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9200000008

第8章 改变孩子的有效激励(1)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需求,孩子们当然也不例外。故而,多数情况下,批评的负面影响远比正面影响要大。在孩子们身上,合理地运用激励,并且随着孩子年龄和心态的变化调整激励的具体手段,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励的基本构成

前文中曾经提到,学龄前期孩子,会简单地把大人,特别是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当成真实的自己;而对学龄初期的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的评价仍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语言上的打击也会让他们失去自信心,但由于此时他们已经懂得分辨哪些评价是对自己有利的,因此,师长的负面评价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通常是敏感的,因此,批评常常会伤害到他们弱小的自尊心,而正面的肯定和激励,则是每一个孩子都乐于接受的,很多孩子会因为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而改善自己的行为,去迎合父母和老师认为正确的观点。

善意的微笑赢得信赖

由于传统观念使然,中国的父母常常会有对孩子要“严加管教”的意识,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比较顽皮的孩子,更相信“黄荆条子出好人”,害怕“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可否认,威胁性的手段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有一些父母自觉不自觉地就多加运用。但是,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有益呢?孩子被打骂“震慑”住了,是否就等于他们认同了这种做法,理解了父母的意图呢?

新疆乌鲁木齐教委曾在学生中作过一个调查,有一道题是“当父母打你时,你心里的想法是什么?”答案有三:“A.改;B.怕;C.恨”。结果,60%的学生选择C,40%选择B,而选A的一个都没有。

试想,心里对父母的“教育”怀着“恨”的情绪的孩子,如何建立起开朗向上的心境,如何能培养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若要培养出充满爱心、心态良好的孩子,就应当为他创造一个和谐、乐观、宽容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首先,从最简单的微笑开始。

放学了,阿当回家比平时晚了一个小时,满头大汗不说,衣服也被汗水打湿了,裤子上还沾了许多尘土。阿当的妈妈有些惊讶,以为孩子和谁打架了,她镇定了一下情绪,用平和、关心的口气问儿子:“怎么出了这么汗?今天有体育课吗?”

阿当本来有点担心回家晚了会被妈妈骂,现在见妈妈表情很和蔼,说道:“不是,是我们班级搞足球比赛,”然后又有点得意地补充道:“我们班三比二赢了三班呢。”

阿当的妈妈笑了笑,赞许地说:“你们很厉害啊,要比很多场吗?”

“恩,总有十几场吧,我们高年级的是一组,和同年级的比完了,还要和三、五年级的比赛。我们班的实力最强了,一定能得第一。我可是我们球队的主力呢。”

“那很好啊,”阿当的妈妈虽然有些担心这样持续地活动会影响到学习,还是微笑着对孩子说,“有奖杯吗?我等着看你拿奖啊。”

“有的。”阿当得到妈妈的赞赏,更加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奖杯是什么样的,奖品又是什么,其他班级有哪些队员比较厉害等等。

阿当的妈妈耐心地听完了儿子的话,说道:“这场比赛要持续很长时间吧,那么你这段时间要加强锻炼,早上不能赖床,要起来跑跑步喔。”

阿当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一定一定。”

“还有,吃过饭,洗一洗,快去做功课,体育固然重要,也不能影响学习啊。”

“遵命!”阿当精神地答应着。晚饭后,他收拾收拾,就乖乖地做功课去了。

当然,阿当的学习并没有因为比赛而受到影响,而且他还从此改掉了早上赖床的坏毛病。

阿当的妈妈尽管也担心课外活动会让孩子无心学习,但却用微笑和信任,让阿当非常乐于和妈妈沟通,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对阿当进行了教育,不过分沉溺于体育活动,还让他改掉了赖床的坏习惯。假如阿当的妈妈对儿子的快乐不予理睬,甚至只顾批评儿子不务正业,阿当有什么想法,当然也不会再和妈妈交流心得体会。日后,阿当参与什么活动时,很可能会躲着父母。

亲切和蔼的面容总是更能让人乐于接近。要想孩子不回避父母的教育,用微笑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是第一个步骤。

没有人愿意让人注意到自己的缺点。在父母的批评和严厉态度面前,孩子最有可能出现的反应,就是紧紧关上心灵的大门,因为害怕父母看到自己的“缺点”,怕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有什么不满意。长此以往,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必定出现问题。

