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1000000006

第6章 鱼肠剑的前世今生(2)

还好,只要过不了悬木桥,就没法下沙子垅,除非她选择跳崖。

龙三副手一声号令,上百号匪崽子一起行动,搜山!

“就算是挖地三尺,也要把凶手挖出来!”

五件命案

在白老板被杀的同时,朱圣听扶正了头上的瓜皮棉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巡抚大院。

怒气冲天的王幕安,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通臭骂,什么玩忽职守、失职懈怠,总之所有能想到的罪名,全都安在了朱圣听的头上。最后下达了任务:半个月内,必须剿灭沙子垅的土匪,荡平山巅寨,夺回被抢的行李和财物,少一件就提头来见!

朱圣听一边赔着笑脸,一边暗暗叫冤,知府大人明知要挨骂,就以病推托,让他这个师爷来顶口水。再说了,沙子垅的白老板每月初一和十五按时给府衙送“份子”,比朝廷的俸禄还准时,这说剿就剿,不是断自己的财路吗?

驰报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倒是痛快:“剿!”土匪得罪得起,巡抚大人可得罪不起,虽说是退休的巡抚,可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等到了规定的最后期限,朱圣听拿着兵符去新军营抽调了五百人,抄上家伙就奔沙子垅而去。途经巡抚大院门外,所有人一起摇旗呐喊。在王幕安的眼皮子底下,场面必须做足,而说到剿匪,倒不会真剿,只是去劝劝白老板,让他归还财物,然后搬家去别的山头而已。

然而令朱圣听没有想到的是,往日半里一门营的沙子垅,今日一连四个关卡竟全都无人把守。抬头仰望,山巅寨静悄悄的,似乎鬼影子都没一个。

山巅寨的夹板门大敞,朱圣听还在几百步外,就嗅到了风中飘来的血腥气,刺激得他胃脏倒腾,直欲作呕。

进入寨子,眼前的景象,令朱圣听和随行的五百名士兵心惊胆寒!

寨中三厅十二院,到处都是死人,上百号匪崽子,竟全部被灭口,或被割首,或被穿胸,或被腰斩,死状极其惨烈,每具尸体的脸上或手上,都发现了血写的数字,其中数字“十一”最多,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地上的血液尚未完全凝固,应该是一两个时辰之前刚发生的。只有关在牢房里的二十来个人还活着,这些人大都非老即弱,是遭匪崽子抢劫后,被抓上山来当苦力使的。据这些人讲述,事发当时,牢房外一片鬼哭神嚎,根本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朱圣听急忙派人搜查寨子,发现所有抢来的财物都在,这才松了口气。

朱圣听虽说是府衙的师爷,吃公家饭的,可骨子里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脾性,奉若圣旨的人生原则就是得过且过。眼前这等死上百人的非同小可之事,如果发生在太平年代,上面有人盯着,或许还要硬着头皮管一管,但眼下时局混乱,朝廷风雨飘摇不说,各地的衙门和军阀更是暗怀鬼胎,甚至可以说随时都有可能改朝换代。上头的官僚们个个忙着拉关系寻靠山留后路,谁会来管这鸟不拉屎的山头?朱圣听定了定神,决定此事就这么着,不往深了调查,反正死的都是一群可有可无的土匪,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他不愿也不敢在这凶险之地久留,只求不招惹是非,能向王幕安交差就行。

朱圣听一把火烧了山巅寨,也算是处理了上百具尸体,以免发生瘟疫,顺着水源传播,接着把幸存的二十几个老弱苦力放了,押着财物下山,来到巡抚大院,对王幕安说已经剿灭了土匪。王幕安远远望见沙子垅方向浓烟冲霄,也就信了。王幕安要回了被抢的行李和财物,又格外相中了几件古董。朱圣听私留了几件珍品,又挑了几件上等货转送知府大人,剩下的,一部分分给手下的士兵,一部分上缴朝廷,也算是功劳一件。

