈子中的恩怨自然就不会去计较了。

你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俞敏洪哲学语录:

人的一生不是百米赛跑,需要你跑得有多快;而是一场马拉松,它看的不是你速度多快,而是你能否跑完全程。

人生有无数个起点:呱呱坠地时,你出生在普通家庭,他出生在富裕家庭;开始上学时,你接触的知识少、见闻少,他已经熟读诸多名著、到过各地的名山大川;大学毕业,找工作,你是普通大学或者大专毕业,所学专业并非特别热门,他是名牌大学毕业,家中社会关系硬能给自己找个不错的门路;工作多年,该成家了,你积蓄不多不能办个体面的婚礼,他有车有房有票子,娶的是大家闺秀、办的是豪华婚礼……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如果我们拿自己的起点与他人做比较,就会发现不足之处多、可喜之处少,这时抱怨几句、发发牢骚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你一味抱怨和哀叹,而不做任何努力,那么,你就很难取得成功。

俞敏洪出生在农村家庭。“文革”时期,国家规定每个农村家庭只能有一个人上高中。当时他已经有个姐姐上了高中,所以他只能待在家里从事农活。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又恢复了高考,他才得以进入高中学习。通过三次高考考取北大,可是他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同学,无论他再怎么努力,临毕业的时候,他还是倒数几名。创业之初,他白天出去粘贴广告,晚上在破旧窄小的教室里为几个学生培训英语,甚至还要顶着“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名号才能招到学生。俞敏洪的起点毫不起眼,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也都是落在他人之后,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更没有抱怨,因为他坚信一个道理:起点上的落后并不能完全影响你的终点。这好比马拉松竞赛,最终的冠军一开始未必是那个跑得最快的人,甚至中间很大一段都不是最快,他们也不着急自己的暂时落后,因为他们心中有一股信念,骨子里正憋着一股劲,就等最后的爆发。

俞敏洪说过:人生就好比爬山,从哪儿开始爬不重要,只要你一直在往上爬,终究有到达山顶的一天。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逐渐变成了“起点教育”,也就是常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一个个小小孩童跑进了各种兴趣班,学钢琴、学绘画、学书法、学舞蹈;一个个少年钻进了各种奥赛班、补习班、特长班;一个个职员白领走进了各种英语培训班、计算机培训班、专业技能培训班。其实,这些说到底都只是让一个人在某个阶段或者进入某个领域时能够具有一个“先天优势”,动机是好的,但是刻意强调这个“先入为主”会让人不明主次。

起点高并不一定能更快地到达终点,就像龟兔赛跑里的兔子。或许,你的起点很高,但是在你打盹儿时,很多人已经超越了你。

中国古代的仲永,年幼的时候智商惊人,四书五经样样精通。家长看孩子这么聪明,就带他四处“走穴”。随着年纪的增长,仲永的资质越来越平庸,能力已经跟不上同年纪的“知识分子”。仲永自以为拥有突出的先天优势就放弃进步,自以为在起点领先了,也能在终点领先,殊不知这中间的路漫长得很,一不留神,就有人赶超。

俞敏洪曾经面试过一个清华大学的MBA,当时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一秒钟之内告诉我你最得心应手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而且必然能做好的。”

他想了两分钟,说:“俞老师,我最擅长与人交流。”

俞敏洪说:“你都两分钟没跟我说话了,还算是善于跟人交流?”

他说:“MBA讲的是综合管理,我综合管理的能力很强,我懂人力资源,我懂市场,我懂市场营销,我懂公关,我懂后勤行政物流,总之,你让我干什么我就能干什么。”

俞敏洪说:“对不起,我不能用你,因为从你刚才的一番话我就知道了,你什么都不能干。”

随后,俞敏洪给的评语是:“当一个人说自己什么都能干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能干。”这个学生自以为学历很重要,却忽视了具体能力的培养,最后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他都不知道。这种人就是在起点扬扬得意,却不往前行进的人,结果不言而喻,那些在起点毫无优势可言的人经过一番努力终会迎头赶上,先于他们到达终点。

你还在为自己起点低而垂头丧气吗?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有追求,你就能到达心目中的终点,不管这个时间是一年、十年还是一辈子。

