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托寓秋蓬的形象以抒发诗人自身的乱离漂泊之叹。蓬,本是一种植物,茎高尺余,叶如柳,花呈球状,秋天枯萎后根断,遇风即飞旋,故名为“秋蓬”或称“转蓬”,是诗人经常吟咏的对象,古人常借此以自喻,寄寓世事沧桑、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此诗即为典型一例。诗题中的“建德”指窦建德,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后为李世民击破,于长安被杀。辛学士,其人生平不详,但《全唐诗》收录其与王绩的唱和之作《答王无功入长安咏秋蓬见示》,诗云:“托根虽异所,飘叶早相依。因风若有便,更共入云飞。”表达了与友人同处乱世之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强烈共鸣。那漫天飞舞的秋蓬,不正是他们自身的绝好写照么!
【注释】
a坎:凹陷之地。
b强能:尚能。
边夜有怀
唐·骆宾王
汉地行逾a远,燕山去不穷b。
城荒犹筑怨c,碣毁尚铭功d。
古戍烟尘满,边庭e人事空。
夜关明陇f月,秋塞急胡风。
倚伏良难定g,荣枯岂易通。
旅魂劳泛梗h,离恨断征蓬。
苏武封犹薄i,崔骃宦不工j。
惟馀北叟意,欲寄南飞鸿。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是骆宾王从军北部边塞时期所作,描写了边塞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及由此进行的历史反思和凭吊,抒发了对世事难料、漂泊不定的个人遭际的慨叹。从题目便可看出,诗人截取边塞夜景设置为大背景,营造出一种苍茫的意境、迷离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又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羁旅之叹。整体来看,这首诗勾勒出壮阔浑茫的边塞之景,意境苍凉,用字精当,感慨遥深,是初唐羁旅诗中的佳作。
【注释】
a逾:通“遥”。
b穷:穷极,尽头。
c筑怨:积筑怨恨。
d碣:特立之石。铭功:典出《后汉书·窦宪传》。该书载,窦宪大破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
e边庭:边塞。
f陇:唐代州名,辖境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g此句语出《道德经》,指福祸相倚。
h泛梗:漂流的木偶,比喻生活上动荡不定。
i此句典出《汉书·苏武传》。苏武,西汉名臣,曾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还汉。
j此句典出《后汉书·崔骃传》。崔骃,东汉大臣,窦太后当政时,曾在窦宪府内任职。因不满窦宪的言行,屡次劝阻,后被出任长岑长,他弃而不任,返回故乡。
海曲书情
唐·骆宾王
薄游a倦千里,劳生负百年。
未能槎上汉b,讵肯剑游燕c。
白云照春海,青山横曙天。
江涛让双璧d,渭水掷三钱e。
坐惜风光晚,长歌独块然f。
【题解】
这首五言诗从题目来看,当为骆宾王宦游海曲时期所作,抒发诗人宦游此地的所思所感。海曲为古地名,汉代已有海曲县,即今天的山东日照。此诗代表了骆宾王处理山水景物题材创作的显著特点,即善于把羁旅行役的游子悲情同眼前之景结合起来,达到情中见景、情景交融的境地。此诗称得上是骆宾王羁旅诗中的上乘之作,充分表达出诗人倦于羁游、寂寞惆怅的游子心绪。
【注释】
a薄游:为薄禄而宦游在外。
b槎上汉:用张华《博物志》典,喻指游仙。
c剑游燕:用《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典。荆轲本是卫人,爱好读书击剑,后游历至燕国,与狗屠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好,常与其饮酒欢聚于燕市。
d此句用《史记·秦本纪》典故,此处喻指完美鲜见的人或物。
e此句用项仲山的典故。项仲山,汉朝人,品行廉洁,每次在渭河饮马时,都要投入水中三枚钱币,以表示自己不敢妄取占便宜。
f块然:独居的样子。
久客临海有怀
唐·骆宾王
天涯非日观,地岊a望星楼。
练光摇乱马b,剑气上连牛c。
草湿姑苏d夕,叶下洞庭秋e。
欲知悽断意f,江上步安流g。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从题目上看显然为骆宾王客寓临海期间所作。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临海属江南道台州。临海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毕竟地处东南一隅,远离中原,在交通不甚便利的唐代算是偏远之地。骆宾王与临海颇有渊源。他曾于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后遭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临海县丞,长年客寓此地,因此有“骆临海”之称。人生境遇的起伏变迁,令置身临海美景中的骆宾王感慨颇多。此诗抒发了诗人长期客寓他乡的羁旅之愁,中间二联连用数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生的思考,而秋意绵绵的背景也反衬出诗人沉沦下僚而“十年不调”的惆怅情绪。
【注释】
a岊(jié):山角。
