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9600000008

第8章 风物(4)

老屋建于我出生以前的1964年。在此之前,那个不包括我的我们家,曾有过长达五年多的寄人篱下的生涯。我的父母是在1958年的政治运动中下放回家的,他们无家可归,就暂时寄居在我姥姥家。在我幼年的时候,有一次,母亲抱我到后街的姥姥家玩,就在即将走出大门的时候,母亲指着过道墙壁说:在有你之前,我和你爸你哥你姐就住在这里。我很奇怪,问道:你们怎么会住在墙壁里呢?母亲就解释说:这里原来有个门,走进去,有一个小房间。现在这个门堵死了,那个房间呢,就到你二舅家里去了。二舅家就在大门外,出了大门,再拐一个弯儿就到,这个我知道,但我不明白一个房间怎么会从这里消失,而又从另一个地方冒出来。母亲就又说:你二舅结婚时,房子不够住的,他们就在那边开了个门。我仍旧是糊涂着,但终于也烦了,不想知道了。而且此后,我似乎再也没有打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我只知道,我是在我们家的瓦房里出生的,而那幢瓦房,虽然比邻居家的草房要低矮一些,却是我们村第一幢瓦房。这是我从父亲口中得知的。

作为我们村第一幢瓦房的拥有者,父亲在说这话时,也许包含了某种程度的自鸣得意。但这种情绪似乎是奢侈的,所以刚一露头,就遭到母亲猛烈的抨击。于是我从他们的争吵,准确地说,是从母亲悲愤的陈述中,了解到:父母是在经历了长期的憋屈和痛心的丧失之后,才有了如此这般的立锥之地。这房子,是不能不盖的,因为在姥姥的那间“门屋子”(这是我长大以后才获知的名称)里居住的滋味,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那时候我的姥爷已经去世了,姥姥把持家里的大小事情。母亲的姊妹兄弟好几个,长年累月的借住令姥姥怨愤不已,彼此间的摩擦日益升级。母亲于是就咬牙做出决定,说什么也要搬出去,说什么也要拥有自己的哪怕是一铺炕大的屋子。房子盖起了,一共四间,瓦房。为盖房子,我的父母不仅花光了政府救济给的五百元安家费,还变卖了两人的手表和一辆自行车——而这些亮闪闪的家当,乃是当时小村人谁都不曾拥有甚至很少见过的奢侈物品。不仅如此,我们家还背上了一笔二百多元的债务,整整还了三年。为盖房子,我们家从此堕入了贫困的境地,用母亲的话说是——“谁家也比咱过得好,因为咱们没有一点家底儿,你爸那是赤手空拳下放到林泉的。”

“林泉”一词,《辞海》和《辞源》上还有一个解释是“退隐之地”,用在父亲身上似乎很合适。但父亲的“退隐”是多么可悲啊!那是一场不容辩白的贬损,一场噩梦一般的剥夺。父亲,一个有家不能归的人,一个流落异乡的人,他心里的苦水从来就没有向谁倾倒过,因为亲人也都不肯给予他太多的同情。所有的屈辱和辛酸,父亲都用他那坚硬整齐的牙齿嚼碎并吞咽了下去。这个叫做“林泉”的小村,是母亲的故乡,而父亲是外来户,是被人称为“西莱子”的,在小村里,父亲也逃脱不了被另眼相看的命运。父亲的老家在一千多里地以外的本省西部,那里据说是平原。平原人,在母亲和村里人固有的认识中,是比我们这里的人要懒惰的;父亲这个念了半辈子书的大学生,这个一度养尊处优的“知识分子儿”,更是懒上加懒,百无一用。当年在姥姥的屋檐下受气,母亲尚可抱怨什么,父亲却只能忍气吞声。房子建成之前和之后,母亲有火都朝父亲发,因为没有房子得怪父亲,穷困也只能怪父亲,而母亲她由一个人民教师落魄为一个贫病交加的家庭主妇,也是父亲的罪过:如果不是父亲的下放,她则可以继续干着那份体面而尊严的工作,家境决不会如此凄惨,日子决不至于这般丢盔卸甲。所以,母亲有充足的理由讨伐父亲。贫贱夫妻百事哀,每当心情不快或出现摩擦,颇有辩才的母亲对父亲的批判便不可避免。在母亲义正词严的声讨之下,父亲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教条主义”、“形而上学”、“懒汉懦夫世界观”,等等,往往被揭批得体无完肤,让当时的我觉得痛快淋漓,非常过瘾。

