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24100000015

第15章 春秋诸侯及公室成员(14人)(1)

20.鲁公(伯禽)

《论语·微子》:“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善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公东征时遇到最强劲的对手是归属于商的古奄国,它与徐人联合淮夷和东方其他邦国结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抗周联盟,周公“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所以周初大封建时,周公亲自受封于此,“因商奄之民”,在“少皞之虚”建立鲁国。《孟子》说:“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孟子·告子章句下》。)。”可见鲁国当时的封地并不大。后周公因武王病逝,成王年少,他要留守宗周辅佐成王,故而未能就封,而是命其长子伯禽前往封地。《诗经》中有明确记载:“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诗经·鲁颂·宓宫》。)。”

伯禽(?—公元前998年),姬姓,名禽,字伯禽,亦称禽父,周公旦的长子,封地为鲁,爵位为公,故称“鲁公”。周初因“周公之代成王治”,所以他亦“代就封于鲁”,成为西周初年鲁国的开国国君。伯禽就封之前,周公谆谆教导他道:“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鲁周公世家》。)。”孔子这里也记录了周公对伯禽说的另一段话:“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善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这段话主要说的是用人问题。其中“施”字最难解,考“施”、“弛”二字古多通用,当解为“弃忘”。周公首先要求伯禽一定重视用人问题。周公以自己为例,他即便在洗澡吃饭的时候,有人来访,他也要“捉发”、“吐哺”,“起以待士”,因为贤人难求。如果得到贤人辅佐,为政就不难了。在任用贤人的同时,还要注意依靠“亲”与“故”,要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来维持统治。对于血缘关系亲近的老臣和故善,不要求全责备,他们也许不能成事,但至少不会坏事。

按照惯例,周公对于受封诸侯,一般都会代表成王发布诰令,康叔受封于卫,周公作《康诰》、《酒诰》、《梓材》,对他加以诫勉;唐叔受封于河东建立晋国,周公“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据《左传》记载,伯禽受封之时,周公也作《伯禽之命》,对他提出许多忠告《左传·定公四年》。)。《伯禽之命》今已佚失,据后人推测,孔子曾见过《伯禽之命》,“周公谓鲁公”这段话也许就出自其中。与《康诰》、《酒诰》相比,周公对伯禽的诰令要温情许多,而且内容也很实在。当然,父亲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切,这也是人之常情。

伯禽就封鲁国时,周公特意把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等“殷民六族”作为种族奴隶分给他,供他驱使,又专门为他配备了“祝、宗、卜、史”之类的专职人员,帮助他在鲁国推行“周礼”,还分给他大量的“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同上。)”,因此鲁国在诸侯国中一直是保存周朝典章制度最完备的国家。春秋时期,晋国韩宣子在鲁“观书”,吴国公子季札在鲁“观乐”,都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伯禽到鲁国之后,建邦立国,发展经济,用了三年时间来彻底改变殷奄遗民的风俗,不折不扣地推行周朝礼制。而和他同时受封于齐的太公姜尚则“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一切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只用了五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国任务。后来太公听说伯禽三年之后才报政于周公,不禁感叹道:“呜呼,鲁后世其北面而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史记·齐太公世家》。)。”意思是说,以后鲁国将北面称臣于齐国了,因为伯禽过分拘泥于繁复的周礼,未能考虑到东夷地区的实际情况,齐国则简易其政,因势利导,便利百姓,所以归附者日众。孔子也曾对此事发表过评论:“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所谓“道”,即周文王的“王道”。孔子以“王道”为标准,认为“齐”—“鲁”—“道”三者呈渐进梯次,因为齐国急功近利、重刑轻礼的做法只能算作“霸道”,而鲁国崇尚仁义、移风易俗的做法则接近“王道”。

