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500000005

第5章 严守心门,活在当下(1)

梁先生说:“活在当下是最大的务实,是踏踏实实做人的根本。存活在往事的回忆或对将来的臆想中都毫无意义。”不得不承认,人没有上辈子,也没有下辈子,只有这辈子。所以,过好这辈子,活在当下方是对生命负责与珍惜的可取之道。要知道,与其在回忆往事或是幻想未来中惶惶终日,不如珍惜有限的时光,活在当下,让生活精彩无限。

人生一世,应活在当下

梁先生语录:

活在当下是最大的务实,是踏踏实实做人的根本。存活在往事的回忆或对将来的臆想中都毫无意义。

梁先生在对人类文明进行三分法时所提出的“意欲持中,立足当下”的哲学理论是非常发人深省的。人生于世,时间总在向前走,而人们的心,却可能在某处逗留。世上不乏活在过去的阴影中的人。

一天,佛印与东坡二人正坐在船上把酒话诗说禅,这时候,不远处的水面忽然响起了“噗通”一声。接着,就听到有人喊道:“快来人呐,有人落水了!”

佛印赶紧跳入水中,将人救了起来。一看,原来被救起来的是一位女施主。待女施主醒来,佛印问女施主:“施主年纪轻轻,却为何要寻短见?”

女施主痛苦地回答道:“我前年刚结婚,现如今,丈夫抛弃了我,我的孩子也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佛印立即问道:“施主,你三年前是怎么过的?”

女施主眼睛为之一亮,激动地说道:“那时候我还未出阁,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快乐自在的日子。”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

“你不过是被送回到了三年前。为何你现在就不能无忧无虑、快乐自在了呢?”

这位女施主恍然大悟,自此再没有想不开过。

故事中这位女施主之所以想不开,就是因为即便过去已经过去了,但她仍然被丈夫抛弃的阴影所困扰着,不能跟着时间向前走,不但荒废了当下的美好时光,连带往后的美妙生活也抹得一干二净。这不应当是为我们所取的生活态度。

然而,世上也不乏幻想家与空想家。当然,毋庸置疑,有的幻想是创新的标志。试想,莱特兄弟若是不能幻想在空中飞翔,他们最终能制造出飞机来吗?但是,想象归想象。一味地幻想,甚至是空想,那必然是行不通的。这样的人,对待生活可能会走两个极端。一是走上把未来想象得过于美好的极端;二是走上预知烦恼的道路。这对于我们有限的生命来说,不仅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戕害。

所以说,活在当下才是王道。何谓当下?梁先生将它定义为“即心”。他说:“看当下就是心在心那一个地方。平常人的心差不多离开了心。心是生活之主脑,心与生活当然不能分,分开便不对。平常人的心,似乎太滑易溜,很少生活在那里心就是在那里的时候。”所以说,若是让自己受困于往事的阴影中,抑或是将自己置身于对未来的空想中,那么心就与生活分开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身心分离,“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此一来,何以静心,怎能看到当下的幸福?

由此可见,人生于世,应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才能甩掉过去强加于自己的人生的包袱,才不会预知未来的烦恼,才懂得脚踏实地地做好眼下的事,珍惜此时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抛开烦恼与忧伤,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否则,“时不我待”,等到耋耄老年,憾恨而死,何苦呢?

释迦牟尼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佛祖寥寥数语,便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云水随缘,活在当下。把心交给生活,不偏不倚,才能真正地了解生活之情趣,明察人生之真味。

所以,梁先生强调,活在当下,一方面要把心安置在生活中,另一方面要“正心”,即让心“不倾欹于外也”。

这看似很玄妙,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不好的事,要有“往日种种譬如昨日死”的达观与决绝,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好了伤疤忘了痛”。相反,这是另外一种“吃一堑长一智”的方式,淡然无声,却又泰然果断,如此一来,才能做到“当断即断”,才不至于因昨天而让今天甚至是明天蒙羞。而对于美好的事,也不能“思念成疾”。有人说,喜欢怀念昨天的人,那是因为他今天过得不好,明天没有希望。事实上,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人生于世,美好的瞬间或是时光定当珍存,但不可靠它度日。要知道“来者可追”的道理。更要知道,每一个未来,都是昨天迈过今天到达的。所以说,今天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这,也正是活在当下的意味。可以说,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将心置于生活中的表现。

而要“正心”,坚持让自己的心不偏于外,不妨坚持自己的梦想。人生于世,最初的梦想,是我们的初恋情人,是我们的故乡,是我们一生的追逐。不论何时何地,切不可抛弃。梁先生一生坚持思考人生和社会两大问题,最终他学而不止,思而有成。这也正是他“正心”的方式。人生中,我们可以以此为鉴。

总而言之,人生一世,应活在当下,才能感知生活的美好,熔铸生命的意义。

我心不懈,时时勤拂拭

梁先生语录:

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对付自己,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办法,对于一切事情也就没有办法。

《坛经》上有一首有名的偈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人生几十年,要严守心门,活在当下,也必须“时时勤拂拭”自己的心。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何得知?

