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5400000029

第29章 渡口混战(1)

十连继续前进,路过一片竹林时,遇到了一群散坐在地上的士兵,他们有四十多人,看上去非常疲惫,武器散乱放在地上,其中最高军衔是一个叫余年根的少尉排长,个子瘦小,稚气未脱,看上去二十岁都不到。

华连诚问过余年根,才了解到他们是川军第23集团军(司令刘湘)之第114师的一个机枪连,两个月前该部赶赴淞沪前线,由于缺乏交通工具,许多路段只得步行,路途遥远加之通讯落后,情况不明,等他们赶到江苏时,淞沪战役已经结束,于是就在长兴、宜兴一带展开。他们连是先锋,准备前出以掩护自淞沪撤退的其他部队,不料在黄塘渡口附近迎面遇到大批溃逃的军队,把他们的队伍冲散了,连长也跑丢了,把他们撂在这里,他们人生地不熟,无处可走,只好留在当地等待收容。

余年根说:“出征时,县长和乡亲们都以诸葛亮出祁山伐魏的事迹来激励我们,如果就这样回去,真是无颜见家乡父老。”又用期盼的口气对华连诚说:“长官,带上我们一起走吧!我们生在天府之国,平时吃大米,身强体壮,人人都能打仗,你带上我们绝对不会吃亏的。”说着眼中露出热切的目光。

华连诚见他们个个面黄肌瘦,有的穿草鞋,脚上露出鞋带勒出的青筋,有的甚至打赤脚,军服破烂不堪,不少人因为天冷还披着烂棉袄,以麻绳系在腰间,状如乞丐。检视他们的武器,四十多人只有十支步枪,一支手枪。步枪是四川土造的七九式,有的枪托开裂,用绑腿布绑着,枪膛里的来复线已磨平,也不知是何年何日的古董,打个野兔山鸡还行,但在武器精良的日军面前,跟个棍子没什么两样。全连唯一的一挺马克沁重机枪被分拆为枪架、枪案、枪身三个部分,机枪的上百个零件被分开来装在麻袋里背着携带,部队走散后,只剩下一个枪架和一麻袋零件。十连久经战火已是一支劳顿之师,装备残缺,但境况比之他们还是明显要好了许多。华连诚不禁悲从中来,心想这样的部队不会有什么战斗力,却不忍心抛下他们,便答应了带他们一起走。这些四川兵们兴高采烈,连声称好,原来此前也有几支部队路过,都视他们为累赘,不肯带他们同行。

此时天色已亮,远处的炮声也逐渐清晰起来,朱保长不愿再走了,指着前面说:“顺着这条路再走两里地,黄塘渡口就到了。”华连诚也不勉强,向朱保长郑重致谢,并劝他说:“鬼子就要来了,你们还是暂时不要回村为好。”朱保长苦笑着说:“不回村子我们能去哪?丢了家也不能丢了田,要不来年吃什么?再说,天这么冷,整晚呆在外面老人小孩受不了呀。我们都是安分的老百姓,鬼子也不会乱杀人吧。”

华连诚看着朱保长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悲戚。他命令部队就在竹林边生火造饭,让士兵们喝碗热稀饭,暖暖身体。

稀饭的香味引来了附近的散兵,渡口一带居然滞留了不少掉队的士兵,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士兵跑来讨吃的,都来自不同部队,听口音其中有广东人、湖南人,也有陕西人。华连诚来者不拒,将有限的稀饭分给他们喝,他清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特别是现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战场上,落单行动往往意味着死亡。他明白这些士兵不是因为怕死当的逃兵,主要还是指挥混乱的问题,实在是长官对不住他们。

此时十连除了原有的三个排,还多出了六十多人,华连诚进行了临时整编,将这多出的六十多人编为两个排,命余年根和高克平分别担任排长,命令部队整理武器弹药,要做好随时和鬼子打遭遇战的准备。

稍事休整然后,华连诚率领着扩大了的连队继续往黄塘渡口而去。

眼看着就要到渡口了,士兵们走着走着,却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一股刺鼻的血腥味夹杂在晨风中吹来,前面出现了一排排担架,如同渔网一样密密麻麻、横七竖八地铺满了路旁。担架上都是浑身缠满绷带的重伤员,只有少数几个医护兵在照看着他们。

看到十连的弟兄们过来了,这些伤兵们纷纷发出哀号:“长官,行行好,带我们走吧!”“弟兄们,鬼子就要来了,别扔下我们!”