b乱马:语出王充《论衡·书虚》篇。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阊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止之。因与俱下。下而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
c剑气上连牛:用《晋书·张华传》吴有剑气上彻斗牛事。张华夜观天象,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便邀善观天象的雷焕同看。雷焕看过后,认为是宝剑的精气,地理位置在吴、楚之间的丰城。张华于是以雷焕为丰城令,后果然在此地挖出两把宝剑。后人便以“斗牛剑气”比喻隐藏珍宝之地。
d草湿姑苏: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典。淮南王安召伍被与谋。被怅然曰:“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e此句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f悽断意:语出吴均《闺怨诗》:“胡笳屡悽断”。
g步:一作“涉”。据《元和郡县志》,临海江有二水,合成一水,一自始风溪,一自乐安溪。至州城西北一十三里合。《九歌·湘君》有“使江水兮安流”。
冬日野望
唐·骆宾王
故人无与晤a,安步陟山椒b。
夜静连云卷,川明断雾销。
灵岩c闻晓籁,洞浦d涨秋潮。
三江e归望断,千里故乡遥。
劳歌徒自奏,客魂谁为招f。
【题解】
这首五言排律写诗人冬日独行于郊野所见所闻,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思乡之情。开篇交代游踪,当诗人走到山顶,眺望四野,只见远山云雾缭绕,秋水涌动,耳边传来风吹万物的声响。此情此景令诗人想起远隔千里之外的故乡,不禁怅然若失,古有宋玉为屈原招魂,而自己这漂泊异乡的心魂又有谁来为之召唤?全诗将冬日郊野景物的描写与抒发怀乡羁旅之叹融合为一,营造出肃杀萧索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翻涌不息的思乡之情相呼应,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注释】
a晤:相遇,见面。
b山椒:山顶。
c灵岩:灵岩山,即古石鼓山,又名砚石山。
d洞浦:水名。据《水经注·湘水篇》载,洞庭湖之右岸有山,世谓之笛乌头石,石北右会翁湖口,水上承翁湖,左合洞浦。
e三江: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韦昭说法,认为三江指松江、钱塘江、浦阳江。
f此句用宋玉为屈原招魂典。据王逸《楚辞序》,宋玉作《招魂》,为召唤屈原即将逝去的生命,力图使其恢复精神,延长年寿。
早发诸暨
唐·骆宾王
征夫怀远路,夙a驾上危峦。
薄烟横绝b,轻冻涩回湍。
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
帝城临灞涘c,禹穴d枕江干。
橘性行应化e,蓬心去不安f。
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题解】
这首五言排律从题目看当作于骆宾王宦游江南途中。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诸暨属江南道越州,秦国旧县,后属浙江绍兴府管辖。诸暨多水,西距浦江约百里,南面有浦阳江,又名丰江、青弋江。当地人出行或是经过此地的游子大多舟行。此诗写的便是骆宾王宦游行至诸暨,黎明时分出发,路途上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为“征夫”的诗人昼夜兼程中的羁旅之思、穷途之恨,代表了骆宾王羁旅诗擅长将游子愁绪与景物描写融合无间的艺术特点。
【注释】
a夙:早晨。
b(yǎn):山峰。
c灞涘:灞水边。灞:水名,在唐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附近。涘:水边。
d禹穴:位于会稽山下,传说大禹葬于此地。
e此句用《淮南子·原道训》典,以橘树由江南移至江北化为枳,喻指人的德性随着环境迁移而发生变化。
f此句用《庄子·逍遥游》典。该书云:“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蓬:非直达者。蓬心:喻指看待事物的各种短见、偏见。
江中望月
唐·卢照邻
江水向涔阳a,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澈b,弦满箭波长c。
沉钩d摇兔影,浮桂e动丹芳。
延照f相思夕,千里共沾裳g。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从题目来看,当作于水陆旅途之中,从首句提及的“涔阳”来看,可知诗人途经长江上游一带,疑为卢照邻蜀中之作。此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途中,举头望月,只见皎月当空,由月光朗照下之江上夜景所引发的怀乡思绪。
【注释】
a涔阳:古地名,见于《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据王逸与洪兴祖注,涔阳在今荆州、洞庭湖一带。
b珠溜:水珠破裂而成的小水流。澈:透明。
c此句用比喻手法,形容江上的水波犹如弓弦拉满时射出的箭一样,长流不断。
