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想脱稿讲话更顺畅,更有魅力,我们就必须摒弃完美心理。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过度追求完美,只会圹大自身的缺点,反而让内心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自卑,最终丧失自信,导致紧张。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客观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样一来,在讲话中我们也不会对自己太过苛刻,内心平淡了,紧张的情绪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消除自卑情绪。从心理学上看,人人都有自卑心理,区别在于有的人少一些,会选择性地无视;有的人多一些,总是不经意地将之放大。这种心理表现在脱稿讲话方面,比如有些人平时讲话还可以,或者在讲话之前准备充分,信心满满,可是一登台,或者一听到别人的讲话,内心就会对自己信心全失,动摇起来,紧张得手足无措……
所以,想要不紧张,需要先消除自卑心理。我们需要全面的认识自己,多从自身长处上着眼,而不是固执地在短处和缺陷上“斤斤计较”。具体到脱稿讲话上,我们应该对自己事前的准备有信心,肯定自己的付出,抱着一种“慷慨赴义”的精神进行讲话。如此,我们才会压制住内心的紧张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说对话,说好话。
勇敢失败,实践出胆量
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特别是失败之后所产生的恐惧,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轻者让人做事畏惧,重者令人一蹶不振,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具体到脱稿讲话上,一次失败的经历,可能带给我们别样的尴尬,引发众人的嘲笑,假如我们因为失败而心生恐惧,失去实践的勇气,那么在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将因为不敢说话或者说不好话而处处碰壁。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脱稿讲话也不例外。那些成功的演讲家和名人,在最初脱稿讲话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失败,也曾经恐惧过,但是他们最终重新站了起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坚定了信心,获得了勇气,增加了胆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最终站在了脱稿讲话的最高峰。所以对我们而言,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坚持练习,勇于实践,那么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说好话!
蓝道尔是一位传奇的商业领袖,他凭借着自己的脱稿讲话才能成为政府的经济顾问。但是他的讲话口才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在第一次当众讲话的时候却以失败而告终,导致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当众讲话产生了极大的畏惧心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积极地进行实践练习,最终练出了胆量,成功地掌握了脱稿讲话的技巧,成为一位讲话高手。
那件让蓝道尔终生难忘的事情发生在他的大学时代,有一位老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上课前的五分钟发表一段讲话。当轮到蓝道尔的时候,看着台下同学投过来的目光,尽管事前准备得很充分,但是他却害怕起来,怕自己因为说不好而当众出丑。他磕磕巴巴地讲了一分钟,之后便再也说不出一个字,大脑一片空白的他含泪走下了讲台。那一刻他心如死灰,对自己失望之极。
蓝道尔虽然因为这次失败在勇气上“大伤元气”,对脱稿讲话心生畏惧,但是好强的他并没有被打倒,在研究了别人成功的案例之后,他惊讶地发现,很多人都失败过,但正是这种失败的经历让人滋生了更多的勇气,在不断实践中变得更有胆量,更有信心。这些人经过刻苦的实践和训练,最终成了演讲家。
蓝道尔在其《自由的信念》一书中描述了自己练习胆量的经历:我总是将自己的演讲排得满满的,有厂商协会的午、晚餐会演讲,有商务部、扶轮社、基金筹募会、校友会等演讲……不管什么样的演讲我都敢大胆尝试,我甚至曾以极其蹩脚的法语做过一场餐后演讲。
我最希望了解的就是听众在想什么,以及他们希望自己的需要怎么表述出来。我们发现,但凡能够成就大事的人,其最大的窍门就是:只要自己愿意学,就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只要自己愿意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够勇敢面对失败,敢于实践,就能练出胆量。多多实践,我们就会发现脱稿讲话便不是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就会发现最初的那种上台产生的恐惧很好消除,并能将之转化为之后出色讲话的助力。
胆小恐惧,是我们掌握脱稿讲话的最大敌人。假如我们不能有针对性进行克服训练,就不能真正地消除心中的恐惧,使得自身担心做事,惧怕做事。特别是在失败之后,假如我们变得更加胆小,在这种心态作用下,我们不仅说不好话,也做不好事情,因为胆怯扼杀了我们实践的勇气,而实践的缺乏则会导致我们更加惧怕说话做事,这样一来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使得我们大声说话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说话能力变得越来越差。
