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此诗作于永初三年(422)秋谢灵运赴永嘉任职途中。旅途中的诗人目睹七里濑一带的急流峭岸,荒林哀禽,联想到自己遭遇贬逐,如今成为孤客徒旅,不免伤怀。然而当他看到严陵濑,想到严光隐居富春山,耕渔以终老,又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诗题“七里濑”是地名,又名七里滩,今当地人称为七里泷,泷是急流的意思。此地是浙江(今富春江)的一段急流,距离吴郡桐庐县城二十里左右,因两山夹峙,江流湍急,连亘七里,故名七里濑。由于当时谢灵运不为权臣徐羡之、傅亮所容,而被贬为永嘉太守,心情自然是低落郁闷的。此诗即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心境下的羁旅之思与身世之感。
【注释】
a羁心:羁旅之心。积:积聚,意为心情沉重。
b展:舒展开。此句意为远眺风景使心情舒畅。
c逝湍:指急流。
d徒旅:与“孤客”同义,都是指孤独的游子旅人。苦:悲伤。奔峭:形容崖岸险峻如奔。
e纷沃若:指落叶缤纷的情景。沃若:此处指代树叶。
f迁斥:贬谪。此句大意是讲遭遇贬谪的人又碰上秋天这样的景致,内心更加悲伤。
g要眇:语出《庄子》:“此之谓要眇也。”原意为“道”是不可捉摸的,但又无时无处不在,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存期:《文选》李善注为“存我幽隐之期。”此句用道家义,语意艰涩,大意是讲身处尘世而善于保存自己的高洁品质,这就算领会了道的妙旨。
h秉:持。上皇心:上古三皇的淳朴之心。屑:顾。末代:后代,指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诮:责备。这两句是讲自己已抱定了听任自然,无为而治的主意,不管他人如何责备。
i严子濑:即严陵濑,从七里滩上溯数里即是。严光:东汉人,字子陵。据《后汉书·逸民传·严光》载,严光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称帝后,严光改换名姓,隐身不见。刘秀派人访得,授以谏议大夫,严光不授,归耕富春山,垂钓江滨。后人为了纪念严光,将其钓鱼处命名为严子陵钓台,又称严陵钓坛,还把附近的一段急流命名为严陵濑。想属:联想。任公:即任国公子,《庄子·外物》篇里的人物。此篇说他用大钓巨绳钓鱼,以五十头牛为饵,蹲在会稽山上,将钓竿伸进东海,一年后得到一尾特大的鱼,将其剖开晒干,供浙江以东、苍梧以北广大地区的人们饱餐一顿。此处用任公典,当仅取垂钓之意,与《庄子》原旨无关。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要像严光一样当隐士。
j异代:不同时代。同调:指古今达人志趣相同。此处表达诗人的隐逸之志。
道路忆山中
南朝宋·谢灵运
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a。
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b。
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c。
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d。
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
得性非外求,自已为谁纂e?
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
濯流激浮湍f,息阴倚密竿g。
怀故叵新欢h,含悲忘春暖。
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i。
殷勤诉危柱,慷慨命促管j!
【题解】
此诗一题为《忆山中》,作于永嘉九年(432)春谢灵运赴临川郡途中。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听到楚越歌曲,不禁悲从中来。他联想到屈原被放逐的遭遇,也勾起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始宁隐居时的惬意生活,对比当前的现实处境,欢趣全无,只好把满腔的悲愤诉诸促管急弦。此作呈现了贬谪境遇下的谢灵运在旅途中生发出的怀乡之情与羁旅之思,表达了他对宦海浮沉的厌倦和对隐居的向往。
【注释】
a采菱:古时楚地流行的歌曲名。江南:歌曲名,属乐府《相和曲》,又名《江南可采莲》。
b楚人:此处指屈原。越客:此为诗人自称。这两句是说自己现在赴临川,与屈原被放逐时的沉痛心情一样。
c归虑:即归思。款:扣,冲击。这两句是说自己和屈原生活的时代虽然不同,但思归之情却是完全相同的。
d存乡:心存故乡。尔:你,此处指屈原。思积:心中充满苦闷。愤懑:愤恨抑郁。
e得性:适合其天性,不受约束。自已:取足自止。纂:取。这两句语义都从《庄子》出,是讲适性之理不是从外界所能获得的,须领悟取足自止的道理。
f濯:洗。激浮湍:溅起浪花来。湍:急流。
g息阴:休息乘凉。密竿:指密竹。
h怀故:怀念过去。叵:不可,此处指无。这句讲回忆过去的生活并没有给眼前带来欢乐。
i凄凄:形容曲调悲凉。明月吹:笛曲名,原名《关山月》,是伤离别的诗,故又名《伤别离》。恻恻:犹“凄凄”。广陵散:古琴曲名。三国魏嵇康于景元三年被杀,临刑前索琴奏此曲。可以想见其曲调之悲凉伤感。