我记得母亲经常唠叨的,还关涉房子的高度问题。母亲说当年罗锅子上山——前(钱)头紧,所以,砖不够了,我父亲也没有再买,凑合着就把房子给盖了起来,致使现在我们家的房子,檐头要比西邻家的矮一截。又因为人家是草房,顶上厚墩墩的,看起来就比我们要高许多。以后,东边又来了新邻居,和我们家接山盖房,但人家依照的却是我们西邻家房子的高度,这样,夹在中间的我们家,比左邻右舍都矮一头,看起来非常窝囊,想起来也特别犯忌。母亲说这话时,恨恨不已,并说当时要是她主持建设,决不会干这等糊涂事,落这么大的遗憾。母亲还认为我们家的穷困和背运,可能与这房子有关;这房子,说不定还妨碍孩子的前程。我和哥哥姐姐听母亲这么说,也都对父亲起了埋怨之心。在街上走时,瞅一眼自家的房子,心里就免不了嘀咕:真是的!

房子的建设是简单的,下部砌的是石头,上面垛的是青砖,顶上盖的是灰瓦。说起来,就是这么一个空壳;里面没有任何修饰,连白粉墙都没有,所有的墙面都是土抹的。土的颜色经过多年的烟熏火燎,差不多变成了黑色的——这样的情况在灶间尤为明显。小时候曾见许多人家墙上都糊着报纸,很是羡慕,因为那样的话,家里看起来要温暖许多,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墙面都会成为我的读物。盼着自己家也有那样的墙面,但这一愿望其实是奢侈的,我们家每分钱都必须掰成两瓣花,买报纸装饰墙面这样的事,不在母亲的考虑之内,所以也就从来没有列入财政支出计划。屋内所有房间都没有门,起间隔作用的只是一道布帘。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除了我姥爷在世时给我母亲的一件桌不桌柜不柜的名叫“被阁子”的玩意儿,还有一口粮食柜,再就是一只不大的皮箱和两只藤箱了。穷则思变,父亲在并无良策改变现状的情况下,竟然挖空心思地用土坯立了个大衣柜。那个大衣柜以帘当门,看起来朴拙憨厚,但却是经久耐用的,它在我们家的里屋呆立了十多年,直到我长大以后才被拆除。

我出生在老屋建成后的第二年。记事以来很多年,老屋一直都是那个样子,从里到外没有多大变化。蜘蛛在梁上结网,燕子在檐下筑巢;青砖和灰瓦的颜色越来越淡,但依旧是青的和灰的;瓦楞间冒出了细弱的小草,却并不妨碍猫在上面从容地踱步。有变化的,往往多是小院的景致。父亲下放前从事林业工作,职业的眷恋,促使他把一个院落分成了两部分:靠近房屋的部分是空地,是真正的院子,而临近大街的地方,则让它变成了一片小树林。树林虽小,但树种却很丰富,有点植物园的意思。除了占主要成分的榆树和柳树,还有桃树、梨树、葡萄等果木。一些并不常见的植物,如花椒、水杉,也曾在我们院子里安家落户。花椒属于灌木,但经过父亲剪刀的修理,也具备了树的模样。我记得经常有村人来到我们家,向父亲索要花椒枝,为的是治疗腿脚和手臂关节的扭伤。父亲便得意地拿出那把村里人不容易见到的林工剪刀,咔嚓咔嚓剪上几剪子,一些细小的花椒枝便落了地。父亲把它们一一拣起,递给来人,叮嘱说:得长时间煮,把里面的药力全煮出来;烫的时间嘛,也要长一些。花椒枝有此奇效,使我颇感骄傲,我曾经以为这株花椒是我们家的一个宝贝。还有一种叫做木槿的乔木,也是必须一提的,父母把木槿栽种在小院的边缘,使之成为了一圈篱笆墙。这样就把我们家和大街隔开了,外人的视线难以进来。春夏秋三个季节,大朵大朵的木槿花开遍篱笆墙,装饰着我们贫穷的日子,也给我寂寞的童年岁月平添了一种难以忘怀的妩媚的情调。因此,多年以后,我让木槿花成了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它是我童年的记号,也象征着远逝的家庭的温暖和母爱和柔情。

