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2.我们行走在何处?
3.行业是内容 职业是形式
4.行业决定职业
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一个人的命运,与他所在的时代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大致有60~70年,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出点成就的、可利用的黄金时间大概30年左右。这30年处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中,就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主要命运。我们回看历史,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命运就会是完全不同的。过去的百年中,从1910年到1949年,这个阶段中国处在战乱时期。当时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充满热血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的经历和成就,都是和“战争。”这一主题联系在一起的,那个年月涌现出的将才也是最多的。同样,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些年,年轻人是在安定大环境下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中生存发展,无数的年轻人下海经商。于是,大批企业家就成了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在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十年就可以展现出一个清晰的小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打开国门,缺少资金和技术,有的是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那个时代最好的机会就是开工厂、做生产经营。因此传统初级制造业占据了新兴企业的较大份额,我们看到大量乡镇和沿海开放城市创办的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到了90年代,由于中国已经具备了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又赶上美国、欧洲市场的需求旺盛,对外贸易就成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这个高增长的趋势,一直持续了20年,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才逐渐下滑——这就是大的时代背景下的趋势。
当国内的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国内有了足够庞大的富裕阶级和中产阶级后,国内最大的消费需求——房地产市场就爆发式增长了,这成为过去十年最好的机会之一。当然,还有新技术——互联网行业的爆发式发展。这些都是时代背景中所产生的机会,把握住就能成为人一生中最好的命运机会所在。
我们行走在何处?
我们这代年轻人生活在2012年的中国,这是怎样的时代背景呢?什么样的变化会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趋势中找答案。
趋势一:人口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走过了一大半,目前的城市化率是46%左右,未来将提高到65%以上。中国在未来的20年中,将产生5个人口超过2500万的超大型城市;4~5个人口超过4000万的密集城市圈;25个人口500万以上的大城市;将有4~5亿人口从农村走进城市。这么庞大的城市化过程,将产生庞大的城市服务业的需求,绝不仅仅只是住房的需求。
趋势二:经济服务化。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从外需出口、投资拉动要转向到内需消费拉动,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内需会产生巨大的发展,而这些发展主要集中于服务业。正如众多经济学家与企业家认为的那样:经济服务化是中国国民经济升级换代的重要路径。服务经济是中国经济下一周期的主旋律之一,也是启动中国内需的关键所在。服务,不只是行业更新、增加就业、凝聚新消费的核心,也是资本与经济资源的重要新流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业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空间。
趋势三:牢牢把握住人均GDP的升级变化。在过去10年,中国的人均GDP从1135美元增加到今天的5432美元(2012年8月统计局数据)。我们目睹了太多行业的蓬勃发展,服装、日常用品、家用电器等行业都取得了飞速进步。下一步是人均GDP从5400美元到10000美元这个稳步提高的过程,将会诞生出无数在新兴行业中的发展机会。这些革命性机会将成就非常多的年轻人,他们会成为这个社会的领袖型人才。这些快速发展的行业机会,将是我们这代人的最大机遇。
师傅在给我讲这个内容时,我思考的问题是:如果你的家庭目前年收入只有2~3万元,没有小孩,那么这些钱将会怎样花?如果你的家庭目前年收入有10万元,小孩1岁了,那么这些钱又将会怎样花?
你可以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行业是内容职业是形式
看到下页这个图,师傅问我的几个问题是:
什么是行业?
什么是职业?
作为一个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是选择行业重要,还是选择职业重要?
图上的十字交会点是什么?
师傅不止一次对我说过这几个问题的意义:“以上这几个问题,就是要让你明白外部职场的基本组成和架构,明白自己的空间位置,也就是所谓的立足点。通过这种探索,个人才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从什么地方开始努力。”这些话已经在我耳边无数次回响了。
什么是行业?行业是依附于人民大众社会生活的具体需要内容而言的,如房地产行业是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居住需求;传媒行业是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金融行业是满足人们对资金的流转、升值等的需求;教育培训行业是满足人们对知识的吸取和传播需求;旅游行业是满足人们体验活动的需求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内容,是可触摸、可感知的产品或服务,是具体的、有内涵的。
什么是职业?职业是就所从事的工作形式的相同性而言的,比如销售,无论是服装、家电、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都是有销售职业方向的。虽然他们行业类别不同,销售的东西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是将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卖给消费者,再将钱带给公司,这就是形式的相同性;再比如人力资源的招聘主管,都是做招聘,工作形式是相同的,但由于面对的人不同,所以内容不同。另外,很多职业都是依附于行业才存在的,比如记者,只存在于传媒行业;教师,只存在于教育培训行业。
图上的十字交会点是什么?
