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12200000008

第8章 养老战略与老人福利(6)

清代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百岁举人郭钟岳从老家福建来到浙江迎接乾隆的到来,因此,破格赠与他进士头衔。乾隆四十九年,弘历再次南巡,郭钟岳再次迎驾,这次乾隆赏赐给他国子监高级官员的职位——司业,使一个长期不能有所作为的老举人,一步登天,实现了跃龙门的梦想。清代帝王还将未能考上进士的老举人视为“场屋中之人瑞”,因此也赏给他们职位。一般百岁以上的老举人,如郭钟岳一样,都赏给国子监司业的官衔;九十五岁以上的,赏给翰林院修编的官衔;九十岁以上的,赏翰林院检讨衔;八十岁以上的,赏国子监学正衔;七十岁以上的,赏国子监助教衔。而且,九十岁以上的老举人获得官职后,就不须参加进士考试(会试)了,因为他们所获得的职衔,已经早就不亚于一般年轻进士初入官场的级别了。乡试(省级科举考试)中不能中举的老者,八十岁以上的赏给六品京官衔;七十岁以上的,赏七品京衔;六十岁以上,或不到六十岁但经体检确认为衰老的,赏予八品京衔。

政府官员是古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大基石。所以对于老年官员或官员家庭寿星长辈的褒扬和旌表,就是国家尊老养老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之一。清代乾隆十二年,原任内务府总管丁皂保,活到百岁,朝廷特赏赐其华美朝服1件、御用绸缎两匹和白银一千两。这都还是次要的,更为荣耀的是获得皇帝亲手书写的“期颐国瑞”匾额。古代国家所旌表的匾额,是一种个人乃至家族的荣誉证书,更象征着他们获得的某种特权和特殊待遇。要知道,古代皇帝御赐的物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时候甚至可以直接代表皇帝本人,神圣不可侵犯,各级地方官员见到御赐物件时,都必须行大礼。

乾隆三十七年,原任兴汉镇总兵的金梁,其母亲杨氏年届百岁,获得御笔匾额。乾隆四十五年,原四川副将马诏蛟的母亲年过百岁,也荣获御笔匾额。不仅官员的长辈可以获得殊荣,官员的妻子如果高寿,也能享受各种荣誉表彰。嘉庆十四年(1809),原直隶总督郑大进的夫人江氏活到一百岁,朝廷除了给她建百岁坊之外,还因为她本身就是一品诰命夫人,加赐各种荣誉物品。

后来清政府为了区别官员家族的老人与一般老人的不同优待,对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父母和妻子活到百岁的表彰,作了详细的规定,除了物资上的加赏之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其所荣获的匾额要更为精致,题字要更为谨慎,更为褒奖和赞许。一直到清末,对于各类百岁老人的表彰依然未曾间断,宣统二年(1910),云南女寿星潘程氏年高一百二十一岁,五世同堂,朝廷依旧给她建老人坊,并御赐匾额一块。

还有较为特殊的寿星,也有不同的旌表。如乾隆二十六年,广东省南海县人杨能启一百岁,其妻黄氏一百零一岁,朝廷赐予他们“期颐偕老”的匾额。乾隆二十七年,山东章邱县人王欣然一百零三岁,其弟王瑞然一百岁,兄弟同时年过百岁,乾隆皇帝闻讯,下旨表彰与宣扬,并赐给“熙朝双瑞”的匾额。此后,乾隆五十五年的山东清平县张氏兄弟,光绪九年(1883)奉天府承德县栾宗荣、栾宗仁兄弟等人,也分别获此旌表。

七、“存问制”——历代君主参拜耆老

中国古代是专制国家,皇帝和国君本身就代表着国家。所以,对于老人的尊重与厚待,皇帝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是巨大的。而皇帝的尊老活动中,直接参拜和会见老者,则更是无与伦比,具有最大的社会意义。同时,皇帝参拜老者,也是重要的国家大事和新闻事件,其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的作用,无疑是立竿见影的。

《礼记》就曾说过,老人“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杖就是老人行走站立时所使用的拐杖。很显然,九十岁的老人,天子要亲自去参拜,并赏赐珍贵宝物。虽然这里从五十岁到九十岁的老人都是继续留任的官员。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统治者亲拜老人的历史非常久远,是一项十分具有象征意义和展示国家好德的大事。

早在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在晋国确立了扶助和厚待老人的国策,百年之后,他的后人晋悼公把这项国策发扬光大。公元前六世纪初,晋悼公为了团结国民,恢复晋国的霸主地位,于是亲自召见了晋国七十岁以上老人的代表,并以国王之尊,参拜老人代表,还称呼他们为父亲。而正因此,晋国才有了复兴的气象和氛围。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充分说明,国家重视养老,并以国君亲力亲为为模范作用,推行一系列养老政策,是这个国家凝聚民心,团结国民的重要手段。

