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正要进攻南京,中军提督甘辉谏阻说:“我军深入南京,清廷必定发兵来救,到时前有守兵,后有援兵,我军孤处中间,不就陷入重围了吗?现在不如将我军分作两路,一路进取扬州,堵住山东来军;一路进据京口,截断两浙漕运,严扼咽喉,南京不战自困,那时便唾手可得了。”郑成功说:“此计未免太迂腐。南京的清兵基本上已经调到云、贵去了,现在不乘胜攻取,更待何时?况且清提督马进宝已从松江派人来支援南京,此时南京城虚援绝,还有多大能耐?所以我军杀过去自然是马到成功了。”便不理会甘辉的建议,挥军直上,直逼南京。并让张煌言率部由芜湖进取徽、宁各路。
两江总督郎廷佐听说郑军已到,急忙派各将分守要害。郑成功围攻许久都没有攻陷南京城,但接连得到张煌言的捷报,说是太平、宁国、徽州、池州等府都已被攻克,郑成功不胜欣喜,料想不用多久就可以拿下南京了。忽然听说郎廷佐派人送信给他,郑成功将来信一看,上面写着:愿献城池。只是城内人心不一,请给半月个时间慢慢劝导城内百姓,到时一定献上南京城。郑成功非常欢喜,立即同意。其实郎廷佐用的是缓兵之计,他已得知云、贵获胜,桂王远逃,清兵可以由西向东前来支援南京,因此借口献城,拖延时日。郑成功不知有诈,竟中了他的计,于是按兵不动。
云、贵获胜的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那天,孙可望向洪承畴投降后,仔细描述桂王庸弱的情形,洪承畴便上奏清廷,请求乘机大举。清政府本无心西掠,正想放弃云、贵两省,等到看了洪承畴的奏章,又决定西征。任命贝子洛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令他会合统帅洪承畴,从湖南进发;任命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令他与都统墨尔根、李国翰从汉中、四川进发;任命都统卓布泰为征南大将军,令他率提督钱国安向广西进发。三路兵马约定在贵州会合,一同进攻云南。洛托、洪承畴一军出靖沅、镇远,到贵阳赶走守将马李进忠,接着入据贵阳城。吴三桂一军由重庆到遵义,击退守将刘镇国,接着占据遵义城。卓布泰一军也接连攻陷南丹、那地、独山诸州,赶到贵阳。三路告捷,清廷又授豫亲王子信、郡王铎尼为安远大将军,令他们率劲旅到贵州统领三路兵马。铎尼令洛托、洪承畴屯兵贵阳,筹办粮饷,自己亲督诸军兵分三路入滇。每路大军有五万人马,各自带足半月的粮草,浩荡前进。
此时,桂王的部下刘文秀已死,军政都归李定国执掌。李定国听说贵州已被攻陷,马上派白文选到七星关,抵挡西路的清军;冯双礼到鸡公背,抵挡中路的清军;张光璧到黄草坝,抵挡东路的清军;自己则守在北盘江铁索桥,居中援应。七星关是滇、蜀交界的险要之地,峭岸阻江,山同壁立。吴三桂到了关外,见关内已有人把守,料想难以攻入,他便假装进攻,另外派部将绕出苗疆,攻打白文选背后。白文选只防着前面,不料清兵在背后出现,顿时惊溃,窜入沾益州。黄草坝在南盘江右岸,由张光璧率军扼守,将江中的船只全部击沉,拦阻清军渡江。卓布泰到了左岸,无船可渡,便在岸上扎营。先是隔江发炮,而后趁夜行军,在下游潜渡,直指北盘江。李定国听说清兵过河,急忙率三万兵士堵住双河口。清兵杀奔前来,李定国挥军死战,击退清兵。到了第二天,清兵又来了,乘风纵火,火随风卷,野燎烛天,李定国抵挡不住,只得退走。到了北盘江见冯双礼也狼狈奔回,报称:“清兵势大,抵挡不住,鸡公背已被夺去。”李定国大为惊惧,烧断江内的铁索桥,与冯双礼赶回云南,清兵追到北盘江,见对岸已无明军,便搭造浮桥,逾江而进。
