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即位后,四位辅政大臣尽心辅佐。首先肃清宫禁,将由太监监管的十三衙门全部除去,以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元年三月,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爱星阿上疏报捷:“永历帝朱由榔已被正法,云南也已平定。”康熙封吴三桂为亲王,令他依旧镇守云南,令爱星阿班师回朝。
原来,桂王寄居缅甸,万分困窘。李定国屡次想将桂王迎回国内,但都以失败告终。适逢缅酋巴哇喇达姆摩杀兄自立,想借清朝的势力压服缅人,便将桂王献给清军。桂王当时精神恍惚,由着缅人将他带到缅甸都城外。等了好一会儿,才见一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将带着几名护卫,踱步而来,对着桂王长揖。桂王见他头戴宝石顶,身穿黄马褂,早料到他是平西大将军,却故意问他是谁。那人答称:“大清朝平西王吴……”说到“吴”字便停住了。桂王又问:“你就是大明平西伯吴三桂吗?”吴三桂听到“大明”二字,好像遭到天打雷劈一样,顿时毛骨俱悚,不由得双膝跪下,颤声回答:“是。”桂王说道:“好一个平西伯,果然能干!可惜负义忘本。但事到如今,也不必多说什么,朕正想去拜一拜祖宗十二陵寝,你能替朕办到,朕死也瞑目了。”吴三桂仍颤声回道:“是。”桂王让他起来。吴三桂立即辞归营内,对众将说:“我从军以来,经过几百次大小战阵,从来没有恐惧过,不料今天见到这末代皇帝,竟惶恐难安,真是不明白,不明白!”于是令部将护着桂王及桂王家眷回国,自己和爱星阿随后拔营归滇。
没几天,就到了云南省城。吴三桂将桂王拘禁起来,与爱星阿商议怎么处置桂王。爱星阿想将俘虏献到北京,由朝廷发落。吴三桂说:“如果中途被劫,怎么办?依我看,不如奏请就地处决!”爱星阿不便反对,便依计而行。四月十四日,传来了清圣祖的谕旨:“前明桂王朱由榔,就地赐死。”吴三桂立即升帐,传齐各军将桂王及眷属二十多人拥到篦子坡法场,下令绞决。桂王并不多说,桂王十二岁的儿子却大骂吴三桂道:“吴三桂,你这逆贼!我大明朝有没有负你?我父子和你有什么仇?竟置我于死地。天若有知,一定不会让你善终!”这天,天昏地暗,风霾交作,滇人无不悲悼,改称篦子坡为迫死坡。
李定国因来不及救回桂王,望北大哭,呕血数升,最后三呼永历帝,悠然而逝。李定国死后,西部边陲没有遗患,只东南还有张煌言、郑成功。张煌言隐居南田岛,只有几名随从,明知大势已去,无能为力,只是忠心未泯,还与台湾常通音讯,多次催促郑成功进军。不料郑成功一病身亡,张煌言闻讯后大哭道:“郑成功一死,还有什么希望?”从此深居岛内,谢绝与外界的一切交往,闲暇时看书遣闷,借酒消愁。后来,张煌言被清巡抚赵廷臣骗到杭州。赵廷臣百般劝他投降,张煌言坚决不从。赵廷臣见无法说服,便依了张煌言的心愿,将他送出清波门,令他就义,随后把他的遗骸葬入凤凰山中。凤凰山的张苍水先生墓,就是张煌言的遗冢。
这时候,镇守闽地的耿继茂与水军提督施琅攻克金、厦二岛。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率郑军退守台湾。清廷将郑芝龙正法,并将其子郑成恩、郑世恩、郑世荫等人一律斩首。郑芝龙临刑时,长叹道:“早知如此,何必投降。”郑经听到郑芝龙受刑的消息,痛祖父之被杀,悲父之无成,抢地呼天,无奈孤苦一人,只得韬光养晦再作打算。
那时,八岁的天子坐享承平,归马放牛,修文偃武,举国求贤。光阴荏苒,已过四年。天子大婚,册内大臣噶布喇女何舍里氏为皇后,龙凤双辉,满廷庆贺。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各上徽号,虽是照例应有的事情,免不了锦上添花,热闹一番。只是范文程、洪承畴等一群勋臣先后逝世,朝纲国计都归四位辅政大臣处理。这四大臣中,索尼是四朝元老,资格最老,人品也颇公正;遏必隆、苏克萨哈勋望较低,凡事都听索尼主裁;只有这鳌拜随征四方,自恃功高,横行无忌,连索尼都不放在眼里。他想把索尼等人一一除掉,趁着皇帝年幼,独揽大权,因此暗中先向苏克萨哈下手。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鳌拜是镶黄旗人。顺治初年,睿亲王多尔衮曾把镶黄旗应得的地盘给了正白旗,另给镶黄旗右翼地,旗民安居乐业已二十多年。不料鳌拜提议将原地各归原旗,宗人府商议后批准鳌拜的提议,令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国史馆大学士苏纳海三人处理易地事宜。
