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仔秋秋
2012年8月7日立秋,我听见近处两个男人似乎在说什么猫,我问他们怎么了,他们说一只小猫掉地下二层天井了,我又找多次帮我救猫的民工。获救的小猫还不到一个月大,白色的身体,在右眼上方有一撮三角形的黑毛,在左耳边上又有一撮大些的三角形黑毛,两个三角形的角尖斜对着,尾巴是黑色的,屁股上也有一撮圆形黑毛,毛色和图案搭配非常漂亮,是一个帅仔。我将其放进难难待过的地台,那里透光透气且有我过去放进去的猫窝。因为我们在立秋日相识,我给它起名叫秋秋。秋秋比难难还小,不会吃东西,我用卫生棉蘸着牛奶往它嘴里挤,它的一只眼睛睁不开还往外渗出白乎乎的东西,我用消毒纸巾给它清洁并涂上金霉素眼膏。第二天,我到宠物医院商店给秋秋买了奶瓶和好消化的进口幼猫羊奶粉,秋秋不会吸奶嘴,费很大劲才将奶嘴塞进它嘴里,它一下下咬着奶嘴吸奶。第三天,秋秋会吸奶了,眼睛也好了,在猫筐和纸盒里爬进爬出,胆子也大起来,竟然能从猫筐里攀越到地台面走来走去,像一个小不点的熊猫,非常可爱。我不在时它在猫窝里,我去了,它开始出来活动。第四天,秋秋开始认识并依赖我了。蚊子很猖狂,尽管每次去我都要被咬好几个包,可我还是陪它待上四十多分钟。每天跳进地台喂它三次,每次又得喂好几遍,它吸几口奶就把嘴闭得紧紧的,它迫不及待要活动,刚刚接触这个小天地,秋秋对什么都好奇,我坐在砖头上看着它活动,它会从我伸出的腿上来回爬行,不时咬一下我的手和牛仔裤,还抬头瞪着一双圆圆的眼睛注视着我,似乎要把我牢牢记住。看着这个圆乎乎的小不点行走的样子好逗人。秋秋喜欢后爪站立,两只前爪扶着筐沿边吸奶嘴,吃几口,爬到地上玩一会。我抱着它喂奶时,它不时闭着眼睛吸,很享受的样子,这也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小的猫咪在一起。我离开地台时它的眼睛一直追随者我,嘴里喵喵地呼唤我,似乎在说妈妈别走。哎,要不是家里反对,我会把秋秋带回家养的。第五天,中午喂完它回到家里洗奶瓶时发现,秋秋竟然把奶嘴头给咬破了,它那小牙真有劲。晚上,我把幼猫妙鲜包汤倒在盘上喂它,它开始会舔肉汤了。第六天,我用奶瓶喂秋秋,它紧闭着嘴,塞进奶嘴它就吐出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断奶了。吃妙鲜包,喝水,会吃东西长得就快了,我把它抱起来放在腿上任它爬来爬去,感觉它重了些。
秋秋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从这天起,对我的依赖似乎也少些了,习惯自己在地台里活动了,并且可以改为每天两顿饭。这几天蚊子简直要把我吃了,三伏天我穿牛仔裤、长袖衣,戴帽子,不时喷下花露水,就这样每次还被咬好多包。到了16日,秋秋不见了,到处找不到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仍不见秋秋的踪影,宝贝,你在哪里?愿上苍保佑它吧!
