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1600000003

第3章 初识博弈:跟着哈佛人了解博弈(2)

博弈启示录

生活中,人际博弈无处不在,人人都在进行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某个群体的博弈。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要运用理性智慧分析事件的原委,做出最合适、最正确、最科学的策略决策;同时,还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深入地学习博弈论,掌握人际博弈的本领,因为这是做出正确的策略选择的前提。

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哈佛大学博士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即使是鹦鹉也可以被训练成经济学家,因为只需要学习供给和需求两个词。”随后,一位哈佛的博弈论专家把这句话的内涵延伸了:“这只鹦鹉若想成为经济学家,还要学习纳什均衡这个词。”

由此可见纳什均衡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纳什均衡呢?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由数学博士约翰·纳什总结提出的。在经济学中,纳什均衡指相关量达到某个稳定值。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对峙的局势:假设有N个人参与博弈,无论谁单独改变策略,都没有人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当博弈的所有人都处于对抗状态时,每个人都能威胁和要求另外几个人,我们需要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而避免大家各自追求个人的最大利益而不能相互妥协,甚至相互攻击的结果。这个使得所有人都认同的基点就是纳什均衡的平衡点。

在哈佛,导师们给学子们讲授纳什均衡时,常用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例。

某小镇的主要交通线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笔直公路,有两家超市要在这个小镇开分店,而两家超市的商品以及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决定超市生意好坏的关键因素就是地理位置。如果超市离居民更近,那么超市的生意就能更好。因此,两家超市都希望位置靠近更多的居民。

其地理位置我们用下图表示。

其中A为这条公路的二等分点,B、C为公路的四等分点。我们假设B点为第一家超市的地点,C点为第二家超市的地点。这样一来,A点左边就是第一家超市的势力范围,A点右边则是第二家超市的势力范围,两家超市平分了这个小镇的顾客资源。

可是,这样的位置分配是不会稳定的。因为超市是以逐利为目的的,对它们而言,拥有更大的势力范围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顾客资源,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也就越大。为此,两家超市都努力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尽量将位置选在离A点近的地方。

在两个超市定位的市场竞争博弈中,居于B点的会努力向右靠,位于C点的会努力向左挤,最后的结局就是两家超市都紧挨着位于中点A的位置,这就是纳什均衡的位置。处于这个位置,谁也不愿意移开一点,因为那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丧失,这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情况,也就是纳什均衡。

当然,这是在假定博弈参与者是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之下才成立的。因为,理性人的特征就是唯利是图,只要改变策略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就会选择带来更多利益的策略。如果超市经营者为了树立亲民形象,不希望居民认为他唯利是图,那么即使将地点选在B点和C点也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这种情况下博弈的参与者并非理性的经济人,因此即使情况相对稳定,也不是纳什均衡。

总之,该博弈中的两家超市挤在A点附近才是唯一的纳什均衡的平衡点。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多家电视台的主打节目在时间段上的重叠问题,本质上就是位置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点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个。总之,纳什均衡就是理性参与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稳定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任何参与者都不愿意首先改变自己的决策。

博弈启示录

生活中,彼此间或者出现分歧或者出现竞争的非合作博弈的情况经常发生。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努力追求纳什均衡,这才是明智的。2004年4月2日,微软公司和SUN公司携手向全世界宣布:“微软公司和SUN公司将达成一个长达10年的产业合作协议。”两家公司的合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多年里,微软公司与SUN公司之间从市场竞争、技术竞争到两个总裁之间的口水战,明争暗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现在双方达到了纳什均衡。深得哈佛博弈智慧精髓的比尔·盖茨选择了与对手共同创造纳什均衡,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这让彼此可以减少竞争的损失,共享市场利润。

社会:没有硝烟的博弈战场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博弈战场。看看下面这个实例,你会有所领悟。

杰弗里·瑞波特曾在哈佛商学院任职九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教授”。他曾向他的学生们说过这样一件事:

那时,他在哈佛上大二。一次动物学选修课考试,教授推着一个蒙着布的巨型的类似鸟的标本走进了教室,学生们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两条细长的腿和一些羽毛。考试的内容是对这个标本进行描述,但不能揭开盖布,只能凭借自己所能看到的推断性地描述它的迁徙特征、饮食结构、交配习性、科目属种等。

虽然觉得荒唐,但是大多数人都开始写观察心得和结论。只有一位学生因为那块盖布而大动肝火,和教授吵了起来,结果,那位学生没有通过考试。

在这场教授和学生的博弈中,那位放弃考试的学子因为不理智而采取针锋相对的博弈策略,结果没有通过考试。而大多数哈佛学子却能够理智地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情况,进而选择正确的策略,从而顺利通过考试,获取胜利。一场平凡至极的考试就是一次博弈,拥有博弈智慧的人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获胜。

哈佛大学作为全世界学生梦寐以求的学府,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博弈战场。博弈不仅存在于哈佛学子之间,也存在于哈佛大学与哈佛学子之间。哈佛大学不仅在录取哈佛学子时非常严格,连考核标准也极其严格,在哈佛大学,学子们成功拿到毕业证不是易事。各种严格的标准是哈佛大学给哈佛学子出的难题。在这场博弈中,学子们选择的应对策略是努力达到要求,在对方的“为难”中成就自己。当然,哈佛大学也通过这种“为难”对方的博弈成就了学校的百年声望。

