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节赶到醴陵,夏国相一见到他便说:“前不久我军已入江西,夺了萍乡县,正想与耿军会合,攻打南昌。不料清朝的安亲王岳乐杀败耿军,并占据广信、建昌、饶州等地方,然后又从袁州来攻占长沙。我到江西去阻击他时,因他有几十尊西洋大炮,很为厉害,所以只能退回醴陵。”高大节说:“岳乐来这里,江西必定空虚,就让我带本部四千士兵绕到岳乐背后,然后我们前后夹击,必获全胜。”夏国相说:“这主意不错!但将军只有四千士兵,恐怕不够,需要的话就从我这里拨添兵马好了。”高大节谢道:“兵在精不在多,从前岳飞只有五百亲兵,却能攻破几万金兵。况且我手下士兵不止五百,哪会不够用?”夏国相大喜,立即让高大节去了。
清朝安亲王岳乐奉命南征,仗着大炮赶走建昌的白显忠,乘胜收复广信、饶州。之后清廷令他进攻湖南,他便从袁州进发,击退夏国相的前锋,在袁州休息三天后,进攻湖南。他还奏请简亲王喇布率镇江兵到南昌,在后面策应,然后才放心大胆地督兵前进。将到醴陵,岳乐忽然听说,敌将高大节已率几万士兵,走小路去攻打袁州了。岳乐惊道:“袁州是我的后路,如果被敌军占领,非常不便,这该怎么办?”部将伊坦布说:“看来只好催简王爷驻守袁州,我军才可前进。否则,我军恐怕要腹背受敌。”岳乐依议而行,扎住营寨,派人飞报简亲王。没想到又有探子前来,报称夏国相从醴陵来了。岳乐急忙传令回军,霎时大营齐拔,卷旌还辕。走了约一百多里,天色已晚,见前面有一座大山,岳乐便下令倚山扎营,明天再走。
这时候,军心已懈,巴不得扎营留宿。岳乐部署完毕,下令埋锅造饭,令将士们饱餐一顿。正想就寝,突然听到山下炮声响亮,全营大惊。岳乐急忙派侦骑探望,侦骑回来报告说,这山名螺子山,山形如螺,树木蓊翳,看不出敌兵有多少,只见四处插着伪周旗号。岳乐说:“山势既然如此险峻,我军不宜上山,速发炮轰击山上。”营兵得令,就扛着西洋大炮出营。岳乐亲自指挥,对着山上,“扑通、扑通”地射出无数炮弹。等到烟雾飞散,遥望过去,大周旗帜仍然如旧。岳乐再次下令开炮,又是“扑通、扑通”的一阵,山上旗帜,虽打倒了几十面,还有多半依旧竖着。岳乐惊叫:“不好了,我中计了。”伊坦布惊问缘由。岳乐回答:“打了半天并没有什么反应,倒是我军损失了无数炮弹。”连忙停止轰炮,让人将大炮抬回营内。刚入营,忽然山上鼓声乱鸣,矢石齐发。岳乐又出营观望,见有一队敌兵驰下山来,当先的一人大叫道:“岳乐休走!”此时岳乐魂飞魄散,急忙上马逃走。营兵见统帅已逃,还有哪个敢去阻击,自然没命地乱跑。一阵乱窜,自相践踏,死了无数人马,连伊坦布都下落不明,西洋大炮更不必说。
岳乐逃到螺子山后,天已放亮,惊魂渐定,才收拾残兵,奔回袁州。满心期望简亲王喇布在袁州接应他,不料袁州城已插上了大周的旗帜。岳乐正惊疑不定,又听到城东北角有一片喊杀声。岳乐连忙登高眺望,正是周兵在追杀清兵。岳乐捏了一把汗,暗想:“此时不上前救应,我军也不保了。”于是下山部署队伍,绕城驰救。周兵见后面有清军杀到,只得回马抵挡岳乐。岳乐驱兵掩护前面的清兵,没想到周兵队里的一员大将,一杆枪神出鬼没,竟将清兵刺倒无数。岳乐料定不能取胜,领兵杀出,向东北逃去。那大将也不追赶,收兵进了袁州城。那员大将正是高大节。他从小路绕到袁州,夺下袁州城后,马上派了一百骑兵,埋伏在螺子山。高大节料到岳乐回军,必经过螺子山,见到旗帜,定要开炮。炮弹将尽时清兵回到袁州,自己可以率军截击。清朝的简亲王喇布刚好来援应岳乐,到了大觉寺,高大节立即出兵迎敌,杀得喇布大败而逃。总算岳乐去挡了一阵,高大节这才退回。只是高大节的部兵仅有四千名,为什么探马却报称有几万人?这叫做兵不厌诈。
岳乐尾随奔回,喇布等人还以为是敌军追赶,等到见了旗帜,才停下来与岳乐会合。两军仔细一聊,岳乐才知道高大节的厉害,叹道:“此人如果在江西,那还真不是朝廷的福气。”话还没说完,传来吉安失守的消息。岳乐对喇布说:“看来我们只好暂回南昌,再谋进取。”喇布已经丧胆,自然依了岳乐,一同到南昌去了。
高大节那边得了全胜,分兵占据吉安,马上派人到醴陵、长沙告捷。此时吴三桂已移驻衡州,只留胡国柱据守。胡国柱收到捷报,欢喜不已。没想到,胡国柱的副将韩大任向来与高大节不和,他对胡国柱说:“高大节的确是一员勇将,但恐怕不会一直为王爷效命。”胡国柱问道:“何以见得?”韩大任说:“平凉的王辅臣不也是一员勇将吗?他为什么转而投降清朝?”胡国柱说:“他之前本是清臣,所以仍旧降清。”韩大任说:“清臣尚且不怕再降,何况高大节?不是我挑拨离间,以前我听说高大节背着王爷,常自夸智勇无敌,才力在王爷之上。假如清廷派人招降,给他高官厚禄,他哪有不叛变的道理?”胡国柱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韩大任献将高大节调回,胡国柱又问:“调回高大节,谁去代替?”韩大任马上毛遂自荐。胡国柱于是令韩大任去代高大节。高大节不服,韩大任也不与他争论,派人飞报胡国柱,说高大节拥兵抗命。胡国柱大怒,飞檄召回高大节,高大节无奈,只得把军事交给韩大任。出城后他叹道:“周家的前途看来是要断送在他们手中了。”随即怏怏不快地回去了。到长沙后,又被胡国柱痛斥一番。高大节一腔愤怒无处发泄,不久就生了重病。临危时,写信给夏国相,请他注意袁州,末署尾“高大节绝笔”五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