不能吝惜的赞美

“人无完人”,再怎么聪明可爱的孩子,都会有缺点。父母和老师的心理,往往是怕姑息放纵,让小缺点发展成大问题,所谓“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教育当然要从纠正每一个错误开始。

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误,但对于纠正缺点的方式方法,必须要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特点。

一个小女孩儿才学会说话,可是,她对zh、ch、sh几个发音总是把握得不好,不是搞混了,就是发成z、c、s。父母纠正过几次,却没有效果。

有一天晚饭时,小女孩儿又在“词饭词饭”地叫时,女孩儿的爸爸终于忍不住发作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是‘吃饭’不是‘词饭’!你再给我说一遍!”

女孩儿可怜巴巴地看了爸爸好半天,怯生生地说:“疵饭……”

“是吃饭!”爸爸大声叫道,“你今天必须把‘吃饭’、‘十四’、‘四十’几个词说清楚,不然就别想吃饭!”

说完,一个词一个词地叫女儿跟着他念,然后又让女儿自己重复几遍。直到他觉得满意了,才让孩子去吃饭。

从此以后,女孩儿每当说话说到与zh、ch、sh有关的字,特别是“吃”、“十”、“四”等字时,总要先愣一愣,想一想再说出口。天长日久,说起话来竟然变得结结巴巴。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强化”效应。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行为或观念不断地被强调,就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强化作用,从而导致这种行为不断重复或这种观念在心里扎根。

比如说,当孩子无意识地扔东西时,大人不断对他说“为什么要乱扔东西”,孩子当时可能被制止了,但从此知道了自己所做的是“乱扔东西”的行为,并且会引起大人的注意,以后当他想要引起注意时,就会有意识地“乱扔东西”,甚至有可能因此养成这种坏习惯。

强化还会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比如,孩子的字写得不好,如果大人不断对他说“你的字写得难看”,孩子心里会认为自己真的写不好字,越写越是不能写好。

反之,大人有意地强调孩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孩子会更加快速地向着正确方向前进。

小祥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他非常不喜欢看书,大人教他识字,他也只要坐几分钟,就会找借口走开。

难道孩子有阅读障碍吗?小祥的父母非常着急,这样子到了学校里怎么能专心听讲呢?不能专心听讲,又怎么能跟得上学习进度?

多次教育无效之后,他们决定带小祥去看心理医生。

在小祥的父母介绍孩子的情况时,医生拿了一本漫画书给小祥,让他打发时间。听小祥父母说完,医生笑了笑,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是过于担心了吧。我看,小祥刚才不是一直在看书吗?他怎么可能有阅读障碍呢?”

事实上,小祥刚刚只是翻看那本书上的图画,而且时间一长,已经有点觉得不耐烦,开始东张西望了,可是听到医生这句话,他又低下头,显得很认真地翻起那本书来。

小祥的父母有点惊奇,不过听到医生这么说,心里还是有点高兴,又和医生聊起孩子平时的表现来:这孩子反应快,也很勤快,就是读书识字时不用心。

医生一再安慰:孩子年纪还小,识字的事不要急功近利,要慢慢来。

之后,医生让小祥到房间外去玩儿一会儿。然后私下对他的父母讲了心理暗示和强化作用的道理,并且告诉他们,读书的事要按照孩子的程度,循序渐进。让他们先给小祥看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文字比较少的图画书,并且对他喜欢读书的行为多多赞赏。然后再慢慢地引导他看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

回家后,小祥的父母照医生的话去做,果然,不久之后,小祥就不满足于情节简单的漫画,父母又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他看一些连环画。过了一段时间,小祥又主动要求看一点“字书”。在小祥入学之后,不管是上课,还是父母教小祥识字,他不但不感到烦躁,反而非常愉快,而且还学着查字典。由于他是班里比较早开始读以文字为主的“大书”的,他还得到班里同学的羡慕的眼光,使得小祥更加主动地增加阅读量,语文成绩也节节上升。

及时赞赏孩子的成绩,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优点被重视,他们会更加乐于让自己的优点体现得更为突出。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上,对孩子的进步及时加以强调,进行真诚的称赞,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并且,由赞赏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奖励带来的礼遇

说起奖励,最直接的联想就是物质上的引诱。在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父母们就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这样的引诱。

