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时间,爷爷奶奶就会带苗苗去抗战纪念馆、烈士公园等地方参观,还经常和苗苗一起去书店,选择她喜欢看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同时也会陪苗苗一起看她喜欢的动画片,要求苗苗认真陪自己看爱国的英雄主义电影……在爷爷奶奶的引领下,苗苗对热爱祖国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把为祖国做贡献当成自己的一大目标,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注重孩子精神方面的培养,也要注意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进行精神教育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爱国的精神,正直的性格,宽容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理念,持之以恒的信仰……
专家指示
1.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物质观,让孩子明白,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同时,钱也不是万能的。钱能买到物质享受,却无法得到精神上的富足。例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生活中文明的行为规范。
2.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用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爷爷奶奶们可以尝试陪着孩子逛书店、鼓励孩子多看书,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这是精神教育的最佳方法,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3.在进行精神教育时,也需要注意方式,千万不要犯崇洋媚外的错误。如果孩子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了,还有什么真正的精神世界呢?
4.物质生活给予孩子的只是身体上的满足,而精神生活却可以塑造孩子的内心。爷爷奶奶们一定要把孩子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协调好,二者相互发展,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素质才会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第六节 怎样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
特别提醒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从古至今,“富养女儿,穷养儿子”也成了大多数中国人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则,并不是说只有富贵人家才养得起女儿,穷人家只能养儿子,而是说,如果养的是儿子,应该刻意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他尝试生活的艰辛,从小磨砺他坚强的意志,以备将来他能担当应尽的责任,从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养的是女儿,就要尽可能地让她多享些福,给她尽量好的物质条件,把她塑造得优雅、大方、得体。
问题聚焦与剖析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男孩和女孩除了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外,在性格、气质上也不尽相同。正是这种显而易见的“特殊性”,要求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区别对待,从男孩、女孩不同的生理、心理角度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也提醒家长们,“重男轻女”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千万别走进这一误区。
案例一:
悠悠和曼曼是兄妹,姥爷和姥姥都是做生意的,家里条件比较富裕,二人从小在吃和穿上明显比别的孩子优越。但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经济头脑的二老从不含糊。
“悠悠,前两天你想买那双阿迪的鞋子,姥爷没答应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买鞋子花得都是大人的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拥有自己的财富。”
“嗯,所以姥爷安排你今天把花园的土松一遍,然后把那些草坪和绿化带修剪一番,我会给你一定的报酬。
从悠悠小时候起,姥爷就深感:男孩子吃点苦是正常的,想要把悠悠培养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应该让他经历怎样的磨难和锻炼。爷爷的目的很明确,既要让孩子在动手劳动方面有所发展,又要让他明白了付出和收获的关系。
而培养曼曼,多半是姥姥“出马”,虽然不像悠悠那样辛苦,但奶奶还是会经常带她去展览馆、参观画廊,非常注重她的气质和品味的教育。
当大家都对曼曼投来羡慕的目光时,奶奶却说:“我和她姥爷也都是穷人出身,也吃了不少苦,总觉得吃苦受累的事情让男孩子多经历,享受的事情留给女孩子比较好!女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往往定力不够!之所以那样教曼曼,一方面是想增长她的知识,同时也希望她能抵得住各种诱惑,又不失品味。”
在姥爷和姥姥“科学配比”的教育方式下,兄妹二人发展得各有特色,又相辅相成。
案例二:
餐桌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总是能看见这样一幕。
“多吃点鱼啊!这可是姥姥今天一早专门到菜市场给你买的!你正在长身体,营养一定要跟上!”餐桌上,奶奶不断地给家里的男孩子夹菜,还叮嘱他们多吃,对坐在旁边的孙女燕燕却熟视无睹。
送走了亲朋好友,奶奶看燕燕的爸妈都在客厅,就坐到了他们身边。
“燕燕妈,有些话在婆婆心里憋了很久了,也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妈,这也没外人,有啥话您就说吧!”
“那我就直说了!咱家燕燕也挺乖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你也明白老人的心思,我还是希望你们再考虑考虑,是不是再给我生个孙子?”
社会在发展进步,“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尽管燕燕的奶奶不会不爱孙女,但作为老一辈,“重男轻女”的心思依然存在,当然不值得提倡。
“妈,这个问题我们多次交流过,我明白您的想法!但还是希望你考虑下我的想法和感受,一来,我和孩子他爸年龄大了,另外生男生女都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会再考虑这方面的事了。”
“年龄大怎么啦!孩子生下来你们要是嫌麻烦,我帮你们带!”奶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妈,您就别再坚持了,国家都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了,咱们共同把燕燕教育好不是也挺好的嘛!”