d沉钩:比喻手法,形容倒映在江水中、状如钩的缺月。
e浮桂:相传月中有玉兔、桂树,所以提到兔影、浮桂。
f延照:长照。
g此句意为,远隔千里的人们一同流下眼泪,打湿衣衫。此句化用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赠益府群官
唐·卢照邻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门a上,独舞岷山b足。
昂藏c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摇万余里。
不息恶木枝d,不饮盗泉e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f。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g毛衣短h,关山道路长。
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题解】
这首长篇五言古诗约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卢照邻入蜀后送给益州官府同事的赠答之作。从诗歌内容来看,此作有借陈述身世遭际,从而向蜀中结识的众友人表明心迹的自传意味。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从北方飞到西蜀的燕子,叙述了与群鸟的对话以及内心独白,抒发了诗人客寓蜀中,身为游子的孤独寂寞,以及倦于羁旅生活却又思归不得的矛盾苦闷心绪。“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表达了众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神往,看似平铺直叙,因有深情注入,易引发共鸣,故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注释】
a剑门:山名。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三:“剑南道剑州剑门县,梁山,在县西南二十四里,即剑门山。”
b岷山:在四川松潘县北,绵延川、甘两省边境,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岷江、嘉陵江发源地。
c昂藏:气概高朗不凡。
d不息恶木枝:典出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e盗泉:水名。《水经注·洙水》:“洙水西南流,盗泉水注之。”
f此句典出《庄子·秋水》篇。《秋水》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鹓雏,鸾凤之属。
g翮:羽茎,也代指鸟翼。
h毛衣短:羽翼未丰。结合当时卢照邻的处境,他在蜀地盘桓一年,倦游思归,大概苦于资费匮乏,故有此比拟。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唐·卢照邻
圣图夷九折a,神化掩三分b。
缄愁c赴蜀道,题拙奉虞薰d。
隐辚e度深谷,遥袅f上高云。
碧流递萦注g,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
思北常依驭h,图南i每丧群。
无繇召宣室j,何以答吾君?
【题解】
这首五言诗疑为卢照邻总章二年(669)夏蜀中之作。诗题中的“望喜”,为唐代的驿站名,在利州益昌县(今四川广元县西南)。“剑外”原指剑门关以南地区,这里当指代蜀地。卢照邻一生曾三次入蜀,此诗约作于第二次入蜀期间。诗人于总章二年暮春因公奉使长安,后返回成都途中,过剑门至望喜驿时作此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途中,举头望月,只见皓月当空,由江上夜景所引发的怀乡羁旅之思与身世遭际之叹。卢照邻素以长篇歌行见长,而此篇五古写景与抒情自然交融一体,景物描摹细腻逼真,抒发的感情深沉真挚,为其入蜀诗作乃至全部五言诗中的上乘之作。
【注释】
a圣图:圣明的谋划。夷:平坦,平易。九折:指蜀道。蜀道有九折坂,在雅州荥经县西八十里。此句意为李唐天子圣明,深谋远虑,故能统一海内,使艰险的蜀道化为坦途。
b神化:神妙的教化。三分: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史称三国时期,当时益州为蜀汉的势力范围。全句意为大唐神妙的礼乐教化,浃于宇内,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复存在。
c缄愁:含愁。缄:束,封闭。
d题拙:被人用“拙”字品评。题:评量,品题。奉:接受,承受。虞薰:即虞舜的南风,比喻休明的政治。
e隐辚:即隐嶙,突起貌。
f遥袅:柔弱貌。
g递:交替。萦注:回旋流入。
h思北:《古诗十九首》有诗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依驭:依靠、亲附驾车的人。《庄子·盗跖》曰:“颜回为驭,子贡为右。”此处比喻能够选贤任能的执政大臣。
i图南:即南行。语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j无繇:无由,无从。召宣室: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所载孝文帝召贾谊问其鬼神事之典。宣室:汉代宫室名,在未央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