《诗经》中有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世,自古至今,都是善始者多、善终者少。坚持,很简单的两个汉字,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信誓旦旦地开始,轰轰烈烈地走过半程,畏畏缩缩地犹豫,匆匆忙忙地折返。俞敏洪作为年轻人的心灵导师,他有没有坚持不住的时候?答案是:有。

从1992年起,俞敏洪专门雇了几个安徽籍员工贴广告,他借助“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牌子把英语培训的事业做得如火如荼,每一期的开课人数都是满的。而这让周围的几个培训机构感到巨大的压力,毕竟生源是固定的,去了俞敏洪那里,自己这里就少了许多。并且,这几家培训机构不是文化人办的,而是些下岗职工、个体户,几个人聚在一起,找一个较好的教室,招聘几个老师,就把培训机构开了起来。他们看到自己的“财源”都跑到俞敏洪那里,就觉得该是时候采取措施了。

一开始,大家还是打广告战,你刚贴的广告,他的人就立马盖过你,然后你再贴,他再盖。很快发展到暴力冲突,对方的人比俞敏洪的人狠,拿出刀子把他的人捅了三刀。事情发生后,俞敏洪一方面把员工送去医院急救,一方面去公安局报案。

当时,俞敏洪为了讨回公道,受了一些委屈。有次喝酒后,他抱着周围的人号啕大哭,整整一小时,说的话全是“再也不干了”“怎么说都不再干了”“关了培训学校”……

后来,几家培训机构在警察的协调下达成协议,大家共用一个广告柱,一家一块地方,彼此不许覆盖。若出现暴力事件,警察决不会坐视不管。其实,俞敏洪对广告位的事情并不是很在意,因为他已经发现免费讲座的潜力,他在乎的只是一个合理竞争的环境。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开头并不很难,只要你有决心,有一个目标,有敢想敢做的勇气,就可以开始;但是,开始不代表成功,你还得走完全程,然后才能到达你的目标,而这个过程不是光靠勇气就行的,你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

显然,俞敏洪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一方面要面临生源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得应对竞争对手、应付各种社会交际,如果他没有咬紧牙关坚持下来,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东方教育集团。

后来,俞敏洪有这样的感悟:“我们人生有很多迷惘和痛苦,而只要你坚持往前走,痛苦往往会被解决掉。在走的过程中,我也曾经痛苦得号啕大哭,但我知道真的坚持下去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别无选择。走到最后你会发现总会有成果。我没想到新东方能从培训13个学生到现在的培训175万学生,其实所有这一切你都不一定要去想,只要坚持往前走就行了。”

上过体育课的人应该还会记得这样的感觉:老师让你跑800米,你前200米跑得很轻松,到400米的时候感觉很累,有想偷偷跑开的念头,可是老师有言在先,必须跑完全程,不然再罚跑800米。这时你开始郁闷——偷偷跑开吧,被抓住还得再跑800米,跑过的400米也白跑了,可是再接着跑吧,实在受不住。但你别无选择,往往会撑着继续跑下去。

太累,每个跑步的人都这么觉得,但是多数人仍旧坚持下来了。跑步不仅仅是锻炼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坚持到底的耐性。除了那些专业运动员,体育老师要求我们跑步真的是为了那几分几秒的数据吗?当我们进入社会、摸爬滚打一番,你会突然醒悟:原来,一个人的耐性、韧劲是从一堂堂体育课上一圈圈跑步积累起来的。老师想看到的决不只是谁跑得最快,创下什么纪录,而是所有同学都完成跑步任务,都坚持跑到终点。

马云有句话说得很好:“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为了后天的阳光,不要在今天、明天停下脚步!