我的幼年和童年就在这片小树林里摇摇晃晃,走来走去。春天和妈妈一起采摘榆钱,夏天听知了在树上长鸣,秋天看螳螂树干上产卵,冬天看鸟雀枝头间追逐。我知道蝉在钻出洞穴爬到树梢的过程中,会脱掉一件又干又硬的衣服,而百刺毛会在萧瑟秋风中造一个小罐一般的房子幸福地住进去。猫妈妈教小猫上树的节目给了我很多欢乐,而突然出现在湿地上的青蛇或者癞蛤蟆,则会吓得我飞跑回家。大风天树杪间的风声让我豪情万丈,激动难抑,午后篱笆间隙的阳光令我遐思翩飞,惆怅莫名。林子虽小却也是个林子,对于孩子我来说,当夜色降临之时,它甚至不乏探险的条件。

童年,对于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往往都是贫困和寂寞的,但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留在记忆深处,被永远怀念着。即使漫长的岁月使之蒙尘,它们也会像保存完好的瓷器一样,会在某一天,凭借某种契机被擦拭得闪闪发亮。我的童年也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怀念的记忆,但它们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忧伤的情绪,让我叹息。我无法在这里历数记忆,那会是很琐碎又很冗长的一些东西。我既找不到一条有机的线索把它们串联起来,又不知道从哪里讲起,更无法判断它们的价值。贫穷窘迫的日子,一直多病和抱怨的母亲,永远尴尬和无奈的父亲……所有的记忆只是沉淀在我心底,作为一种经历,也作为一种性格和命运的缘起,被我收藏着,掩埋着。而老屋和小院,无疑是一个仓库,我童年的一切故事都封存在这里。

老屋是我人生的出发地,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我的命运与它无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读高中是在三十多里以外的一个小镇,那三年的住宿生活似乎是一个过渡,一个训练,自那以后,我就像一个学会飞行的鸟儿一样,不再视原来的窝巢为唯一的宿营地。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十五岁那年,被病魔折磨了许多年的母亲终于从老屋的土炕上消失了。老屋里从此没有了怨毒的责骂,没有了令人心悸的呻吟,没有了让听者也觉得艰难、憋闷的喘息和吐痰的声音。这让少年的我觉得老屋一下子清静了许多,空旷了许多,寒冷了许多。那时的我忧郁而伤感,整天沉默寡言,而我的心底,其实埋藏了多么深、多么强烈的对母爱和温情的渴望啊。不久,哥哥结婚了,住进了后街上一幢新盖的房子,老屋里的人逐渐减少了。

80年代中期,因为日子逐渐好转,父亲动议在院子里小树林的位置加盖一座平房。这一打算很快就变成了现实:那些树木都伐掉了,短短十几天时间,一座水泥建筑拔地而起,与四间老屋相对。人们管这样的房子叫“倒厅”。倒厅是平顶的,用来晾晒粮食很是方便,里面既可以储藏粮草杂物,也可以勉强住人。我参加工作以后,因为工作需要,长期住在镇上。家里,日益年迈的父亲住老屋,大龄未婚的姐姐则搬到倒厅的一个隔间里住。虽说倒厅里冬冷夏热,不太适合住人,但姐姐觉得它新,有着干净的白粉墙和水泥地,所以爱住这里。她的小屋里放了一张大床,还有一个写字台,上面放着她的录音机。我偶尔回家,总要到她的小屋看看,觉得很亮堂,很干净,很清爽,比老屋好多了。

