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7100000015

第15章 入定的四个层次

上次讲了怎样入定,同时讲了死亡的过程与入定是一样的。今天接着上一堂课,讲怎样从定中出来。同时讲在死亡的过程中怎么清醒过来,与从定中如何出来的过程也是一样的。

首先把入定的过程再讲一遍:首先感觉到身体逐渐消失,接着感觉到呼吸逐渐由粗变细,接着感觉到念头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

那么,怎么出定呢?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要入定多久(比如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时间一到,自然会出定。如果入定前没有动念,没有把出定的时间输入头脑,又没有外人引出,自己是很难出定的,必须靠别人帮助。

中国的修行人有一种弹指的方法,当看到同修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耳边三弹指叫他出定。由此发明了引磬。“引磬”,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从甚深的禅定中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你们现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细,渐渐没有了,接着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

出定和入定的感觉恰恰相反,首先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接着是感觉到自己有呼吸了,再接着是感觉到有念头了,会分析、判断了。当这三种现象出现时,眼睛一睁开,就发现自己又真实地存在了。

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入定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出定的呢?这种情况静坐的人经常会出现。在打坐的过程中突然空掉了,刚感觉空掉,这种感觉又突然没有了(即恢复了对身体、呼吸和念头的觉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来的。佛门里经常让修禅者参一个话头,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会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之所以不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就是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同样,当你把握了入定,自然会知道如何出定。

在最初阶段,通常在定中住十分钟,就要赶快出定,然后再入定十分钟。这样出—入—出—入,反复十几次、几十次之后,你自然就掌握了入定、出定的技巧。一般人不知道方法,在定中住上几个小时,被外界的人突然唤醒后,就入不了定了。因为在定中住得太久,把怎么入定给忘了。

平常人在梦中也会入定,只是不知道这是在修行。比如你从梦中醒来,身体没有动,不知不觉又睡着了,接着做梦。如果身体动了,翻了个身,就很难接着做刚才的梦了。入定、出定和做梦是一样的。如果你会修行,可以在睡梦中训练自己(梦中一样可以成就),时间久了就会入定、出定了。

有些人天生就知道自己是怎么入睡、怎么醒来的。就像大家早晨慢慢醒来时,前几秒钟感觉不到身体和呼吸的存在,只有微细的念头。慢慢地,才感觉到身体的存在、呼吸的存在、念头的出现。这时候就要翻身了。

你们会问,身体这关没有过,腿疼能不能入定?身体这关未过,一样可以入定。既然在睡梦中能入定,就没有理由不能入定,因为能睡就能入定。只是有一点区别,身体气脉没打通的人,出定后会全身疼痛。在入定时是由重到轻,身体逐渐消失,所以感觉不到疼痛。而出定时是由细到粗,进一步感觉到身体的存在,所以出定后身体会疼痛。

为什么说掌握了入定、住定、出定的修行人,就掌握了生死?这句话绝对正确。因为入定的过程与死亡的过程一样。当一个人住在定中时,他的神识走了。同样,当一个人死亡后,他的神识也走了。

学佛的人都知道一个词语——“中阴身”。什么叫中阴身?离开前一个身体,还未进入后一个身体,中间的这个东西就叫中阴身。但对于能把握的人就不叫中阴身了,叫什么呢?古今中外的修行人给它起了不计其数的名字,各教各派都有不同的叫法,最通俗的叫法是“灵魂”。虽然佛教不承认有“灵魂”,但有另外的名称。

入定分为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前三禅都有身体的存在、喜悦的存在。初禅是身体空掉了。在打坐的过程中,如果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呼吸、杂念存在,说明已进入初禅。随着功夫的加深,杂念少了,呼吸减弱了,进一步不存在了,说明已进入二禅。再接下来,微细的念头也没有了,可知已进入三禅。

在三禅,身心会产生许多反应。通常最明显的反应是有喜有乐。“喜”是心理反应,“乐”是生理反应。能进入三禅的人,从外在的生理现象看,即便80岁的老人,身体的柔软度也和小孩子一样,绝对不会僵硬。因为四加行的第一加行——“暖相”出现了。

人的身体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发硬,是因为暖相渐渐没有了。为什么小孩子冬天睡在大人的怀里,大人会感到暖融融的,像一团火一样,而大人却没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小孩子的暖相还存在。当我们的身体出现暖相后,身上的筋就会变得柔软。