伯禽建鲁,定都于曲阜,围绕都城划定“郊”(城外近处曰郊)、“遂”(城外远处曰遂)区域,并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分封,逐步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鲁国初创时期,占据东郊费邑附近的徐戎、淮夷残余势力经常发起挑衅,伯禽不得不发兵讨伐。在一次规模较大的征伐中,伯禽动用“三郊三遂”的全部兵力,并作《费誓》进行战前动员。《书序》中载:“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顾颉刚在《古史辨》第二册中认为,《费誓》是鲁僖公讨伐淮夷时所作。)。”他在《费誓》中要求“三郊三遂”所有参战人员必须穿戴好盔甲,准备好戈矛和弓箭,在甲戌日这一天随他一起讨伐那些叛乱的徐戎、淮夷。大家都要奋勇当先,勇敢杀敌,否则将会受到军法处罚《尚书·费誓》。)。鲁军在这场战争中攻克了东郊重镇费邑,基本消灭了徐、夷残余势力。伯禽后来将费邑分封给与公室血缘关系最近的季氏家族镇守。至此环绕曲阜四周的“郊”与“遂”全部连通。

平定徐、夷叛乱后,伯禽开始把精力转向国家治理方面,他遵照周公的教导,寻访天下贤士,推行周朝礼制,教化国内百姓,提倡忠孝仁义,从而使鲁国成为闻名的“礼仪之邦”。在为政措施上,他划定四“郊”四“遂”,按照宗法关系实行分封,组建军队,发展生产,鲁国国力逐渐增强,周边许多小邦国纷纷归属鲁国,鲁国的控制区域也越来越大,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藩卫周王朝的一个强盛大国。

伯禽在位共四十六年,周康王十六年卒,死后归葬于周。他在位期间积极贯彻周公的“礼制”思想,为鲁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周朝思想文化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21.齐桓公

《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论语·宪问》:“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问:‘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关于“王霸”问题,先秦时期各家各派均有所论及,观点不一。《管子·兵法》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话:“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大概是因为《管子》书的真伪问题,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段话。我认为这段话的价值在于作者通过总结历史、考察现实,归纳出来一个由高级到低级的政治理想序列:“皇”、“帝”、“王”、“霸”。其中,“皇”与“帝”在政治上已经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些都是远古时期的传说,不具有现实意义。“王”与“霸”则是低于“皇”与“帝”的政治形态,这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实现的理想境界。从理论上说,“王道”是实行礼治的必然结果,而“霸道”则是推行法治的必然结果;“王道”是通过施仁布德来征服人心的,即所谓“通德者王”,而“霸道”则是通过武力威慑来逼迫就范的,即所谓“谋得兵者霸”。因此先秦时期,儒家学派言“王道”而黜“霸道”,而法家学派则言“霸道”而黜“王道”。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依靠武力实现了春秋首霸,“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齐太公世家》。)”。儒法两家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出发,对齐桓公的霸业作出了完全不同的评价。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齐国游学时,齐宣王特意召见他,向他请教治国方略。齐宣王向他请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齐宣王是齐桓公的后代,齐桓公的霸业在当时被传为美谈,齐宣王当然希望听到孟子的赞誉之辞,同时也明确表达了他强兵富国的执政理念。然而孟子并不买账,他回答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这一点倒是事实,《孟子》书中对‘桓文之事’几乎绝口不提)。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在孟子看来,齐桓公依靠武力所成就的霸业与儒家学派所倡导的以德服人的“王道”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他在另外一个场合又说:“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孟子·告子章句下》。)。”意思是说,崇尚武力的“霸道”相对于崇尚仁德的“王道”而言,是一种背叛和犯罪;法家学派的政治立场与儒家学派不同,他们从齐桓公的争霸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成功经验,进而形成了具有综合倾向的法治主义思想体系,即主要保存在《管子》书中的齐法家思想。齐法家对齐桓公的霸业推崇备至,并把锐意推行法治改革的管仲视为法家学派的先驱之一。韩非子是战国时期三晋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他对齐桓公的评价也很高,多次称颂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霸)长”的功绩《韩非子·十过》等。)。