因为搬家,餐厅窗外鸟儿的乐园消失了,我多么期待它们会随我飞到新居来重建乐园!临行前两天,晚上我多次到院里为每一个见到的猫咪喂妙鲜包,手指向天和猫咪,默念着:上帝的宝宝,祈祷它们平安!我与长眠树丛下的苦苦和难难告别,轻轻唱着为它们改编的小月亮歌。十年了,喂养小区的十多只流浪猫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笔开支一年下来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但我从不算计心疼,而自己疲劳时去按摩放松倒是抠抠搜搜,能省则省。
我的新朋友大黄
新搬的小区最初没有发现流浪猫,清洁人员将这里打扫得很干净。我晚上在附近散步时会带一点猫粮,碰到流浪猫就放在它视线内赶紧离开。昨天,我坐在窗前沙发上突然看见一只黄猫钻到一辆小车底下了,原来它被一只狗发现了,狗朝车底下叫,不见猫出来,又来了三只狗,一起围着车子大叫,黄猫被它们追赶到小区墙上,它在那很窄的地方躺下来睡觉,似乎很疲惫。我立马包了点猫粮和妙子吃剩下的一点妙鲜包,急匆匆跑下楼梯到被树和草丛围着的墙上。这只深黄色带斑纹的猫很像我过去喂过的大黄,一看就是只公猫。它抬起头来注视了我几秒钟才低头吃起来,还不时抬头看看我,我很快乐!中午我突然想起那只黄猫会否还在那,往楼下一看,果然它仍蜷缩在墙上睡觉,它见到我轻轻喵喵了两声,边吃边抬头看看我,我给它起名叫大憨,因为它的神态很憨厚。后来发现附近小区也有流浪猫,搬来时本不想再喂流浪猫,很拴人,但看到它们皮毛稀疏瘦弱的样子,怎么忍心不管它们呢?从此,又开始喂食流浪猫,结交新的猫咪朋友。
在奥地利旅行时听说,政府将收养流浪动物的机构纳入公共财政供给范围,我感到很温暖。社会问题本应由政府主导和担当,最起码应对动物收养的组织及流浪动物绝育、救治等给予财政支持。建立和谐社会,应尊重、善待一切生命,不应将流浪动物弃之度外,它们也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2013年5月26日
撒切尔夫人的悲凉晚年
最近在电视上看了撒切尔夫人的传记影片《铁娘子》,感触颇深。耄耋之年的撒切尔夫人罹患老年痴呆症,在丈夫丹尼斯去世后,就像一个普通的老年孀妇一样,过着寂寞的日子。她常常生活在幻觉和回忆中,感觉深爱的丈夫一直在身边陪伴,她与其说话,为他打理衣物,周边人不得不经常提醒她丈夫早已亡故的事实。看着她那失落、无助和悲哀的表情,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其与当年国际政坛上叱咤风云、睿智强悍,被奉为政治偶像的“铁娘子”联系起来。
撒切尔夫人的晚年生活悲凉,似乎被人们遗忘了。这位昔日结交广泛的政治强人在77岁生日前四天仅收到4张生日贺卡,她仔细地将其摆放在壁炉台上,她原本期望可以收到几十张的。挚爱的儿子马克四到六个星期才会探望一次母亲,女儿则有时连续数月都不去看她。
撒切尔夫人在登上权力顶峰,为显赫功名自豪时,恐怕不会想到老年时的孤独和凄凉。影片中那两个三四岁大的双胞胎儿女追着忙于去竞选议员的母亲车子跑,想让她下来陪他们玩的心酸情景,埋下了撒切尔夫人晚年生活不幸的阴影。她曾对一位知己说过,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不再从政,因为她的家庭已经为她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她带着孤独和悔意踏上了黄泉路。她葬礼的规格和场面极尽风光,连从未参加过王室外葬礼的伊丽莎白二世夫妇都亲自参加。对此哀荣,我想撒切尔夫人一定会惊鸿一瞥,然后迫不及待匆匆赶往另一个世界去与丈夫团聚,向他诉说来世营建幸福家庭的热情。
16世纪著名诗人塔索用诗的语言,形容了权力、名望这些身外之物的虚无缥缈:
名望用甜蜜的声音迷倒了多少英雄好汉,那么美好,其实只是一个回声、一个影子、一场梦,风一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位成功的企业界大亨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白活了”,他得不偿失的人生教训太沉重!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活得明白?
2013年7月6日
怀念三毛
三毛创作的巅峰期,正是“文革”期间。在封闭的环境中,我对她一无所知,她的书在内地风靡时,亦未跟风拜读,但我收藏了两本她的经典作品集。最近,休闲时看《三毛的橄榄树》纪录片,被三毛低低的、柔柔的小女孩声音迷住了,这与印象中酷似印第安女人、风情粗犷的三毛太不搭界,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她的作品集,走进了三毛的世界。
哇塞!三毛特立独行的女侠经历令我着了迷,动情至深的还不是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的奇异风光和风俗人情,而是三毛的从容、豁达及乐施好善,她像一块滚石,总是不安分地滚来滚去、东奔西跑,寻找着新的方向,努力让自己在滚滚红尘中一尘不染。能够跟随三毛到她创造的新奇世界中游历、徜徉一番,实乃愉悦、动人之事,我对其喜爱和倾慕之情油然而生。
印象中的沙漠酷热难耐,没有水源,狂风呼啸,十分恐怖。三毛为何执意到撒哈拉大沙漠追梦并能在贫瘠的沙漠中品味到生命的喜悦,燃烧起创作的激情呢?读了三毛的作品我终于明悟,三毛一直探寻不休关于生命真谛和人生价值的疑惑,在环境恶略的沙漠中找到了答案:那连野花都不生长的荒原上,生命顽强地抗拒着大自然的贫瘠和艰难,焕发出勃勃生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就是沙漠给予三毛的答案。她心里充满了对众生的挚爱,“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惜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活生生的脸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