为什么小孩子摔一跤,爬起来就走;老人一摔倒就容易伤筋骨折,几个月都爬不起来呢?越是坚硬的东西,摔在地上越容易破碎、受损。越是柔软的东西越不容易受损。庄子说过:“会道者虽跌扑而不伤。”如果坐禅坐得好,即便在冬天,手脚也是暖融融的。如果下座的时候手脚冰凉,说明身体的这股力量还没有苏醒。

进入二禅,最明显的一个反应就是怕周围的声音,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敏感。因为当一个人的呼吸由粗变细时,连自己的心跳声、血液流动声都听得到。这种内在的安静超过了外在,所以对外在的声音特别敏感。之所以有的人你大声喊他,他也听不见,就是因为他的头脑很复杂,内在很散乱。当一个人接近二禅时,你喊他不需要大声,只要轻声一叫,他就能听见。因为他身心宁静的磁场延伸得很广,甚至把你也包容进去了,所以你轻声一叫,他就听见了。如果内在的宁静还没有产生,声音即使响到你耳边,你也听不见。

处在三禅时,最明显的反应是不愿意思考,也就是念头很难产生。这时动一个念头都会感到身心很累。这时候也会有念头,但是自然产生的,不是刻意想的。因为起心动念需要一股力量,心念不起就意味着这股力量处于定中,也即所谓的气定则神闲。

为什么有的人打坐一个小时就感到很疲劳,想伸伸懒腰,躺下休息;而有的人疲劳时只要静坐一个小时,疲劳就消除了,就感到很轻松呢?因为前者打坐的时候,身心绷得紧紧的,这意味着他打坐是身心工作了一个小时,所以会很想下座休息。而后者打坐的时候很放松,身体在这一个小时中得到了休息。前者是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后者是处于高质量的休息状态。为什么修行好的古人一天睡一个小时,精力就很充沛了?因为在这一个小时中,他身体的阴、阳合二为一,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当进入四禅时,六根已关闭,受、想、行、识已尽,唯有灵明的觉知存在。这个“知”不是故意生起的,而是自然存在。“知”即《心经》中讲的“照”。此时你已成为一面镜子,任何人来到你这面镜子前,内在是什么样子,都会清清楚楚地显现。之所以现在你看不清别人,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修成一面镜子。有一天你修成了一面镜子,就会看清来到你面前的每一个人,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佛教讲的“四禅”实际上是所有教派都走的一条路,是所有教派共同的修法。在佛教未出现之前,印度的瑜伽教派就已描绘过“四禅八定”的境界和反应,和后来释迦佛描绘的是一样的。因为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古人还是今人,身心都没有多大变化。现在的人修炼同样要经过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修完也不能完全掌握生死。但要了生死,必须经过四禅八定。

你们会问:怎么入定?如果你没有把身体、呼吸、思想调好,是无法入定的。住在一禅,要把身体的姿势调好;二禅,要把呼吸调好;三禅,要把意念调好。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调身、调息、调意念,所以不能入定。

深吸一口气,停在那儿,是什么境界?没有杂念,心内灵灵明明,身心高度放松。但不到1分钟,5秒钟一过,又有了杂念。但是你可以在这5秒之内进入初禅。一个人入定,一定是在吸气时,而不是在呼气时。念头是在呼气时才产生。

有的人通过多年死坐,也能进入三禅。但不知道是怎么进去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出来。同样,住在定中,也不知自己是在定中。坐了几个小时,出定后不知道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去的。这几个小时中有入定、住定、出定,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今天讲的听懂了没有?听完了,回去后最好能再坐半个小时,把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入定是哪三种反应?为什么不能入定?入定后为什么不能出定?为什么感受不到住定?学会了入定、住定、出定,也就掌握了死亡。实际上入定、住定、出定就是在训练死亡。因为入定、住定、出定的过程和死亡的过程一模一样。入睡、住睡、出睡也是一样的道理(指圣人的睡)。

问:进入三摩地,是否胎息停止了?

师:停止了。《俱舍论》和《华严经》都有论述。四禅八定的境界,在我们身上都出现过多次!一旦捕捉到一次,就会依循这个记忆,不断地出现。比如我知道有个姿势能进入梦境,就用这个道理来修禅,偶尔捕捉到初禅、二禅、三禅,就会根据这个记忆不断地演习。当进入四禅再出来后,才发现三禅与四禅有很大区别。

问:入定以后知道自己在哪里吗?