那个交会点就是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职业定位。所谓“定位”必须是在平面上说的,找不到平面是不能定位的。如果被问到未来你的定位,你一定要说得出来是打算在什么行业,做什么职业,这才是你的职业定位。能说清楚这点的毕业生太少了,而企业恰恰就是在找这种清楚明白的毕业生,特别是那些能表述清楚自己定位的毕业生。
行业和职业是外部环境最核心的两个指标。明白了行业和职业,你就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图1中,纵坐标是行业,横坐标是职业。
销售、市场、人力资源、财务、行政等职业存在于所有的行业。记得我的导师问过我一个问题:“你刚毕业的时候知道销售与市场的区别吗?”我仔细想想,我是工作了两年后才清楚知道他们的区别的,刚毕业时肯定不知道。为什么说大部分的毕业生对外部环境不了解呢?因为他们连销售和市场的区别都不是很清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明白了什么是行业、什么是职业以及个人的职业定位后,我的第一个大困惑就出现了。
“师傅,我明白了上面的概念,但我以职业轴为核心,为什么就不能清晰定位或顺利发展呢?比如,我前几年一直认为自己要以人力资源职业方向为核心,积累这个职业方向的所有知识、能力和经验,为什么这条路却走不
通呢?”
“那是因为你选的职业轴是战术层面的,不具备个人经验的加速度升值可能,不是个人价值的核心载体。行业轴才是战略层面的,只有战略层面有了巨大的势能,战术层面才有意义。”
他说的话总是这样既深奥又让人崩溃。
行业决定职业
许多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找工作时,都是以所学专业为指导原则的,这样就很容易以“我能干什么岗位”为出发点去找自己能干的职业方向。目前学校、社会上的很多职业规划课都指导学生从自我的性格测评出发,去找“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职业,而完全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将要从事的这个职业方向是属于什么行业的呢?这个行业有发展前景吗?这里就反映出一个根本的问题:到底是先确定自己的行业还是先确定
职业?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对所有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如果行业选择不对,那么日后即便再努力,也难以有好的发展机会。行业即将没落,没有发展潜力,想跳槽到其他行业,却感觉隔行如隔山,怎么也跳不出去。
其实,真正的人生指导思想不是舶来的美国职业规划理论,而是中国的古人: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今天男女都接受高等教育了,在个人发展上,应该是“男女都怕入错行”。注意:我们千万不要忽略其中的“错”字,这个字左右着你未来的方向。方向很重要,一旦选错了方向,越努力、越拼命,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为什么说行业决定职业呢?第一个原因我们前面讲概念时已经讲过了:行业是具体的内容,内容的不同代表道路的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家都学过哲学,在哲学里,有个概念叫“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
一个事物的内容更接近本质,形式只是表象的东西。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就是内容决定形式,行业决定职业。我们想想前面讲过的四个师兄师姐的例子,他们在服装、家电、房地产和互联网四个行业里都是做销售的,是行业决定他们的命运,还是销售这个职业决定他们的命运?答案当然是行业,也就是内容。同样,如果他们四人都是做人力资源工作的,结果有变化吗?
第二个原因是行业的范围比职业广,是先有各种新兴行业才衍生出新职业的。比如,是先有了航空服务这个行业,才出现了空姐这个职业;先有了互联网行业,才出现了网络游戏工程师;先有了婴童服务行业,才出现了月嫂这个职业。新兴行业的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新兴职业的发展。
“师傅,选对行业真有这么重要吗?”
“当然了,你必须顺应潮流,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至少路越走越窄。我问你,在汽车将要大行其道的时候,你在马车制造企业工作;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今天,你在传统报社工作,你觉得会有大发展吗?”
“是的,我也认为不会。我注意到了,几年前地铁里都是拿着报纸看的人,现在大家都是拿着手机看了。”
“对,在一个领域的行业大局中,位置站好,结局已定。所以较量中,要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所处行业的趋势如何。在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位置就是第一位的。你的位置,决定了你未来的价值。”
“从古到今,由于个人太弱小了,所以个人的成功从来就不是单独靠汗水和努力能换来的,战略上是看清局势后,选择的位置决定的。只是没有几个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能够真正参悟局势,谋定位置。大部分人需要到30~35岁左右才能有这样的能力。”
“那在选行业时有什么规律,可以让人提前获知些什么吗?”我急迫地问师傅。
“当然有,就是行业的周期波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