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7100000002

第2章 修行中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

为什么在打坐的过程中容易打嗝呢?因为身心没有协调统一,气没有沉下去,反弹了上来。这种情况是因为打坐前没有往外呼气,胃胀时也没有往外呼气,打坐结束后还是没有往外呼气,时间久了,形成了习惯,胃部积压了一些虚气所致。而且时间长了还会感到很难受,甚至造成淤气、淤血。有的人容易发火、发脾气,也是因为气没有沉下去。既然如此,就要想办法把气呼出去。

比如泻肝火就念“嘘”字。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达摩祖师传了三个字——呼、唏、哈。每个字念三遍——呼、唏、哈;唏、呼、哈;哈、呼、唏。另外还可以把气吸满到丹田,猛地呼出去,呼得很干净,小腹呼得很瘪。智者大师在此基础上创了六个字——“呵、吹、呼、嘘、嘻、呬”的呼气祛病法。

今天天气特别冷,大家坐了一会儿,手是否发热了?如果没有发热,说明身心没有放松,气血没有畅通。冬天打坐坐得好,全身会感到暖融融的。夏天打坐坐得好,全身会感到清凉。如果气血不畅通,身心不协调统一,心也静不下来。在座的许多人坐姿不对,这会导致气血不通。只有坐姿端正了,气血才会下沉。有些人坐久了背驼,其原因一个是坐姿不对,另一个是中气不足。

大家修行这么久了,为什么进步这么慢呢?你们可能觉得自己进步很快,但在我看来你们进步太慢了,甚至没有进步!说好听的你们会很高兴,可是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打坐久了,看到光,听到声音,很多人以为这就是进步了。可是,这些有声有相的东西会来也会去,有什么用呢?关键是看你的心态有没有转变,心理承受能力有没有增强。

修行人一定要真实,你真实多少,就能得到多少。敢于真实,才能破除贪心和我执。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就是他内心的显现。如果你刻意造作,又能造作多久呢?一不小心就会露出你的“庐山真面目”、你内在的素质。只有通过修炼,你的内在改变了,表现出来的才是真实的,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但一开始又有一个刻意改变的过程,顺其自然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人的习性生生世世累积得太多了。

我们的祖先早已领悟到顺其自然永远无法改变,只有用强制的方式去改变。因此国家产生了法律,宗教产生了戒律。如果顺其自然能改变习气,国家就不需要法律,宗教也不需要戒律了。如果通过戒律和法律都无法改变,又怎么能指望顺其自然而改变呢?

为什么我们到了一个团体会感到这也不习惯,那也不习惯?因为团体有规矩。这些规矩就是防止每个人的习气蔓延的,如果不习惯,说明你的习气毛病太多了。拿我个人来说,住山洞住久了,到丛林里就会感到不习惯。丛林里一切都是统一的,比如吃饭、上殿、坐禅、出坡都是统一的。丛林里规定不能串寮。如果你乱串寮,说你一次两次不听,就会被迁单。僧人听流行歌曲,说了不听,也要被迁单……

因为我们身上的“刺”太多了,所以到团体里才适应不了。如果我们没有习气毛病,一切都能随众,到哪里都是极乐道场。军队里有一句话:万众一心。丛林里也是如此,每天参禅、打坐、诵经、出坡,把你的习气磨光了,全身的刺拔完了,到任何地方你都能适应。比如每天吃饭之前先要供佛,养成习惯后,每当吃饭时就会想到先供佛。当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改变到一心只有佛的时候,其言行举止自然也就与佛相应了。

吃饭不供佛,买来的东西不供佛菩萨或者信仰的圣人,灵性上是得不到加持的。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吃饭都不愿意供佛,平时也不愿意礼佛,认为这是心外求法。难道古人就没有领悟到?有的人让他拜一尊木头佛可以,但不愿意拜一位老前辈——在世佛,对着一位老修行礼拜会脸红。为什么?“我执”在作怪。因为老修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看着我,我会感到不好意思。所以光能对着木头佛磕头还不行,还要能对着老前辈磕头。

实际上给老前辈磕头并不是老前辈需要,而是我们自己需要。佛门里把贪、嗔、痴、慢、疑列为根本烦恼,傲慢心是学佛的一大障碍。过去我认为自己没有傲慢心,实际上也很重。

微细的“我执”若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以前没有感到别人讲我的过错,那是因为他们讲的语气不够强烈,未刺中要害。有一位师兄说要考验一下我的定力,十几天中专挑我的毛病。