忍耐是一种超凡的能力

俞敏洪哲学语录:

我们未来生活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叫作忍辱负重的能力。许多社会名流都会遇到很多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他们不得不忍受,不忍受就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因为你不忍辱负重,你就没有时间,你就没有空间,没有走向未来的空间。如果你想走向未来,最后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成功,你就必须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轮到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想为一个伟大目标奋斗的时候,你也必须排除你生命中一切琐碎的干扰,因此你就必须忍辱负重。

俞敏洪在一本书中讲道:“我总结了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第一是忍受孤独的能力,第二是忍受失败的能力,第三是忍受屈辱的能力。”

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忍受与成功的联系:哪个人没有孤独的时候?即使你身边人群簇拥,即使你人缘再好、朋友再多,疲累、孤独的感觉也常常会袭来;另一方面,在你还未成功之前,这种心境就更平常了,因为想要成功的人都是在孤单地奋斗,能依靠的也只有你自己。哪个人没有经历过失败?失败太常见了,学生考试这一次没考好、下一次又没考好,职员这次考核没通过、下次晋升又没成功,失败的压力总是迎面而来;但正是一次次的失败才让跌倒的我们尝到了痛苦心酸、找到了经验,为将来的成功吹响号角。哪个人没有受到过屈辱?到商店买东西,售货员对你横眉竖眼,你都会觉得受了屈辱……但是想要成功的人就得有这份度量,能受住这份屈辱,好比钻裤档的韩信一样;有的人受不住屈辱,哪怕别人小小的嘲笑,他都要拍案而起,这样的人能成功吗?

俞敏洪的大学生涯是孤独的。一方面是因为他来自南方,普通话不好、交流有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来自农村、土里土气,这些情况将其逼到了被边缘化、被忽视的角落。尤其是大三休学回来,80级和81级的同学都不认为俞敏洪是自己班的,之后的同学聚会,他总是被遗忘的那个。

俞敏洪30岁之前是失败的。在北大学习期间,即便自己再怎么拼命追赶,学习成绩始终在倒数五名以内,直到毕业还是倒数第五名。后来他这样“控诉”自己:进了大学,没有一个女孩爱上过我,我是个loser;在北大教了7年书没有什么成就,我还是个loser;在北大10年没参加过任何活动、加入过任何团队,我仍然是个loser……

俞敏洪在北大教学的最后一年是屈辱的。因为在校外培训机构教书,他被校方记了一个行政处分。处分通知在1990年秋天通过高音喇叭播放出来,且连播了3天,又在北大有线电视台连播了半个月。每次路过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他都能看到自己那份处分通知。行走在北大校园,俞敏洪明显感觉到路过的师生对其指指点点。

孤独、失败、屈辱折磨了年轻的俞敏洪,但同时也锤炼了他,正是“气得过”这些,才使他有了走上创业之路的决绝,也才使他最终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和生命的奔腾。

俞敏洪的大学室友包凡一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着超强的自我打击能力,他不把自己当人看,也不把别人当人看,通俗地讲就是“我不是人你也不是人”。他还有一项能力,总能轻轻松松把一个人看透,透过各种伪装讽刺数落对方,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被他说得体无完肤。也正因为他,俞敏洪的大学宿舍里形成了一种互相侮辱、互相讽刺、互相打击的气氛,到最后又变成了自我侮辱、自我讽刺、自我打击。

为什么?与其让你挤对我,还不如我自己先说了!你说我是狗,嘿嘿,我觉得我连狗都不如。表面上看,这些人一个个没脸没皮、没一点尊严可言,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很有效用。大家想一想,有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时被长辈百般呵护,到了大学校园,那种别人都围着自己转的心态就会受到打击,别人不再关心你了,加上大家的个性多有不同,说起话来难免会有失稳妥,言语不和而大打出手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

那怎么办?你要先学会自我侮辱、自我打击。大学相当于一个小社会,虽然还没有明显的利益关系,但也存在各种人际关系。这时你要有这样的心态:我来上大学,就是为了寻找侮辱、讽刺和打击的。如果你能有这样的信念,那就很了不起了。

一个人成不成熟要看他有没有耐性,标志是什么?不管他人怎么侮辱你、讽刺你,你都能笑脸相迎,因为你心中有自己的信仰与自信。当你被人踩在泥土里时,你不要把自己当成泥土,而是当作即将破土而出、馥郁芬芳的鲜花,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当你具有像包凡一这样忍受屈辱、自我打击的能力,再去应付社会上的侮辱、讽刺、苦恼时,你就会表现得大度、宽容。如此一来,与你合作、打交道的人不就多了吗?你离成功不就越来越近了吗?

