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兵变之后,谏议大夫魏征多次劝李世民安抚李建成、李元吉属下。李世民于是派魏征到山东各地安抚,并授权他见机行事。魏征奉命出发,路上遇见太子旧将李志安和齐王旧将李思行,都由地方官押着要送住京师。魏征感慨道:“高祖已经下了赦免的诏书,现在又押这两个人进京,这赦书不是白下了吗,以后天下人还能相信诏书吗?”当时就把两个人给放了,然后上报李世民。李世民欣赏他有见识,传令奖励,同时又下令,凡是有关东宫、齐王以及江王李瑗的事情,都不准再乱告,违令者严惩。从此再没人告密,朝廷渐渐安定了。
当时,还有一段风流韵事。李元吉死时只有二十四岁,妃子杨氏与李元吉年纪相当,长得体态风流,性情柔媚,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唐室王妃中数这个杨妃最漂亮。杨妃平时与秦王妃长孙氏交情很好,往来非常融洽。李元吉谋害李世民的时候,她曾经谏言阻拦,请求李元吉不要和李世民结仇,偏偏李元吉不听,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儿子也一起被杀。杨氏年轻貌美,独守空房,又没有别的亲人,怎能耐得住寂寞呢?幸亏长孙氏念及妯娌情谊,不时邀她过来叙旧,好言劝慰,排解忧愁。
一天,妯娌俩正在聊天,李世民从外面进来,杨氏竟然跪下向李世民请死,弄得李世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长孙氏急忙在一旁劝解,杨氏娇声啼哭,越发楚楚可怜。李世民虽是盖世英雄,这时也不禁动了情,替她感到凄楚。又看她淡妆浅抹,一副秀色可餐的样子,不禁魂不守舍,忙站起来连声说请起。长孙氏也过来搀扶,好不容易才把杨氏拉起,杨氏还是哭个不停,李世民这才说:“王妃不必过于悲伤。齐王谋反应该伏法,与王妃无关。我只要在位一天,定会保护王妃一天,不要过虑了!如果嫌在府中寂寞,不如搬过来,好在你们妯娌俩关系和睦,我也就不担心了。”又嘱咐长孙氏好好相待。
长孙氏一向性情温和,对长辈极尽孝道,对李世民也从不违抗。她和杨氏本来关系就好,听到李世民吩咐,也乐得劝她搬来东宫,自己也好多个伴儿。杨氏当然唯命是从,第二天就搬了过来。哪知这位新任的太子却看上了这位娇滴滴的弟媳妇,特地收拾了一间干净的屋子,一切布置都亲手安排,又暗中调了几个心腹侍女作为杨氏的丫鬟。杨氏非常高兴。李世民没事的时候经常到她屋里聊天,二人日久生情,竟然耳鬓厮磨起来。
一天半夜,杨氏已经就寝,李世民在李渊那里喝了点酒,竟然借着酒劲来到杨氏门前,杨氏连忙起身迎客。这时正是中秋,皓月当空,再加上烛光高照,光线很好。李世民就在这月光、灯光下面,定睛瞧着杨氏,只见她云鬓半卷,双目含情,穿一身白色,虽然没化妆,却更显出花容明媚。杨氏看见李世民盯着自己瞧,也不禁冲他一笑。李世民却转眼看着明月道:“不如我们一起赏月吧。”侍女弄了酒菜,二人登楼赏起月来。古人说得好:“酒是色媒,色为酒媒。”杨氏开始还有三分腼腆,等到酒过三巡,渐渐地就忘了什么是羞涩。再仔细看李世民,更觉得他风流倜傥,英姿潇洒,眉宇清秀,禁不住心猿意马起来。李世民便道:“夜已深了,再饮一杯就撤席吧。”侍女撤下酒席出去,剩下这两个人又坐一会儿,然后进了卧室,想必是上演龙凤配去了。第二天早晨李世民才离开。
过了几天,高祖下诏禅位,从此高祖自称太上皇,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八月甲子日李世民登上皇位。这天黎明,李世民先朝见了高祖,接受玉玺,然后返回到东宫显德殿,面南升座,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接下来派左仆射裴寂祭告南郊,大赦天下,赐文武百官爵位,百姓减租两年,免庸、调一年,百姓八十岁以上的赐给粮食布匹,到一百岁的再加倍赐给。依次颁发了各种恩赐的诏书,然后退朝回宫,历史上称为唐太宗。
十几天之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长孙氏从小就爱读书,知书达理,当了皇后以后,崇尚节俭,起居服饰从不奢华。太宗继位后,曾经与她谈起新政,皇后沉默不答。李世民再三追问,皇后温和地说:“我是个妇人,只管宫中的事。怎么敢参与朝政呢?”太宗从此更加敬重皇后。