有些人嗓子已经哑了,显然每遇到过往的军队他们都要呼救一番,可是每一次呼喊的结果都是失望的。许多人已经绝望了,有的伤兵爬过来抱着他们的腿直叫:“兄弟,求求你,给一枪吧,让我死得痛快点!”

这些喊声像刀子一样剜割着弟兄们的心。

华连诚问一个医护兵:“怎么不赶紧把伤员运过河去?”那个医护兵瞪着眼睛说:“说得倒轻巧,哪找人去?这会都是各人顾各人,当官的逃命都来不及,谁还来管这些伤兵。”华连诚问:“这有多少伤员?”“没数过,大概四五百吧。”那个医护兵恶声恶气地回答,他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充满仇恨。

华连诚不愿再跟那医护兵罗嗦,命令钱才官带两个排的士兵清点伤员,把担架排列好,准备运走,他带剩下的弟兄先到渡口探路,再回来接运伤员。

钱才官拒不从命:“你这是妇人之仁!我们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能再带这么多伤员走?你应该分得清其中的利害!”他说这话时语气非常坚决,许多士兵也随声附和钱才官,另一些士兵则眼望着连长。

华连诚自然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带伤员走的话,十连可能不但救不了这些伤员反倒连自己也赔进去,钱才官的话是有道理的,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他身为十连的连长,首先要对连里的这些弟兄们的生命负责。但是,日军正步步逼近,他实在不忍心丢下这么多伤员任敌人宰割。军人的常识和作为人的良知在内心激烈交锋着,他犹豫了片刻,说:“先到渡口看看情况。”

越过几片干涸的水田,十连的弟兄们就在薄雾中望见了黄塘渡口,一座石拱桥横跨河面,远看倒有几分像乌龟的背甲。石桥很宽阔,可以并行两辆汽车,桥身青苔斑驳,显然有些年月了,不过整个桥梁看上去依然很坚固。

守桥部队是第4军的一个步兵连和一个工兵排,桥的东岸已经聚集了不少部队,灰色的人流正拥挤着通过石桥。

工兵们正在安置炸药,拉导火线,准备炸桥。一些等待着过桥的士兵用枪指着工兵,不许他们点火:“我们过不了河,左右是死,你们也别想活!”

守桥部队的指挥官是一个姓叶的连长,他一边不停地抹汗,一边大喊:“他妈的,要过桥就赶快,别像小脚娘们似的,再过十分钟就炸桥!到时老子亲自点火,天王老子来了也照炸不误!”

华连诚挤上桥去,大喊:“等一等再炸桥!”

叶连长翻着白眼,问道:“你他妈的算哪根蒜?是哪部分的?”

华连诚通报了自己的身份和部队番号,说:“附近有几百伤员,等他们过了再炸桥!”

叶连长一口回绝:“日本人正撵着你们的屁股追过来,等这些人撤完要到什么时候?别说是不能动的伤员,就是腿脚完好的也顾不上了!时间一到就得炸桥,这是上峰的命令!”

华连诚说:“只要先把伤员运过河就行,桥一炸,他们也就安全了。我算了一下,多叫些弟兄去抬担架,也就个把钟头的事情。他们为国流血,我们不能眼看着这些弟兄等死!”末了又说了句,“我认得你们的军长吴奇伟将军,我是他远房亲戚。”这句话是他情急之下编造的谎话。

吴奇伟,广东大埔县人,淞沪会战时率第4军于嘉定、罗店一带与日军激战。1949年5月,吴与李洁之、曾天节等人通电起义,1953年7月病逝于北京。

叶连长对最后一句话发生了兴趣,问:“你是吴军长什么亲戚?你的口音一点不像广东人。”口气明显好转。

华连诚慢慢地说:“他是我表舅,我从小就和父母移居上海,所以不会讲广东话。”他平时从不说谎,要努力掩饰才能不动声色。旁边一个跟着十连的广东兵也用粤语说:“是啦,华连长和我系同乡的啦。”

叶连长也有些感动,说:“兄弟也不是聋子,那边伤员的叫声这边都听得见,他们都是一些部队过河时给扔下的。这些人也蛮可怜的,自己部队都不管了,反倒是你们……”想了一下,给在昆山青阳港的第4军司令部打电话,摇了几次电话才打通,华连诚生怕找到的是吴军长,那可就露馅了,还好接电话的是个参谋,和曾连长叽里呱啦讲了一阵,又叫华连诚接电话,询问了一下情况,说:“日军已经逼近安亭西南,战局危急,炸桥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但桥无论如何不能留给日本人!你要为此负责!”