明朝桂王听说李定国大败而回,便打算连夜出逃。任国玺请求死守,桂王还在犹豫,只见李定国进来,哭着奏明一切,桂王忙与他商量。李定国说:“任国玺说得是,但皇上不如先暂时离开,来日我们可以卷土重来。”桂王听了这话,马上前往永昌,令李定国断后。还没走多远,白文选从沾益追来,李定国把断后的军队交给白文选,自己则率精骑护驾而去。清兵三路会齐,直入云南城,洪承畴也从贵阳赶到云南。铎尼令诸军追击桂王,在玉龙关遇着白文选军,乘势猛扑。白文选的几千人马,哪里禁得住三路大军的进攻?一场苦战后,忙拍转马头,率领残卒逃到右甸去了。
警报传到永昌,桂王再次匆匆逃走。李定国令总兵靳统武带四千兵士护驾,自己率六千精兵守住磨盘山。磨盘山在永昌城东,又名高黎贡山,是西南第一岭,山路崎岖,仅通一骑。李定国料知清兵穷追猛打时必从此山经过,便令部将窦名望率两千兵士埋伏在山口,高文贵率二千兵士埋伏在山腰,王玺率二千兵士埋伏在山后。自己高坐山巅,管着号炮。远远地望见清兵迤逦而来,漫山遍野,数不清有多少,李定国自言自语:“就算你有无数人马,到了此地恐怕是虎落槛阱,无能为力了。”
歇了半晌,见清兵已从山口进来,因山口狭隘,将横队变作直队,鱼贯而进,李定国不禁大喜。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清兵才不过一万多人入山,猛听到一声炮响,清兵个个下马,停止前进。接连又是无数炮声,霎时烟雾迷蒙,只觉得鼓角声、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和着天上的风声、山谷的回声闹成一片。李定国正惊疑不定,突然来了一颗飞弹,不偏不倚在他头上落了下来,吓得李定国心惊肉跳,急忙把头一偏,那飞弹刚刚好在从他身边擦过,坠落脚边。前面的尘土被这飞炮一激,扬起空中,就算李定国再怎么智勇,此时也镇定不住,忙转身逃下山,向西奔逃。到了半路,才看到高文贵踉跄奔来,身后只跟着一千多名残兵,报称:“清兵接连放巨炮,烟火满山,我军没办法埋伏,不得已只好出来迎战,无奈清兵势力强大,窦、王二将已经阵亡,六千人已损失了四千,我只得杀出重围,前来向您汇报。”李定国说:“可恨可恨,不知是谁泄露了消息。”随即合兵而去。
原来是明朝大理寺卿卢桂生因贪图富贵,跑到铎尼军面前说山上有埋伏。铎尼预先做好准备,清兵才转败为胜。
那时桂王已在从官李国泰、马吉翔的怂恿下,逃往缅甸。到了缅甸,缅人令从官丢下所有兵器,才可以放他们前行。桂王无奈,令从官扔下兵械,雇了车马,进入缅甸境内。缅人用四只小舟来把他们接走。走了三天,到达缅甸首都,却不准桂王登岸。又走了五天,到达赭硁才带桂王一行人登陆,将他们带到草屋中。屋外编竹为城,附近都是缅甸妇女在做生意。缅人大多短衣赤足,桂王入乡随俗穿戴缅人的服饰,不久便忘了自己是谁,混入缅甸妇女中,坐在地上和她们调笑。真是孱君无志,徒成失国之寓公;从吏贪生,甘做穷途之丐卒。
清朝的信郡王铎尼因桂王已逃到缅甸,向北京报捷,朝廷降旨:“令大军回朝,留吴三桂镇守云南,封吴三桂的妻子为福晋,令其子吴应熊在京供职,并娶太宗第十四女和硕公主为妻。”顺治帝正想赐宴赏赐荡平云、贵的功臣,没想到江南警报纷纷传来。顺治帝大惊,忙召满朝文武大臣商讨退敌之策,说:“朕即位十几年,南征北讨,没有过过一天安定的日子,现在中原大致统一,朕以为可以安享太平盛世,不料这个郑成功又出来作祟,看来朕还是不能安枕。朕以为做皇帝也没什么趣味,倒不如做个和尚,像西藏的达赖、班禅一样,安闲也安闲,尊荣也尊荣,又快活又自在!”当时文武百官都跪奏道:“天子英武圣明,古今无二,区区一个小丑,不久就可以抚平,皇上不用多虑。”顺治帝又说:“朕打算率六师亲征,把那群逆贼铲除干净,然后挑个安静的地方享享清福。明天请各位王公大臣随朕前往南苑阅师,不得有误!”文武百官齐声遵旨。第二天,各官陪在皇帝身边,令满汉健儿、八旗劲旅整整操练了一天。第三天早上,顺治帝上朝时,说打算择日出军。正好兵部尚书呈递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奏折,说崇明总兵梁化凤击退郑逆,阵斩贼将甘辉等人,镇江、瓜州都已收复。顺治帝大喜,将梁化凤升为江南提督,并授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让他与闽、浙总督李率泰进击厦门,务必斩草除根。此后,顺治帝不再提出征之事。
