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6100000002

第2章 简单材料的书法传播(2)

刻写甲骨文的人多为贞人。董作宾认为:“卜辞中书名的贞人,也就是这一个卜辞的书契者。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史官的手笔,以及他们各个人的作风。”(注:董作宾:《甲骨文研究断代例》,引自“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外国通信员、编辑员、助理员共撰:《庆贺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集刊外编第一种,1933年,第421页。)陈梦家则认为:“我们看到许多同版的卜辞,同属于一个卜人的卜辞,其字形的结构与风格不同处,正证明了卜人并不一定是刻者。”(注: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第16页。)陈炜湛则认为:“商代除了有一个‘贞人集团’而外,还有另外的史官专任契刻之职。”(注:陈炜湛:《甲骨文简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3页。)饶宗颐则补充说:“当日锲刻者乃别由史官任之,与贞卜者异其职掌。”(注: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年,第1188~1189页。)马如森总结说:“商代占卜频繁,契刻卜骨数量又多,一人占卜同时契刻,就贞人来说,在占卜次数允许的情况下,董说是成立的;如果与此相反,‘乃别由史官任之’,也是合乎情理的。”(注:马如森:《殷墟甲骨学:带你走进甲骨世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3~155页。)甲骨文由于涉及文字学、占卜学、书法学等诸多学科,已经成为近世显学。

二、贞人占卜的原始教化形态

甲骨文流行的时间约在商周时期,现存甲骨文多为殷商时遗物,其内容为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至周灭纣王期间的270年间的卜辞。从书法角度看,这些甲骨文保留下了大量殷商时期的书迹。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具有完整意义指向的文字书迹。根据已经识读出的甲骨文字可知,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占卜之辞,少量涉及天文、征伐、农业、渔捞之事。金开诚、王岳川认为:“占卜的当事人,当然是王者,占卜是为他进行的。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商王也是巫师,而且是巫的首领,但契刻之事恐怕只有贞人来完成。贞人、文字、龟骨在占卜仪式中共同完成了沟通人神关系的任务。贞人是具有特殊身份的知识分子。首先发现贞人的存在及和甲骨文书法关系的学者是董作宾。他据参加第三次殷墟发掘所获得的‘大龟四版’,发现其中的一个龟腹甲上,每条卜辞中在干支之后和‘卜’字之前都有一个相当于人名的字,认为这就是‘贞人’的名字。‘贞人’之称由此而定。”(注: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43页。)贞人占卜之物不仅记录了当时贵族生活的真实面貌,还客观上保留下了文明初建时期艺术的独特品位。

巫鸿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中专门论述“礼制艺术的时代”。巫鸿论述了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艺术产生的必然性,并进而认为:“我们在礼仪美术的纪念碑性之中,也可以看到与之平行的变化。如上所述,许多晚商青铜器铭文的重心从神明逐步转向信众,关于世俗事件的叙述取代了对祖先的奉献。与晚商的青铜装饰风格一样,具有这种风格的铭文一直延续到周代。这一现象使人回想起古代学者们的思路,他们坚持将商和周的文化对立起来理解:商强调‘质’,而周突出‘文’;商尚鬼,而周更尊敬天和人。”(注:[美]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李清泉、郑岩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5页。)巫鸿阐述出了商周时期巫神崇拜向祖先崇拜的转变过程。美国学者胡博在研究晚商艺术时关注到了其阶段性的差异,其中引述了吉德炜的观点。

(在这个时期里)占卜的整个过程变得更为造作,更为程序化,缺乏自发感和戏剧性,不再如以前那么重要……实际上,到第五期(即商代最后两个王在位的时期)商代占卜的范围明显缩小,所以从总体上来看,第一期(即武丁在位的时期)中有关世界和宇宙万物的许多疑问,诸如天气、疾病、梦、祖先的祸咒、对丰收的祈求……都被排除在占卜的范围之外。第五期的大量占卜涉及三个方:例行公事地完成祭祀的程序、十天一句的祭祀周期,以及商王的狩猎……通过这个变化,卜辞不再包括关于可能施加于人们头上的极端权力的特别预言。也许在这一时期,卜辞中话语的对象主要是人们自己,而不是那些拥有极端权力的主体。这些文字中似乎是充满了魔力和希望的低低细语,对稳定的官僚政治的窃窃私议,这一切构成了晚商诸王日常占卜的基本背景。乐观的礼仪程式取代了信仰……看来,人——而不是帝或祖先——掌握自身命运的能力正在增强。(注:[美]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李清泉、郑岩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5页。)