放下电话后,叶连长对华连诚说:“既然是你提出来推迟炸桥,那这座桥就该由你们连来防守!”

华连诚答应了,叶连长就把工兵排给留了下来,自己率连队后撤了。

华连诚望着远处天际和田野相接之处,灰蒙蒙的一片,心想:也就个把钟头,日本人不会来得这么快吧……叶连长的部队撤走,他感到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

河两岸地势平坦,都是荒芜的农田,杂草丛生,无险可守,只有东岸远处有片树林,近处有几座孤坟,桥头有一个新建的水泥机枪碉堡。华连诚命令将全连的重火器集中起来,在东岸布置火力点,由特等机枪射手万广福担任指挥,同时派出一个尖兵班,由高克平带领前出侦察。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兵力有限,一要防守石桥,二要抢运伤员,哪方面都缺人手。

没多久,一个尖兵跑来报告,说东岸树林里发现了两门大炮!这个士兵以两手合圈比划:“炮筒子老粗老粗的!”华连诚惊愕不已,赶到树林里去一看,果然搁两门德制克虏伯山炮,还有几箱炮弹,看来是炮兵部队撤退时丢弃的。华连诚对这种大炮不算陌生,因为第87师炮兵营就装备了这种炮,那可是全师的宝贝疙瘩!演习时他亲眼看过炮兵营的弟兄们试射,那一字排开齐射的气势真是惊天动地。这两门灿灿发光的山炮就这样完好无损地被遗弃,他心疼不已:这些武器是国家花费多少丝绸、钨砂买来的啊?但现在这种紧迫情况下连伤员都顾不及,不可能带走大炮,连里也没有谁会操纵大炮的。不能把这两门大炮留给日本人!于是华连诚教士兵们把炮栓、瞄具卸下,把山炮推进河里。

这时,高克平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听逃难的人说,日军坦克已经出现在附近!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华连诚连忙命令河东岸的弟兄赶紧向桥头堡靠拢,做好战斗准备,命令工兵排谢排长准备炸桥。他知道光靠桥头的几个机枪火力点无法阻止敌人的坦克,于是传达的命令包括了两个方案:如果敌人来的只是小股步兵,则集中兵力死守桥头堡,尽可能掩护更多的人过河;如果敌人有坦克,则迅速放弃桥头阵地,全体撤往西岸,然后炸桥。

这时,又有一大群士兵和老百姓从东面的几条小路涌向渡口,场面更加混乱。“无论如何也要等到这些人过桥再说!”华连诚打定主意,问谢排长,“你们有没有炸药包?”谢排长说:“没有现成的炸药包,不过剩下了不少零散的炸药,炸桥用不了这许多。”

华连诚看着一箱箱黄色炸药,灵机一动:“赶快造炸药包!”他一边说,一边如此这般地向士兵们传授制炸药包的方法:扒下军裤,扎住两条裤腿,再往里面装上炸药,两头扎得严严实实的,装上导火管,这是他在军校时跟德国教官学来的。很快,十几个炸药包就做好了。寒风中光着大腿的士兵们看上去有几分滑稽,但此时无人有心思开玩笑。华连诚又叫士兵们解下绑腿,将几枚手榴弹捆扎在一起,做成集束手榴弹。这些都是为了对付日军的坦克。

一边准备炸药包,华连诚一边不时望向东岸。忽然,混在渡口人群中的一匹战马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匹马头部俊朗,腿脚硕长,栗毛闪亮,看惯了部队里那些体型矮小的军马,忽然看见如此良骏的军马,他不由多看了几眼。(注1)

而华连诚多看这几眼后,却不禁起疑:这匹马周围的几个士兵身材低矮粗壮,与高头大马形成鲜明对照,尤其奇怪的是,和大部分败逃的士兵面如死灰、目光呆滞不同,这几人目光机警,精力充沛,身上的武器也整整齐齐。

“这是哪部分的士兵?”华连诚正疑惑,突然,犹如电光石火一般,一个惊怖的念头冒了出来:“是化装的日军突击队!”他没有多加思量,这是军人的直觉,而有时直觉是最可靠的!

华连诚猛地站起身来,冒着成为日军目标的危险朝桥头堡大喊:“封桥!谁也不许通过!”