我们常说“心字头上一把刀”,这是“忍”;我们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容”。老祖宗很早就教给了我们忍和容,即容忍。这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对待不平之事要忍,对待无礼之人要容。”作为人,总会遇到无法预知的麻烦,与其与之“胡搅蛮缠”,不如忍耐一下,豪言“老子气得过”,随之“云淡风轻”。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他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担任宰相,为人襟怀宽广、度量如海。

有一天,儿子们在家中私语被吕蒙正听到了,吕蒙正就问:“我在朝中任职,是不是有什么非议?”

儿子答道:“你的口碑很好,但是有人说你无所作为,职权多被同僚分走。我们心中有些为你不平。父亲,你是当朝宰相,皇上把你提升到这个位置上,看中你的就是才能,为什么你总是让人三分呢?”

吕蒙正笑着说:“的确,我哪有什么才能呀,皇上提拔我,只是因为我善于用人罢了,我做宰相,人若不尽其才,才是我真正的失职啊!”

做了宰相没多久,蔡州知州张绅贪赃枉法被人揭发,吕蒙正就革去了张绅的职位。朝中有人对太宗说,张绅家里富足,不会把钱看在眼里,这是吕蒙正公报私仇。因为吕蒙正贫寒时,曾经向张绅要钱,张没给他。太宗于是恢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对此事什么也没说。后来其他官员在审案时又得到张绅受贿的证据,张绅又被免了职,太宗这才知道冤枉了吕蒙正,就说:“张绅果然是贪污受贿的啊。”

吕蒙正只说道:“知道了。”

温仲舒是吕蒙正的同窗好友,温仲舒曾因犯案被贬多年。吕蒙正当宰相后,怜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举荐了他。后来温仲舒为了显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逆了“龙鳞”之时,他还落井下石。当时人们都非常看不起他。有一次,吕蒙正在夸赞温仲舒的才能时,太宗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却常常把你说的一钱不值啊!”

吕蒙正笑了笑说:“陛下把我安置在这个职位上,就是深知我知道怎样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才当其任。至于别人怎么说我,哪里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呢?”

太宗听后颇感意外,从此更加敬重吕蒙正的人品了。

孔子曾说:“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不要轻易责怪别人,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远离怨恨了。古语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不是愚昧的顺从,也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忍让,只有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笨鸟就要比别人飞的更多一些

俞敏洪哲学语录:

笨有笨的好处,意识到自己笨,正是聪明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笨所以要努力,是迈向成功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笨所以要专心超常地努力是取得成就的开始。

一个朋友问俞敏洪: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俞敏洪认为是马。他的朋友说是骆驼。为什么?因为坚持目标、一路远行正是骆驼的特点,马可能在速度上很快,但是它往往跑一会儿就停下来;而骆驼只要一开始走,你不让它停,它是决不会停的。

这就好比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在人生行进的速度上,前者是后者的几倍,但从最终行进的路程上看,后者可能要比前者长。因为愚笨的人每天都在行进,他们更懂得坚持,而聪明之人行进一段时间后会停下。

爱因斯坦小时候被公认为笨蛋,直到9岁才学会说话。好在他的妈妈相信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愚笨的爱因斯坦有着常人没有的毅力,他肯比别人更下功夫。一次手工课上,别的孩子们交上了一个个精美的手工制品,轮到他时,却是个粗糙的小木凳子,其他孩子都笑话他,就连老师也在讽刺他:“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东西了!”让大家惊讶的是,爱因斯坦拿出了另外两个更加粗糙的小凳子,这一点连老师也被吓到,至此大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不单是一个笨孩子,更是一个勤奋的人。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成为改变人类历史的超级天才。

俞敏洪觉得统治这个世界的并不是天才——毕竟天才是极少数的,而是那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自己目标、养成坚韧不拔个性的人,这类人就是“地才”。“地才”就是脚踏实地,通过点点滴滴努力而实现目标的人才,他们可能曾经是公众眼里的笨蛋,是被嘲笑的、被嫌弃的对象。

