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想像了吧?放弃想像直接导致我们的一切烦恼。作文无处下手?你把自己想像成罗彬了吗?物理实验不感兴趣?你把自己想像成杨振宁了吗?
为什么不让自己的想像自由的飞起来呢?回忆一下叶圣陶先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儿歌: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一幅充满童趣的图景是不是已经浮现在脑海中了?这样的图景足以使你忘掉一切烦恼。那么,开始自己的想像吧。郁闷的时候,给自己想像一幅足够温馨的画面;想偷懒的时候,想像出自己描画已久的未来的成功形象,让自己能向着目标坚持下去。
当然,同样重要的是,怎样让自己的想像在合适的时间起到合适的作用。千万不要在课上想像哦。
十、和工具书交朋友
不管我们选择怎样的心态和方式让学习变得轻松和有趣,学习在本质上还是一项有些艰苦的脑力劳动。学习中,总是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知识性的障碍,往往像拦路虎,让我们无可回避。寻求帮助,也就成为学习的一项任务。
这不,冯华在查“鸡鸣狗盗”这个词的词源,《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是这样讲的:“(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通篇古文,有些不知所云。一着急冯华也蹦出来一句:如何是好啊!
只好求助于爷爷了。爷爷可从来都是“有问必答”。可是,这次,爷爷没有马上开口,而是拿出一本《学生成语词典》,说:“自己去查吧。”
对了,学会使用工具书可是非常必要的。学会使用工具书,简直就可以“万事不求人”了,多棒!
工具书可是我们的无声老师,是可以随时咨询的“高级顾问”,是解疑释难的超级助手。除了我们常见的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还都有专门使用的工具书。工具书的类型有字典、词典,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用于查字和词;还有书目、索引、年鉴、手册以及年表、地图、年谱等等,几乎可以帮助我们查找所有的资料。
具体说来,这些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
传道,指引我们的读书门径。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要想进一步掌握扩展某些方面的知识,应该去查找哪些文献?别愁,利用百科全书类参考工具书,可以轻松的了解特定学科的基本知识,为登堂入室的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授业,提供参考资料。工具书可都是根据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而编写的。在工具书中,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浓缩的知识。而且,工具书都是按照规定的编排体例和科学的排列方式设置的。所以,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很迅速的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我们需要的知识。
解惑,回答我们的疑难问题。在平常的读书学习中,我们遇到疑难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专业名词等不懂的问题,查阅相关词典、百科全书或者手册类参考工具书,答案肯定应有尽有。
记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这样说过了。工具书是我们的“器”,不学会使用它怎么行呢?
使用工具书,也是一种好习惯。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也需要我们努力不懈、坚持到底的恒心。
凡事细心对待,对于不懂的或者拿不准的问题,要有求知欲,能想到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马马虎虎的,你只能学到一点皮毛。
把工具书放在显眼的地方,让自己很方便的可以拿到,而不至于因为取工具书而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而懒得去查书。可别小看这一点,我的《牛津大辞典》被挤在书架最高处,结果我每次都只用方便的“文曲星”。可是大家都知道,电子词典和我们传统的辞书比起来,简直是太不完善了。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学会快速查资料的办法。工具书的用法都是有一定之规的,你所要做的就是:用熟,熟能生巧。万一你觉得查资料浪费了时间,你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可能就大大下降了。可是工具书是我们学习的好朋友,万万不可冷落!
