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7300000003

第3章 贾兰坡与周口店遗址

贾兰坡是国际知名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周口店,就没有我贾兰坡。”

20世纪80年代,贾兰坡提出的中国、东北亚及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华北的学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

贾兰坡这一生,与周口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勤奋严谨的贾兰坡

贾兰坡是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1908年11月25日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刑家坞村。

贾兰坡小时候,父母教他识字,后来又在外祖母家读过几年私塾。12岁时,母亲为了让他能接受正规教育,带他来北京找他在北京谋生的父亲。他先在汇文小学读书,又进汇文中学。

1929年,贾兰坡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因家境困难,父母再也没能力供他上大学了。他只好在家边自学边寻找合适的工作。

1931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贾兰坡得知中国地质调查所招考练习生。说起这次考试,还真有些戏剧性。

贾兰坡靠的是勤奋自学、苦钻苦学。贾兰坡高中毕业后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便经常去北京图书馆看书。刚开始的时候,他看书也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有什么目的,逮住什么就看什么。

后来,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和加深,贾兰坡开始对有关科学、旅行的杂志和书籍越来越感兴趣。他也开始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对所看过的书都认真做了笔记,一年读下来之后,真学到了不少知识。

说来也真凑巧,贾兰坡的一个表弟认识当时著名的考古学家斐文中,而此人因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而闻名海内外。他表弟从斐先生口中得知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正在招考练习生,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贾兰坡。

贾兰坡在北京图书馆自学的知识帮了他的大忙,他得以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了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被分配到新生代研究室做练习生,从此,贾兰坡便走向了古人类学的研究道路。

不久,贾兰坡被安排到周口店协助斐文中继续挖掘周口店“北京人”文化遗址。上班后,贾兰坡就被派往周口店继续协助裴文中搞发掘“北京人”的工作。

这一年的5月,贾兰坡来到周口店的龙骨山,在中外著名学者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到周口店“北京人”文化遗址后,他很快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人求教,很快便有了自己对古人类学的认识和见解。

由于工作勤奋出色,不久他便由练习生升至练习员,到抗战前,贾兰坡被报批为相当于副研究员的职位,此时,他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这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贾兰坡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的了。

所以,贾兰坡在《自述》中写道:

我自认是一个工作勤奋、治学严谨的人,虽未上过大学,亦未到国外留学,但由于能够持续不断地苦钻苦学,数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从20世纪30年代起,便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和著述,对我国的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和考古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功夫不负有心人

龙骨山有保存完好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堆积,地层出露状况很好。这里东南面是华北大平原,西、北面是山峦重叠的西山,山脚下有河水潺潺流过。

数百年来,龙骨山一向以出产龙骨闻名,许多洞穴是原始人类理想的住所。因此,这里十分吸引中外地质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注意。

起初,贾兰坡主要干些杂事,比如洗刷标本、整理化石、管理账目、贴制图版,事无巨细,他都做得十分认真。同时他也懂得,自己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知识几乎等于零。所以,在每天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贾兰坡就如饥似渴地找书来读。

有一次,龙骨山出土了一批狼的化石,可是他却不认得。为了补课,他相约几个年轻人打了一只野狗,把吃剩的骨头制成了一具挺漂亮的标本。然后,贾兰坡翻阅书籍并对照标本,将每个部位的骨骼名称一一记熟。狼和狗是同一个属的动物,他认识了狗,也就认识了狼。

一天,他的导师杨钟健手拿一盒动物化石,对贾兰坡说:“你拿去鉴定一下吧,分分类。”

贾兰坡接过来一看,是些兽牙。他对照图版,认出了牛、羊、猪、鹿和马的牙齿。不料,当他把这些结论讲给杨教授听时,杨教授却摇摇头,要他把这些化石鉴定至“属”以下的一个单位“种”,并要一个一个地写上标签。

贾兰坡按导师的要求一一做完后,第二次送到杨教授那里,谁知又被退了回来。

杨教授说:“你还得把这些动物的上、下牙齿分开,标出是第几颗牙齿。”