我渴望改变自己,渴望进步、提升,所以对他完全敞开,让他挑。每次挑毛病时我都比较平静,但内心还是不习惯。过后我才发现,为什么和他在一起会感到累呢?因为他专挑我的毛病。

十几天下来,他对我说了一句肯定的话:“心量还可以,能干一番事业,但智慧还差得远。”我说:“我根本就没有智慧,为人处事还差很远!”平时觉得自己还过得去,跟高素质的人一接触,就发现自己差得很远、很远。

一个人很难把自己完全交给另一个人。即便你愿意把自己交出去,也未必有人愿意接受你。如果碰到一个愿意接受你的人,那真是你的造化、你的福报了!要改变自己,必须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我自己学法的体会是:你交给对方多少,就会得到对方多少的加持力。也即你打开多少,就能往里面输入多少。

佛门里讲,真正的改变是心态的转变。学佛是为了成佛,不是为了永远信佛、拜佛。有佛的心量,才会有佛的智慧和佛的悲心。我曾经说过多次,做人要有大心量,何况在座的都想成佛!佛的心量可以包容整个虚空宇宙,所以才有超人的智慧和悲心。就像我计划在闭关中心盖一个千人的大食堂,如果没有这么大的空间,怎么也容纳不下一千人。

学佛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因为我们不了解佛的心量,总拿自己跟佛比。就像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大海,无法想象大海的宽广一样。因为他的境界不够,他的思想把自己的眼光框了起来,所以无法想象。只有到了海边,看到了大海,才能彻底改变他原来的想象。

同样,因为我们不是佛,所以也无法想象佛的境界,无论怎么猜测、估量都不对。学佛修道这么多年没有进步,就是因为心量不够,没有彻底打开自己。我们学佛要想进步,必须接受别人的批评指导。你们可以体验一下,当一个人无理地指责你时,你能对他合掌、弯腰、鞠躬,甚至向他顶礼,几次这样下来,你的心量就会几十倍、几百倍地增大。但是我们很难做到。

为什么大家做错了事,总会找理由推托呢?因为心量太小了,不敢承担。实际上只要做事就会有错,不做事就不会有错;只要开口说话,就有说错话的时候;只要吃饭,就会有咬到沙子的时候。你只要坦荡荡地把心放平就行了。不同的是,有的人犯了错误会承认,所以不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有的人不愿意承认,所以就一直错下去。

圣人会做错事,我们凡夫就更会做错了,没有理由不做错事。但是我们要学习圣人的敢于承担,学习佛的心态。只有以真实的心态面对事实,我们才会改变,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

修行,修神通,修定力,修智慧,修到最后是要在红尘中起用。如果施展不开,不能在红尘中起大用,又有什么用呢?那才叫“无用”。要修在红尘,悟在红尘,用在红尘。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来成就我们的。如果你不会用,就会毁了你,那是你自己的错。成就你的是他,毁掉你的是你自己。学佛的人应该把一切成就都看成是别人给的,一切过错都是自己造成的。要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高,才会成就。要发自内心地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做。虽然有时候也会说:“你学得好,比我强。”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傲慢心。有时候能认识到,但无法改变。因为没有魄力,不敢面对自己。

佛菩萨说要度尽每一个众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因地的时候,是这些众生磨练了他们,成就了他们。所以成了佛、成了菩萨以后,没有理由不度这些众生。就像有一天我成佛了,也会来度你们一样。从你们的内心来讲,你们是来求道的,而在我看来,你们是来成就我的,我们彼此之间应该感激对方。

人与人交往,彼此都是对方的一面镜子,看到别人有贪心,马上要警觉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贪心。打坐时要想一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平时要观察自己的言行。做弟子的要像个弟子,做师父的要像个师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做得不错呢?因为你不了解应该如何做弟子,应该如何做师父。当你了解了做弟子应该像一个孝子,做师父应该像一位慈父,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到家。

出了家要学戒,若不学,犯了戒都不知道。戒律是用来帮助我们端正身心,成就我们的。如果你的言行处处符合戒律,就不会感觉到戒律的存在。比如杀生这条戒,如果你已经超越了,从不杀生,你也就不会感到这条戒对你有束缚。又比如每天吃饭前供佛,刚开始会感到不习惯,时间久了,形成了习惯,每当吃饭时就会先想到供佛。

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学佛先学做人呢?只有先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为天人;天人成了,才能成佛。放弃做人想成佛,怎么可能呢?犹如盖楼房,不盖第一层,怎么可能盖第二层、第三层呢?只能是痴心妄想。

诸子中有一个故事:有个叫列子的向师父求道,三年师父才看了他一眼,六年才开始给他讲道,九年才与他盘腿共坐。现在的人求道,见到师父就要求皈依、传法,否则就跪着不起来,很霸道!