作为社会缩影的哈佛是如此,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随时随地要面临各种博弈,博弈的“战争”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

孩子上学就是个典型。从孩子开始接受教育起,家长们就开始为孩子寻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长们往往不惜一切代价送孩子上高质量的幼儿园,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去名校读大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优质幼儿园的孩子升入优质小学的概率更高,优质小学与优质中学、优质高中、名牌大学挂钩,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拥有好工作,获得高工资。可以说,家长自孩子上幼儿园到上大学的十几年的时间里,都在不断地做选择,在进行着教育博弈。

此外,博弈“战争”还存在于学习的细节中。就以高考填报志愿为例,不是我们想上哪所学校就填哪所学校,我们还要考虑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为了避免“高分上低校”,并且确保能够被录取,我们就要揣测各学校的报考人数,推断竞争的激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行的博弈。

工作中更是处处存在着博弈“战争”。比如作为企业领导人,他会考虑怎样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怎样战胜对手等。他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都会考虑许多,比如他在决定是否将自己的产品降价以及降价多少时,他会考虑降价是否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这种购买欲能够使购买量增加多少,其他同类产品的厂家是否也会降价……他在与消费者、同行业、相关行业、市场进行着博弈。

博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弈者是否足够理性。一个理性的人在博弈的时候,会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以自己获得最大利益为原则,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对策。从理论角度来说,这个对策就可以将利益最大化。比如你梦想到哈佛读计算机专业,但是哈佛竞争激烈因而成功率很低,你的条件更适合申请麻省理工或者斯坦福大学。那么,你完全可以放弃哈佛,这才是属于你的最优策略。当然,很多时候你的最优策略对他人来说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而当你的感性思维控制了你的行为的时候,博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比如你怀疑你的恋人移情别恋了,你痛恨他用情不专,于是一气之下将他打伤,你因此触犯了法律。这时你不仅失去恋人,还自毁了前途。这个博弈结果就是最差劲的。在人际博弈的过程中,感性思维常常等同于狭隘无知,而理性思维则更有利于发挥智慧,让自己在博弈之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运用博弈论就可以创造交际的新局面。因此,无论何种情况,你的选择一定要合情合理。所谓“合理”,即是符合理性思维,能够获得最大利益;所谓“合情”,即是符合社会基本道德,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宽容谦和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欣赏,做事也更容易成功。要做事先做人。人际博弈论告诉我们,倘若希望人际交往能够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采取非对抗方式。

看,社会中到处都是博弈的影子,社会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深谙博弈智慧的人才能在其中如鱼得水。

博弈启示录

社会是个体博弈和集体博弈合力的结果,在社会博弈过程中,人们往往严厉打击与社会整体利益相悖的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诸如扰乱社会治安、私自开矿挖山以及黑恶势力等。要知道,维护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才能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形形色色的博弈。将博弈论中的精髓拿来为我所用,争取获得每一次竞争和选择的胜利,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无往而不利。

同类推荐
  • 知识名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知识名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做心平气和的女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女性情商课

    女人最宝贵的财富不在别处,在于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写给女人幸福一生的忠告: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幸福是感觉的,不是炫耀的;不刻薄,尖锐的话题要用平和的语气来说;不抱怨,从控制情绪开始;优雅的谈吐让你魅力四射;工作让女人更有魅力;爱人是沙,握得越紧失得越快;告诉他,他是你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 做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那些民国女神教我的事

    做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那些民国女神教我的事

    美丽和才华,成为构成民国女子的“基本要素”。当我们怀着“怀旧”的情感,回眸民国红颜,不能不惊叹:原来在我们的世界上曾经生活过如此美丽的精灵!林徽因、张爱玲、孟小冬、周璇、蝴蝶、唐瑛、吕碧城、董竹君……她们美丽的身影永远令人崇慕与怀想,我们在感叹时光无情的同时,更加感怀她们留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缤纷绮丽的传奇人生。
  • 为人处世必学的鬼谷子智慧

    为人处世必学的鬼谷子智慧

    通过对《鬼谷子》的学习,将让你懂得如何掌握谈话的节奏和技巧,交流的方式,如何处理人情世故等,推而广之,从应用的范围来看:阳、动、刚、张、方等都可归为捭术;阴、静、柔、弛、圆则可归为阖术。变阳为阴或变阴为阳,以静制动或以动制静,以柔克刚或刚柔并济,都可以说是捭阖之术的延伸与推广。
  • 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通过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文本所展示的内容等方面的关照,探讨其中深含的思想哲理及人生智慧,挖掘其哲学和智慧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提供一个对《西游记》除却文学艺术视界之外的、文化与生活智慧角度的考察与评析,开拓其作为经典艺术作品的当代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生命不息

