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普拉说那时候的灰姑娘生活真的就是老挨打,而且怎么做都做不到让人满意。奥普拉告诉作家琳恩·托纳本:“我特别希望自己是个白人小孩,因为我从来没见白人小孩挨过打。以前姥姥经常打我,这是南方人的一种传统——老年人抚养小孩子的习惯。你要是撒了东西,肯定会挨打;你要是说谎了,也会挨打……我姥姥总是拿细枝条抽我……她天天都打我,而且从来都不累。”而这种对小孩打骂的话题追根溯源永远都是因为奥普拉出生于密西西比州——美国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州。
但是这样的人生经历,并没有束缚住奥普拉的心灵。虽然最初她自卑过,对自己失去过信心,但是在之后的人生经历中,她都一一挣脱出来,内心并没有因为经历过太多的苦难而消极阴暗,而是变得无比强大坚定。这一点表现在她的讲话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阳光,从来不缺乏信心。奥普拉在每次访谈节目中,都展现出了超强的自信心,其话语中更是处处流露出阳光,在针砭时弊的同时,温暖听众的心灵。
奥普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正是因为我挣脱了内心的种种束缚,我才敢于正视自己的悲惨的童年,在节目中面向大众讲述我的种种经历。”
由此可见,想要敢于说,说得好,就必须首先挣脱内心的种种束缚,让我们可以正视自己的不足,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只有在心灵解放的基础上,我们所讲的话才更加真诚,更富有魅力。
因为我们内心被束缚,有羁绊,它们一直在心中阻止我们改变,让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变得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放不开。当我们了解这些束缚并解开它们时,我们就能彻底解放内心,敢讲话,讲好话,最终成功地改变自己。
对梦想的恐惧。很多人渴望实现梦想,但是在内心深处却有一只小鬼,它躲藏在暗处,每当我们开始梦想的时候,它就把我们拉回原处。它会告诉我们:别胡思乱想了,那些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可能在很多地方听到过这个声音,因为这个小鬼本领很大,很善于通过别人的声音,有时候他会假装成我们的朋友,有时候会变成我们的家人,有时候则变身为“社会现实”……总之他会告诉我们,别瞎想,更别瞎说!
正是这种内心束缚的存在,让我们不敢去梦想,不敢说出梦想,内心也因此变得脆弱不堪。当我们在儿童时代,我们从来不畏惧梦想,不缺少梦想。但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对梦想的束缚也越来越大,使得我们开始惧怕讲述梦想,甚至丧失梦想的权利。
每一个伟大的讲话都来自于伟大的梦想,林肯、奥普拉、阿姆斯特朗……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说出令人神往的话语,都和其敢于讲出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密不可分。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敢于梦想,敢于在讲话中说出自己的梦想,这样我们才能挣脱内心的第一道束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坚定,丰满,我们的讲话才会变得更加富有激情,更有魅力。
除了恐惧梦想,很多人还恐惧失败。当我们开始梦想、准备一场精彩的讲话时,对失败的恐惧就会出现,它会在内心中不断地告诉我们:别说了,说了也是丢脸,还是算了吧!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觉得自己的讲话内容不够完美而信心顿失,迟迟不敢登台;有时候,我们脑子里满是讲话的心得,但是却从来没有将它们写下来;我们心中有做好讲话的万千想法,却从来不愿意放手实践……因为我们总是害怕失败,导致内心脆弱,不敢行动,畏惧行动。
想要解封这重束缚,我们首先应该战胜内心中的完美主义。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十全十美是非常不现实的,比尔·盖茨的梦想是给每一台电脑都装上自己的软件,但是在最初实践的时候,他只能央求IBM安装自己的软件。我们可以想一下,要是比尔·盖茨在一开始就被完美主义束缚住内心的话,他之后的梦想还能实现么?今天他也许仅仅是一个穷困的程序员。所以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不断地练习讲话,储备知识,完善技巧,如此我们的讲话水平才能越来越高,我们才会一点点向梦想靠近。
对成功的恐惧。正如热恋的人冲破重重阻碍,走到最后却陷入来自内心的恐惧一样,我们在充足准备的基础上,往往也会陷入所谓的“成功恐惧”当中:在万事具备的时候,我们会期待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但是在心里又会一个劲儿地询问自己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么?当我们产生这个念头时,我们的内心就会被束缚住,就会情不自禁地收集那些成功不再的证据,就这样,我们对成功也就变得越来越“恐惧”了。
为此,我们必须告诉自己:万里长征就差最后一步,要勇敢地走下去,千万不可患得患失。只有勇敢走一回,品尝了成功的滋味,我们才会爱上成功,在一次次讲话中拥抱成功。
突破惯性谈话的“舒适圈”
惯性是人人都摆脱不了的,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着它的身影:习惯的口味,习惯的运动地点和线路,习惯的公文口头文句,习惯的服装颜色和款式……这些都是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惯性”,有的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有些我们身在其中,尽管每天都重复着,却毫不察觉。
具体到讲话,每个人身上也存在着明星的惯性:有的人习惯和身边的人说话,排斥和陌生人交谈;有的人则习惯念稿,离开了讲话稿就不会说话;有的人习惯开口就赞美别人,将讲话重点锁定在别人的优点上;有的人则习惯张口就指责别人,目光不离别人的缺点……这些惯性让我们陷入了一种怪圈——讲话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则舒适,一旦脱离了原来的轨迹,则内心惶惶,语无伦次。可见,想要真正掌握脱稿讲话,突破惯性谈话的“舒适圈”,是非常重要的。
张伟因为不善讲话,便报名参加了一个脱稿讲话培训班,经过系统的学习,他觉得自己对讲话的各种技巧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了,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演讲中一定能够做得很好。
培训班结束时,他邀请老师吃饭,感谢老师这段时间的精心指导。吃完饭,张伟请老师留言,老师没有说什么话,而是在一张大白纸上画了一个圈,在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这个人旁边还画了一座房子和一些朋友。老师指着这个圆圈告诉张伟:“这就是你脱稿讲话的舒适圈,在这个圈子里,你觉得同这些朋友讲起话来非常舒适,很自信,觉得自己很能说,很会说。现在你告诉我,当你走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
张伟沉默了一段时间,很认真地回答道:“走出这个圈子,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说话,我肯定会害怕,说起话来磕磕巴巴,会出错。”
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脱稿讲话出错之后呢?你得到了什么?”