只是山巅寨被灭口的景象,在往后的时间里,一直阴魂不散地纠缠在朱圣听的脑海里。

王幕安运气不错,不但追回了财物,还白捡了几件上等古货,算是小赚了一笔。

在这几件古货当中,有一件十分奇特,是一块径长五寸、厚约半寸的圆形木盘。木盘一面光滑,另一面刻有九个很奇怪的图案,每个图案似乎都不完整,给人一种支离破碎之感。

起初王幕安并没有在意,将这件古货扔在一边,过了几天又想起,找出来把玩,这才发现木盘上的九个图案可以推动,最终拼成一副完整的山水图。这时,咔的一声,木盘的上下层分离开来,原来这九个图案是开盘的机关。在木盘的夹层中,一块方形的铁块掉了出来。这铁块约半个手掌大小,只有一粒米那么厚,上面既无图案也无刻痕,打磨得十分光滑。

左看右看,铁块的六个面光滑平整,普通至极,实在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王幕安不禁大觉奇怪,这样一方平平无奇的铁块,为什么会被如此隐蔽地藏在木盘里?

过了几天,县里的铁匠胡启立,给巡抚大院送来新铸的铁器。既然是铁匠,对铁器懂得肯定多,王幕安就把胡启立叫到书房,拿出铁块,让他瞧瞧可有什么古怪。

胡启立拿着铁块一掂量,就说这东西不对劲。

王幕安问哪里不对劲。

胡启立说:“重了。”

按照胡启立多年和铁器打交道的经验,这么大小的一块铁,不会有这么重。

“这铁块里头还有东西,别的东西。”胡启立很肯定地说。他说这话时,额头上的疤痕,跟随岁月的皱纹一起起伏。

王幕安把铁块交给胡启立,要他拿回去切开,看看里面裹着什么东西。胡启立点点头,拿着铁块,一瘸一拐地走了。

第二天,胡启立没来。

第三天,胡启立还是没来。

第四天,王幕安坐不住了,差人去打铁铺。胡启立不在铺子上,听说出去办事了,不过他的老婆孩子都在家中。去的人在打铁铺守到傍晚,终于守到了骑马归来的胡启立,于是把胡启立“请”来了巡抚大院。

胡启立把切开成两半的铁块还给了王幕安。王幕安见铁块的内部有一个小小的扇形凹槽,就问里面的东西在哪里。

胡启立说里面是空的,根本没有东西。

“你当我是黄口小儿吗?”王幕安拍案而起,“少在我面前装蒜,里面如果没东西,应该更轻才是,你那天怎么会说它重了?”

面对王幕安的喝问,胡启立无话可说。

王幕安认定铁块里藏有宝物,保不定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被胡启立私藏了,于是把胡启立截留在府上,威逼他交出来。胡启立一口咬定里面什么也没有,死也不改口。

胡启立和巡抚家的公子爷杠上,一夜未归家,这个消息好比蒲公英的种子,见风就跑,县城里一下子轰动了,如同炸开了锅,连邻县的人都沸腾了,好像胡启立是什么焦点人物似的。胡启立的老婆连夜赶来,哭着喊着要人,也被王幕安吩咐下人轰了回去。

第二天,朱圣听听到风声,心急火燎地赶来,好说歹劝,让王幕安最好把胡启立放了。

王幕安怒了:“我王某是什么人?他姓胡的又是什么东西?一个臭打铁的,难不成有玉皇大帝撑腰,要你来求情?”

朱圣听见王幕安不肯听劝,只好给他讲了辛丑年,也就是三年前,衡州府发生的五件命案。

衡州府的治安虽然不好,但也不算太差,这些年里发生的命案并不多。但辛丑年间的五件命案,却长时间沸沸扬扬,闹得满城风雨。这五件命案发生在二月到腊月之间,凶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至今仍未告破。但这五件命案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共同处。首先,五个死者都与胡启立有关系,他们都曾得罪或者说是欺压过胡启立,尤其是其中一个叫何二娃子的烂痞子赌徒,是杀死胡启立小儿子的第一嫌疑人,只不过官府没有找到证据,再加上何二娃子在大牢里耍痞子性,死不承认,最终被释放出来;其次,五个死者的身边,都发现了一节沾有鲜血的竹筒。