俗语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缘无故要这安居乐业的旗民迁徙,不免要多费财力;况且原地易还,屯庄也须互换,彼此各有损失,各有为难之外,自然互相怨恨起来。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等人据实上奏,请皇上中止易地。康熙帝召见四大臣,将原奏交给他们看。鳌拜怒斥道:“苏纳海拨地迟误,朱昌祚阻挠国事,都是目无君上,照例应一律处斩。”康熙帝问索尼等人说:“你们觉得呢?”遏必隆连忙回答:“辅臣鳌拜说得不错。”索尼也随即接口说:“臣也是这么想的。”只有苏克萨哈俯首无言。鳌拜怒目而视,恨不得将苏克萨哈吞入肚中,转而对康熙帝说:“臣等所见皆同,请皇上发落!”康熙帝仍是迟疑,鳌拜立即走到御座前,拿出纸,提起御用的朱笔,写道:“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不遵上命,立即处斩!”十七个大字,径直而出。索尼等人也跟着出去。鳌拜将矫旨交给刑部,刑部哪里敢怠慢,立即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处斩。
康熙帝见鳌拜这么放肆,便想亲政,暗中令给事中张维赤等人联名奏请。贝勒大臣们同声赞成,只有鳌拜不发一词。康熙帝又拖延了些时间,直到康熙六年秋天,才亲临乾清门听政。隔了几天,索尼病逝,鳌拜越发恣意妄为,苏克萨哈担心自己不能幸免,便呈上奏折,请求康熙帝调他去守护皇陵。
康熙帝看完苏克萨哈的奏请后,写下谕旨,令议政王大臣商讨苏克萨哈请命守护皇陵一事,然后据实复奏。鳌拜一得到消息,马上到议政王处走动。这些议政王中要算康亲王杰书威望最高,然而见了鳌拜,也是十分畏惧。鳌拜便授意杰书,教他如此如此,杰书只能唯唯听命,按鳌拜的意思复奏。康熙帝见了奏章,不觉惊异起来。杰书在复奏中竟然说:“苏克萨哈是辅政大臣,不知竭尽忠诚,反而欺君罔上,心存不轨,本朝从来没有人犯此等罪状,应将苏克哈萨革职,凌迟处死,所有子孙也应被正法。”查清朝律例,凌迟处死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才有的处分,苏克哈萨请命守护陵墓,不过言辞激烈一点,怎么可以将他凌迟,并且灭族呢?
于是康熙帝召康亲王杰书以及遏必隆、鳌拜二人入内,说他复奏谬误。鳌拜立即上前辩驳,康熙帝说:“朕不知你与苏克哈萨有什么仇恨,定要将他斩草除根,朕却是不准。”鳌拜说:“臣与苏克哈萨并无仇恨,只是秉公处理。”康熙帝说:“恐怕未必。”鳌拜又说:“若不这样做,只怕将来大臣都会欺君罔上了。”康熙回答道:“欺君罔上的人,眼前未必没有?朕看苏克哈萨倒还挺规矩的。”鳌拜仍是力请,康熙帝坚决不允。鳌拜不禁大怒,冲到皇帝面前,欲以老拳相逼。康熙帝终究是少年,吓得惶恐失色,便支吾道:“就算要办他,也不应凌迟处死。”鳌拜抗旨嚷道:“即使不被凌迟,也应处斩。”康熙帝战栗不答,杰书和遏必隆最终议定施以绞刑,鳌拜才扬长而去。可怜苏克萨哈,竟被奸臣迫害,惨死法场。
康熙帝经此一激,到慈宁宫向太后哭诉鳌拜大不敬的情形。太后终究是个女流,无计可施,只能好言抚慰。究竟是圣明天子,别有心思,康熙帝从各王府中选了一百名亲王子弟。这些人年纪基本上与康熙帝相近,一块儿练习武艺,研究拳术。将门之子,骨种不同,不到一年,个个拳术精通,武艺高强。康熙帝不动声色,先封鳌拜为一等公。过了几天,单独召鳌拜入宫议事。鳌拜欣然前往,到了内廷,见康熙帝端坐上面,两旁站着一帮少年贵戚。鳌拜昂着头走到康熙帝面前说:“皇上召臣何事?”康熙帝竖起龙目,怒斥鳌拜道:“你可知罪?”鳌拜毫不畏惧,粗声说:“臣有何罪?”康熙帝说:“你结党营私,陷害忠臣,罪不胜举,还说无罪!”鳌拜听了这话,顿时火冒三丈,握紧双拳,又要向皇上发威。康熙帝索性激他一激,便道:“左右给我拿下!”鳌拜厉声道:“哪个敢来拿我!”话还没说完,一个少年应声而出,走近鳌拜。鳌拜马上劈面一掌,那少年不慌不忙,接住鳌拜的拳头,呵斥一声:“去!”鳌拜重心不稳,倒退几步。众少年趁这机会,拥住鳌拜,你一拳我一脚打去。鳌拜没想到这童子军竟这么强悍,刚想招架,却被众少年掀翻,打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康熙帝随即召杰书、遏必隆入内,把他们痛骂一顿。二人连忙下跪,磕头如捣蒜。康熙帝便令两人将鳌拜拖出去,并令他们据实审讯,不得徇私。这二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自然奉命行事,奏复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