男孩和女孩都可以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下成为有用之才,奶奶的想法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显然是受到封建思想和一些不良风俗的影响。尽管男孩女孩在生理上存在差异,但孩子是无辜的,家长们应该把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重点。
专家指示
1.明白男孩女孩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差异,从而在教育方法上适当地有所区别和侧重。如男孩子注重培养他坚强,能吃苦的品质,女孩则注重气质和品味的提升。
2.尽管有区别,但关于男孩女孩应该共同拥有的一些良好品德,如:懂礼貌、有责任心等方面,还是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3.摒弃旧观念,接受新事物,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方面,在互相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
4.适当地让自己“懒”一些,不管男孩女孩,爷爷奶奶都应该尽力避免溺爱或者“包办”现象的出现。
第七节 怎样和孩子父母的教育观保持一致
特别提醒
调查显示,当祖辈和父辈在带孩子的观点上出现分歧时,约有82%的父辈想极力说服老人,约有56%的老人不能说服,尤其重要的是,约有73%的孩子表示不知道该听谁的。因此,为了不让孩子无所适从,和孩子父母的教育观保持一致尤为重要。
问题聚焦与剖析
爷爷奶奶早有一套成熟理念,但孩子的爸妈又根据时代以及自我构想,琢磨出了一套全新的育儿经,两辈人之间难免会起冲突。针对这种情况,祖辈们不妨利用各种渠道来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不要固执己见,虚心听取年轻一辈的意见;父辈要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用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来说服老人,只有两辈融合好了,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当然,在如何操控孩子上,祖辈和父辈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开战,如果有必要,也应该考虑孩子的意思。
案例一:
再过半年,亚楠就该上中学了,报考哪所中学成了家人头疼的问题,为此这段时间也是“战火不断”。
“亚楠一直学音乐,往音乐方面发展没错,以后当明星多好啊,就报考音乐附中。”妈妈说道。
“孩子喜欢画画,就继续画得了!当什么明星,现在的那些明星个个都走了样了,我不赞成亚楠走那条路!”爷爷边抽烟,边反对。
“不是所有明星都那么糟糕,再说音乐可以提升人的气质,培养人的涵养,对她将来的发展很有帮助。”妈妈据理力争。
“提升气质?对将来有帮助?电视上那些明星一天不是这事就是那事,还不够折腾的呢!”爷爷仍固执己见……
祖辈和父辈对孩子的教育观不一致,甚至发生争吵,这样的现象很普遍。既然都是为了孩子好,在教育问题上双方不妨都理智一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论孩子的问题,在把问题分析清楚之后,也应该尽量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
爷爷说这样好,妈妈却说那样好,亚楠被家人激烈的争吵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是好。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全家人都懵了,争吵了半年,不管学音乐还是画画,亚楠的文化课成绩都远远不够。
祖辈与父辈的争吵很可能让孩子不知所措,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不管孩子往什么方向发展,一切都应该以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然后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另外,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文化课应该作为孩子努力的重点,其它业余的兴趣爱好都只是辅助,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亚楠成绩落后,也可能跟家人只重视培养她的技能,不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有关。
案例二:
“佳佳,该练琴了,你不是说最喜欢弹钢琴的吗?”妈妈说道。
“不要,我不要练琴了。”佳佳撅着小嘴,眼泪汪汪的。
“佳佳,做事要持之以恒,当初是你吵着要琴,并向妈妈保证过要好好练习,妈妈才给买的,况且咱们也是花了……”妈妈正在劝说佳佳,奶奶走了过来,一边擦着孩子脸上的泪,一边说:“佳佳不爱练琴就算了吧,不要总逼孩子干这干那的,我们老一辈没练过琴,不照样生活得很好!”
很显然,奶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与时代同步。在她眼里,只要孩子高高兴兴就好,学习之类的东西并不重要。因此在教育问题上她总是跟佳佳妈妈唱反调,无论佳佳学什么课外技能,只要孩子不乐意了,她就自然而然成了孩子的“挡箭牌”。
“妈,您不能再这样替佳佳开脱了,为了买这架钢琴,我们省吃俭用了好一阵,要是放在家里不练,当初还不如不买的好!”
“谁让你们买这么贵重的东西了?孩子那么小,你们这样强迫她怎么行呢?由她去吧!等长大就好了。”奶奶继续为孩子开脱。
“妈,佳佳虽然是个孩子,但也应该懂得克服困难。我知道练琴是个苦差事,但当初佳佳表现出了对艺术的兴趣,我们帮她分析学习道路上的困难时,她也保证过一定好好练!如今您一直这样护着她,只怕她想学什么都学不好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两代人在教育观上的差别导致的。这时候,爷爷奶奶不妨在私底下跟子女商量着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护着他,然后干扰孩子父母的教育,这样做很可能让孩子的父母失去威信,也可能让孩子变得为所欲为。
专家指示
1.爷爷奶奶尽量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要用老套的方式要求孩子,应该多听取孩子的心声,参考孩子父母的意见,总结出适合孩子的教育理念。
2.不要和孩子的父母争抢孩子的教育权,要找到一个均衡点,一切以“孩子健康成长”为前提,不要让孩子站在不知所措的中心点上。
3.要与孩子父母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比如在选择孩子兴趣的问题上,祖辈和父辈尽量别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多沟通,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利弊。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4.多督促孩子的父母与孩子交流,不要让子女们以忙为借口把孩子放在一边,要知道,父母在孩子心中永远有着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