经过贾兰坡的又一番努力工作,杨教授才满意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一盒化石,三次鉴定,使贾兰坡终生难忘。他的许多考古学知识,就是这样“逼”着学到手的。

1929年12月4日16时,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1936年11月,贾兰坡在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这次的发现,再一次轰动国内外。金灿的光环闪烁在贾兰坡的头顶,迎来了他28岁的生日。

1955年,贾兰坡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工作优异。贾兰坡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他内心深处明白,在这块土地下面,还有更丰富的知识与遗产,等待着自己去发掘。

(三)贾兰坡未了的心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头的炮声打断了周口店遗址上正在进行的发掘工作。

为了保险起见,周口店遗址上发掘出来的所有化石,都保存在协和医院B楼解剖科的保险柜里。当时美国处于中立状态,协和医院还算安全。

1941年,随着日美关系的紧张,协和医院的保险柜也不再“保险”。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地质学家翁文灏和胡恒德商量了好几次,判断出有三条路可以走:“北京人”继续留在北京,妥善予以保藏;运往陪都重庆;运到美国,待战争结束后再运回北京。

经过多方权衡,最终选定了第三种方案。于是,工作人员先用白棉纸包好化石,再用卫生棉和纱布裹上,包上白纸后放入小木盒内,盒内还垫上了瓦楞纸,最后分装在两个白茬木箱里。为了怕引起注意,特地不写名称,只在箱子上标了A、B字样。

化石装箱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用火车将其运往秦皇岛,准备搭乘“哈里森总统”号轮船运往美国。但是就在化石装车后第三天,太平洋战争爆发了,装载化石的火车被日军截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就此神秘地失踪,至今仍然杳无音讯。

贾兰坡听到头盖骨丢了的消息后,目瞪口呆,怎么会呢?不是早都做了安排吗?从此,“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成为贾兰坡永远的牵挂。

贾兰坡生前曾经说过,此生此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北京人”化石。贾兰坡生前,书房里有一个大夹子,专门存放着几十年来他追寻“北京人”的全部资料:当年占领协和医院的日军军官的照片、日本来华寻找化石特派员的资料、中外提供线索者的来信、从四面八方收集到的真真假假的各种线索,即便是那些最荒诞不经的传闻,贾兰坡也收集了起来。

贾老曾经说过:这些“北京人”标本化石,就像我的孩子,我对它们的感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这些年来,我一直被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所折磨,我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它们找回来。

在此后的岁月里,贾兰坡所做的各种努力都失败了。1999年,他和中科院14位院士联名呼吁,由于大部分知情人和当事人的辞世或年事已高,破解“北京人”头盖骨之谜愈发迫切。如果时间再拖延下去,“北京人”头盖骨的失踪很可能变成一个千古之谜。

贾兰坡等人在倡议书中写道:

数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此痛心疾首,也不知有多少人为寻找化石丢失的线索尽了心力。随着世纪末的临近,随着多数当事人和知情人的辞世或年逾古稀,我们寻找丢失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希望也愈来愈急切。

他们在倡议书中深情地呼吁道:

我们想在这里向全世界所有热爱科学、进步的人们呼吁:在本世纪结束前,大家携起手来,做一次全人类共同的寻找。

也许这次寻找仍然没有结局,但无论如何,它都会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线索和历史资料。并且它还会是一次我们人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觉悟的过程,因为我们要寻找的不仅仅是这些化石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人类的良知,寻找我们对科学、进步和全人类和平的信念。

但是,天不随人愿,贾兰坡带着永远的遗憾走了。“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成为他生前未了的一个心愿。

(四)埋骨青山伴祖先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代研究室划归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任副研究员、标本室主任、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和周口店工作站站长。

贾兰坡在周口店办过好几期考古训练班,他都亲自撰写讲义和授课,并进行田野实习辅导,培养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考古工作的骨干和专家。

1956年,贾兰坡升为研究员。他从小小的练习生,攀登到了高层的研究领域,相继发现了距今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距今160万年至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牙齿及石器、距今110万年至115万年前的“蓝田人”头盖骨等,这些充分证明了贾兰坡推断的正确。