老屋已经不是原来的老屋了,曾经并不多么温暖的家,由于母亲的缺席而变得更加冷清,失去了家所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哥哥姐姐都在本村,心里有所依赖,以后的我很少回家。再后来,姐姐和我都结婚了,老屋就只有父亲一人守着。

我住到城里以后,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偶尔回家探望父亲,也大多是来去匆匆,并不过多流连。但每次回家,我都要踩着石头台阶登上平房,站在房顶上环顾一下我们的小村,我们小村四周的景色。村子里的树木是越来越少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视线。举目所见,只是一片暗淡的红色或灰色的屋顶。这样的景象,使我觉得整个村庄都在老去,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远远望去,村子的四围都是平坦的田畴,而遥远处,则是迷蒙的黛蓝的山影。心情不禁寥落和苍茫起来。再瞅瞅青砖灰瓦的老屋,觉得它是日益颓败了。屋顶有些不平,但看起来仍旧是结实的,不是那么容易塌陷的。老屋、小院、街道、村庄,虽然并没有变化得面目全非,但记忆中童年的那种景象,却是不复存在了。父亲呢,也和老屋一样,日渐衰老和佝偻了,神情也显得很是落寞孤独。他一个人住这四间老屋,我们能想象到他的凄凉,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我和姐姐都先后对父亲说过,让他锁上老屋的门,到我们的家里去住。但父亲并不照办。问起来,他就说,你们住得也不宽敞,算了吧;又说他有地,庄稼离不开他,并且,院子里还有好几窝长毛兔呢。

父亲就这样陪伴着老屋过,一年又一年。终于有一天,他突然中风了,这样以来,才不得不开始在儿女家里轮流住了起来。这时的父亲已经是风烛残年,轮住不到三年,就去世了。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我们决定把父亲送回去,让他最后看老屋一眼。那是一个早春,当我在相隔不到一年之后踏进老屋的小院时,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院子里遍地都是枯干的蒿草,比人都高。几盆野蔷薇更是肆意疯长,藤蔓窜得到处都是。姐姐打开锈锁走进老屋,惊叫了一声。她说地面怎么软绵绵的,像是踩在面团上,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自来水管在冬天曾经冻裂过,水把老屋的地面泡软了……

父亲去世以后,老屋闲置了起来。我住在城里,整日为生计所困,无暇去想老屋的事情,一晃,许多的日子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偶然的,听老家来的消息说,哥哥姐姐打算把老屋卖掉。心里不禁一震,遂打电话予以阻止,结果呢,倒弄得各各不快。为什么要把老屋卖掉呢?老屋可是收藏着我们的童年记忆啊。可是哥哥和姐姐说:正因如此,才想卖掉它!

我默然,沉思良久,一时不知道该怎样说服他们。然而无论如何,我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卖老屋。老屋卖不了几个钱,还是留着更有价值。卖掉老屋,将意味着一种无形的东西的永久失去,其损失将无法弥补。那是比老屋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老屋现在有些破败,这不要紧,我们可以联手把它修缮好,这样,以后我们可以经常回到老屋,聚一聚,聊一聊,偶尔小住几日,找回一点流逝的东西。这个村子,是被我们称为故乡热土的村子,这里的每一条街巷都是我们熟悉的,每一个人与我们都有着故人的情谊。有我们的老屋在,我们的生命之根便有了一块赖以存在的土壤,我们的回忆与情感便有了栖息之所。不是吗?