朱哲认为:“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注:朱哲:《中国文化讲义》,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9页。)甲骨文从其诞生起就具备了书法的意境之美,文字意蕴之美和书法造型之美构成了汉字的双重魅力。

汉字改圆为方的字形处理之法体现出汉字对世间万物的抽象化处理的迹象。汉字并非客观物象,任何一种书法构图都仅是艺术化了的汉字形廓,而非客观物象本身。邱振中曾说:“中国艺术家从不曾有意识地在书法艺术中培养自己对抽象空间的感受力,但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所拥有的一切精神内涵,事实上完全融合在线条与被线条所分割的空间中。书法艺术以其纯粹的空间形式影响了整个民族的感觉方式。”(注: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3页。)当然,甲骨文作为成熟汉字的最早形态,其书写者更接近为现代人感到陌生的占卜者的身份,这些占卜者属于古代巫师群体中的一种行为和思想相对独立的类型,通常而言,他们所建构的古代知识体系具有主导性、统摄性和始发性特征。甲骨文的书写者未必意识到自己的艺术家身份,因此,甲骨文的艺术定性也仅仅是后人所附会、推衍或总结出来的一整套观念体系。

从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菁华》所录甲骨文字可见,甲骨文自盘庚始至商末周初,其书体风格可分为六个时期。参见(注: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菁华》,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一,弘放期。自盘庚至武丁的一百年间,受武丁盛世影响,字体较大,醒目爽朗,书风宏放雄伟,运笔流畅丰满,堪称甲骨书法之最高境界。这一时期的甲骨文多用圆笔,而收笔略尖,整体运行则曲直相错,变化多端,肥瘦相宜,雄健有力。第二,整饬期。从祖庚至祖甲,大约40年,书风恪守前朝成规,已缺乏前期弘放之气。第三,萎靡期。从廪辛至康丁,约14年。书体维持工整风貌,但篇段已失规则,字迹幼稚,且已出现错乱字迹象。第四,峭劲期。从武乙至文武丁,约17年,笔画纤细,却透出峭劲刚健之风,呈现中兴之象。第五,严谨期。从帝乙至帝辛,约89年。书风趋于谨严、平正,字迹细小委琐,略与祖庚至祖甲执政时期一致。第六,琐细期。西周甲骨文字迹笔画细若粟发,造型简略。依照甲骨文的字形形态,马如森曾经将其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雄伟期、谨饬期、颓靡期、劲峭期和严整期。参见(注:马如森:《殷墟甲骨学:带你走进甲骨世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3~155页。)