人生旅途中,过客匆匆,春天刚绿起,夏天的炎热便悄然而至;秋天刚到,还未曾折一枚红叶藏于书中,便已是霜满枝丫雪满坡了。寰宇之下,等不来天长,盼不到地久。人若总是在翘首期盼,偏偏难有所得。不如静下心来,活在当下,好好欣赏路边的风景。

大多数时候,人之所以痛苦,无不是因为迷于远方。一生一世,都在眺望远方,以为“远方的才是好的”,因而容易错失眼前的良辰与美景。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生的一大憾事。所以说,人要活在当下,才是人间正道。

但是,人心是最难掂量与把握的东西,也是最难管制的东西。大千世界中,纷繁复杂的世情,更容易让心迷失,指不定下一秒,心又为生活所困了。所以说,人们要时时拂拭自己的心,活在当下,切莫让它在翘首远方的过程中走上迷途。

对此,梁先生强调,人要活在当下,获得快乐,应该求助于内,而不是寻求外力以图缓解自己的苦痛。这也正是当初梁先生钟情于佛家的原因。梁先生认为,一切问题原都出自人类生命本身而不在外面,但人们却总是向外面去求解决。佛家普度众生的方式便是教人们从内心去解放自己,注重内修、自省,而这也正是梁先生“对付自己”的方式。为何梁先生会以“内省”来“对付自己”?我们通过下面这则故事来看看内省的威力之所在。

有位年轻人觉得自己的心灵已经麻木了,他一直在抱怨无趣的生活和永无休止的工作,于是他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完之后发现这位年轻人不是身体有问题,而是心理出了问题。

于是,医生问年轻人:“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海边。”年轻人回答说。

医生接着说:“我给你开了三个处方,你拿着它们到海边去,你必须在早上9点、中午12点和下午3点分别打开这三个处方,并且只有在准点打开处方才行,若是不到时间,不得打开。”

这位年轻人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去到了海边。

9点的时候,他打开第一个处方,看到上面写道:“专心倾听。”他开始用耳朵去倾听,他听到波浪声,听到海鸥的鸣叫声,听到海风私语声……

12点时,他按时地打开了第二个处方,上面写道:“回想。”于是他把过去与亲朋好友相处的时光认真地回想了一遍,这让他内心充满怀旧之情……

下午3点整,他拆开了最后一个处方,上面写道:“回顾你的动机。”于是他开始回顾过往中的每件事,每个人,每个情形……然后不断地反省,这时候,他很痛苦地发现自己很自私,从不肯肯定别人,不能认同更为高尚与纯正的动机,他总是活在对他人的质疑与否定中……而这也正是他现在不快乐的原因。

由此可见,内省能发现自己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的缺陷,寻找到完善自己的方式与途径。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若要严守心门,活在当下,就当坚持自省,常常反省自己,才能从内心出发,真正摆脱人生的苦闷,真正地让自己快乐起来。梁先生便是一个深谙“内省”之智慧的人。

可以说,梁先生为人处世,不仅在理论上强调要自省,在现实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躬行着“自省”,以此为纲来对待自己,进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清明、安静,“往者可鉴,来者可追”,活在当下,是梁先生对自己一生不变的要求:活在当下是最大的务实,是踏踏实实做人的根本。存活在往事的回忆或对将来的臆想中都毫无意义。

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总能保持清醒与理智的头脑,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活在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幻想中。从梁先生一生中坚持不懈地思考的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中,以及他的践行中,便可见一斑。

人生中,若想严守心门,活在当下,就当如梁先生一样,坚持不懈,时时拂拭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内心无疚的人。常常扪心自问:“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过而不留于心,不悲不惧

梁先生语录:

信得及一切有定数(但非百分之百),便什么也不贪,什么也不怕了。随感而应,行乎其所当行;过而不留,止乎其所休息。

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世上人人都有私情人欲实乃人之常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世人常常会痛苦,会将自己掷于欲望的漩涡中不得而终。可以说,人心之所以沉重,多在于向外的求索。求而不得,所以生悲,因此而烦恼困顿。

再者,当人们向外求索有所得时,便容易患得患失。没有得到之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之后,则害怕会失去。总之,自始至终都因为私情与人欲而奔走,而心境也随之而大起大落,甚至完全被它们所左右。

《红楼梦》的开篇偈语写着:“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其中的玄机,是在劝诫人们应当看淡名利,名利过而不留,繁华锦绣,终将落幕。如此看来,之于名利,人心私情当淡去。须知,声色名利过而不留,无须悲伤,亦无须忧惧。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名利未得时,他会把名利当做自己毕生的追求,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当声色名利全都握在手中的时候,要么害怕失去,要么害怕被人夺走,于是机关算尽,老谋深算,以图将声色名利套紧、套牢,而其中的滋味儿,也不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殊不知,功名乃瓦上之霜,利禄如花间之露,人生无千年之寿,花开无百日之红。不如活在当下,享受眼下所拥有的,让一切顺其自然。

对此,梁先生比较推崇“所欲得遂则乐,所欲不遂则苦”。他认为,人之所以苦,是因为有欲求于外。所谓欲求,“是短缺,不遂是本然”。因为这样,所以,人们常认为,人生苦多于乐。梁先生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他说:“生命根本上自己是生活,实无待找。若是把生活重心放在生活里面,实在时时都是不成问题,时时是满足,时时是畅达溢洋。”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将自己置身于生活当中,满足于当下生活中所拥有的,而不是总欲求于外。这样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才能让人生的乐多于苦。

一句话,人生于世,声色名利过而不留,我们无须为之奔走呼号,更不必因之而悲伤惧怕,相反,我们应当严守心门,活在当下,对于声色名利,保持淡泊之心。

但是,这并不是说,人生中,我们得做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更不是说,人有私心私欲就是可耻的,是不对的。相反,人心私欲,有,才是正常的。只是“人若随身而转,则总是向外求,总是有物与之相对待;若从乎心而动,则能与物无对。”因此,若是“心从乎身”便会“放于外”,会因名利的得失去留而悲,而惧。抱以这样的心态,是难以活在当下,感知当下生活中的美的。因此,对于声色名利,梁先生主张“过而不留才是天理之自然,亦即是公”。

可以说,人生几十年,对待声色名利,能有如此平静的心态,方能做一个自然而快乐的人。譬如陶潜,他能“不为五斗米而为乡里小儿折腰”,其清高可见,其过而不留之泰然亦可见,其忧其惧,却不曾见。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能活在对田园生活的陶醉与欣赏中,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也跃然纸上。

在这一方面,梁先生是我们的楷模。梁先生长寿的秘诀之一在于他对声色名利的“淡泊无我”。梁先生的儿子曾评价父亲说:“从先父那里感到的是无所图,即无我。我以为他一生为之忙碌的许多事,都只有用‘无我’二字才能理解。”这从梁先生为乡村建设的奔走中可见一斑。可以说,梁先生始终都以“过而不留”的心态对待名利,不悲不惧。

再有,梁先生不置产业,不求奢华,一生俭朴,有人说他生活简约一如持戒律之僧,他常说:“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因此,梁先生面对名利荣辱,始终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能始终秉持活在当下的心态,不断思考,著书立说。

同类推荐
  • 国学之光 女性之美

    国学之光 女性之美

    从中国女性的生存现状及环境入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修养、礼仪、心态、治家、孝道、婚姻、教育等8个方面,通过理论梳理、案例剖析和实战指点,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个人形象,提升国学艺术修养,打造优雅完美女人;如何开阔心智模式,获得自信祥和与内心笃定,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与魅力;如何消除夫妻误解,避免或摆脱家庭危机,营造爱情婚姻幸福之道;如何散发母性光环,通过科学教育方法,呵护儿女成长,培养现代栋梁之才。
  • 你努力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前奏

    你努力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前奏

    《你努力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前奏》是才女陈静写给千万年轻人的人生成长之书。抛弃常规的心灵鸡汤文,陈静用充满感染力的文字,与无数年轻人分享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几十篇发自肺腑的诚意之作,每一篇都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内含数十篇原创励志作品,十几万字的生活感悟,告诉读者:生活从来不会亏待真正努力的人,每一个孤独的当下,都暗藏着一个更优秀的自己!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少光芒!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口碑就是最好的推荐!阅读陈静最用心的作品——《你努力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前奏》,人生充满正能量。
  • 礼仪全书2