接下来的故事俞敏洪援引多次:雄鹰与蜗牛。

这个世界上能够达到金字塔顶端的动物有两种:一种是雄鹰,它们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上去,简单,轻松;另一种是蜗牛,它们是爬上去的,从底部爬到顶端或许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但是人们确实在金字塔顶端看到了蜗牛的痕迹。可以想象蜗牛爬金字塔的过程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爬上一段又被风沙刮下,掉下、再爬,一次又一次。虽然雄鹰跟蜗牛的天赋各异,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方法和路径迥异,但是我们相信当蜗牛到达那里的时候看到的风景一定与雄鹰相同,收获的成就也是一模一样。

对俞敏洪来说,王强就是雄鹰,他的模仿能力超群,到任何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只要一遍,王强就可以模仿出来,而且分毫不差。北大的4年时间中,王强在广播站当了4年播音员,俞敏洪每次走在校园中,听到王强的声音时,心头都是充满了“仇恨”。而俞敏洪则是蜗牛,什么天赋都没有,但是他一直在爬,所以,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也能到达金字塔顶端。

人笨点没关系,反正从广义上讲聪明人并不多,只要你肯努力,肯下苦功夫,你一样可以做成聪明人做成的事。做一件事不需要努力,就像谈恋爱不需要追求,登山不需要攀爬一样,不会给我们的生命留下任何足以品尝的味道。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回首过去时,能够想到的必然是充满汗水、泪水和艰辛的日子,就连我们自己也会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上小学的时候,俞敏洪是个彻底的笨蛋。语文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很多同学只要在课余时间读上几遍,就可以到老师那里背诵。背完后,老师会在课文标题上方用笔写一个大大的“背”字,证明这个学生这篇课文背过了。背完的同学就算是完成任务,不会受老师的白眼。轮到俞敏洪时,背书却成了万分艰难的事情,别人几个小时的工夫,他却要花上好几天甚至一个多星期,要读上几十遍、上百遍才能背诵下来。因此,老师的白眼俞敏洪没有少受。不过,渐渐地,好处就显露出来:临到考试,那些背诵快的同学还要再回去重新背诵,而俞敏洪因为是背无数遍才记住的,所以大部分的内容都烂熟于心,不容易忘记。当大家忙着复习的时候,俞敏洪就可以心情愉快地做其他事情。

俞敏洪肯下功夫在新东方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的词汇量比其他老师大,所以在大家都不敢去教GRE的时候,俞敏洪敢上台。后来麻烦来了,因为GRE的资料都是从美国寄过来的,很多词汇比较冷僻。有一次,学生拿来一道问题,俞敏洪看着4个选项,4个单词一个都不认识,顿时觉得很丢脸,所以,他又开始猛背单词。他找来一本词典,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用黄色荧光笔画出。俞敏洪背单词的方法很简单,在A4纸的一边写满单词,另一边写对应的中文,看着英文背中文,看着中文背英文。记忆的方法也比较独特,单词是随意挑选的,比如抄两个A开头的单词,再搭配两个B和C开头的单词,这样单词的词义就不容易记混淆。另外,他还会把单词分割成若干元素。比如,sprout是发芽的意思,他就把这个单词一分为二,spr是一个,out是一个;out不需要再记,spr加上后缀ing就是spring(春天),整个单词就形象化为springout,春天出来,树发芽了。这个单词,你这样背一遍就可以记一辈子。

正是俞敏洪在记单词方面的努力,才使得他在词汇方面成为一名专家,他编写出版的“红宝书”系列一直是各大图书网站的单词记忆类图书畅销榜的前几名。俞敏洪多次在公众面前强调自己是一个“笨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方面是自己从未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是自己从不敢放弃努力,是坚持让他一直走到今天,也是坚持让他可以走到明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容易走的往往都是下坡路。唯有经过层层的考验与磨炼,我们才能苦尽甘来,安稳地享受我们应得的成果。正如一首歌唱道: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是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的,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让我们看看松下幸之助和松下电器公司的一位代理商之间的故事。

有一次,当松下跟那位代理商聊天时,那人对他说:“最近的生意不大理想,赚不到钱。你可以替我想个主意吗?”在日本经营事业,想站稳脚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松下便问他:“你接掌令尊店面已经有20余年,目前也雇用着四五十位员工,在经济不景气中,业绩不好这原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到目前为止,你的尿水曾经变红过吗?”