从总体的风格上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和后世书法近似的风格类型。首先看行款:“卜辞的行款,多是顺书直行,左起者向右行。……卜辞为横书者亦不少见。”(注:马如森:《殷墟甲骨学:带你走进甲骨世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这种行款开启了中国书法的形制。其次,甲骨文还出现了界划。马如森认为:“骨版上刻有数辞,为了上位辞和下位辞、左位辞和右位辞有个明确的区别,契刻者就划上一条直线或曲线以作区别。这条线就是‘界划’。”(注:马如森:《殷墟甲骨学:带你走进甲骨世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6页。)界划是直线,而甲骨文大多有一定的曲线,有些曲线还较为明显。刚直的界划线与甲骨文的曲线的融合体现出一种特殊的美学造型,它可看作是后世印章的造型性雏形。一般认为,建筑界中普遍推崇几何性的直线结构,但是,顶级的建筑大师无不借鉴曲线的构型。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建筑大师高迪就极为崇尚曲线在建筑中的主导地位。“在高迪的优秀建筑作品里,你会看到人体骨骼、海洋和陆地、旋窝和凹凸、骑士和怪兽。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膜拜。但,那里没有直线。”(注:郑莉:《巴塞罗那:高迪之城》,《当代劳模》,2013年,第1期,第77页。)曲线和直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线条造型,两者一直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度,甲骨文的刀法走的是直线,而软笔勾勒的则是曲线,两者对比形成了甲骨文书法的独特风貌。再次,甲骨文中还出现了涂墨和涂朱两种行笔方式。“涂墨和涂朱就是在有的甲骨文字上涂上墨,或者涂上朱砂。为了字的美观,为了对某一事件表示庄重和严肃,是涂朱的主要作用。”(注:马如森:《殷墟甲骨学:带你走进甲骨世界》,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7页。)墨色和朱色以后也一直成为汉字书法的主体颜色。最后,甲骨文的文字风格对后世文字的造型具有多维度的启发意义。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风格迥异的书法,其中不乏雄健浑厚型、秀美轻盈型、形貌工整型、娟秀疏朗型、古拙有趣型等类型,已然形成了为后世人所熟知的各种书法风格。从现存甲骨文中可以看出,甲骨文虽然是刀刻和毛笔书写兼备的文字,但风格多变,或具开张之势,或兼纵逸之趣,或细若游丝纤发,或别具簪花之美,充满了旺盛的想象力和意绪盎然的格调。甲骨文中不仅有雕凿的刀法痕迹,还有软笔墨迹书法的灵动之态,刀与笔的融合状态赋予了它一种双向融通的美感。甲骨文书法不仅成为后世书法家效法的对象,还成为中国书法风格化构成的原始基因。

三、甲骨书法再现书写者拟古的意愿

甲骨文首先是一种文字书法的品类,由于汉字独特的象形学内质,其书写过程中的构图空间广阔,书写者可以在更大的范畴内驰骋其构图想象力,以甲骨文为始祖的汉字书写程序成为汉字艺术化发展路径的基础。郭沫若在《殷契粹编》自序中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细者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固亦间有草率急就者,多见于廪辛、康丁之世,然虽潦倒而多姿,且亦自成其一格。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注:郭沫若:《殷契粹编·序言》,(注: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43页。)郭沫若所言商代的“钟、王、颜、柳”指的是书刻卜辞的史官卜人,以其兼具书艺才能而值得称颂。郝文勉、王建军在《甲骨文书法风格》一书中说:“我们提及甲骨文作为一种较早的书刻艺术总有可能与中国书法联系在一起,而中国书法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艺术现象。它超越了装饰艺术阶段而收容巨大精神含蕴的书法艺术,它的杰作受到后人的顶礼膜拜,产生神话般的影响,从而成为某些时代文化的象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甲骨文,尽管全版与全辞并不多,但作为中国书法滥觞时期的书刻作品,它几乎从未受到其他书写文字的干扰,因而为研究中国书法的起源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对象,甲骨文是与殷商先民的社会生活最切近的书写艺术,同时又是中国较早具有系统性和鉴赏性的艺术形式,因此百余年来在甲骨文的书刻鉴赏方面确实出现不少精妙的语言表述,所有这些贴近甲骨文字形与书体的认识与看法,都使甲骨文的书法品味上升到一种既特殊又富有逻辑的理性思维之中。”(注:郝文勉、王建军:《甲骨文书法风格》,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第57页。)甲骨文的构图规则奠定了汉字书法的审美风范。

同类推荐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1520年4月7日,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
  •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把意为“美的”中的“美”当成美是什么问题的“美”这一学术问题,根据自己总结的“神经元群理论”解决了在美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对动物来说是否有“美”与“美感”问题,并且驳斥了罗素的“自然界是无色无光无声无味的”这一被人们当成真理的理论。作者取得的这些理论成果,对解决美是什么问题或理解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来说,十分重要。本书也说明了,作者给出的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即“美”的定义,与事实符合。
热门推荐
  • 豪门纯爱:冷氏总裁甜蜜宠妻