桥头堡的士兵们立即持枪拦阻人群。猛然之间,人群中枪声大作,眼看着就要混过桥去,不甘心功败垂成的日军化装突击队开火了!

桥头一时大乱,枪声、惨叫声、怒骂声响成一片,许多人在枪声中倒下,一些人在慌乱中跳到了河里。

几个人影亡命地冲过石桥,当先一人端着机枪,其余几个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他们立刻被乱枪打倒。另有一个化装成中国老百姓的日本兵冲向桥头堡机枪火力点,拉响了长衫下暗藏的爆炸物,与守军同归于尽。

这股偷袭的日军不过十几人,十连稳住阵脚,很快就将其消灭了,而两岸倒下的尸体有上百具,大多都是逃难的散兵和老百姓,也分不清是被哪方面的火力打死的。剩余的人群在哭喊中继续涌过鲜血斑斑的石桥。

没等十连弟兄们喘口气,忽然几颗迫击炮弹带着尖利的呼啸声落到了渡口的人群中,一时血肉横飞。人群大喊,四散奔逃。

一队日军如森林般出现在远处地平线。两辆插着太阳旗的日军坦克当先开路,步兵紧随而进,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集中压制桥头堡阵地的火力。

同类推荐
  • 神捕何一刀

    神捕何一刀

    清晨。早春三月的清晨。阳光和煦,碧空如洗。可来来往往的人们却丝毫感觉不到。因为春寒料峭,西风甚疾,刮在脸上一如刀割。仿佛穷人的棉袄就是被它刮破的。“呜——”汽笛声划破了静谧的天空,唤醒了城市的生机。它带来了第一列进站的火车,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盼头。那时的南京,还没有长江大桥。北上的旅客都要在下关下车,从那里摆渡到江北的浦口,再从浦口北上。数十年下来,这原本只是一个小镇的下关,竟比十里秦淮还要热闹了。出站口,稀稀拉拉围着数十个车夫。
  • 你在风声尽头

    你在风声尽头

    顾昼紧紧地攒着照片,面无表情地扫视了一眼人群,然后绕过士兵和大厅的女孩们,缓慢地沿着走廊往里面走去。这时,许多人都听见动静,迎面从他身侧跑过去。人很多,哄闹着挤在一块,他的伤口被撞得裂开来,白色的纱布上全是血,滴在地上。他站着没动,专注地看着前方。身后的人顺着他的手臂,缓慢地握住他的手:“先生,你在找人?”在他做出反应之前,她从身后走到了他面前,眉眼弯弯地仰起头看他,“是在找我吗?”顾昼手中的照片滑落在地上。漫长的对视,很久很久都没让他们彼此从对方眼中走出来。
  • 深夜里的电话

    深夜里的电话

    派出所的片警小武,平时工作忙得一锅粥,即便是闲下来那么一小会儿也得从口袋里掏出张纸片来,背新分的户口底卡。所长老张是个心明眼亮的人,干警察工作二十几年了,那是啥阵势都见过,就不止一次当着所里其他众警察的面表扬小武。闹得小武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很是不好意思。小武并非是个性格腼腆的人,那为啥就受不得领导的表扬呢?这里面是多少有些缘故的。小武的片警工作跟其他同事的一样多,内容也差不多,他之所以忙忙碌碌地干,原因是他的脑子太笨了,一件事情往往要想很多遍,有时候还想不明白。
  • 一匹雪白的马(中国好小说)

    一匹雪白的马(中国好小说)

    一部纯乡土文化的反腐小说,由主人公“侯震东”偶遇一匹雪白的马,牵出一系列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人物背景,以及乡镇生活的腐化与人情世故,故事贴近生活,是一部原生态的“人情”小说,作者最后道出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的意义,这个社会需要正义,需要正能量。
  • 外国最好的小小说

    外国最好的小小说

    本书注重所介绍的文本兼具可读性和知名度,不仅有美英法德日俄这些小小说大国的作者,印度尼西亚的阿里安、新加坡的希尼尔等亦未被忽略;既有契诃夫这样的“本家”,也有荒诞派戏剧的翘楚贝克特和开一代诗风的大诗人波德莱尔的作品;既有19世纪、20世纪初的前辈泰斗,也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雷蒙特·卡佛这类后起新秀。作品的风格上,契诃夫之深沉幽微,芥川龙之介之冷峻深刻,欧·亨利之幽默风趣,星新一的怪异悬疑应有尽有;作品的内容上,历史题材、市井生活,乃至魔幻科幻无所不包。本书为读者打开一个了解世界文学的一扇窗,是快速增加阅读量、提升个人修养的最佳读本。
热门推荐
  • 穿越从青铜开始