四岁的小男孩儿和小朋友们玩泥沙,玩儿得满手满脸脏兮兮的。回到家里,却直接坐到沙发上看电视,不肯去洗干净。妈妈于是拿出一块美味的蛋糕,举到孩子面前,说:“宝宝乖,去洗手洗脸,换件干净衣服,然后来吃蛋糕。”

孩子闻到蛋糕的香味儿,高高兴兴地去洗漱了。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尽管看上去有点类似于马戏团里训练小动物时的做法。不过,对于年纪幼小的孩子,越是直接的刺激,越容易得到孩子的回应。假如孩子的妈妈这时候和他讲爱清洁、讲卫生的大道理,小孩多半会不知所云,充耳不闻。

即使是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赞赏常常也需要物质奖励的配合。如前文中小祥的例子里,小祥的父母除了夸奖孩子爱读书,这种口头的赞赏,当然必须同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及时提供孩子需要的书籍,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才是完整的。

当然,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施以物质奖励,不能再像对待三、四岁的小孩子一样,直接地引诱,而应该更多地注重与精神层面的激励相结合。

一对夫妇趁双休日与朋友郊游,想到13岁的女儿独自一人呆在家里,令人不放心,于是带上女儿一起玩儿。到了目的地,大人们找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往茶馆里一坐,就开始打麻将。女儿一个人在周围逛了逛,因没有人陪伴,不敢走远,但坐在茶馆里看大人打牌又十分无聊。在耐着性子呆了半天之后,终于向父母提出要回家。

而父母打牌正打到兴头上,开始自然是不予理会,但女儿不停地抱怨,众人劝说也不肯听。父母经不住纠缠,又不愿意就此带女儿回家令大家扫兴。于是,父亲从口袋里摸出钱包,抽出一张50元的钞票对女儿说:“你乖乖地坐一会儿,等大家打完这几圈再走,爸爸奖励你50元。”

女儿仍然不买账,不肯收下钱,也没有停止抱怨。夫妇俩在朋友面前被女儿扫了面子,更加不肯牵就女儿,便摆出父母的架子,恶狠狠地对她说:“你想回去就自己走,自己到外面找公共汽车去!”茶馆所在地距离公路还有很长的路程,女儿一个人哪儿敢自己去找车?见父母态度强硬地责备她,禁不住哭了起来。

结果,一干人等牌也没玩儿好,景也没看成,早早地就不欢而散。

这对夫妇的做法显然非常不妥,他们将物质引诱用在将要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身上,而且不顾时间场合。而13岁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看法已经能作出明确的判断。女儿一方面认为自己的“正当要求”没有达到,另一方面,在众多外人面前,被父母直接用金钱来刺激,也觉得有伤自己的自尊。这种公开贿赂式的奖励,效果当然非常不理想。

虽然以上这个事例比较极端,但有类似想法和行为的父母并不罕见。在如今独生子女被家里当成宝贝,而家庭物质条件又大为提高的情况下,用贿赂来刺激孩子,把贿赂当奖励,是许多父母常常在做的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周围做父母的人,对孩子们说:“期末考试多少分就给你买XX”“考上了大学都给你买XX”之类的话。

不能说贿赂绝对是无效的,而且正是因为这种贿赂的有效性比较高,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手段的父母,不知不觉地会依赖起这种简单的方式。

从孩子的方面来讲,也会产生依赖性。从小用贿赂来刺激的孩子,在失去这种刺激时,就会很失望,失去做事的动力。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只认钱、不认人,思想行为有偏差的孩子来。

父母应该认识到,物质的奖励仅仅是奖励的一个方面。激励孩子的根本在于,要激发起孩子做事的动机,让孩子不断进步,从长远上改善孩子的习惯,而且动机是事先和孩子达成的某种共识,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和孩子讨价还价。

同类推荐
  • 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武志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吴在天倾情力作,直指过界父母,披露中国父母焦虑内心。言辞犀利,分析精准。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搞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关系不清,界限不清,带来的是孩子和整个世界的关系混乱。而理清亲子关系,首先要理清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关系对了,一切就都对了。作者以一线实战心理咨询经验为基础,借用真事实例分析讲述。数载精华沉淀,悉心汇编,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最懂你、最具实效的亲子关系指导书。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咋有那么难?看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教育类畅销书第一名作者——林格如何解析学习本质,解放天下父母。本书是全国教育名家巡回报告会唯一指定用书,它最终价值是让教师和父母从单纯的“管教”里跳出来,一切为了获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 爱弥儿

