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7200000004

第4章 今晚讲的才是无上大法(1)

打坐的时候,一上座就要往外呼气。气不往上翻腾,不浮动,不躁动了,你坐在这里,心才会清净,才不会打妄想。如果气往上翻腾,妄想就特别多。

在打坐的过程中,如果气还是往上浮,没有沉下去,那就还要往外呼气。直到把淤在体内的气呼干净了,吸气的时候,气才会彻底地沉下去。气不往上翻腾了,你坐在这里,一方面不容易产生妄念,另一方面也不会因为胃气不断上冲而导致打嗝。

在最初阶段,你每吸一口气沉入丹田,你的肚子都会自然地“咕噜”一声。过了这个阶段就不会再出现这种现象了。气完全沉入丹田,人就不太愿意说话。因为一说话,就要把丹田的气拔上来,你会感到很累。反之,如果气没有沉入丹田,而是往上浮,你就会特别想说话。因为一开口说话,气就从嘴里释放出去了,你就会感到胸部很舒畅。这就是气往上浮的人特别爱讲话,气沉下去的人不爱讲话的原因。

当气沉下去,不往上浮了,杂念也就不容易产生,你动一个念头都会感到特别累。因为你动一个念头,就意味着把丹田的气拔出来。可是有的人气沉下去以后,马上就会昏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深吸一口气,让它停留在丹田里,这样头脑得到了氧气的补充,就不容易昏沉了。

但是,千万别让这股气停留在胃部,一定要沉入丹田,停留在丹田里。如果你没有学会沉气的方法,让气停留在胃部,就容易引起胃胀、打嗝。你有意识吸进来的这口气是后天之气,这口后天之气停留在丹田里,就容易把先天之气压下去,使它转向后背,进入督脉,上升到头顶。头脑得到这股先天的元气,就不容易昏沉。

你们都看到过喷雾器,它的原理就是通过打气桶,把“后天”之气打进壶里,把壶里原本储存的水逼出来。我们可以把喷壶的打气筒比喻成我们的嘴,打进壶里的气就好比我们吸进丹田的气,喷壶里的水则如同我们体内先天的元气。我们体内先天的元气很难升到头顶,尤其是男同志,先天的元气一充足,就漏掉了!只有通过吸进后天之气,把先天的元气逼到头顶,才不会漏掉。但这是一套完整的方法,其中有一些技巧。你们不要听到这句话就回去随便做,出了问题就不好办了。

修了这么久还不会调理生理,又怎么能调心呢?佛祖讲“降伏其心”,我们现在连身体都降伏不了,我都为你们着急!

大家还是不知道用功究竟是念佛好,诵经好,还是打坐好。我曾经作过一个比喻,我问你们:你们说吃饭究竟是吃包子好,还是吃馒头好?是吃面条好,还是吃稀饭好?不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爱吃什么就说什么好吗?不能因为你爱吃面食,就说大米不好;也不能因为你爱吃大米,就说面食不好。

吃大米和吃面食都能填饱肚子,都可以强身健体。无论吃什么,都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让身体强壮,有精力,能好好地工作。

有的人适合念佛,通过念佛容易达到专一;有的人适合念咒语,通过念咒语容易达到专一,不散乱;有的人喜欢通过打坐来对治自己的妄念。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它都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个方法使你达到一心不乱,让你能静心,入定,开智慧,这才是目的!

直到现在还有人说“念佛法门高”,也有人说“禅宗高”,还有人说“密宗高”!你不会修这些方法,哪一个对你来说都没有用!如果你说禅宗高,你不会用功,有什么用?或者你说密宗高,你也不会用功,又有什么用?你只会用念佛的方法,“念佛”对你而言就是最有用的、最高的!

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都喜欢追求那些复杂的、“高”的!这些所谓“高”的方法你不会用,对你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最简单的方法都不会用,又怎么可能会用复杂的呢?如果你会用一种方法,所有的方法你都会用。

“方法”是死的,没血没肉,无情无义,它要靠一个活的东西来运作。这个活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这才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活的东西。既然方法是死的,你怎么能说这个方法高、那个方法低呢?