《礼记》还说,仲秋之月,国家要赐予老人粮食和物质,以示尊老爱老。汉代继承了这一传统,在每年的八月份,都会对老人进行慰问,这就是所谓的“存问制”。早在汉高祖刘邦还是汉王之时,他就在一次大病初愈之后,来到刚刚占领的关中重地栎阳(战国时期的秦国都城),亲自访察询问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疾苦。到了汉文帝时期,汉代的存问制度正式确立。从此之后,大多数情况下,汉代的皇帝都会派遣使者“存问”老人,或者下令地方官员慰问老者;少数情况下,即便在出行极为不便的古代和皇帝出巡受到各种制约,汉代皇帝也会亲自到老人家中表示慰问,以表示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爱。

唐代还有一项国家法定的养老礼,由皇帝亲自参加,极为隆重。养老礼按照周代的古制,一般选在仲秋之月举行,因为秋天正是阴盛阳衰之时,正好暗合老人的生理年龄阶段。古代学校是国家施行和宣扬教化的重要场所,所以养老礼的活动在学校开展。仪式举办当天,皇帝要亲自出门迎接“三老五更”,即一个“三老”和一个“五更”,乃国家最重要的两个老人,一般由级别最高的退休官员中品行堪为楷模的老人来担任。

然后,皇帝设宴款待众多受到邀请的各地老人。两个“三老五更”是众多参与养老礼老人中的代表,尤其是“三老”,皇帝在宴席上,还要亲自给他敬酒。而排在第二位的老人“五更”,则由侍者代皇帝御赐以美酒佳肴。同时,皇帝还要赏赐其他老人以拐杖。不过,这一套养老礼仪活动在唐代基本没有实施,但唐代国家重视养老的政策也在中国历史上相当突出,尤其以帝王参拜老人最引人注目。

唐代贞观年间(627~649),许州(今河南许昌市)有一名医术高明的老医生已经年过百岁,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去慰问他,并向他讨教长寿的方法和饮食等习惯,最后还授予他“朝散大夫”职务,而朝散大夫乃五品荣誉职务,这当然是对古代“存问高年”制度的一种继承。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下旨,由政府买单,给所有百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配备五名服侍人员。甄权是唐初的名医,尤其善于针灸治疗法,他生于南朝,到唐太宗时去世,享年一百零二岁。在他去世之前,唐太宗到洛阳考察,亲自到他家去拜访。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巡幸河南孟州,刚好当地有一位百岁的女寿星,李世民亲自前往她家,慰问并赏赐粟帛等物质生活用品。甚至平棘县(今河北赵县)有一位叫张道鸿的老人,当时都一百四十六岁了,太宗当然也在巡幸时亲自去他家看望了一番。

唐太宗在位时,共颁布养老诏令二十八次之多,其中在各地巡幸的过程中探望老者并同时颁布养老令的情况,多达十七次。除了慰问老人,唐太宗六次设宴款待老人。如贞观十一年正月,在玄武门宴请首都长安城的老人;贞观十二年二月,宴请洛阳的老人;同年五月宴请岐州(今陕西凤翔县)的老人。

唐玄宗时期所颁发的养老诏令也多达二十一次。当时徐州一个名为王希夷的隐士,七十多岁的时候,当地刺史(唐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前去拜访他,并询问为官之道。他告诉刺史,牢牢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足矣。到了唐玄宗东巡,经过徐州等地之时,王希夷已经高寿九十六岁,玄宗派人把他请到行宫,再让宦官扶着他走进去,与玄宗面谈。据传,两人交谈甚欢,传为一时佳话。之后,王希夷被唐玄宗封为五品“朝散大夫”和“国子博士”。

明清时期,皇帝亲自要求地方官存问老人的事迹很多。如洪武十九年(1386),明太祖下诏,命令地方官慰问当地的寿星。这个诏书中的寿星分为两类人,一是八十岁以上的普通百姓,二是八十岁以上的退休官员。

对于普通老人,明朝的存问制度是一以贯之的。永乐二十二年(1424),朝廷下令全国各地官员都要寻访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宣德十年(1435)春,明英宗刚刚继位,就大赦天下,其中的内容就包括要求各级地方官员要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加以“存问”。接着,明英宗再次连续两回重申这项诏令。明代皇帝在出巡时,也常存问老人。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朱棣出宫巡狩(皇帝到地方访问)同时,下令礼部派遣使者存问沿途州县的老人,并且八十岁以上的赐给酒肉,九十岁以上的加赐丝帛。同年年底,朱棣在北京郊区祭告天地之时,再次命令监察官存问皇帝所经过之地的老人。万历十年(1582),皇帝派遣中央官员到各地拜访和慰问高寿之人。

与普通老人以年龄上的“优势”获得存问不同,八十岁以上退休官员的存问则更多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和身份。成化七年(1465),原南京礼部尚书魏骥九十八岁,因德高望重,为乡里楷模,明宪宗特派官员去他老家宣旨慰问。之后,弘治年间的礼部尚书王恕、正德年间的户部尚书韩文、嘉靖年间的大学士毛纪、隆庆年间的户部尚书马坤、万历年间的吏部尚书申时行、崇祯年间的南京工部尚书等人,在退休之后,都获得皇帝遣使存问的特殊待遇,皆为一时之盛举。