    穿越从青铜开始

    谁说主角就只能报仇奇遇,退婚打脸?一个现代宅男穿越后,学会了各种脑洞大开的武功,一拳无敌、100%空手接白刃、诱惑之光、邪恶飞刀等等,请君与主角一起来一段不一样的武侠世界奇妙冒险!七月七读者qq群163746460
  • 尚有黄粱,一梦情深

    尚有黄粱,一梦情深

    梁心一直以为,尚夏会是他的良人!她却不曾想,大婚前日,一切都变了,亲人的鲜血,身受的凌辱,一桩桩一件件就那样明明白白的摆在他们之间。可这些过后,他竟还有脸告诉自己,他爱自己!自己肚子里怀的孽种是他的孩子……梁心苦苦煎熬一世,到头来竟发现一切竟是场镜花水月,黄粱一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叶罗丽精灵梦之时间行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时间行者

    时空行者,是掌管时间的尊者,拥有改变时间,重置一切的能力,但是……她却不能轻易使用,那会带来灾难和恶魔。她被所有人背弃,陷入沉睡后来她苏醒了,复仇了,也心软了。——“我的生命已经是黯淡的了,但是,所幸你来了。”(尝试写一下带男主的文)
  • 聪慧女人一定要懂得的舍与得

    聪慧女人一定要懂得的舍与得

    《聪慧女人一定要懂的舍与得》内容简介: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一个人对于情要能放得下,不能随侍左右也罢,生离死别也罢,有合必有分,有生必有死,都能看破放下,不为情苦。
  •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步摇与长剑

    步摇与长剑

    就是关于一个女的一个男的的故事。在虚构的一个古代世界发生的事情。
  • 一位女心理师的情感救赎

    一位女心理师的情感救赎

    《一位女心理师的情感救赎》讲述了:浮华都市,霓虹冷冽,她是这其中孤艳的女子,带着救赎的心态看这世间的悲凉沧桑。她在为受伤的心灵寻觅药方,她希望那些在黑暗里颤栗的灵魂终有所归,然而这些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她自私的爱情之上。他是一个严重抑郁症患者,与她相逢,成就了他的爱情。她是一个资深心理医生,与他相逢,成就了她的爱情。拯救,是场心灵之间的战役。那些年久失修的往事,斑驳得面目全非。那些不会在脸上显露的伤痕,摧毁了我们心里遗留的美好。我抬头看你,你低头寻她。总是要这样错过。“有我在,没事的!”这句话是我一辈子的依赖。
  • 农门喜嫁

    农门喜嫁

    刚刚小有成就的她穿越成古代农家女,爹不疼娘不爱也就算了,为了给家里还债,竟然把她送到陈家冲喜,新郎没过三天竟然一命呜呼.婆婆处处刁难,竟因她打伤了无耻小叔把她卖给名声不好的宋家兄弟。她勇于和命运抗争,不怕艰难困苦,努力奋斗,终于赢属于自己的幸福。看她如何调教忠厚相公发家致富!
  • 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

    阳历的时间已经到了这年的十二月份,天气还没有正式冷下来。冬天怎么能如此暖和呢?弄不好又会是一个暖冬了——弄不好又要发生什么不暖的事儿了。这一时刻,我和我的同事们下意识地就谈到了成龙——成龙就是在那个暖冬里被炸死的。而成龙的猝死,则给那个温暖冬天里的我们带来了数不胜数的寒意。晚上饱餐过后,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跟妻子又一次重复起这个有关成龙的话题。妻子应明问我,你说这成龙死的是不是很活该?这是一个老问题,经常在她的嘴里冒出,而我每每都点头说是的,他是很活该。可是这一次,我已经懒于这么回答,我在琢磨着一个更具深度的答案。我说,我问你,你如果是季燕,你会不会去炸成龙?
  • 预见爱

    预见爱

    多年前的夜,他清楚明晰的预见了她,预见了爱。多年后的又夜,他再次神奇的遇见她……他不相信,怎样的梦可以如此真切,除非她真实的存在过。晨曦里,他惊见身侧嫣红眩目,尔后万般寻之,此生此世,纵是历尽万难千险,几世几劫,决不错失。他多少年来的生命,只为着那美好而真实的预见寻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