如果你的智商高,给你一个方法,你会用,你就会说这个方法高;如果你的智商低,不会用,你就会说这个方法低。可能还会说其他的方法高。有的人说豆腐特别好吃,那是因为他喜欢吃豆腐;有的人说菠菜特别好吃,也是因为他喜欢吃菠菜。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嗜好、认知,妄加评断某个东西、某件事情,乃至某个法门。

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对治你的散乱心,对你而言,它就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哪种饮食,只要对你的口味,你就应该多吃;不对你的口味,你也不必说它不好,一文不值。我曾经说过,你认为是垃圾的东西,对别人来说也许是黄金;对别人来说是垃圾的东西,对你来说也许又是黄金。

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与你诵经达到一心不乱,有什么区别?你打坐达到一心不乱,与你念佛、诵经、拜佛、持咒达到一心不乱,又有什么不同?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能达到一心不乱才是最重要的!方法不是目的,是手段,一心不乱是资本,通过这个资本换出本来面目,达到西方净土,回归宇宙,这才是目的。

你可以不念经,不拜佛,不观想,不持咒,天天坐在那里念“苹果、苹果……”你也能达到一心不乱。但是天天念“苹果”达到一心不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你的头脑里、心灵里充满了苹果的形象!因此祖师们为了让人们既能达到一心不乱,头脑里又充满了佛号和佛的形象,就主张大家念佛,或者诵经、持咒、观想,因为这些都与佛有关。

譬如你念“阿弥陀佛”,在念佛的同时,你的头脑里也充满了阿弥陀佛的形象。这样既能达到一心不乱,又能把阿弥陀佛的形象观想出来,种进阿赖耶识里,也就是种进你的“灵魂”里。你在诵经的时候,经里经常会出现佛的名号,也能把佛的力量种进你的阿赖耶识里。

如果你的境界很高,这些最基础的功夫都修好了,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你都能达到一心一意,身、心、物三者都能融为一体,没有“能修”的心,没有“所修”的法,也没有“被修”的果,这也是三轮体空的境界。果真能做到,就是佛的境界!

可惜众生的根器太差,难以调教,只能让他们种点因,培点福。所以过去的祖师们,你问他怎么修行,他一看你不是那块料,便懒得教你。他知道教你,你也不会,干脆让你去念佛、拜佛、念经,种点善因,培点福报。什么时候你的智慧开了,有一定层次了,能修上乘大法的时候,他才把“法”传给你。往往在最初阶段,他就给你最初的法。如果你连最初的法都不愿意修,都修不进去,修不好,给你上乘大法又有什么用呢?

念佛法门是最简单的,你只要多念阿弥陀佛,哪怕念十句有九句散乱,只要有一句相应,种子就种进去了!

问: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出现了地藏王菩萨的形象是怎么回事?

念什么都一样,是你自己的想象。你把地藏王菩萨的形象储存在心里了,所以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地藏王菩萨的形象就出现了。为什么有的人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毛泽东的形象会出现呢?因为他对毛泽东的记忆比对阿弥陀佛的记忆更深,他没有把阿弥陀佛的形象录进脑子里,刻在心灵上,而把毛泽东的形象录进脑子里,刻在心灵上了。所以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毛泽东的形象就出现了。他以为毛泽东是菩萨、是神来了!实际上是他过去储存的记忆显现出来,播放出来了。

一个修行高的人在修道的时候,不会出现任何佛菩萨的形象。如果某位大成就者打坐的时候,什么观音菩萨来了,地藏菩萨来了,阿弥陀佛来了……说明离道还远得很,早得很!

刚才说的这句话,大家一定要听清楚,记清楚,这是指圆满成就的圣人才会达到这种境界。对于初学佛者,打坐的时候能出现佛菩萨的形象,已经让人非常高兴了!无论是真是假,只要出现佛菩萨的形象,对我们坚定信心都大有帮助。

佛菩萨没有固定的形象,他们是应众生的需求而显像。你说观音菩萨是男的,就是男的;你说他的脸是圆的,就是圆的,是尖的,就是尖的;你说他是鹰勾鼻子,就是鹰勾鼻子;你说他是蒜头鼻子,就是蒜头鼻子。中国人的观音菩萨都是蒜头鼻子,西方国家的观世音菩萨都是鹰勾鼻子。你说究竟哪个对?众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形象和喜好来塑造佛菩萨的形象。

我曾经讲过,佛菩萨不是某个固定的形象,他没有形象,只是一种力量。你与这个力量沟通了,你就可以成佛、成菩萨、成罗汉!为什么释迦牟尼是“佛”呢?因为他在修道的过程中,与道的力量相应了,也就是和宇宙最高的力量相应了,他就与这个力量融为一体了。这时候他就是宇宙的力量,宇宙的力量就是他。所以他能成为相应者、得道者、觉悟者,能成佛!在座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你和宇宙最高的力量相应了,你就得道了,你就是圣人,就是“觉者”!