原来郑成功进军南京时,中了郎廷佐的缓兵计,按兵不攻。郎廷佐正好四处调兵,梁化凤立即奉命支援。两边相持几天,梁化凤登高望敌,远远望见敌营不整,军纪不严明,便打算趁夜偷袭。当晚,梁化凤带了五百名劲骑,出其不意地冲入前锋余新的寨内。郑成功得到消息后,来不及救援,余新被掳入城中。第二天早晨,郑成功因郎廷佐失信,令甘辉守营,自己去江上调发水军,夹攻南京。不料郑成功离开后,清兵倾城出动,大胜郑军,甘辉阵亡。
此时,郑成功正在江上,见败军陆续奔来,才知大营已破,长叹一声,令残兵依次下船,自己也匆匆下船。还没坐定,梁化凤已率水军追到,将火箭、火球抛掷过来。郑成功无心恋战,急忙出海逃回厦门。张煌言还在徽宁,得知郑军撤退,还在惊疑。忽然长江上游,来了一支清兵,从贵州凯旋,赶来支援江南。张煌言挥兵奋击,击退清舰。没想到夜间炮声震天,张煌言登舟四望,前后左右都是敌舰,连忙换坐小船偷偷逃出重围。回头一瞧,自己的舰队都被火烧了,也无暇顾及慌忙逃到了海上。后来听说郑成功丢了厦门去夺台湾,张煌言顿足长叹,写信给郑成功,惋惜明朝最后一片土地也荡然无存。
原来闽海中有一大岛,名叫台湾,长两千五百里,横阔五百里,倒是一个海外桃源。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当海盗时,曾以此岛为根据地,郑芝龙投靠清廷后,此岛被荷兰人占据。荷兰人向来被称为红毛夷,在岛,筑有几十处土城,屯住侨民。郑成功自江南大败,因进退两难就想夺下台湾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正在这时,清靖南王耿继茂从广东移镇闽地,与将军达素、总督李率泰分别自漳州、同安,联合攻打厦门,却被郑成功一鼓击退。郑成功随即移师台湾。巧逢潮涨风顺,麾舰进入鹿耳门,荷兰人仓促之下招架不住,只得与郑成功议和,愿意立即迁出。荷兰人走后,郑成功入居台湾,将金、厦作为掎角。只是张煌言怕他元心重整旗鼓,便写信相劝;等了几天,不见回音,便赶往台州,在南田岛停泊,入居岛中。
这边,吴三桂留守云南,本可以安稳度日,他偏想灭了明宗,便上了一本奏章,叫做“三患二难疏”。奏章中说:“应当及时进剿,斩草除根,才可以一劳永逸。”顺治帝因中原混乱,已存厌世之心,不想再劳师动众。但朝上一群大臣都赞成吴三桂的看法,顺治帝便任命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赴滇会剿。爱星阿到滇后,与吴三桂进兵木邦,捉住白文选,直入缅境。一面要求缅甸酋长献上桂王,一面向京都汇报战绩。
顺治帝得到捷报后,料知大功即将告成,便有心皈依佛门,不闻世事。只是宫中有位董鄂妃,是南中汉人,被掳入皇宫,顺治帝见她身材窈窕,秀外慧中,格外宠幸她,将她封为贵妃。“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少年天子未免多情,为了这一缕情丝,不忍远辞红尘。偏这老天定要成全顺治帝最初的心愿,竟降下二煞,陪在董妃左右,从此董妃日渐瘦弱,一病不起,不久就病入膏肓。可怜一朵娇花,竟与流水同逝。顺治帝十分悲痛,辍朝五日,追封董妃为皇后。这一年是顺治十七年。
梧桐叶落,翡翠衾寒,顺治帝从此看破红尘,在第二年的正月脱离尘世,只留下一纸遗诏。遗诏一传,王公大臣们非常惊疑,都说昨天早朝皇上还康健如恒,怎么今天就晏驾了呢?且遗诏上面也没有说起病源,真是奇怪得很。当下照例哭灵,辅政四大臣及信郡王铎尼、洪承畴等人辅佐八岁的新主即帝位于太和殿,这便是三皇子玄烨。定年号为康熙,第二年改元,尊为清圣祖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