清代甚至将地方官存问老人列入法律中。《大清律例》规定,老人九十岁以上者,地方官要不时存问。总之,古代的帝王把参拜老者作为一项重要的养老尊老举措,虽然有很大的作秀嫌疑,但在皇权绝对第一的帝制时代,统治者的这种亲民爱民之举,的确可以为普通老人带来当家做主人的感觉。

同类推荐
  • 素书

    素书

    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追求心爱女人时唱的歌谣,哪有那么多摇头晃脑的大道理!《诗经》真的是一部记录了先贤大义的真理大全吗?看看那些民歌,谈的大多是寻常百姓家的大小事,说的不过是你我都能遇到、体会到的喜怒哀乐,那名因为如意郎君迟迟不来而焦虑不已的女子,那个不通人情世故、怀才不遇的郁闷青年,那群互相嬉闹、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多少都有一些熟悉?纵使我们无法回到两千多年前,但在杨照的解读中,那一个个鲜亮的生命、他们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又一次,在两千多年后,活过来了。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的作者袁南生是一位拥有14年五国五馆履职经历的资深外交官。他在埃及、印度、南美、美国等地担任外交官期间,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将自己的海外亲历亲见汇集成书。在该书中,袁南生依凭白纸黑墨,带您感受印度的“苦感文化”,津巴布韦的“悠感文化”,拉美苏里南和美国旧金山的“罪恶文化”,跟您一起对比中国人的“乐感文化”,许多事实和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热门推荐
  • 金眼睛:看中国

    金眼睛:看中国

    秋天的华山是美丽的。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秀水,但是能像华山这样的山还不多见。他最具阳刚之气,那高耸入云犹如一排排天墙横在你面前的巨石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又异常的壮丽,说其壮是因为那略带纹路的岩石,就像男人结实的背膀;说其丽是因为白色的巨石总会有葱葱绿色植被相伴,白绿相间,在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令人折服。
  • 初见你时不欢喜

    初见你时不欢喜

    她是孤儿院被人领养的孤女,自小乖巧懂事。十三岁时,她被人带回来家。第一次她看见了那个少年,她以为自己是不被他所接受的,直到后来。她十七岁时,望着阳台下的少年以及满天烟花,心道:这个人怎么会这么笨?十九岁时,她重新遇见了他,崭新的他,他一改从前的纨绔独自撑起一切,还给了他们一个脱胎换骨的男人。……后来的后来。他握着她的手,听见她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他像是回忆往事一样,弯唇一笑,“很早以前。”她永远不会知道,那天她穿着一身白衣裙,带着少女的一丝懵懂纯真闯进他的生命中。十六岁的他,在想:妹妹都是这么单纯可爱吗?[这是一个女主冷静乖巧,男主前期放荡不羁后期冷静狠厉的故事。]
  • 惊世第一妃

    惊世第一妃

    作为现代文明中所剩不多的神,拂灵一直以为,她的余生就是与天同生,天生,她生,天亡,她换个世界继续生,然而天还没亡,她先被迫换了世界……拂灵,一朝临世,神魂融合,成了东洲帝国人人皆知的傻子废物。痴傻体弱,没有灵根,无法修炼,人人嫌弃?拂灵不以为然,淡然一笑,抬手间,控光明,掌天罚,一令惊天地!世人皆知,叶家三小姐冷血无情,说一不二,唯独对心尖宠频频破例。凤·心尖宠·灼:“今天不想吃鱼,想吃别的。”拂灵:“想吃什么尽管说,我给你做。”
  • 解老

    解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由周霞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魔境圣狱

    魔境圣狱

    这里是强者为尊的世界,人们为了成为强者而不择手段,只要能成为强者连亲人都可以抹杀……主角为成为强者不惜代价消灭敌人夺取敌人力量一步一步走向巅峰,为了成为强者而与青梅竹马的女主角走向了对立面,在爱与恨的驱使下男主最终成为了最强者,也成为了世界公敌,最终走向了覆灭的道路……
  • 萌妻爆笑反穿

    萌妻爆笑反穿

    许言舞本是一千年前北楚大名鼎鼎的镇国女将军,可是很不幸她穿越到了现代;再不幸她发现自己穿越的这个人,是个人人喊打的小三!而最最不幸的就是这小三已经被人给卖到了别人的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虎不发威你当老娘是病猫!一脚踹过去,男人当即断子绝孙遍地哀嚎……
  • 王妃不安于室

    王妃不安于室

    断崖掉下来的穿越女与离家出走的别扭王爷,外加父不详的奶娃,组成一个离谱的家庭,开店、发明、玩的不亦乐乎!情敌蛮横的、柔弱的、装腔作势的,来一个打一个。打不过没关系,俺有后台!她的生意风生水起,财源滚滚,手握王府财政大权,谁敢小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品国学,谈生活智谋

    品国学,谈生活智谋

    《品国学,谈生活智谋》对博大精深国学中的各种成功谋略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剖析,精选了大量的权威、实用、典型的案例,并结合时代特点阐述其要义,目的就是让广大读者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启发,力求为读者朋友构建成功人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 启示时间

    启示时间

    时间慢慢流逝着,可那又怎样,时间搅混所有世界,时间教会你什么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