至于凶手留下这节竹筒的含义,衡州府的男女老少都在猜测。有人说,竹筒多半代表凶手的身份,很可能凶手的名字里就有一个竹字,凶手这是杀人留名;也有人说,凶手是个自命清高之人,以竹自表;还有人说,凶手说不定是住在某处和竹有关的地方……总之各种猜测,林林总总,应有尽有,莫衷一是。

虽然不能确定凶手真正的身份,但毫无疑问,有一个人从始至终贯穿了五件命案——胡启立。

胡启立作为最大的嫌疑犯被抓进了府衙大牢,但无论如何审问,都得不出个所以然,再加上确实寻不到证据,最后只能将胡启立放了。死者的家属,以及四村八店的街坊邻居,纷纷跑来打铁铺,或威逼或哀求或询问,想从胡启立的嘴里问出点真材实料来,但通过多次接触,所有的人最终都判定,胡启立确实对此事一无所知。在这一点上,他和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有人只能猜想,很可能是有人躲在暗中,为胡启立报仇雪恨,讨回了公道,至于是谁,连胡启立本人也不知晓。从此以后,衡州府所有的人,都变得知趣了,再没有人敢轻易去招惹胡启立一家人。

得知这五件命案后,王幕安也多少被吓到了。虽然是个我行我素的纨绔子弟,但对于危及性命的事,王幕安还是十分惧怕的。一个人越是富有,就越是怕死,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所以王幕安当场就拍胸口表态,不会再去找胡启立的麻烦,并当着朱圣听的面,把关了一晚上的胡启立给放了。朱圣听得到了王幕安的保证,松了口气,放心地走了。

但是王幕安不找胡启立的麻烦,并不代表他不找回铁块里的宝物。

当天晚上,他左思右想,还是不肯吞下这个哑巴亏,就派了四个手下去打铁铺,找胡启立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千叮咛万嘱咐,要四个手下必须客客气气,不能硬来,即便实在要不回,那也罢了,回来从长计议就是。

去的四个手下,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天亮的时候,消息传来,胡启立一家四口惨遭灭门,打铁铺被一场大火烧得精光。王幕安当场就蒙了,急忙派人去找办事的四个手下,哪知却怎么也找不到。

张明泉验过四具焦尸,并受蒙面人的威胁而做了假证,说死的是胡启立一家四口,是被利器先杀死,然后被大火焚尸灭迹。

王幕安心想,派去办事的四个手下,一定和胡启立闹僵了,一时冲动动了手,结果不小心闹出了人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胡启立夫妇和一对子女一并杀死,然后放火烧毁现场,脚底抹油跑路,可是这个黑锅,却最终要扣在王幕安的头上。

果然,王幕安派人杀死胡启立全家的传闻,很快就在坊间传开,成为衡州府人人必备的谈资,走到哪里,被人问起,如果不知此事,那是要遭人笑话的。

朱圣听风风火火地再一次赶来,找王幕安问清楚了情况,回去禀报知府大人,随后派出大批公差,四处查找逃逸的四个手下,但一直杳无结果。

于是王幕安开始了日夜不停地担心,于是衡州府的每个人都挂怀起了这件事。人人都在想,辛丑年间的五件命案,还会不会再一次上演。

到底是众望所归。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虽然迟到了一个月。

阎老头的信

一个月后,王幕安和朱圣听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王幕安最宠爱的四太太,被发现死在了吊水阁的镂雕褶纹床上。

这位四太太死的时候,身上穿着云南滇缎做的水线花绒睡衣。在她的左胸偏右一寸三分的位置,睡衣被割开了一个大洞,乳房附近的皮肉一条条地向外翻裂,碗大的一块肉被挖去,留下了一个血淋淋的肉坑,很像一朵开放了的红莲。此外,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个血写的“九”字,不知何意。

朱圣听和张明泉听到这一凶杀消息后,马不停蹄地从府衙赶到了巡抚大院。张明泉第一时间验了尸。他从四太太左胸处形如红莲的肉坑中,发现了一节塞得很深的三寸长的竹筒。

当这节沾满血浆的竹筒被取出来时,王幕安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雪白。他想起了朱圣听讲述的发生在辛丑年间的五件命案,那五位死者的身边,也同样发现了竹筒。他强撑着想站住,可两腿哆嗦着不听使唤。终于,像泰山崩塌一般,他的身子软倒在了躺椅里。强烈的恐惧感,掏空了他的身子,让他的眼睛里只剩下了洞悉命运后的绝望和悔恨……