j殷勤:感情深切。危柱:犹“急柱”,指急速的琴声。柱:本为架弦的码子,此处指琴。慷慨:指情绪激昂。促管:犹急管,指激越的笛声。此二句表明诗人内心的悲愤情绪已经达到极点。
入彭蠡湖口
南朝宋·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a。
洲岛骤回合b,圻岸屡崩奔c。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d。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e。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f。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g。
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h。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i。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j。
【题解】
此诗一题为《彭蠡口》、《入彭蠡口》,作于永嘉九年(432)春谢灵运赴临川郡途中。诗题中的“彭蠡”,即今江西鄱阳湖,通长江。湖口,地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一带。诗的前半部分记述诗人连日乘船,旅途劳顿的境况。谢灵运是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乘船行长江,因是逆水而上,且路途遥远,故颇费时日,身心疲乏。好不容易抵达湖口,只见这里一片春色,别有天地,本应心情欢畅。然而由于诗人想到自己背井离乡,此次为贬谪之行,因此眼前的美景也无法缓解失意惆怅的心情。诗的后半部分写诗人强打精神,登高远眺,联想到世事沧桑,更加深了失落郁闷的情绪。此作熔纪行、写景、说理、抒情于一炉,是谢灵运羁旅诗中的上乘之作。
【注释】
a客:诗人自指。开篇两句讲诗人连日乘船,已颇感疲乏,而沿途所遇到的风波艰险一言难尽。
b骤:屡次。这句是描述江上洲屿很多。
c圻岸:指曲折的崖岸。崩奔:形容崖岸耸峙江边的状态,仿佛要崩塌下来,又像要飞奔起来。
d狖:猿猴之类。浥:沾湿。馥:香。荪:香草名,即荃。这两句是描述诗人在月光下听到猿猴的叫声,闻到挂着露珠的芳草散发出香气。
e这两句是讲诗人在旅途中度过日日夜夜,百感交集。
f石镜:山名。为庐山的一峰。传说庐山东面悬崖上有圆石,明净可照见人形。牵叶:意为攀枝。松门:山名,在今江西都昌县南。这两句是叙述诗人一路走来经过的山水历程。
g三江:语出《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关于三江的具体所指,有不同说法。九派:又名九江、九水。古指长江中游一带的九条支流。关于九江的具体所指也有多种不同说法。这两句是讲由于古今地理变迁,关于“三江”、“九派”的种种说法无法确考。
h灵物:灵异之物。指后面所言金膏、水碧之类。吝:吝惜。异人:不同于凡俗之人,指神仙。秘:隐藏。精魂:灵魂。这两句是讲传说中的灵物、异人,如今都看不到了。
i金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宝物。水碧:又称水玉、水精,即水晶石。古代认为是稀世珍宝。这两句是讲传说中的金膏、水玉等珍宝现在也看不到了。
j徒:徒然。千里曲:指琴曲《别鹤操》,又名《千里别鹤》。弦绝:曲终。念:指对故乡的思念。弥:更加。敦:深切。最后两句是说,诗人本想借琴曲以解闷,哪知反而勾起更加深切的思乡之情。
北使洛
南朝宋·颜延之
改服饬a徒旅,首路跼b险难。
振楫发吴州,秣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间。
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伊濲绝津济c,台馆无尺椽。
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
王猷升八表d,嗟行方暮年。
阴风振凉野,飞雪瞀穷天e。
临途未及引,置酒惨无言。
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
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题解】
此诗为颜延之出使洛阳途中所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攻下洛阳,这是东晋对北方用兵最成功的一次。颜延之奉命作为特使前往前线庆贺,途中作《北使洛》。洛阳曾屡次失陷,如今一战而捷,得以收复,然而颜延之在奉使赴洛途中却没有欣喜之情,即目所见多残破之景,故国之思加之行役的艰辛,形成了本诗悲凉沉重的气氛。此作呈现了屡经战乱的中原地区“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的丧乱景象,亦借以抒发诗人由旅途中的见闻所生发出的家国之感与羁旅之思。这是颜延之现存最早的诗作,作为“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颜延之的代表作,此诗已显现出元嘉诗风的主要特点,摆脱了自东晋以来诗坛上玄风炽盛的羁绊,面向社会和人生,体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