唐太宗放不下杨氏,居然将她纳为皇妃,而且越来越宠爱。皇后这才后悔没有早点防备,导致犯下大错,但木已成舟,也没办法阻止了。皇后通情达理,对待杨氏依然很好,只不过改换称呼。杨氏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后来渐渐地习惯,也就不在意了。太宗既然纳了杨氏,也就不得不赦免李元吉,接着又赦免了李建成,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太子,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都按皇亲的礼数重新安葬。
突厥首领颉利可汗是个反复无常的家伙,与唐朝一会儿和好,一会儿开战。苟延残喘的伪梁帝梁师都多次怂恿突厥侵扰大唐的边境,于是颉利、突利两个可汗再次合兵十多万人马大举进犯。先攻打泾州,然后攻打武功。太宗下诏严防,又任命尉迟恭为泾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出击。尉迟恭到了泾阳,正好与突厥兵相遇,就乘着锐气杀了过去,突厥兵抵挡不住,被他横冲直撞地击毙一千多人,狼狈败走。尉迟恭收军后,颉利可汗又从小路来攻渭水,在便桥扎下大营,先派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到京师拜见太宗,探听虚实。太宗召见执失思力,问他为什么进犯大唐。执失思力道:“贵国给我们的金银每年都没有定额,有时给,有时不给,没有诚意,所以我国两位可汗特地带兵百万,前来请命。”太宗凛然呵斥道:“朕与你们的可汗当面约好和亲,赠送金银不计其数,现在你们可汗违背盟约,带兵进犯,你们背信弃义,我们仁至义尽。你们虽然居住在蛮荒之地,也应该有人性,怎能恩将仇报呢?现在就把你的脑袋砍了,然后再跟你们可汗交战,看你们可汗能不能战胜我军!”执失思力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只能连连叩头谢罪。萧瑀、封德彝上奏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还请陛下把执失思力送回去,以表示我们的宽容。”太宗道:“朕如果把他送回去,反而让他更加藐视,岂能轻易纵容?”又对执失思力道,“暂且把你的脑袋寄存几天,让你看看朕领兵亲征,究竟谁胜谁负!”执失思力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只好跪着磕头,左右侍卫把执失思力拖起来押了下去。
太宗召集禁军,亲自出马讨伐突厥,又带上高士廉、房玄龄等人,直奔渭水。颉利可汗正在营中坐等执失思力回报,忽然探马报道:“唐天子来了!”颉利连忙上马出营,隔着河一看,只见对面来了六个人,为首的盔明甲亮,正是先前的秦王,现在的中原天子李世民。只听唐太宗朗声喊道:“颉利可汗!朕与你在幽州定好了盟约,你也曾立下盟誓不再进犯。近年来却屡次违约,朕正要兴师问罪,你却带兵来犯,难道是来送死的吗?”说完又扬鞭指着空中道:“皇天在上,我国并不曾负可汗,可汗却偏偏负我国,负朕就是负天,试问可汗担当得起吗?”颉利听了这番话更觉害怕了。随身带着的兵士向来迷信神鬼,再看唐天子威风凛凛,都吓得伏身向太宗下拜。不大一会儿,忽听得鼓声震天,大队唐军迎面杀到,在对面摆成了一字长蛇阵,气势如虹。颉利吓得面如土色,连忙回了大营,紧闭辕门不敢出战。
等了一会儿,突厥又派出一个使臣,过河向太宗求和。太宗斥责一番,来使只是俯首听命,太宗令颉利次日来订立盟约。第二天,太宗亲自来到城西与颉利会面,二人就在便桥上面,用白马祭天,歃血立约,颉利乖乖地接受了条件。盟约定好之后,颉利退兵,太宗这才命令把执失思力放回去。
萧瑀向太宗请教道:“突厥大举进犯,为什么一见陛下就乖乖地退兵了呢?”太宗道:“朕看突厥的兵马虽然多却不严整,君臣上下不过是些贪财的家伙。当他们请和的时候,只有可汗站在那里,他的手下大多在参拜朕。如果朕摆下酒宴来引诱他们,再趁他们醉酒的时候绑住,然后发兵袭击,必定势如破竹。再派长孙无忌和李靖在幽州埋伏,截断他们的归路,管教他全军覆没,片甲不留。不过朕刚刚即位,国家尚未安定,百姓还不富足,不愿大动干戈。所以朕用金银财宝收买他们,突厥得了金银,自然退兵。而且他们骄傲自大,一定不再加强军备,这样我们就可以养精蓄锐,将来必能一举歼灭突厥。这就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种计策难道爱卿不晓得吗?”萧瑀再次下拜道:“陛下神机妙算,愚臣望尘莫及呀。”颉利可汗回国后,献上三千匹马,一万头羊,太宗并未接受,只是要求放回所抢走的中原百姓。