眼见王幕安颓然地倒在躺椅里,朱圣听也是慌乱不已。

朱圣听与这件事没有多大关联,他甚至劝过王幕安别去找胡启立的麻烦。但死的毕竟是前广西巡抚王之春的儿媳妇,而巡抚大院的地头又归衡州府管,如果王家出了什么事,尤其是王幕安出事的话,朝廷一旦追究下来,衡州府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落不得好,尤其是朱圣听。他从率兵剿山巅寨开始,巡抚大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他在负责。一旦出了事,首先就会拿他开刀。所以此刻朱圣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丝毫不比始作俑者王幕安好多少。

过了良久,总算有些缓过了神,朱圣听忽然从椅子里直起了腰板:“王公子,或许有一个人,能够救你性命!”

王幕安像遇到了活命神仙一般,猛地从躺椅里跳了起来,迫不及待地追问是谁。

“五塘铺的阎老头。”朱圣听说。

“阎老头?”王幕安没听说过这个人。

朱圣听告诉王幕安,在辛丑年间的五件命案发生后,关于凶手留下的竹筒有什么含义,一直热议不止。在纷纭的说法当中,他曾听到过一个最为奇特的说法,说竹子如果留在死者的身外,就代表该杀的人已经杀完,如果留在死者的体里,就代表该杀的人还没杀完,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竹子是留在死者的胸腔内,则表示尚未被杀的人已是俎上之肉,必死无疑。这一点,很符合四太太的死状——胸中藏竹。

“我不知道可不可行。”朱圣听说,“但这个奇特的说法,就是出自阎老头的口。”

这种时候,哪怕只是一根细细的稻草,王幕安也要紧紧拽住。“走!”他说,“现在就去!”

阎老头的家是一座孤立在山脚道旁的土坯草房,离最近的五塘铺村子约有半里路。

同类推荐
  • 高老头

    高老头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物欲横流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支配下人的道德沦丧和冷酷无情,揭示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穷途末路。
  • 基姆(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基姆(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理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温柔之乡的梦(中英对照)

    温柔之乡的梦(中英对照)

    22岁生日这一天,男主人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凭借着这张粉红色卡片,主人公在机器人公司找到了他美丽的机器人女友丽丽。在公司的安排下,他们举行了简单的仪式,结为夫妻。在丈夫看来,丽丽不仅有着完美的容貌,还蕴藏着不可企及的内在美。但相处的日子久了,丈夫开始厌恶机器人妻子的顺从。他想激怒她,却从未成功,反而沉沦在机器人妻子的温柔梦乡之中。男主人公开始变得暴躁,工作倦怠,领导对他越来越不满。真正的噩梦从妻子递给他打火机的那一刻开始了。酩酊大醉的男主人公亲手烧毁了耗费了很多心血的科研手稿,因此,他被判了刑,丢了工作,一切都毁了。男主人公开始反思,机器人妻子那可怕的顺从。是的,他想要“离婚”……
  • 儿本平常

    儿本平常

    儿子的入学通知书送来的那天,陈有贵正和张学义在田冲里看水。这一年旱得凶,也热得古怪。自打立春到小暑,现在又过了立秋,半年下来硬是没落一场透雨。也不起风。老榆树顶上那近乎呼救的知了叫喊不分昼夜没完没了,吵得人格外烦乱,仿佛连心窝里都生了痱子。每天清早爬起来就恨不得赤膊上阵,褂子刚套上身顷刻就湿了半截,汗珠子甩到地上嗤嗤冒烟。人这样受罪,畜牲就更要命。鸡终日伏在树下的灰堆里按兵不动;狗坐在墙根处伸长了舌头苟延残喘;鹅和鸭因为塘里没了水被迫滞留岸边与鸡为伍,辜负了劈波斩浪的豪情。十塘九空,塘泥全都开裂了起壳了,一道一道如饥渴的嘴唇。
  • 凤头鸡