突然面对松下这个问题的老板答道:“不,我从来没有过这种经验。”

“那你还没有尽力。”松下真想这么告诉他。接着他说:

“经营事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你碰见困难时,必须彻夜不眠地思考该采取什么对策,才能突破困境。当你心疲力竭,尿水便会渗着血液而变成红色。由于如此处心积虑,往往会有良好的对策,你会因此发现一丝曙光,困难也将会迎刃而解。这或许是夸张的说法:我认为必须有两三次小便发红的经验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假如目前你的生意兴隆,你的尿水当然不会变红。,可是,这家40年历史的老店,它的前途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当面临困境时,侮还没有担心到尿水发红,却只会向我诉苦,我认为你还没有全力以赴。这绝不是一位肩负四五十位员工生计的老板应有的作风。你假若不处心积虑地去推展事业,.怎能为四五十个员工带来安定的生活呢?因此身为厂商的我,绝不能因此而降低价格。我希望你能认真地思考提升业绩的方法,直到尿水变红为止,你必定可以想出一个对策。”

听了松下的话后,那位老板回到店里,马抄番话告诉他们。他希望员工们改变原来的工作态度,并且彻底地改进推销策略。然后那位老板每天必定亲自拜访两三家顾客,并且动手安排陈列在店里的商品。经过半年的努力,一些零售店的老板对他有了良好的印象,加上他热心推销产品的结果,店里的业绩蒸蒸日上,往日的阴云一扫而空。

不久以后,松下又碰见了那位老板。那人对松下说:“托你的福,销售量日有增加,生意也一帆风顺。”

也许你还是觉得光凭勤奋,不一定能够完成一件特别棒的工作,因为你不是天才。其实不然。真正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是勤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文学家高尔基也明确指出:“天才就是勤奋。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

中国人常说“勤能补拙”,就是用来鼓励那些天资不怎么聪明的人依靠勤奋努力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俞敏洪却觉得,笨有笨的好处,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笨时,恰巧就是他变聪明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笨,他就要努力,是迈向成功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笨,就要专心致志、付出超出凡人的努力,这是取得成就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笨,不仅需要超常的努力,更需要足够时间的坚持,这就是成为天才的开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俞敏洪哲学语录:

我们决定坐在山脚下,带着敬畏的心情仰视雪山。在默默静坐的时刻,我突然想到刚才在山里面转来转去,就是看不到雪山主峰的情景,心里为之一震。小山在眼前,挡住了背后的大山,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大山的雄伟和纯净。这不正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目标所阻挡,以至于失去了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吗?

我们自以为很忙碌,甚至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所做事情的最终目的和价值,结果陷入空虚和茫然之中。在教室里苦读的时刻,在办公室里忙碌的时刻,在生意场上钻营的时刻,有多少人间过自己心中那高大纯洁的雪峰到底在哪里呢?有多少人能不管现实生活多么残酷,为自己在心灵一角永远保留一片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污染的天空呢?

俞敏洪说,一个人可以过贫困的生活,一个人可以过孤独的生活,但是一个人不能过内心没有火焰的生活,一个人不能过内心没有渴望和向往的生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活中谁都希望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成功者甚少,籍籍无名者更多,那些闯荡江湖多年的人,那些屡屡被现实打败的人,那些历经风雨不见彩虹的人,志向是他们唯一不能丢弃的行囊。

“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在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让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10年、20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这是俞敏洪在央视一档节目中讲过的关于“树与草”的比喻,每个人都应该有成为大树的志向,变成大树的渴望,一个人就像一棵植物一样,如果内心没有长大的种子,那就永远都长不大。你的内心有树的种子,你终有一天能成为树;你的内心是草的种子,你就只能长成草。树的种子和草的种子我们是可以变换的,不像自然界里不能变换,好比松树的种子不能变成杨树。树与草的变换,我们随时都可以办到,只要你想变,它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只要你内心想要把它变得崇高,变得伟大。