当一切疑惑都有了答案,三毛似乎脱胎换骨,那颗曾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有些偏执的天性也渐趋平和,是沙漠、荷西彻底改变了三毛。那个苍白、忧郁、迷惘的三毛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眼前的三毛浑身上下散发出浓郁的异国风情。她身着连衣裙,手腕套着凸凹花纹的银镯,脖上挂着用脚踏车零件和玻璃珠子串起的别致项链,浅棕色的脸庞垂着两根麻花辫,一副健康从容、洒脱不羁的沙漠女侠形象,其神态和举手投足间透出俏皮、坦然和干练,这对神仙眷侣全身心品味着沙漠生活的别致和喜悦。置身新生活的三毛,按捺不住地拿起搁置了十年的笔,将自己在沙漠生活的点点滴滴向读者娓娓道来,拥抱着幸福的三毛恰似一只破茧而出的美丽蝴蝶,与心爱的荷西共同谱写着生命的华彩乐章。
迫于战乱,1976年秋天,三毛从激情燃烧的撒哈拉沙漠,搬迁到与沙漠遥遥相望,靠近大海,安静得近乎荒凉的大加纳利岛生活。期待三毛新作品的读者们担心,安逸的环境是否会窒息三毛的创作灵感?读过三毛在海岛写作的散文,我深深感受到,三毛是以真诚的心和浓浓的爱与天地万物相处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她总能捡拾起岁月风尘散落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明珠,她像爱沙漠一样爱上了海岛,又结识了新的朋友。她常常在街上停下脚步,在小贩的摊子上随意翻检、搭讪几句;常常跑到田里跟农夫聊天,帮他拔拔草、摘摘番茄青椒;当邻居孤寡老人生病时,她前去照顾;外出开车的途中,她会停下来搭载那些在路上行走的老人孩子。一次在去接荷西的途中,遇到一个骑着脚踏车,顶着漫天风沙艰难行进的士兵,三毛让他上车,他舍不得自己的车子,车子又塞不进汽车,三毛只好开车离去。回到家里,她拿上一大瓶水、面包和厚毯子,一天中第三次行驶在一百多公里的公路上,去找那个士兵。三毛又触摸到了新鲜的生活,她全身心投入其中,写出她(他)们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挖掘出普通人身上所蕴涵的人性光辉。由于浸润了三毛的真挚情感,这些看似渺小的日常琐事,分外耀眼、熠熠生辉。1979年她出版了《温柔的夜》,依然深受读者欢迎。三毛是为愉悦自己而创作的,所以无拘无束、信笔挥洒,这种随心所欲的轻松写作,正是学术大师王国维所称赞好文章的“自然本色”。
三毛在大加纳利岛的居住环境惬意而浪漫,拉开窗帘,大海就像一幅风景画镶嵌在窗户上,坐在阳台上可欣赏海上如血的残阳,夜晚伴着涛声入睡。这也是我梦想中的生活,如果有朝一日旅游此地,我想三毛一定会踏着入夜的涛声走进梦里,身上披着撒哈拉风尘,脸上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会轻轻对她说,三毛,谢谢你的书!
2013年7月13日
曼德拉祝您生日快乐
今天,纳尔逊·曼德拉在世人的牵挂和祈祷中度过了95岁生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词中评价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人”;南非全国中小学生和医院外聚集的民众为他高唱生日歌;美国的18个城市自发举办各种庆生活动,尽情表达对这位“彩虹国度”缔造者的由衷热爱;奥巴马和普京等多国政要送上了祝福;我国诸多报纸也大幅报道和刊登了曼德拉纪念文章和他传奇生涯的照片。
曼德拉26岁放弃了开业律师的锦绣前程,加入非国大,投入反对种族隔离斗争,历经了67年的政治生涯。2009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其生日7月18日设为曼德拉日,号召世界各地的人们这一天至少从事67分钟的公益活动。曼德拉征服世界的,除了27年漫长铁窗生涯中圣徒般的传奇经历外,更具感召力的,首先是他身陷囹圄却积极谋求非暴力和平途径及共存共荣的理念。在罗本岛4.5平方米的狭小牢房内,他不仅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通向自由的漫漫之路》的写作,还将原本四分五裂的非国大和反种族隔离阵营协调、统一起来,他针对时代和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打破种族隔离藩篱不是只有希望渺茫、牺牲巨大的暴力途径,领导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向“和平与自由”的道路转型。非洲的部族冲突由来已久,这一残酷而顽虐的传承基因在南非被曼德拉奇迹般阻断,他说:“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斗争,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他超越了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致力于化解种族间的积怨与分歧,他反对白人专政,也反对黑人专政,始终如一地追求南非所有人民的和谐共处,让包容与分享成为国民意识的主流,将建立“彩虹国”的理念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