    生命不息

    媲美《偷影子的人》的奇思妙想,超越《返老还童》的情节构思,奥普拉鼎力推荐,畅销全球28个国家,2013英美第一畅销小说,英国科斯塔奖年度最佳长篇,Goodreads读者票选2013年度最佳小说,《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亚马逊,邦诺书店,BookPage, Goodreads,《西雅图时报》等20多家媒体“2013年度最佳图书”,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100本人生必读书”之一,《暮光之城》制作方购下电影版权,影片改编进行中……
  • 变臭的萝卜

    变臭的萝卜

    文章靠人做,这话确实不假。要做好文章,就得有自圆其说的本领。如何自圆其说呢?那得看你有否发挥联想,能否从常理中找出可以链接的某些变化因素,使之恰到好处地结为一体,让人觉得既耳目一新又无懈可击。
  • 评论家论温亚军

    评论家论温亚军

    身为武警,温亚军是带着陕西人特有的拗劲、闷劲,带着对于西部乡土的记忆和文学的执著登上文坛的。正如评论家孟繁华所言,他“不是那种暴得大名的作家,他是靠自己的韧性,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和探索获取对小说的理解和成就的,他从新疆一路走向北京,在红尘滚滚的文坛杀出重围”(孟繁华:《作为文学资源的伟大传统》,《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温亚军17岁参军到喀什,一待就是16年。
  • 王妃她不走寻常路

    王妃她不走寻常路

    温灵在被男友抛弃后,出了车祸,岂料竟然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即为王妃,本该做好自己的工作,可是肖君易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她的底线信任破裂,伤心远走他乡后,遇上三年前一直等候自己的肖君寒生死相伴,以命换命,为了不顾名声改名换姓再嫁他人,从林羽嫣到苏默云肖君寒的不信任保护让苏默云渐渐感到疲惫,即使身为皇后也有许多无可奈何心远了,苏默云不知该何去何从废后两个字让苏默云彻底心碎,再次离开京城,发誓不再回到这个夺走她一切的地方阴谋、权力相争,最后苏默云的归宿在哪……
  •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1899年7月21日,芝加哥郊外的奥克帕克村,盛夏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一位普通的母亲欢欣地记下了自己的长子出生的情形:小鸟儿唱着它们最悦耳的歌来欢迎这个幼小的陌生人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幼小的陌生人生下来身长2尺3,体重8斤6两,头发又浓又黑(长大后变成赤黄色),眼睛深蓝色(长大后变成棕褐色),皮肤赤褐色,胖乎乎的脸颊上一边一个小酒窝,出生后的第一声哭喊孔武有力。他就是日后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的厄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 玄风庆会录

    玄风庆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等陀罗尼经

    大方等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孽乱浮生

    孽乱浮生

    格心,23岁,她说:“爱上你是我最美丽的痛,我已经后悔,你呢?”荣云宏,23岁,他说:“爱一个人,就是宁愿折下自己的翅膀看着她飞翔,哪怕痛了自己。”荣云赫,23岁,他说:“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你是善良的人,可我不是。”他让她心碎,爱,忍,等,恨——生活由一个个折磨填充,她选择隐忍,暗自吞泪。当干涸的眼睛再也流不出液体,她变成了一只无情无爱的刺猬,全身芒刺,因为真正地痛过了,才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他们是荣家孪生兄弟,手足情深因一个女孩的出现而开始了明争暗斗,同胞相逼,两个男人交织着爱恨情仇,在亲情与爱情之间缠斗,不为家财为女色,不爱江山爱美人。是谁步步为营?是什么引发了整个家族的荆天棘地?还是贪慕虚荣埋下的孽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间千万事,缘起缘灭恨生恨灭就在那一念之间。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片段一“我要这个。”荣云赫指着堂内最显眼的柜台处,那是戴宝的经典之物,一串钻石手链。“你这是干什么?”格心惊讶地想收回手,可是手链已不偏不移扣在了自己手腕上。“就当我为上次的事情道歉。”荣云赫真诚地看着格心。“不用了,我已经把它忘了,这个我不要。”格心忙着要解下手链。“戴着,否则工作不保哦!”荣云赫笑着不轻不重地留下这句话出了店。片段二“格心,年庆后我就挑明我们的关系,还有,我不许你有压力,我父母不是只讲究门当户对的人。”格心想起了荣云宏的承诺,放心地笑了,他说的那么郑重其事。全场洗耳恭听着喜事,好消息就是:今天趁公司酒会之欢为荣腾大少爷荣云宏举行订婚仪式。然后在一阵沸腾的掌声中,荣云宏牵起了身边的姑娘缓缓步上台,两个人脸上是笑容满溢。格心的两颗眼泪在没人注意下随着手中的饮品渗入在深红色台布里…片段三他说:“让我带你走,我们重新开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向她描述着北海道的美丽景色,他一直记着那个紫色的梦,紫色的承诺。她说:“下辈子吧!别喝孟婆汤。”他说:“我不相信下辈子,我只相信今生。”她说:“不单下辈子,今生,我也一定不会放过你。”她说的咬牙切齿,内心波涛汹涌。北海道的那片紫色,是她憧憬的未来,可是她已经等的关上了心门。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