俞敏洪有这样一个朋友:他最初的学历是中专,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自己中专的学历远远不够。他为什么是中专毕业呢?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人不聪明,而是他的家庭条件实在太差,只能上一个师范学校。在30年前,师范院校是不收取学费的,所以,他希望能早点毕业、早点工作、早点供养家庭。工作中他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见识视野根本不够,他开始努力自学,考了大专;考完大专,他觉得还是不够,就想再往上考,去考研究生。那个岁月只要是大专毕业就可以考研究生。考研究生当然要考最好的,所以他把目标锁定在北大。他辞掉工作,在北大外面租了一间小破房,努力自学3年,终于考上北大政治系的研究生。北大毕业后,他成为公务员,来到北京一个非常好的中央单位工作。在那个单位工作的日子——一杯水、一张报纸,他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所以,他业余的时候去新东方学习托福、GRE,目标就是要到世界名牌大学读书。他在新东方学了两年,两门考试都通过了,最后进入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毕业之后他在国外工作了一段时问,正好遇到中国政府招聘留学生回国工作。应聘者只要合格,甚至能当厅局级干部。于是,他成为某单位的一名厅局级干部。由于他的志向,由于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背景,他很快就成了该单位比较重要的管理干部之一。

其实,每个想取得成功的人都会有像上面这个朋友一样的经历,除了不断地奋斗,最重要的还是要心存大志,假如你只想有个赚钱的工作,过上舒舒服服的小日子,就不可能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对于生命,我们应该有一种内在的渴望和向往,有想要看远方地平线的冲动。

有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使不用地图或者任何指引方向的设备,也不会迷路,因为自己天生就有很好的方向感。在俞敏洪身上就发生过类似的几件趣事:

一次他跟几个朋友去呼伦贝尔草原旅行,汽车开到草原后,突然发现天地浑然一体,四周一望无际的都是绿草,几个人完全分不出东南西北,汽车无奈地在茫茫草原上打转。后来,他在美国开车旅行也有类似的经历。从纽约到波士顿,其实只要沿着95号高速公路一直开就行,可俞敏洪当时没带地图,因为一处地方交通拥堵而改到其他路线,结果开进一个小镇,该小镇上的街道纵横交错,没过多久,他就迷失了方向。祸不单行的是小镇上又没地图卖。最后,经过一番询问他才发现,大路的路口就在离最先迷失方向的位置不足两英里的地方。

这两件简单的小事让俞敏洪明白: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贸然进入陌生的地域会很麻烦,事先弄清楚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至关重要。实际上,它也暗示着—个人生道理:一些人看似很清楚自己最终想要的东西,但对于如何得到它却不怎么关心。比如问他们的五年计划、十年计划是什么,他们会说出国留学,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买车买房等;问怎么去实现它们时,他们却又答不上来。

“地图”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人生有目标不难,难的是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你的人生没有一张清晰的“地图”,画着如何到达目的地的线路,那么你很可能在前进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其后果要么是盲目转圈,要么是背道而驰。当你走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时,身上应该有一张“地图”,上面标示着你人生的若干目标,并且要把达到这些目的地的路径也画得很清晰。同时,你的心里还要有应付意外发生的准备,比如这条路突然走不通了,如何去确定新的路径。

有时候,我们确实想坚守心中的那么一点高贵,怎奈架不住身边人的眼,一个个世俗的眼光以压倒性的力量让你屈服,迫使你放弃理想,抹去目标。现实生活的繁杂与匆忙需要精神上的辉煌来引导,否则你就离毁灭不远了;只有保留那份渴望与向往,心中才有那座“披着霞光绕着云雾的雪山”。

同类推荐
  • 做上司“左右手”的8项修炼

    做上司“左右手”的8项修炼

    本书教你如何从一个普通员工变成上司身边的“红人”,变成上司的“心腹”,成为上司的左膀右臂,在职场中发挥作用,体现自我价值!如果现在的你很普通,那么,你必须力争上游,做一个好员工,因为这是开端,是成为上司心腹的最好的起跑点。而我们在本书要强调的是,上司的助手可以有很多,但得力的不多,即使得力的有一些,但“最给力”的绝对是个别。所以,你最大的机会就是做那个“个别的人”。
  •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