正视失败。在脱稿讲话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都曾有这样的经历:事前精心准备,但是登台之后因为缺乏勇气导致说出来的话结结巴巴,惹得台下的听众“哈哈”大笑;被别人突然点名讲话,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而滋生莫名的恐惧,导致大脑一片空白,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在这些失败经历之后,我们是不是对脱稿讲话更加惧怕,变得更加畏首畏尾?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失败之后失去勇气,裹足不前,甚至倒退。智慧的人会正视自身在讲话中的失败经历,找到自身不足,总结经验教训,让失败成为掌握脱稿讲话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和绊脚石。
和陌生人交流。想要练习说话的胆量,我们可以多和陌生人进行交流。一般而言,在和陌生人交谈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恐惧感,假如我们能够克服这种潜意识中的恐惧,那么我们便能在之后的讲话中坦然面对失败,获得脱稿讲话的勇气。
多参加社交活动。很多人之所以在讲话失败之后就恐惧害怕,关键的一点还是缺少练习,没有将脱稿讲话变成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假如我们能够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强迫自己多登台讲话,那么在一次次的实战中,我们的胆量自然也就增加了。更重要的是,频繁的社交活动能够将讲话变成我们自身的一种习惯,让我们觉得讲话是再自然也不过的事情,这样的话,不管我们在什么场合讲话,都会胆气十足,不再怵场。
敢脱稿,先要解放天性
人在幼年的时候,总是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正所谓“童言无忌”,这个成语很形象地概括出了我们幼年之时的天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具有的品质性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约束,原来的那种天真无邪的、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便被我们刻意地隐藏起来,甚至遗忘在内心深处的角落里,再也不愿意触及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脱稿讲话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种无话说、无感情的状态,导致我们不敢讲真心话,特别是在脱稿的状态下,无话可说。
可见在天性被束缚的状态下,我们是不敢说真心话的,如此一来,我们的脱稿讲话能力也就近乎零了。而释放天性则可以让我们挣脱心灵上的束缚,重拾自我,有胆识,有气魄,更好地和人说话,更勇敢地在众人面前展示本我。所以想要掌握脱稿讲话,我们就必须首先解放自身天性,重拾本我。
香港著名财经作家、企业家梁凤仪搁笔时“大张旗鼓”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在那次新闻发布会上,梁凤仪逐一感谢了到场给她鼓励加油的八个特别嘉宾,并宣布自己的最后一本书《我们的故事》已经完成。在发布会上,梁凤仪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了她的天性,其真性情又一次打动了粉丝书迷。
梁凤仪自述她从1986年开始从事写作时遇到投缘的艺术家们,还有那些天生就能走到一起来的合作伙伴,并一一感谢。特别指出来要感谢财经界旧上司、香港金融界翘楚冯景禧先生。之后,梁凤仪又陷入当时第一次见冯景禧先生的场景中,她说那时的她什么都不懂,也没有在大机构任过职的经历,但是冯先生却肯定了自己的公司,并指出这个创意很棒,而做生意就必须有创意,只要肯学,事业就会成功。冯先生的这些教诲让她毕生受用。
梁凤仪还提及了与她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哥哥的冯建明博士,他的宽容、谦忍让她受用。她的妹妹邱海燕,一直很是乖巧。梁凤仪说她从少年到现在,工作上的压力,总是发泄在哥哥和妹妹身上,无数对海燕不讲理由的指责与教训,海燕从来没有反驳、反抗与反感。说到这里,梁凤仪泪光闪闪,她知道,因为海燕和建明爱她。
当然,梁凤仪也肯定了两位丈夫对他的爱,她说,“文汇是我前一任的丈夫,虽然我俩没有最后走到一起,但是我永远爱他。黄宜弘博士,我的丈夫,他宽容、厚道、包容。”接着,梁凤仪又感怀自己的父母,可惜现在自己事业有成,父母却没能看到。在座的旁人递上纸巾,而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有的记者和读者也潸然泪下,他们为梁凤仪的发自于天性的真情讲话而感动。
梁凤仪在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上,坦然道出了自己经历的不幸和痛苦,这种天性的流露,不仅没有让她失去观众的信赖,反而让嘉宾和观众对她的敢于说真话的性格以及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所感动,对其更信任,更喜爱。在观众和书迷面前,梁凤仪总是展示出本我,从不戴任何面具,说真诚的话,这种源于天性的真实和真诚让每一位粉丝都可以从她的讲话中触摸到她的灵魂,对这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作家更加敬佩。
解放天性,我们才敢说话,才更善于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让听众更容易认同我们,支持我们,喜欢我们。那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解放我们的天性呢?