    礼仪全书2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经理成功之道:修养之道

    经理成功之道:修养之道

    本书从修养的角度出发,以特有的轻松和风趣睿智讲解了成功的道理及方法。
  •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汇集了诸多名人故事和具有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伟大的思想精华有益于孩子们道德灵感和生命智慧的索取。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观念的时候,孩子在此时接受的教育是高尚的思想,并且要修炼良好的举止操行,形成健康、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够深入浅出地道出大道理,并且能令孩子高兴。
热门推荐
  • 古墓王爷太腹黑,神医娘子很白痴

    古墓王爷太腹黑,神医娘子很白痴

    她刚帮一男病人插尿管,咋就无缘无故的穿越啦?穿越也就算了,还穿越到死人古墓里!这男人死就死了,还非抓着她的手不放!救命啊!咦?…喊救命的是他?好吧!既然穿越过来刚好带有吊瓶先给他输液,扎两针先!救醒他非但不说感谢,还总是损她,捉弄她!还说她最最心爱的护士服是丧服!本故事纯属虚构
  • 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超级媒体大腕杨锦麟、台湾两性作家郑匡宇联合力荐!著名情感作家、实战派顶级婚恋导师、“微观爱情”理论的创始人陈保才,迄今最犀利的“红尘法则”。作为“两性鬼才”,陈保才在新书中通过一个个现实中鲜活的案例,层层剖析,贡献独家婚恋方法论,揭示情爱中最大的秘密!用多少力去爱?怎样爱才能不受伤?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得到爱情本身重要得多。在准备婚礼之前,请先准备婚姻。
  •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儿的人,能够使难成之事心想事成;能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能够在商战中左右逢源;能够迅速说服他人,赢得宝贵的合作机会;能够受到上司的重视,深得同事的喜爱、赢得下属的尊重……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通过大量的故事及生活实例来告诉你如何历练“会来事儿”。
  •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时代放声歌唱:贺敬之传

    为时代放声歌唱:贺敬之传

    贺敬之是我国著名诗人,生于1924年,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人。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丁七玲编著的这本《贺敬之传(为时代放声歌唱)》依照时间顺序,系统梳理了贺敬之90年来的经历与成就。全书分为苦难童年、少年漂泊求学路、延安岁月、建国前后、为伟大时代歌唱、艰难时期、诗人当部长、新古体诗开新诗境、暮年的坚持等9章。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小西天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小西天

    本书以30年代西安大旅社“小西天”为背景,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各阶层人士,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西北风情图。
  •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间谍风波

    间谍风波

    1937年,上海已经完全被日本人控制。沦为孤岛,日本人在上海展开了重重的阴谋,最终都被间谍机智粉碎,日本人设计一份《归原计划》,所有的一切,围绕《归原计划》展开。
  • 花颜策

    花颜策

    太子云迟选妃,选中了林安花家最小的女儿花颜,消息一出,碎了京城无数女儿的芳心。传言:太子三岁能诗,七岁能赋,十岁辩当世大儒,十二岁百步穿杨,十五岁司天下学子考绩,十六岁监国摄政,文登峰,武造极,容姿倾世,丰仪无双。花颜觉得,天上掉了好大一张馅饼,砸到了她的头上。自此后,她要和全天下抢这个男人?---------------云迟:立在青云之端,学的是制衡术,习的是帝王谋,心中装的是江山天下,九重宫阙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执掌社稷朝堂,将自己修剪得无欲则刚。花颜:自诩是尘埃之下,有七情六欲,不喜天子堂,偏爱市井巷,踩着十丈软红,遍尝人间百态。觉得最好,莫过于青山绿水,你许我一生,我伴你一世。————————————————————————————————如果《妾本惊华》让您欢喜,《纨绔世子妃》让您热爱,《京门风月》让您留恋,《粉妆夺谋》让您不舍,那么,这本《花颜策》,我想,可以这样定义,它是一本每日写着,都会惊艳我自己的书。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愿您与我一起,惊艳这本时光,温柔这段岁月。姑娘们,【收藏】+【留言】,我的文章,您的陪伴,明月静好,春风安然。
  • 六十种曲玉合记

    六十种曲玉合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