    凤头鸡

    相传很久以前,峨眉山有一种神奇的野鸡,尾很长,毛色火红鲜亮,头上长着好看的花冠,看上去既像孔雀又有些像传说中的凤凰,因此被叫作凤头鸡。这种鸡居然不吃叶,不吃草,更不吃瓜果粮食,独独只吃一样东西——蜈蚣。它真正神奇的是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峨眉山上有两户中医世家,一家姓熊,父子两人,父亲叫熊绥,五十岁,儿子叫熊山。二十五岁。另一家姓牛,却是父女两人,父亲叫牛峨,四十六岁,女儿叫牛眉,刚满二十岁,虽说这两家不同姓不同宗,但医术却都是同一个祖师爷传下来的,他们居然都能治疗红斑狼疮、癌症等多种疑难杂症。
热门推荐
  • 净土随学

    净土随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品方

    小品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楼媚妃黛玉劫

    红楼媚妃黛玉劫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她原是富家千金小姐,却历尽艰辛,为了爷爷留下的遗产与家中亲人斗智斗勇。一辈子,没有享受过一天亲情的滋润。最终,同父异母的私生子哥哥将她推下悬崖。含恨而终,仍不让活着的恶人有好日子过。遇上警幻仙姑,说她仍有世间姻缘账未销,送她复入红楼。她要做一回林黛玉,决不让一个好人冤死,也定不饶过半个恶人坐享太平盛世。而最后红楼各人将作何归宿,最终绛珠仙子将芳心何属,且看转世黛玉,如何玩转红楼••••••
  • 纽约的刺激性

    纽约的刺激性

    赴洛杉矶参加中美作家会议,之后并应邀访问美国。当我们要离开北京的时候,中国作家协会的几位负责人到机场送行。有位老诗人在同我握手告别的时候,见我的头发没有认真梳理,有一绺还竖了起来。他从口袋里掏出小梳子,替我拢了几下那不听话的头发。我知道那绺代表我个性和灵气的头发是不会倒下去。他说:“三十多年来,你们是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加上翻译、秘书正好一行8人,可谓八仙过海。”
  • 通天神巫

    通天神巫

    巫者,天生神力,感应天理;巫者,心怀大善,教化世人。且看一个莫名其妙被逐出家门的少年,如何披荆斩刺,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如何在魔女、妖女、圣女等万般诱惑下保持真我,如何踏上通天之路。
  • 我的大青山

    我的大青山

    生活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同学们,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了昔日天真烂漫的童年、告别了当年的小伙伴,也许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无暇回首,但偶尔在梦里,会回到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虽然我们的童年趣事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成经典;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瞬间你还可以嗅到点什么!那些曾经伴我们成长的种种,土制的玩具、挖野菜,采蘑菇、下河抓鱼,那时候的冰雹和雨水都是透明的,露水是甜的。就算你生活在城市里也能闻到田野里飘来的青草味道…。海外也是80后,来自东北的一个小山村,在那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森林、有清澈见底的河流,雨后有漫山遍野的野菜和蘑菇,我们的故事就是从哪里开始,让80、90的我们一起回忆那段青春岁月。
  • 第六天魔圖

    第六天魔圖

    一卷第六天魔图,录上着明乱世天魔名讳,神秘女郎奉命追捕天魔图中记名妖、魔,以防天魔横行,乱世祸民,却遇上宿世冤家。人无情、妖有义、魔非魔、圣非圣,蒙尘乱世,是人心恶似魔,还是魔性本是人心根本。
  •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录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灵三百六十五部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功100,说话90

    成功100,说话90

    在高度协作的世界中,沟通为王。一个人说的话,包含一个人的眼光、胸怀、智力、素养。别人要感知你、了解你、信服你,都是从你的话语中获取信息。你要带领一群人,要带他们去哪里?没有说服力,没有人愿意跟随你。说话是成功者的游戏!书中汇总沟通专家顾风老师10年培训经验的核心精华,抛开常见的教授套路,52个技巧,精准实用,新鲜有趣。每个小节讲述一种说话之道,传输最实用的说话技巧,让你对生活中的沟通规则有一个全新而有益的认识。避免社交尴尬,成功塑造个人形象,以最短的时间掌握说话的精进技巧。在出身、机遇、智力、意志之外,做一个真正的在说话中成功的人。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