不同的学术派别,不同的政治主张,会对历史作出完全不同的评判。因此我们在使用史料时,首先必须分析材料的来源以及作者的政治立场,否则就难以保证客观公正。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庶子,春秋时期齐国第十五任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春秋初年,周室衰微,大国崛起,诸侯各国之间必须凭实力说话。齐国自太公姜尚立国以来,经过十几代君主的苦心经营,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下游地区的诸侯强国。第十三任国君齐僖公在位时期励精图治,齐国疆域又有所拓展,国力也有所增强,在东部地区已具备争霸的实力。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公子诸儿,是嫡出,次子公子纠和少子公子小白都是庶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而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国人。齐僖公去世后,嫡长子公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昏庸无能,为政无常,在位期间做了许多荒唐事情。当时辅佐公子小白的太傅鲍叔牙说:“国君怠慢百姓,民怨日积月累,齐国不久将发生叛乱。”因此他辅佐公子小白跑到卫国的附属国莒国避难去了。公子纠也在管仲、召忽的辅佐下跑到鲁国避难去了。

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内发生叛乱,叛乱的起因是被派往葵丘戍卫的大夫连称、管至父因戍期已过,齐襄公仍不派人去接替他们,他们心中怨恨,于是与襄公之弟公孙无知等人勾结,发动叛乱,杀死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第二年,齐大夫雍廪又杀死公孙无知,齐国一时竟出现权力真空的局面。

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后,此时具有继承君位资格的只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他们二人都是庶出,血缘亲疏关系相等,但当时他们都在国外避难,这就意味着谁先返回齐国,谁就可以抢先继位。齐国国人比较憎恶公子纠的母亲,而同情年少丧母的公子小白,齐国贵族国、高二氏派人赶往莒国给公子小白报信,让他赶紧回国继位。同时鲁国也派出军队护送公子纠赶回齐国。为了阻拦公子小白回国,公子纠派管仲率人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边伏击。管仲等人赶到莒国边境时,正好遇见公子小白一行人,他便拿出弓箭,对准公子小白射了一箭,这一箭恰好射中小白腰间的带钩,没有伤及身体。公子小白假装中箭,大叫一声,倒在车中。管仲以为小白被射死,立即派人给公子纠送信。公子纠得知公子小白已被射杀,觉得再也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了,于是行进速度慢了下来,行程足足延缓了六天。而公子小白诈死骗过管仲后,一行人日夜兼程,抢先赶回齐国国都临淄。齐国贵族国、高二氏立即拥立小白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打算委任太傅鲍叔牙为太宰,主掌国政,但是鲍叔牙推说自己才能平庸,难当大任,他竭力向齐桓公举荐管仲。齐桓公说:“管仲射我一箭,若不是腰间的带钩帮忙,我早就没命了!他与我有一箭之仇,我怎么能重用想杀我的仇人呢?”鲍叔牙说:“其实管仲本人对国君并没有仇恨,因为他是公子纠的太傅,所以不得不尽忠尽责。如果国君尽释前嫌,委以重任,他对您也会尽忠尽责的。”齐桓公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君主,此前他对管仲也有所了解,知道他是“天下之才”,如果能得到管仲辅佐,必将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因此他用武力逼迫鲁庄公杀死公子纠,召忽自刎以殉,管仲则被关在囚车里押解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后,齐桓公“三爨”、“三浴”,亲自到郊外迎接,拜他为相国,委以治国重任。管仲受拜国相后,担心自己人微言轻,政令难以推行,于是有意向齐桓公提出三个难题:“贱不能临贵”,“贫不能使富”,“疏不能制亲”。齐桓公使他“立于高、国之上”以显贵,“有三归之家”以富足,“立为仲父”以亲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这件事情充分表现了齐桓公的雄才伟略,他与管仲此前虽有过节,但是为了成就霸业,能够尽释前嫌,用人不疑,充分授权,为管仲施展治国才能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同类推荐
  •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该书收录C.S.路易斯1939至1956年间的9篇著名演讲稿。这些演讲稿之论题,与现代中国思想密切相关。如,《荣耀之重》谈德性伦理的古今之别:今人以为最高德性乃“无私”,古人以为最高德性乃仁爱;《战时求学》一文谈的则是,保家卫国与大学求学两不相妨;《我为何不是和平主义者》谈和平主义之纰缪;《高下转换》一文则针对现代哲学之主流: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等等。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的一生是一场修行,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南怀瑾先生将人生归结为三个阶段: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不断求索的问题。在本书中,通过南怀瑾先生对国学经典的讲解,对儒、道、佛经典智慧的归纳,从做人的大智慧到生活中的小问题,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在你人生路上指点迷津,为你讲述大得大失间的智慧。
  • 创新得当论

