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先生仍每日赶路赴大学辛苦教书,夫人梁若琳在忙于家务和努力做手工之外,还在“牛屎屋”后面的空地上养了一些鸡,4岁的小成桐就经常和哥哥成煜一起去田地里或附近的池塘中捉一些青蛙回来喂鸡吃。这样既可以为家中节省一些养鸡的开支,又可以让鸡们长得更健壮。还有高兴的事就是哥哥成煜带着小成桐去河边钓鱼,兄弟俩带着自制的鱼竿、鱼钩,高高兴兴地向河边走去,看着一条条的鱼儿咬钩,再提着装满鱼儿的小桶回家,这个时候的小成桐真是快乐极了。
“牛屎屋”的生活也让小成桐亲眼看到了山野村民下田劳作的辛苦和村民们在付出辛勤汗水后获得收获的喜悦。
春天来了,村民们开始种田了。他们赶着牛去耕田,还下到冰冷的稻田去插秧,干起活实在是很辛苦。可是村民们却都积极努力地下田去播种,即便是中间劳累了要歇息一会儿,也是彼此在一起愉快地交谈,有时是拉拉家常,也有时是互相说着种庄稼的事。
“牛屎屋”带来了美好的大自然田园风光和村民们纯情质朴的民俗民风。春天里,阳光明媚,和风煦暖,小成桐和哥哥成煜自己动手做好风筝后,来到一片开阔的田边,蔚蓝的天空下,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拉着风筝尽情奔跑。春天的田野上,到处是绿油油的禾苗,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夏天里的稻田,禾苗更加茁壮,不时从水田中冒出的黄鳝、青蛙还有水蛇,更为山村田野增添无限的生机。秋天是金黄色的世界,村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小成桐则和哥哥一起到田里去挖农民收获后剩下的地瓜,也去捡稻田里落下的稻穗。
丰收过后,是村民的农闲时光,小成桐会在一阵吹吹打打的乐曲声中,和哥哥一起追赶着村里娶亲的队伍,在一片热闹的鞭炮声中,分享着村民婚嫁喜事的快乐……
他还会经常跑到村里农民的院子去玩耍,看着他们认认真真,虔诚祭祖的样子,他的心里充满了好奇。这一幕幕真实淳朴的山野民风,深深地印在了小成桐的脑海里……
“牛屎屋”的艰苦生活让长大成人后的丘成桐始终无法忘怀,勤奋教书育人的父亲、辛劳持家的母亲和她对儿女的悉心照料,“牛屎屋”乡间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田园生活,都给丘成桐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5.父亲丘镇英
在丘成桐成长的道路上,父亲的为人和品德以及深厚的学养都对他影响至深,因而他对父亲始终充满崇敬和怀念……
1912年1月7日,即中国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九日,丘镇英先生出生在广东蕉岭农村一户客家人的家庭,父亲丘集熙为状师及中医师。状师即当时乡间的律师,其时正逢辛亥革命成功,因而父亲最初为他取名庆定,是纪念国家共和已经安定之意。
丘镇英自幼天资聪颖,5岁时开始接受塾师启蒙教育,很快就可以将《论语》、《孟子》等文一字不差熟练背出。两年后,因父亲丘集熙被派往大埔任县秘书,7岁的丘镇英也跟随父母来到大埔,遂转入新制小学读书。
新制小学所学课程虽然与塾师教育大不相同,但入学后还不到半年,丘镇英的成绩就跃到了全班第一。这也让丘镇英从小就得到父亲的喜爱和细心培养。在新制小学读书期间,每天晚上完成了当天的功课后,丘镇英在父亲的教授下,开始学习《唐诗三百首》。
仅一年的时间,小小年纪的丘镇英就可以联对作诗,其中“云趋分水凹,月照镇山楼”的联句,不仅为很多父亲同辈人大力赞赏,他更被视为才子佳童。
后来因为在大埔县生活水土不服,丘镇英跟随父母回到了蕉岭,又转塾师学习,在此仍是每次考试必拿第一。不久,11岁的丘镇英考入县立模范国民学校,毕业时获得县会试第一名,后转入城区高等小学校读书。
小学时期的丘镇英不仅极具天赋,学习成绩优秀,而且非常喜爱古典历史传奇小说。除爱听塾师讲述唐宋传奇故事外,还特别爱听祖母讲洪秀全、杨秀清太平天国起义的故事。后来,11岁的丘镇英开始偷偷阅读《水浒》,因为喜欢,又天生悟性好,结果他不分早晚黑夜,竟一口气5天就把《水浒》读完。
丘镇英的四哥丘儒英也十分爱看传奇小说,父亲发现后,多次禁止他的两个儿子阅读这一类书籍。但父亲的劝阻似乎并未奏效,兄弟俩不仅仍然悄悄阅读,还把家中给的零用钱攒起来买传奇小说。到了丘镇英14岁从城区高等小学校毕业时,他和四哥购买的传奇小说早已将家中的大箱、小箱全都装满。
这个时候的丘镇英虽然只有十几岁,却极具文学天赋并喜爱文学创作,在他小学毕业后与四哥儒英向前清庠生学习经史时,就已开始写作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以及创作一些有关奇闻逸事的文章。平日里,丘镇英即喜好吟风弄月,尤其喜爱创作词句整齐、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体之文。年纪虽小,丘镇英却颇有文人才子之风。