同类推荐
  • 大宋王朝1

    大宋王朝1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变化。
  • 风萧雨瑟醉云烟

    风萧雨瑟醉云烟

    被誉为大周战神的羲亲王宇文轩自少时踏上战场起,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争令他成名、令他成长,但也让他无法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甚至为抵御外敌而不惜逃婚。可是在那次战役后,回到京城的却是他冰冷的棺木……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作为一名宅男,穿越,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穿越到武大郎身上算怎么回事?身材短小,面目丑陋?我呸,我武大郎堂堂七尺男儿,玉树临风!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传奇,且看我武大郎如何风生水起!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扣扣群:204644135
热门推荐
  • 佛说长者施报经

    佛说长者施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在渐暖的午后

    爱在渐暖的午后

    她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健全的身体,但他在她的眼中从来不是一个颓废的人——从一开始,我知道,我最终还是会爱上他的,那个男人,那个虽然瞎了眼瘸了腿也废了一颗心的男人,我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好,他诚实、勇敢、优雅,他是名真正的勇士,值得这世上所有的人都爱他!
  • 晁德仁(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晁德仁(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是对大连市文艺最高奖“金苹果奖”得主的创作成就的总结。本书是其中的一本,书以传主的名字命名,包含“苦乐人生”“慧眼识珠”“春华秋实”三个部分。“苦乐人生”中,他回顾了自己创作和追求艺术的历程。“慧眼识珠”收录了《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评论家对其作品的鉴赏品评,使读者对作者的作品有了深层次、多角度的认识。“春华秋实”是作者的作品集锦,充分展现了晁德仁的艺术成就,“艺术年表”以年代为线索,记录了作者各时期的作品、个人成就、艺术交流活动等。
  • 荒年

    荒年

    1960年的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华北大地。乌蒙蒙的苍穹笼罩着银白色的田野,让整个世界变得十分凄凉。路边的杨柳、刺槐被雪絮包裹着,任凭无情的寒风肆虐地摧残。枯黄的树梢承受不住积雪的压迫,无奈地垂下腰身,随风摇荡,凌雪挣扎。它们企盼着阳光融化严寒,和风驱散阴霾。等待着春回大地时,发芽、成长、壮大……十六岁的裘宇同背着书包,踽踽独行在积雪半尺多厚的城郊土路上,艰难地跋涉着,向长途汽车站赶去。远远地看,他不像一个少年,更不像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倒像一个年过半百佝偻着腰的老农。
  • 掌控云销:手机管理新模式

    掌控云销:手机管理新模式

    当传统企业遇到移动互联网,传统行业如何接轨、创新,提升绩效是所有经营者都关心的话题。本书从管理的失控、管理的掌控、管理的实操落地工具等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思路、方法及工具,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有效易行的管理模型,帮助企业打造驱动企业内在竞争力的引擎。
  • 蓝莲花

    蓝莲花

    一桩桩离奇的谋杀,毫无关联的受害者,死亡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阴谋?一家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却被举报参与走私活动,真相究竟如何?
  • 非主流本非

    非主流本非

    我叫张若白,一个……普通人,直到遇到他,我的一生的痛苦开始了...
  • 庆有

    庆有

    学书艳羡着隔壁庆有家的一切人和物,自打他还是个娃娃起,有些年头了。庆有家灶屋向西,屋前有一株梨树,梨是木疙瘩梨,小小的挺瓷实,啃起来跟石头一样硌牙,没人喜欢吃,任凭它们挂在树上干结萎缩变黑,像挂着一树秤砣,风一吹又跟空心葫芦一样哗哗作响。可是每年春四月,那一树梨花却是村里最美的,像雪片,像粉蝶,庆有一家每天早上就坐在这一树耀眼的梨花下吃饭,喝着米汤就着咸菜,那咸菜是乌黑的,散发着幽香,吃起来后味有点甜,不像学书家用芥菜疙瘩腌制的黄白的咸菜那么一口盐。
  • 摄大乘论章

    摄大乘论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船

    嘉文与可欣青梅竹马,订婚在即。他的好朋友纪远出现了,立即赢得了可欣和嘉龄的心。纪远阳刚孤傲,敢作敢为,狩猎中误伤嘉文,同时,得到了可欣的爱情。优柔寡断的嘉文经不住这一打击,匆匆与暗中爱着他的湘怡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