后来,太宗亲自带领将士在殿前习武,并教导他们说:“突厥侵袭中原,由来已久,之所以剿不灭,主要是因为边境稍微安宁,天子便贪图享乐而忘了武功,所以贼寇再来进犯就没人敢出马。如今朕不让你们修筑城池,只让你们练习骑马射箭,没事的时候,朕可以给你们当教头,突厥入侵的时候,朕就是你们的统帅,这样我国人民就可以安定了。”从此每天散朝,太宗都要教侍卫练习骑射,并且亲自考核,严格赏罚。有大臣担心:“按照朝廷的法律,兵刃不可带到殿前,现在陛下带领侍卫习武,万一有人图谋不轨,后果不堪设想啊。”太宗微笑道:“帝王把四海之内当做自己的家,把全国人民看做自己的孩子。朕对他们推心置腹,他们感激还来不及呢,有什么可怕的?朕怎么能猜忌身边的侍卫呢?”将士们听到这些话,更加感动,不到几年就练成了精锐部队。
太宗又为改元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修订旧制度,创立新礼法,确定官职封号。太宗把宗室郡王降为县公,立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封张元素为侍御史,提升张蕴古为大理丞,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转眼间就是腊月,太宗将下一年定为贞观元年。元旦这天,太宗率领文武百官先朝拜太上皇,然后到御殿接受朝贺。第二天大宴群臣,命令演奏《秦王破阵乐》。太宗对群臣道:“朕从前奉命出征,民间就有了这支曲子。虽然不敢说文德,但武功是我大唐建功立业的根本,不能随便忽略,所以朕才命令奏这支曲子。”封德彝奉承道:“陛下凭着神勇扫平海内,文德怎么能形容得了呢。”太宗道:“平乱靠武功,治国靠文德,文武两种手段应当互补运用,你说文不如武,难道马上得天下就可以马上治天下吗?”封德彝碰了一鼻子灰,羞愧难当。大臣们又喝了几杯,才各自散席,谢过了宴,鱼贯而出。
罗艺受封燕王之后,在征讨窦建德、刘黑闼时,立了不少战功,后来又加封左翊卫大将军。于是渐渐地骄横起来,越来越目中无人。高祖担心他在京城惹事,正赶上突厥侵犯边境,就想借他的名气去镇压一下,于是特别任命他为天节军将,出兵泾州。太宗即位后,升任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罗艺因为以前曾经得罪过秦府中的人,心里很不安,有意谋反。借着阅兵之名,罗艺调集兵马,谎称奉密诏进京,竟然带着大队人马直奔幽州。幽州刺史赵慈皓出城迎接,罗艺领兵进城,同赵慈皓商量要背叛朝廷,把幽州据为己有。赵慈皓假装赞成,暗中却派人上奏,一面又和统军杨岌密谋诛杀罗艺。太宗听到上报,就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两个人领兵去讨伐罗艺。大兵刚出发,罗艺就得到了消息,暗地里一调查,才知道是赵慈皓告的密,于是把他押进监狱。当时杨岌已经召集大军,趁罗艺不备,攻进城中。罗艺仓皇出战,被杀得大败,于是扔下妻儿,只带了几百名亲兵投奔突厥。逃到宁州的时候,手下亲兵渐渐地散去,只剩下几十个人,他们看到罗艺山穷水尽,干脆把他杀死,将首级送到京师。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到幽州的时候,罗艺已经被剿平,他们便把罗艺的家眷押送到长安,一股脑儿斩首示众。
幽州都督王君廓,因为长史李玄道曾经依法裁制自己,怀疑是朝廷的授意,也起了谋反之心。太宗听说他不守法度,就召他进京。走到渭南的时候,地方官对王君廓有些不恭敬,他竟然把人家杀死,然后投奔突厥去了。谁知半路上被野人杀掉,人头也被送到京城。太宗考虑到他先前立下战功,特别命人将他的尸体收回来安葬,还抚恤了家属。后来御史大臣温彦博上奏,说王君廓属于叛臣,不宜给予优抚,太宗才把他的家属废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