大胆表达,展露真实的自我。很多人之所以不敢脱稿讲话,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放不开自己,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展露真实的自我。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人生属于自己,必须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为自己而活,要求我们大胆做事,大声说话,做一次真正的自我,如此,我们才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有更大的勇气去实践。
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信心。告诉自己能行,自己会是成功的演讲者,听众会喜欢我们的演讲,我们也将得到他们的欢迎。告诉自己:只要将内心中的话说出来,就会受到听众的喜欢,因为它来自我们的天性,表达出了我们的真情实感;我们比任何一个人都适合这个讲话,我们能够全力以赴,将话表达得清楚顺畅,具有吸引力。
建立自己的风格。一个解放了天性的演讲者,必定拥有自己独特的讲话风格。有人曾经针对一百位著名的商业界成功人士进行了一项测试,结果发现,在导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当中,个性的因素远远比其智力因素重要。同样的,这个规则对脱稿讲话者来说也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认识到:脱稿讲话并不仅仅是讲话,还包括讲话的方式。听众并不是机器,他们除了倾听我们的语言,还会注意我们的眼神、动作、空间运用、表情、个人魅力等。他们对这些东西的关注,甚至超过对我们的讲话内容本身的关注,而这些东西恰好构成了我们的风格。解放天性的讲话,需要我们养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给讲话增添别样的魅力。
摆脱内心自我的束缚
很多时候,我们讲不好话,并不是我们能力不足,而是内心中束缚太多,让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或裹足不前,或瞻前顾后,或莫名恐惧。放不开手脚,导致讲话时顾虑重重,不敢表达真情,不愿说出真意。这样一来,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必然会前言不搭后语,即使勉强讲出来的话也因为缺乏情感而变得苍白无力,乏味之极。
当我们摆脱内心的种种束缚之后,我们才会在讲话的时候解放天性,变得越来越自信,讲起话来自然也就越发自然而富有激情了。所以,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想要讲好话,让话语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就必须首先正视自己的内心,看清内心中的种种束缚,想办法摆脱它们。
奥普拉在芝加哥做访谈节目之初就开始讲述自己童年时期的悲惨处境——黑人、邋遢、贫穷、没有父亲,被年轻的妈妈忽视。她告诉记者:“六岁之前,我从来没有从商店新买的一件裙子或者一双鞋子……我唯一的一个玩具也只是用牙签做成的玉米棒娃娃……”她说自己童年时代很孤单,除了那几只猪之外,没有别的玩伴了。而她常常不装马鞍直接骑在猪身上,在奶奶家的院子里玩耍。“我只能对着庭院里的动物讲话……我读《圣经》给它们听。和领福利救济的妈妈在密尔沃基度过的那些年更糟糕,我们穷得连一只狗或猫都买不起,我只好把蟑螂当作宠物养……我把它们放在一个罐子里,给它们取名叫梅琳达和桑迪。”
她给听众讲述了许多故事。她说自己还得从水井提水,给奶牛挤奶,倒污水桶里的水……苦难的童年,似乎只在童话故事里才会出现。奥普拉说自己六岁前都是由严厉的姥姥、姥爷抚养长大的,这让她俨然成了灰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