当年我向空有和尚求道时,吓得有话不敢说,觉得自己内心不清净,不敢求法。当时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他说:“内心不清净,这不怨你,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因为我们是来自欲界的众生,会有种种的欲望,不学佛,感觉不到,学了佛,才感觉到。如果认识到了还不改变,永远也修不上去。如果你说你是一位开悟的佛,却满身习气毛病,那你绝对不是佛。

《高僧传》中有一句话:当你闻到佛法时想成佛,当你见到佛时反而不想做佛了。当时看了不明白,装模作样地用了这么多年功,才明白。因为经上讲的佛是“头顶放光,口吐莲花”。接触了几个成就的人才明白,开悟的人看上去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看上去好像很庄严,派头十足。而真正有修行的人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

过去有句话说大自在、大成就的人反而很少出来度众生。佛成道时有两股力量在拉他:魔不让他度众生,天神哀求他度众生。佛也看到众生难度,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根深蒂固,说什么都不听进去。就像有的人来到佛面前不得其解:佛就是这样的吗?既不能给我力量,也不能给我震撼。来到魔王面前,反而感到震撼了。所谓“和尚不作怪,信徒不来拜”,有的人什么都干,信徒崇拜得不得了,认为他解脱了,超越了。一个老和尚什么都不敢干,反而被认为没有修行。释迦佛、观音菩萨都是超越了的人,为什么度众生还非常谨慎呢?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学佛不容易,不在言语中,也不在经典中,而在我们的行为中。一个人只有达到完全无我时,才能把自己完全交给师父。当你真的把身口意完全交给师父时,刹那间你的等级就与师父一样。为什么强调传法时要把自己完全交给师父,才能与师父融为一体呢?如果这一刹那你都做不到,都空不掉自己,你的根基也太差了,无始劫以来没有种过这个大善因。

对佛经依文解义,三世诸佛都喊冤——“我不是那个意思啊!”既然我们不了解佛,就按佛的教导去做就行了。就像你们来到这里,猜测我有什么用呢?把我交代的工作认真地做好,按照我教的方法去修,时间久了,自然就与我相应了。

同类推荐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儒家妙语话人生

    儒家妙语话人生

    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儒家妙语话人生》一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相信对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禅道与人道

    禅道与人道

    本书是在深刻领会禅学精义,拜读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对古今传承的禅的故事、禅的思悟、禅的智慧,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撷取其中对现代人生颇具开悟与启迪的哲理名言与精思妙论,与实际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加以浓缩概括和精要点评,使读者阅读后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从而为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积极有益的选择。全书共分十四章,以活泼生动的体裁,对禅道做了简要的概述,以发人深思的议论,对人生的轨迹做了精要的评析。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之泪灵

    末世重生之泪灵

    【(正文完结,无男主)前四十章与末世无关,看末世的请跳到四十章后】 末世第十年,林灵死了。十年的忍辱负重,为了报仇她苟延残喘地活着,生不如死。最后,为了所谓的“大局为重”,竟眼睁睁地看着仇人笑着离开……而她,只落得一个被丧尸分食的结局?可笑的是,在死亡的前一刻,她发现她所求的,不是复仇,而是好好地活下去。神秘声音出现,她在黑暗中向祂许下一个看似可笑的愿望。然后,当林灵再次睁开眼时,她发现,她真的重生在了一切错误都未开始的二十五年前。满心欢喜地开始重启的人生,封存的记忆也被拾回,命运的轨迹开始改变。这一世,她会还曾欠下的债,守护好想要守护的人。只是……非人类是什么鬼?
  • 你不爱自己,谁来爱你