    本书讲述了人生的意义有很多种,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不该让阴霾占据了内心。学会释然、学会乐观固然重要,让自己更快、更好地走出心理误区更是我们都要努力的方向。
  • 业绩才是硬道理

    业绩才是硬道理

    在市场的大草原上,胜者永远是竞争力强的狼。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狼族的竞争尤其强烈。狼不但要面对与其他动物种类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狼群之间的激烈竞争。
  • 培养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培养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习惯决定青少年一生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受益终生。
  • 双赢谈判

    双赢谈判

    本书适合中国人的谈判之道,被誉为“大中华最本土的大众谈判读本”,《双赢谈判:谈判不败的制胜秘诀》揭露了公关谈判专家不为人知的谈判策略与独门心法,教你练就一身谈判绝活,掌握谈判精髓,人人都能用到的谈判策略,商业交涉、求职加薪、购物砍价、人际交往等都能用上的谈判技巧;提升内心正能量9种心法,助你30天成为无往不利谈判赢家,认真看完本书,以后所有的谈判由你主导。
热门推荐
  • 龙虎斗京华

    龙虎斗京华

    本书讲述了义和团进北京的事迹。系新派武侠开山之作。亦是“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晚清时代,由于列强入侵,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江湖义士“反清灭洋”斗争风起云涌。继太平天国、捻军之后,匕首会、义和团等各种秘密组织层出不穷。到二十世纪初,义和团改“反清灭洋”为“扶清灭洋”,得到慈禧太后的承认和利用,声威大振,在京津、保定及整个中国形成燎原之势,许多草莽英雄及农民好汉投身其间。
  •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里,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因此,成为会说话的人,对于你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梁实秋总是以平和豁达的心境,饶有兴致地感受丰富有趣的生活,品尝着人生无穷的况味,做着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始丰稿

    始丰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今天又戏精了

    今天又戏精了

    一个星际少将,因一次的星际大战,而陨落。再一次醒来,已是华夏帝国。她,重生在一个女扮男装的废材身上。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他人欠你的,我会一一讨回。他,华夏帝国少将,帝国三大世家之首的继承人,做事凌厉风行,却在她的身上栽了跟头。
  • 疯狂的主仆

    疯狂的主仆

    公元29世纪,人类的科技达到一个毁灭性的巅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珍稀物种相继灭绝,绿色植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地球上逐渐消失。一场全球性的资源争夺战悄然来临,无声无息掀起了全信息化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战后十年,地球上只见满目疮痍。核武器的无节制使用,造成了许多地区无法挽救的生态崩坏。人类,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艰辛的休养生息之旅。
  • 魔侠之千灵

    魔侠之千灵

    一个以修灵为生、实力为尊的地域,却要坚持侠道。艰辛的征程开始了。千灵大陆,这是一个修灵的陆地,大陆充满了灵气,每个凡人出生后靠修炼聚灵成为灵师,逐渐成为强大的主宰者。千灵,一个御龙族遗落的孩子,因为弱小而发誓要成为最强者,然而在经历了世间种种后毅然决定走一条艰辛的道路。
  • 惠特曼诗选(孙更俊译丛)

    惠特曼诗选(孙更俊译丛)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含蓄却有十分丰富的音乐性,“往往通篇像演说辞、意大利歌剧和汹涌的大海”。他的《草叶集》是19世纪中期美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惠特曼诗选》节选《草叶集》中的优秀篇目,以短诗为主,兼顾长诗。
  • 全能分卫

    全能分卫

    篮球天才突发肥胖病,从此消沉,一朝被虐重新振作,看胖子玩分控双卫,征服国内,扬威NBA,赶科追乔,这是一个少年崛起篮球赛场的故事……
  •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为审计监督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审计监督在规范经济行为、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健康发展、促进企事业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流年物语

    流年物语

    流年中的故事,小城里的故事,伴着瓯江水,日夜不息。你好像都看在了眼里,又好像什么也没看见。《流年物语》是关于贫穷和恐惧的,同时也是关于假像和真相,欲望和道义,坚持和妥协,追求和幻灭的。这部头绪纷多的小说里独独匮乏的是爱情——那种我们在十八岁时憧憬的纯净的爱情。书里相遇的每一对男女,都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