    爱弥儿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刚生下来是充满勃勃生机。可是,不当的教育,就像一个不熟练的园丁,将这课小树修剪得乱七八糟,从而使他失去了原有的活力。既然如此,为何不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按照他的成长规律,将其培养成才呢?孩子有着探索世界、发展各种能力的本能,所以无需我们的干预,他们本身就具有成长的冲动。在孩子自由发展的时候,我们只需给他提供良好的环境、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就能使他的能力均衡地发展。因此,与其赋予孩子学习的动力,不如叫他自己引燃学习的热情。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使他们渴望能够获得这些知识。另外,我们还要通过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他的技能,使他具有谋生的能力。
  • 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本书是藤森平司先生“守护型保育系列丛书”之二,探讨少子化社会如何为0~2岁的孩子提供健康发育的环境。不具备共食条件、只有母亲在家的家庭,不及有混龄孩子集体的保育园更适合孩子成长。人都是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不同意见有助于自我了解。只听母亲的话,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如闻逆耳之言会受打击,从而封闭自己。孩子只有在“孩子的世界”中,在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的关系中,才能共同成长。
  • 培养孩子独立性越早越好

    培养孩子独立性越早越好

    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不仅要求孩子具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意志,更要求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和高度竞争的独立型人才,所以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就显得越发重要了。罗伯特·汤森说:“人最终要独立地走向社会,就必须拥有自主独立的能力。因此从小就要培养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认知和实践能力。自我发展本身也是个人对自身的一种反思。正是从这种反思中人才不断地找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是的,孩子只有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各种关系,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才能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进取。
热门推荐
  • 道门强者

    道门强者

    人族没落,妖族大兴。一个横空出世的土著女娃子的漫漫崛起之路。1.升级打怪文 2.谈什么感情,来修仙啊~ 3.没错这就是无男主 4.这招装逼绝学传给你,手拉手一起开启装逼之旅
  • 万宝阁拍卖商

    万宝阁拍卖商

    强者为尊的世界,修士想要出头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看修炼的天赋,修士的天赋丰富多彩,但公认的最废修炼天赋便是无属性最下级灵根,很不幸,猪脚便是这样的灵根,只不过他无意间得到了一个万宝阁拍卖商的资格。
  • 末世之传承对决

    末世之传承对决

    拳头一样大的昆虫?!狗一样大的老鼠!奇异物体爆炸导致动物的大变异,这些神兵利器,是外星人的遗留,还是古人类的杰作?人们眼中的奇异宝物,是财富还是灾难?主角带领着身怀绝技的队友,开启一段神秘而又艰难的探索之旅……
  •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91年苏联的解体震惊世界,对国际关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本书作者分别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与发展、“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理论观点及纲领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引发的恶果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及其对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是一路货色、“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原因、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剧变的罪魁祸首。
  • 狂宠

    狂宠

    【小白版简介】月黑风高夜,神偷潜入中。只想偷宝贝,却不想偷了个阎罗。于是,我被莫名吃干抹净,再贴记二手标签。行欢无度,山洞间轰然倒塌,哀乎!见过为你洗澡、暖床,闯祸还外带给你擦屁股的蛇君吗?见过又酷又帅又有型,王者至尊,却做你宠物的蛇君吗?七夜变态记:【不想头顶贴个‘死’字,就乖乖闭嘴!】【那不叫亲,叫堵!】【想压倒我?等你不会被我压倒的时候再吹吧!——我没有药治你,更没闲工夫看你死了没?少想点,少做梦,你就不会受伤!】请别走开,酷酷蛇王,和你一起心跳加速。***他是花心成性的龙王风华,被贬凡间成了5岁小奶娃。这丫头,不止偷了他玉扳指,让他变不回风流倜傥的俊美模样,还一口一句的“小鬼”。那就让你见识得罪龙王的代价。跟着你,吃你的,喝你的,还色咪咪摸你,啃你,勾引你。见人便喊你“娘”,看你还嫁不嫁的出?且看花心龙王爷历尽凡间,和你一起无赖到底!妖娆入骨的魔尊说:“你,只是我果腹的甜品,却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六界之外,尊贵傲慢的吸血鬼王说,“你的血真甜,陪伴我永生吧!”无耻下流的肉食鹰王说,“算你走运,爷中春毒了!”自恋成性,雌雄难辩的雀王说,“傻蛋,要和本王比美吗?”痞痞的豹王说,“你是我豹王天定的王妃。”神秘帅气,若即若离的坏师傅说,“乖果儿,给为师生个娃!”N不NP看剧情,不是单纯从一而终类!小影更倾向于NP,结局也或许是收几个。
  •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惊才艳绝的首席特工,他是琰戈大陆威名赫赫的闲散宦王!三世为人,她遇上他!他诓她,骗她,宠她,她该如何修理他?她偷他心,夺他魂,推倒他!然后,嫁给他,嫁给他,嫁给他···生生世世祸害他!江山踩脚下,养只小萌娃,闺中小谋略,毒惑全天下!
  • AI迷航1