平时无论在念佛、静坐还是做事,身心都要高度放松。只有在高度放松的情况下,你内在的力量才容易与外在的力量沟通,融为一体。即使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也要让身体放松。你可以想象自己的身体彻底地松了,通透了,空了,消失了,就像烟雾一样飘散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一种和宇宙力量沟通的技巧。

同类推荐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绿玉杖失窃案

    绿玉杖失窃案

    本书为着名故事作家李洪文先生的传奇故事集。本书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里面有令人欲罢不能的悬疑,有叫人瞠目结舌的惊险,有抽丝剥茧般的探案侦破,还有使人振聋发聩般的历史纪实……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读者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当您掩卷深思时,方能领悟到故事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能使你得到教益和快乐。
  • 笑傲江湖(第二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第二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其不仅靠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情节引人入胜,更能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数十个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如豁达不羁、舍生取义的令狐冲;娇美慧黠、挚情任性的任盈盈;阴鸷狡诈、表里不一的岳不群;桀骜不驯、老谋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洁、相思痴恋的仪琳;虚怀若谷、萧条离奇的冲虚以及逃避纷争、寄情于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打诨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为武侠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异彩。
  • 高楼也许通向地狱

    高楼也许通向地狱

    柳树这几天很闹心。相好小莉跟他说怀孕了,要跟丈夫离婚,非要跟柳树结婚不可。他不离婚,小莉这头不答应;离婚吧,跟妻子青豆和孩子又没法张这个嘴。柳树思忖半个月也没找出来跟青豆离婚的理由。最让他头疼的是女儿。一看到这个小家伙活泼可爱的样子,就像拿刀子割着柳树的心一样疼。小城街边的树被秋霜涂染上了油彩,陪衬着晚霞显得分外的别致。夜晚饭口的时候,因为女儿一直吵着要吃红焖鸭头,不常上饭店的柳树带着一家三口选个临街的饭店点了几个菜。
  • 脑核风暴

    脑核风暴

    末日变异者的重生归来,带回了变异者拥有的力量,超自然系的闪电力量,强大的力量,是为了守护身边之人。主角会被推往何方呢……丧尸,变异者,乃至世界幕后的真相。本书在起点首发,欢迎关注《脑核风暴》……作者QQ交流群:83659267
  • 第一伯爵夫人

    第一伯爵夫人

    “BOSS,夫人带走了一半公司机密文件。”坐在真皮大椅上的俊魅男子,唇一勾:“把剩下的一半给夫人送去。”威尔瞬间黑线,照做。“BOSS,夫人说今晚不去你家。”“告诉夫人,我去她家。”威尔再次黑线,照做。“BOSS,夫人抢了我们下午的合作商。”“把明天、后天的都给夫人。”“BOSS,夫人公开跟您宣战了。”“告诉整个商业界,我认输。”“BOSS,小天王约夫人吃饭,夫人答应了。”啪,笔断了,东方夜怒道:“该死的小子,敢打我女人的主意,送一百个女人给他。”【PS:绝对宠文,一对一,无虐!】
  • 婆婆来我家

    婆婆来我家

    小夫妻的生活过的好好的,忽然有一天,婆婆来了……
  •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余生再得共枕眠

    余生再得共枕眠

    这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治国与秦国一直不和,于是展开了多场战争。但治国的兵力远远不如秦国,也根本没有打下去的决心,于是一败再败,治国一再求和,可是秦国丝毫没有停战的打算。 治国为此想尽办法让两国停战,不想让百姓遭受战火,不想让国家为此消亡,不想让社会继续动荡。 为了还治国一个安定的生活,只好想出了这个办法......联姻 因此...两个正值青春年华却素不相识的少男少女,因为国仇家恨被拼凑到了一起...
  • 如何当个合格的老爷爷

    如何当个合格的老爷爷

    我就想知道我救了一个萝莉为什么会上不了天堂?为了救一只小偷萝莉,苏启明遭遇车祸身亡,然后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成了一名,老爷爷?
  • 团队培训游戏全书

    团队培训游戏全书

    本书以案例形式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取得成功,在当今充满挑战的时代,人们很容易陷入孤立的状态。但是在今天复杂的社会中,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单独完成所有的事情。成功的关键就是:个体、团队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灵活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