张伟想了想,说:“除了暂时的失败和沮丧,我肯定能从中学到以前在圈子里学不到的东西。”
老师拍手赞赏道:“是的,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总是习惯自己的圈子,比如有些人习惯照着事先写好的稿子念,有人则习惯在亲朋好友面前夸夸其谈,在陌生人面前三缄其口,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要你克服暂时的不适,正视暂时的失败,走出自己讲话的舒适圈子,挑战自我,那么我们就能学到更多的讲话技巧,建立更强大的讲话自信,适应各种讲话环境,成为一个讲话高手。”老师说话的同时,拿起笔,在原来圈子之外添加了新的东西,比如更多的朋友,更好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
老师的话让张伟茅塞顿开,是啊,只有跨出惯性谈话的“舒适圈”,敢于挑战自己,在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中,用新的讲话方式展现自己的观点,才能在讲话心理和技巧上获得更大的突破。假如我们的讲话总是在舒适圈里打转,那么我们就永远不会学到新的讲话知识和技巧,也克服不了内心固有的障碍。
当我们习惯某种行为时,我们就会安于现状,恐惧改变。想要突破谈话惯性的舒适圈,我们首先要明白谈话惯性都有哪些,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升说话的技能。
习惯和身边的人说话。这种谈话惯性是人人都具有的,也是人的天性使然——和熟悉的人的谈话,我们可以充分地放开天性,不用去顾忌什么,患得患失。这样一来,我们会在谈话中获得愉悦,放松内心,更重要的是和熟悉的人谈话,我们还会获得一种久违的安全感,整个人在谈话时会更加舒适。而和那些不熟悉的人谈话,由于对对方缺少了解,在情感上完全陌生,所以讲话时会产生拘谨感,没有安全感,导致谈话缺乏舒适感,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和陌生人谈话。
针对这种谈话习惯,我们需要多“强迫”自己和陌生人讲话,突破心理上的畏惧,挑战自我,学习各种技巧,让自己敢于主动和陌生人说话,乐于和陌生人说话。在这个突破习惯的过程中,也许我们会邂逅尴尬,遭遇失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退缩,咬咬牙挺过去,从尴尬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我们最终就能变不习惯为习惯,将陌生人变成磨砺我们讲话心理和技巧的“磨刀石”。
习惯依赖讲话稿。很多人在讲话的时候,特别是在公众场合面向大众发表讲话,总是习惯低头念稿,没有讲话稿就说不了话。对这类人来说,虽然公共场合讲话的次数多,机会多,但是却没有将之作为脱稿讲话的训练机会,反而成了他们养成念稿讲话习惯的温床。假如出现什么突发情况,比如紧急情况下的演讲,来不及准备讲话稿,这个时候他们便会内心惶惶,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了。
想要摆脱念稿讲话的习惯,我们必须学习构建成功的讲演构架。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讲演构架对我们增强讲话信心、摆脱讲话稿是非常重要的。争取通过对演讲材料的有效安排,一蹴而就地打动听众,这是再理想不过的了。美国著名的演讲口才大师卡耐基在美国的众多地方举行过会谈,他曾总结出了一个“魔术公式”。这个公式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开始把自己的观点用实例告诉听众;详细而准确地表明你的论点;告诉听众,你的演讲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个公式之所以命名为“魔术公式”,是因为它有着神奇的魔力。在这个生活快节奏的时代,听众不希望演讲者发表冗长的、闲散的讲话,他们希望演讲者能够以直率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的演讲人、听众、演讲内容来进行演讲构架,总的原则是,我们的讲演构架必须使我们能够直接而有效地说明我们的观点,并且让听众理解并迅速接受。掌握了这个框架,我们就能自由地填充“血肉”,心中有数,自然也就可以轻松地摆脱讲稿了。
当然,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应对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多说,多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善于演练,打破常规,挑战自己,那么我们的内心才会不断强大,讲话水平才会不断提升。
想锻炼口才,先强大内心
一个人,想要锻炼好口才,内心首先要强大起来。要知道在锻炼口才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顺风顺水,将所有的事情做好,将所有的话说对。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遭受嘲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必须是强大的,这样我们才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客观地想问题,理智地表达观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管我们是讲话的高手,还是初次登台的新手,在有些时候,都会在心里怀疑自己讲话的题目是不是适合自己,台下的听众对我们的讲话是否感兴趣。其实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让这样的想法影响到我们的讲话,在讲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内心强大,对自己绝对肯定,这种状态下的我们才能几乎完美地完成说话行为,获得听众的掌声。
当有人问萧伯纳怎样才能成为著名的演讲家时,萧伯纳想了想,说道:“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可以告诉你。我是用学习溜冰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演讲之路的,我就是固执地、不断地让自己出丑,直到自己习以为常才罢休。”萧伯纳的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总结出了强大的内心在锻炼口才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