    AI迷航1

    如果人工智能失去控制,世界将会怎样?人类对AI失去控制那一刻,生而为人的尊严也随之消散:人类器官可以像机器一样拆卸、买卖,合成人大量出现;人的记忆可以替换,甚至贩卖、造假,成为通行货币;所有的行为、思想都被数据监控,毫无隐私可言。人类在AI文明的法则下该何去何从?是在AI的强权之下做一个只会执行、没有情感和道德底线的机器,还是奋起反抗夺回属于我们的人格尊严?翻开本书,带你进入一个机器觉醒、伦理混乱、文明重构的人机共存新世界。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武—神界

    武—神界

    武道得天,绚丽夺目,灵魂之力,谁与争锋,一世为武,三重世界,神魂颠倒,让我们破开这混沌,开创一个自己的世界。特点:不是男主一昧的开挂,你所看到的并不一定真实。
  • 我的淘气小老公

    我的淘气小老公

    我的淘气小老公,又名我的老公十八岁===========故事的起因====================活了二十六年长相一般偏下,生活平淡无味,极其单调保守的老处女梁茹,被前男友无情抛弃第一次走进舞厅邂逅未成年男孩李楠,展开了她非常无可奈何又不一般的人生。【前男友:经过介绍相处觉得还不错,谈了半年恋爱手不让拉,肩不让碰,吻没接过,更别说爱爱了,我也是个男人,正常的男人,我认为我们不合适分手吧!】【神秘男生:姐姐你好美,身上的味道很迷人,跟你相处的一夜很美好,只是没想到你是第一次我会记住的,拜拜!】就这样甩了,第一谈恋爱的结果就无知的被甩了。就这样没了,我守了二十六年视为命的第一次没了。就这样我平静的人生结束了。==========另类的开始=================每天除了工作外就是无边无际无结果的相亲,星期一:对不起我同事家着火了,我先走了!星期二:对不起我爸住院了,改天联系啊!星期三:小姐,你长得很委婉啊!是我妈喜欢的类型。星期四:对不起,我有女朋友了,相亲是我家里逼得,你也不是我喜欢的菜。星期五:对不起…我说:停,我朋友脚受伤,我先走了…就这样就这样我快疯了,我爸妈把我生的这样普通,害的我嫁不出去了。老妈:你今年嫁不出去就去当尼姑算了,长的也不知道像谁…老爸:挣点气,爸爸相信你,我家小茹不是不能嫁而是不想嫁。我心虚的点点头。==========人生的奇遇==================小弟已经上高三了,最后的一次家长会改变了我一生的路线。“姐姐,我们先去布置,你先玩会,我一会儿找你。“好,去吧!”就这样我遇到了他,我的未来小老公。“姐姐还认识我吗?”一个长得很可爱很清秀的孩子对我说。“你是?是浩浩的同学吗?”那孩子低下头贴在我的耳边对我说“姐姐的第一次可是给我的啊!我可是很想姐姐的,怎么可以把我忘记呢!”我的脸从白变黑变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记忆回到一年前“呵呵,弟弟你认错人了”说完我就消失了,拿起手机打给浩浩“浩浩,姐姐还有事情不能给你开家长会,我会找人来你别急奥”故事由此展开......爱情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