    创新得当论

    作为人类实践的高级形式,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创新具有两重性:既可造福人类,亦可能对人类造成某些危害。准确预见创新的负面影响是困难的,但又是必须的。由此,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索创新之“得当”的应然尺度,研究有利于“创新得当”的文化氛围和制度安排,寻求培育创新主体之品格的有效途径,以抑制或减少“不当创新”,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且又无法回避的课题。
热门推荐
  • 游缘惊梦

    游缘惊梦

    一个总认为自己最强人品急待提高的小混混,一朝出山,进入到斗气盛行的修炼世界里,高手云集,各显神通。在被一次次狠狠的打击与羞辱之后,小混混开始了非人的集训,杀野鬼,收狐妖,打怪兽,一步步,终走向斗气之巅峰……
  •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在经历生离死别后,植物人唐心怡终于醒了,为了爱人逐渐颓废的兵王何晨光也因此回来了,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同时,唐心怡的醒来也唤醒了何晨光的斗志,一代兵王也逐渐成熟起来了,在以后的作战任务中也越战越勇,尽显军人的铁骨军魂,若干年后何晨光之子何晨心也毅然参军,之后进入特种部队,一代更比一代强。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犯罪推理师

    犯罪推理师

    “我对你有没有杀人不感兴趣。”
  • 炮(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炮(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炮》一书由原来的《炮》和《鞋》两小书组成。《炮》以书中其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书名。《炮》一书分为七个部分“炮的来历”、“大战葫芦口”、“ 炮上了太行山”、“ 一炮打下了二十四个炮楼”、“ 炮变成了神话”、“ 炮又上太行山了”、“炮和人民见面了”,是作家苗培时为建国初的小朋友们写的一本书,生动描绘了建国前在河北地区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时,获得了一门神勇无比的大炮,战士们利用这门大炮打击日本鬼子,震慑了无数伪军,这门炮一时名声大噪,成为神话。
  • 西来东去

    西来东去

    公元2005年四月初,地处关中腹地、西安市近郊的两河县天气渐渐回暖,东方大街两侧的国槐嫩芽从被严寒约束了一冬的皮囊中使劲挣扎出来,给树冠披挂上了新绿,探头探脑试图向世界宣示它稚嫩的存在。
  • 神级召唤师

    神级召唤师

    他拥有这个大陆最神秘的神谕,他拥有这个大陆最离奇的召唤术。芳华绝代的圣骑士,美艳天下的亡灵少女,妖娆妩媚是兽女,灵气逼人的精灵,连最神秘的海妖,都在他的权杖下苏醒!面对众多刁钻古怪又调皮的各色美女,雷利痛苦并快乐着,展开了一场艳福无边的奇幻传奇!
  • 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道疯魔

    圣道疯魔

    天地法则适者生存,野兽法则弱肉强食,人族法则平等共生。
  • 傲妃休王爷

    傲妃休王爷

    [皓月亭·永恒社]“滚开,我要休了你。”“我是王爷啊。”他委屈锁眉。“休的就是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