师:真正的入定是知道自己在哪里的。有的人入定后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那是因为在入定的过程中,他的正念没有提起来。不过刚开始入定的人,前几次入定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所以刚开始入定时,定十分钟就要出来几分钟,然后再进去十分钟,再出来……如此反复训练。就像你们进这个山洞一样,在里面待十分钟就赶快出去,在外面待几分钟又赶紧进来,再待十分钟又出去……如果进来后住上几年,就会忘了如何出去,如何再进来。

问:四禅八定是修行唯一的一条路吗?

师:四禅八定是共法,是各教派共同修炼的方法。四禅八定修完以后就开始分了,就是不共法了。

问:打坐时昏沉是怎么回事?怎么对治?

师:昏沉是一个过程,是身体运行的规律。有的人刚开始坐禅很清醒,接着就昏沉,过后又很清醒。有的人则越坐越昏沉,甚至不打坐也昏沉。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当生理的力量从下往上升时,头部不缺氧,就不会昏沉。当这股力量从上往下行时,头部就缺氧,就会昏沉。这个过程会持续地重复,究竟要重复几个来回,因人而异。

昏沉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到丹田,不要马上呼出去,气就会冲到头部,头部补充了氧气,就不会昏沉了。

问:躺着能不能进入禅定?

师:可以。但如果功夫浅就很容易睡着,功夫深则没有问题。印度、缅甸就有好多和尚是用吉祥卧入定。躺着入定,起码要前三禅修完了才可以。牛头懒融禅师修的就是睡禅。我有个师叔从不打坐,成天躺着,但绝不会睡着。躺着更容易放松,但一般人躺下就睡着了。

为什么古人都是采用“打坐”入定,而不是“打卧”入定?因为打坐的姿势最符合我们的生理特点,时间最持久,也最容易入定。所以古人都不坐凳子,而是跪着或者把腿一盘。这时候下半身就不需要能量了,这样的姿势就把能量直接往上逼到头部,所以头脑特别清醒。腿部消耗的能量是全身的3/5,当腿盘起来,这3/5的能量就供给了上半身使用。

子时,人体的全身之气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上半身的阳气和下半身的阴气交会,在放松的状态下,大约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和合的过程。之后,又从中间往四面八方散去。所以子时打坐容易出现种种境界。但功夫差的人子时打坐会影响身体,最好休息。老参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创业12条天规

    创业12条天规

    全面揭示关乎创业成败、企业存亡的关键法则让想创业却不知道怎么做的人走出事业的第一步,让在创业的人赚到钱并基业长青的12条铁律。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 职场,名人说

    职场,名人说

    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职场人士,现身说法,讲述自己遭遇的种种职场困境,十位知名成功人士结合具体真实的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让您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位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职场常识。阅读这本书不但能助您在职场走的更顺,您的人生也会变得有更加轻松和成功。
  • 最强地仙

    最强地仙

    重生聂家大少,强敌环视,美人如云。 为了回到修真界报血海深仇,他一杆枪一把剑, 誓将拦路的强敌,美人,一路横推, ——他注定要将地球捅个天翻地覆!
  • 金刚经受持感应录

    金刚经受持感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大单Ⅲ: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

    做大单Ⅲ: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

    本书是《做大单》系列第三本,通过对大客户销售案例的分析,构建了一套有效提升专业销售力的流程体系——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通过项目立项、初步接触、方案设计、业绩展示、方案确认、项目评估、合同谈判、签约成交八步骤有效挖掘、引导大客户需求,从而助您精准锁定大客户,拿下大客户,持续耕耘大客户。八个步骤、八大配套案例,为您提供最为实用的操作蓝本,助您快速实现企业利润几何级增长!
  • 鱼的声音

    鱼的声音

    由尹向东所著,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之一。本书是一本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入了《冬季爱情》、《陪玉秀看电影》、《晚饭》、《牧场人物小辑》、《相隔太远》、《城市的睡眠》等小说作品。
  • 中寒论辩证广注

    中寒论辩证广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幸遇阮归期

    幸遇阮归期

    高冷学霸白阮归VS邪魅教授傅卿锐一次意外,她不小心和一个陌生男人躺在了一张床上,她仓皇逃离。听闻学校即将迎来一个不得了的教授,她好奇围观,不料被现场抓包。“这位小姐,我们貌似在哪儿见过。”“……”“听说你很拽,不凑巧得很,我向来不喜欢太拽的人,所以我们来比比谁更拽?”“……”……识于相斗,始于心动,终于白首。这就是我们的故事!<关于我们,你还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