十一、记忆面包
还记得小叮当吗?那个神奇的机器猫。
小时候,伙伴们非常喜欢看动画片《机器猫》,最羡慕机器猫有一个大大的口袋,可以变出各种神通的宝贝;特别是羡慕他有记忆面包!每次老师布置了背诵的作业,我们就开始大叫:给我一片记忆面包!当然,记忆面包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是,课文还是一次次的背下来了。慢慢地,我们有了惊奇的发现,其实记忆本来是没有那么可怕的。而且记忆面包,自己动手是能够制作的。要知道靠小叮当可不行,他已经穿过时光隧道回下一个世纪了。不过,制作面包的方法在这里哪。
先动动脑筋,想想自己喜欢吃什么样的面包吧。
开始做记忆面包了。首先要明白记忆面包作用的原理。面包的原料是知识,配方就是大脑接受并储存这些知识的方法了。所以,只要吃下做好的面包,就可以轻松完成记忆的任务。先作好心理的准备。有三个步骤:我要做面包。我做的不是面包。原来我做的是记忆面包!具体什么意思呢,开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全部的知识,当然了,这些知识是制作记忆面包的原料。你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接下来你开始整合这些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它完全没有面包的样子。最后,你成功的记下了最初设定的东西,你明白自己已经成功制作了记忆面包。也就是说,你要经得起过程的考验。做记忆面包和做其他的东西一样,中间都免不了会遇到困难。
下面就是几种记忆面包的具体配方:
安静面包:精神放松,尽量做到心无旁骛……想像把焦躁的内心关闭几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去面对要记忆的内容。这时,你的记忆力是最强的。特别是你内心紧张不安,烦恼于繁琐学习的时候,这种精神“入定”法面包是非常管用的。
可以这样试验自己安静时的记忆能量:每晚睡前,把10~50个单词连同词义录到空白录音带上,在你快要入睡的时候,回放这些录音带。第二天早晨,再听一遍录音。这时,你就知道发生什么事了!通过这个方法,学习你曾经最头疼的语法和政治,你也会轻松无比。所以,知道为什么要在自己绝对安静的时候开始记忆了吧。
离不开笔的面包:你肯定也不只一次的听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烂笔头会带给你好记性的。你完全可以不用到考试之前背诵大段大段的文章,如果你平时喜欢用笔。具体来说,首先要用笔画出文章的关键点,找出摘要;其次,理清主题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大小写字母,把文章的各个层次梳理清楚,以便背诵。考试中还会出现一些名词解释,比如物理老师会要求你解释什么是向量。如果你在相关解释下面作了标记,有了重点符号的解释,就一定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总之,记得笔记是记忆面包的一大配料!
带翅膀的面包:这种面包要求你的想像力要有翅膀。比如,高兴、生活、枯燥、理想……一些毫不相关的词,怎样把他们都按顺序记住呢?不要觉得这个例子的无聊,历史和地理课上有许多需要按顺序记的零散知识,不是吗?来看我是怎么记的:我高兴,为自己的生活而高兴,为我摆脱了枯燥,确定了理想而高兴……边想边回忆自己乐不可支的样子,你肯定就能够不自觉地笑出来!后面还有很多个词,但我想你一定知道该怎么接下去了。给想像力插上翅膀,你的记忆面包会越来越好吃。
图像面包:看我的例子: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别人告诉我,前方第三个红路灯左拐是一家银行,再向前一个路口右侧是一家书店。那我怎样记住?我用颜色识别。假设左转是黑色,右转是白色……黑色的是银行,白色的是书店。不错吧,记住红路灯,沿着黑白两色我就可以逛街了!
十二、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
经常对旧的知识进行复习,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这真是一件绝妙的事情。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这样感叹。
两千多年后,我们在教室里摇头晃脑地诵读“温故而知新”,可是并不明白它的确切含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次,一位同学这样抱怨:“我恐怕是得了青年痴呆症了!记性特别差,学过的东西,一会儿就忘……”
他露出夸张而绝望的表情,“我上课时状态很好的,虽然有时候连续听课会有点累,当然每次都努力坚持啊。我课上听明白的东西,课下还是忘得飞快!”
“我也是啊!”听了他的话,许多同学随声附和道。
其实,人的记忆能力相差无几,“学过就忘”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与记忆能力关系不大。但凡认为自己“学过就忘”的同学,需要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从学习方法入手,查找漏洞。课上内容忘得快,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听课效率不高。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我们会有专门的讨论。一味听老师讲课是远远不够的。
其二,没有及时复习。人遗忘知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根据心理学上的“遗忘曲线”,我们在学完知识的第二天,遗忘率高达70%。很惊人吧?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延,遗忘的速度也会逐渐减慢。但是,如果我们不抓住时机,及时复习,非常明显,学过的知识就会毫无疑问的付之东流了。
现在,“挽救知识大动员”开始了!赶在遗忘之前把知识巩固好,争取达到“再过目而不忘”。
以下两个方案供你参考:
方案一:课余及闲暇时间及时回顾。每天我们都有很多时间花在烦闷、无聊和无所事事中,(不信,你可以自己统计一下自己每天用于发呆的时间。)这时候就可以随机安排,随时回忆刚刚学过的内容。
比如在回家的校车上,让自己的大脑放一放电影,过一遍刚刚上过的数学课。新学的定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好像变魔术似的,眼前就会出现一面大大的黑板。这个过程一面及时巩固了你刚刚接收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督促你课上效率再高些,因为你总是免不了有这儿那儿的疑惑。小小的好胜心会促使你在以后的听课过程中更加用心。这样间断、偶然的回顾,记忆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方案二:系统复习。把复习过程安排进你的学习计划,并坚决执行。这时的计划就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记得要循序渐进哦。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方案一和方案二相结合,互相补充。想想孔老夫子之所以“不亦乐乎”,一定是因为他做到了及时复习,俄密友遗忘之苦;相反,还在复习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了新的收获。
这么好的榜样,赶快投入复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