【注释】
a饬:通“敕”。告诫,(帝王)命令。
b跼:本义是屈曲,引申为小心畏惧。
c伊濲:二水名。伊水是洛水的支流,在今河南西部。濲水,也在河南境内。这句话是说,伊水、濲水两岸无渡口可以过河。
d王猷:王道。八表:八荒,远方。此句是说,昔日的王道已被隔绝于八荒之外。
e瞀(mào):眼睛昏花。穷天:季冬时节。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
南朝宋·鲍照
昨夜宿南陵a,今旦入芦洲b。
客行惜日月,崩波c不可留。
侵星d赴早路,毕景逐前俦e。
鳞鳞夕云起,猎猎晓风遒f。
滕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g。
登舮眺淮甸,掩泣望荆流h。
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倏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i。
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j。
【题解】
此诗《文选》题为《还都道中作》,约作于元嘉十七年(440)鲍照从刘义庆在江州为擢国侍郎之际。刘义庆于元嘉九年(432)镇荆州,八年后改授江州,引鲍照为佐吏。此诗即鲍照作为随从赴江州任职途中所作。诗题中的“浔阳”为地名,即今江西九江市。古代称到官位就职为“上”。“上浔阳”即到浔阳为官。都,指都城建康。诗的前六句纪行,表现出旅途中的诗人归心似箭。此后是白描眺望景观,进而抒情言志,呈现出诗人畏途思归、去国怀乡的游子心绪。诗人对旅途夜色的观察感受细腻入微,融入了诗人孤寂凄清的心境。篇末的两个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当初选择出仕异乡的反悔心情,也反衬出他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怀念之情。
【注释】
a南陵:即南陵戍,位于今安徽繁昌西北江边。
b芦洲:长满芦荻的沙洲,在南陵戍之南。
c崩波:奔腾的波涛。
d侵星:犹“戴星”,形容晨起出发之早。
e前俦:先行者。这两句形容诗人在途中起早歇晚,日夜兼程,归心似箭。
f鳞鳞:形容云朵的状貌。猎猎:形容风声。此二句描述诗人登高远眺之所见所闻。
g白鸥:一种水鸟。
h舮(lú):船前头刺棹处。淮甸:淮河流域,指繁昌以下一带地方,东晋曾于当涂设置淮阳侨郡。荆流:指长江。这两句写诗人登上船头远眺时感伤的心绪。
i倏忽:一会儿。俄思:与“倏忽”同义。此二句是写诗人只眺望了一会儿便暮云四合,雾霭沉沉,感觉比秋天还要凉。
j古节:指古人高尚的操守。越乡:背井离乡。结尾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初选择离乡游宦的反悔。
秋晨羁怨望海思归
南朝齐·沈约
分空临澥雾a,披远望沧流b。
八桂暧如画c,三桑眇d若浮。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烟极希丹水e,月远望青丘f。
【题解】
这首五言八句的短诗作于沈约出任南清河太守任上,代表了沈诗清新之气中往往透露出哀怨感伤情调的特点,钟嵘《诗品》概括其诗歌风格为“长于清怨”。此作从写景入笔,勾勒出一幅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海天图景,境界阔大高远。而空旷辽远的海天正反衬出“羁怨”之深与“思归”之切。诗人巧妙地使眼前之景与内心之情自然呼应,融为一体。不言怀乡,却字字怀乡,代表着沈约山水羁旅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在整个南朝诗中亦不失为上乘之作。
【注释】
a澥(xiè)雾:澥常与河海名连用。澥雾,意为海雾。
b沧流:青色的水流,此处泛指海水。
c八桂:《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番隅东。”郭璞注曰:“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暧:昏暗,蒙眬。
d三桑:《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三桑亦言树木之壮大。眇:通“渺”,意为遥远,深远。
e烟极:云烟之极处。丹水:传说中的水名。《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f青丘: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循役朱方道路诗
南朝齐·沈约
分a出帝京,升装奉皇穆。
洞野属沧溟b,联郊溯河服。
日映青丘c岛,尘起邯郸陆。
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複d。
岁严摧磴草,午寒散乔木。
萦蔚夕飙卷,蹉跎晚云伏。
霞志非易从,旌躯信难牧。
岂慕淄宫梧e,方辞兔园f竹。
羁心亦何言,迷踪g庶能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