    豪门纯爱:冷氏总裁甜蜜宠妻

    为救母亲,她毅然和他签下了为期三个月的情人契约。她本以为契约结束,两人便可以从此桥归桥路归路,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却不想,当三月之期结束时,夏晓柠才发现,惨了!总裁套上小白兔,原来还是自己太纯萌!“契约到期,拜拜喽!”“不好意思,租约到期?你,我买了!”“总裁大人,求放过!”“想逃?好啊!我倒要看看谁敢碰我的女人!”“我根本就不是你的女人,好不好?”“没关系,马上你就是了。”“……”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龙血武魂

    龙血武魂

    地球上的S级王牌杀手苏灿,被最亲之人背叛,本以为生死道消,谁知竟然来到了异世;这里帝国林立,宗门骋驰,这里没有真气,没有斗气,没有魔法,强身之术,只有武魂。在武魂大陆上,没有武魂,那就是废物,少年苏灿本天赋妖孽,却遭天妒,武魂消散,修为被废,最后被人活活算计死在女人的肚皮上!王者归来,身躯还在,灵魂已换,少年携人皇印重聚天地人皇意志,淬血脉,强体魄,万千逆天武魂聚一身,踏青天,灭祖神,万骨朽,傲苍穹,且看少年如何逆天踏上强者之路。仗剑行天下,殇曲配青娥,浊酒洒热血,我自逍遥行。
  • 绝对理念的绝对显现:文天祥

    绝对理念的绝对显现:文天祥

    从总体上看,南宋王朝是个衰弱的王朝,但也是个英雄辈出的王朝,总有些优秀人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竭尽全力捍卫国家的尊严,如岳飞、陆游、辛弃疾、陈亮等等,在这一系列优秀人物中,最优秀者当是文天祥,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大宋王朝可以亡,但中国不会亡!公元1236年6月6日(南宋理宗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文天祥诞生于江西吉州庐陵县的富川镇(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他父亲文仪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乡儒,由此推测,他的家境应是个中等地主,所以有财力供他们父子专心读书。庐陵县是产生过“名人”的地方,欧阳修、杨邦义、胡铨,都是庐陵人。
  • The Tremendous Adventures of Major Gahagan

    The Tremendous Adventures of Major Gahag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妾心如宅(全集)

    妾心如宅(全集)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熙王朝四百年的统治,终在贪念与野心之下爆发战争。聂氏将大熙王朝的疆土割走一半,建立了南熙政权,称“南熙”。北为原氏天下,称“北熙”。南北分裂之后第七十九年,南熙与北熙,各出了一位绝世名妓,世称“南晗初,北鸾夙”。南熙名妓晗初因为所托非人,被负心人抛弃,险些葬身火海,幸而被南熙文昌侯之子沈予所救。一个偶然的机会,晗初被沈予派去服侍好友云辞,两人朝夕相对暗生情愫,云辞怜惜晗初,为其改名“出岫”,将其带回云府。
  • 地铁异事簿

    地铁异事簿

    我受到爷爷的影响,对地铁上的事物十分好奇,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留在北京研究地铁建设。而我参加工作后一直都和地铁打交道,三番两次在地铁站发生怪事。每当我回到家中和爷爷讲起亲身经历的时候,爷爷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和我分享。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并不相信乱力怪神之事,可爷爷讲述的故事却在某种程度上与我的境遇有着相似之处,为了能够让自己安心,我踏上了寻求真相的路。
  • 岁月与你暖时光

    岁月与你暖时光

    短篇暖文,随意写的。关于学霸与学霸之间的爱情。
  • 世界十大科学家(共10册)

    世界十大科学家(共10册)

    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全方位拓展青少年阅读视野,树立孩子坚强意志力,打造未来精英!从牛顿到诺贝尔,引用翔实历史资料,讲述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积累知识、夯实基础,引领青少年走向科学体验科学。套装收录《哥白尼传》《伽利略传》《牛顿传》《法拉第传》《达尔文传》《诺贝尔传》《爱迪生传》《莱特兄弟传》《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传》。这些在生物、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如何穿越蒙昧,高高擎起真理的明灯,为人类造福的?这套传记丛书用翔实的资料,生动引人的故事,讲述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