    你不爱自己,谁来爱你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散文诗歌集,作者兰心以其亲身经历,抒写着爱的自我修复与救赎、安全感来自我们自身、打开心,让爱进门、那些美好的际遇、你不爱自己,谁来爱你等诗情画意的美文,既是散发着《爱的正能量》的心灵鸡汤,又是《心宽如海》的温暖沐浴。常年旅居海外的作者,更添一份《问佛》《修一颗温暖有爱的心》的感恩之心。而对爱情、幸福的解读,成为帮助年轻人选择生活的实用指导。
  • 因为痛,所以叫婚姻

    因为痛,所以叫婚姻

    国内首部婚姻疗愈系经典作品,最温暖感人的情感小说,传递婚姻正能量!这是一本最真实、最贴切的新生代婚姻生存指南都市情感小说,深度剖析从甜蜜期——疲惫期——千疮百孔的心理历程!齐雪欣对于十几年的婚姻生活逐渐感觉疲惫。并且,婆婆不时搅局,提出种种不近人情的要求,令齐雪欣感到苦不堪言。就在这个时候,老公杨学武出现了婚外情。齐雪欣对丈夫的背叛感到心灰意冷,为了孩子却不得不忍受着小三何韵的挑衅。一边是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小三,一边是抱着“妻子情人和平相处”心理的老公,面对如此千疮百孔的婚姻,齐雪欣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百忍成钢,与之白头到老,还是疲惫地撤离?
  • 传统企业电商之道

    传统企业电商之道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传统营销经验和多年电商实践经验的总结,旨在为传统企业展现一条清晰的电商发展思路,扫清发展上的障碍。全书从传统企业启动电子商务应从战略规划开始,以实战的角度,阐述如何定位,如何建立电商管理体系,如何做营销管理和分销等一系列内容。相信本书能成为传统企业开展电商业务的行动指南。
  • 古代哲理诗词三百首

    古代哲理诗词三百首

    该书选取了从汉魏到明清时期的近三百首富含哲理的诗歌,介绍创作背景,阐释诗歌主旨,重点突出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所谓的“哲理”,既包含反映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哲学原理,也包括佛、道、儒家的教义,更多的是一些古人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是中华名族创造的最高精神产物。相信今天的读者读来也会有很多的感触和共鸣。
  • 离宴

    离宴

    一场疾病,带走了夏念慈最亲近的一个人,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另一个人也离她而出,此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身世似乎并非表象那么简单,更甚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接踵而来的不幸迫使她远走赫尔辛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遇到了夏念生,一个与自己的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男人,夏念生会是夏念慈的那个他吗……
  • 阎王选妃

    阎王选妃

    《阎王选妃》第一部简介“这该死的头发,那么长……”女孩把烦人的头发拨到脑后。真不知道怎么了,头发长到这个长度剪也不是,不剪也不是。而且一般东西扎也扎不住。没办法,她只能天天披头散发的。“丫头,又在骂头发了。”一袭白衣黑发的女子来到她面前。嘴里含着笑,还隐隐有泪。“神仙外婆,它们好讨厌哦。每天这样,人家都当我是女鬼呢。”女孩不高兴的撇了撇嘴。这丫头。不知人人都想有这样美丽如丝的乌黑秀发,可小丫头就是不喜欢它。真不知道说她什么好。哎……这人世间是否有人来倾心呵护这青丝佳颜……本文集为“九世情缘全集”文共分为九部,即九世。每一世故意皆独立成本,但又相联相关。所以意为九世。*第一世《洛氏神女》已完结出版。本文为九世情缘的缘头部分,细心看会觉得很不错哟。亦古亦今,有穿越也有灵异预知!*第二世《阎王选妃》已完结,本文为VIP。共两部,即(阎王选妃1和阎王选妃2)第一部写的是阎王和青青的故事(古代)。第二部写的是(现代),主角是一个作者和秋如昔的后世阎青昔的故事。*第三世《丫头奸商》讲的是一个女子穿越到唐朝武则天时代与武后儿子们的故事。本文为VIP文。已完结。*第四世《天使的恶魔夫君》该文的第一部已完结,近二十万字。文章是架空的一个幻想时代,所以的东西皆有天马行空的幻想和灵异色彩,是我很喜欢的风格。第二部待续。*******************************************************清红轩文学论坛:http://m.wkkk.net/m.wkkk.net?&t=1
  • 产鉴

    产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术辨

    学术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般涅槃经集解

    大般涅槃经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