此外,祖母陈氏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也对少年丘镇英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聪明懂事的丘镇英一直深得祖母疼爱。祖母笃信佛教,且由于头脑聪明,背下许多佛家经典之作。一直到耄耋之年,仍能经常为孙辈背诵《金刚经》、《心经》等。好奇的少年丘镇英曾经对着经书听着祖母背诵,结果发现,祖母虽已年迈,但其所背诵之经文,竟是一字不差。
因此,丘镇英在很小的时候,即将佛家主张的因缘、济世利人之说深深记在心中。并一直到长大成人后,始终对国家对社会坚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
丘镇英考入蕉岭县中学后,仍然是150余名学生中的佼佼者,从入学一直到毕业始终因成绩优秀而获得奖学金,为此还得到了蕉岭中学校长亲自赠送的苏批《孟子》、《左传》等书。
丘镇英读中学的时期,正是中国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受五四新文化思想影响,他也十分喜欢阅读当时的《学生文艺丛刊》、《学生杂志》等刊物,有时还为《东方创造日报》撰文发稿。力主新思想又热爱文学创作的丘镇英后来索性召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了“新文艺研究会”,并担任了蕉岭中学校刊与学生园地的《蕉中旬刊》主编,可见中学时的丘镇英不仅聪明好学,思想也较为活跃。
丘镇英以优异成绩从蕉岭中学毕业后,赴南京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成绩列为第四名。只可惜入校学习还不足5个月,丘镇英竟连连患病,不得已只好请长假回家休养。获得当时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批准后,丘镇英尊父亲的要求回到故乡蕉岭。
虽然患病回乡,但丘镇英并未不振,反而一改原来不爱运动的习惯,每天清晨5点必定起床去郊野做操运动,每晚9点准时上床就寝。这样过了半年的时间,身体就恢复了健康。于是丘镇英在得到父亲的同意后,决定先赴香港补习英文和德文,为日后赴德国学习做准备。
不料想父亲丘集熙突然患流行性感冒,虽是轻微病状,但却被庸医耽误,不久竟撒手人寰。在长兄丘宗英的帮助下,丘镇英考入厦门大学改读研政治经济。
家庭的变故,让丘镇英的大学生活也充满了艰辛,4年的厦大学习,丘镇英曾与朋友主编《厦门江声报》,因而他上大学的费用靠家里长兄接济三分之一,其他开支一部分由自己写作所得稿费支持,一部分靠一些好朋友借助。而与一些穿西服的富家子弟同学相比,丘镇英不过是一个穿着布衣布裤、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他自己也曾作诗自嘲:“一个面包堪饱肚,半壶开水足暖寒”。
虽然如此,丘镇英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却一直成绩优秀,并获得陈嘉庚奖学金。厦大毕业后,丘镇英赴上海与朋友合办时代知识出版社,并出版《时代知识》半月刊。不久,受四哥丘儒英一位担任广东河源县长的好友之邀,丘镇英自上海返回广东出任河源县公安局局长。
3个月后,丘镇英深感自己年轻学浅,又对广东政局十分失望,于是他辞去了公安局局长的职务,不久即与六弟丘庆元东渡日本求学,第二年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师从日本著名教授高桥清吾博士攻读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史。
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丘镇英仍然学习成绩优秀,并受到高桥教授的夸赞。他还边学习边与朋友一起翻译了高桥教授的著作《政治科学大纲》、《政治政策学》,还完成了《普希金诗集》的翻译。
来到日本两年后,适逢国内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丘镇英立即返回祖国,来到广东佛冈担任一名中学教员。在此期间,充满爱国激情的丘镇英除对学生讲授日寇侵华史外,还怀着一腔热血,率领全校学生到各乡去宣传抗日、动员民众、慰问抗日军人亲属及组织抗敌后援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