此后,贾兰坡的工作更多地转向周口店以外的地区,足迹遍及全国。特别是华北地区,他投入的精力最多,收获也最大,首先提出了我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

贾兰坡还亲自在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考查和研究后,提出了中国、东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我国华北的论点。贾兰坡的学术见解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美国学者也认为这些论点“对北美考古是指导性的意义”。

细石器文化过去多常见于中国的长城以北的地区。关于细石器文化的起源,一直有着种种的推测。有的专家学者说起源于欧洲,传到西伯利亚,然后又分布到各地;也有的说起源于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也有的说起源于蒙古等。

对于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可见是众说纷法,莫衷一是。自从我国发现一些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之后,初步把细石器整理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结构,从而又提出“细石器文化起源于华北”的假说。自从山西省沁县下川文化发现之后,为细石器起源于华北的假说更增添了有力证据。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细石器文化的特征呢?简要地说,细石器时代是以窄长的石叶为主要的石器。它是为了镶嵌到骨把、角把或木把上作为刀片而生产的。为了装成平直的刃,镶嵌前又把石叶两头截断而成为长方形。

生产这种长石叶的石核有各种形状,主要有棱柱状和锥形石核、楔形石核和扇形石核,这些石核成了说明中国和蒙古、西伯利亚、北美以及日本细石器文化联系上的纽带。

看来,我国的细石器可能分为两套,一套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许家窑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峙峪遗址,小南海遗址;另一套是下川文化,虎头梁文化。我国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以及西伯利亚、北美、日本的细石器都和下川文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贾兰坡在和“北京人”石器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它们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进步,不可能是人类最初使用的石器。尽管当时在我国还未发现比“北京人”石器更早的文化遗物,但他仍然相信这种更原始的文化必然存在。

找到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我们有无勇气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到实践中去探索,去追求科学上的真理。基于这种想法,贾兰坡和他的学生王建写了《泥河湾期的地展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一文。

1979年,贾兰坡与卫奇等研究了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认为许家窑文化在细时器技术传统上是“北京人”文化与峙峪文化的过渡桥梁,并对世界范围内细石器的两大传统以及细石器起源和分布等理论性问题作了探讨。

1989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太平洋史前学术会议”上,贾兰坡曾建议把地质年代表中的最后阶段“新生代”一分为二,把上新世至现代划为“人生代”;把古新世至中新世划为新生代。

高龄的贾兰坡老人不顾眼疾,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为孩子们写科普读物《爷爷的爷爷哪里来》。80岁以后他出了很多像《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这样的科普读物。

1990年,贾兰坡在《大自然探索》上发表了《人类的历史越来越延长》一文,提出了“根据目前的发现,必将在上新世距今400万年前地层中找到最早人类遗骸和最早的工具,人能制造工具的历史已有400万年了”的新论断。

当时,已经90岁高龄的贾兰坡,仍每天都在伏案工作,为他热爱的这门科学默默地奉献着。

贾兰坡在90多岁的高龄还在第一线带研究生,他常戏称“收个学生比养个儿子还难”。从学习上认真的指导到野外工作时对学生安全的时时挂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细心周到。贾兰坡的成长离不开裴文中等老前辈的培养,他深知好的老师和前辈能给年轻人带来什么。他说,我要为年轻人抬轿子,我要拉他们一把。

贾老曾经写道:幸而世界上世世代代有这么一批“傻人”,愿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终身。在真理面前,他们每有所得就笑逐颜开,一无所获又愁容满面。我们相信,一个人想要为人类作出一些有益的事,就无法摆脱这种苦乐相兼的境界。但是他们从来不气馁……我们的先辈是如此,我们是如此,一代一代下去也是如此。

1994年年底和1995年秋,在他患有严重眼疾困难的情况下又出版了两部著作:《中国古人类大发现》《中国史前的人类和文化》。

1997年10月,贾兰坡又写完了一本“大科学家写给小读者”看的11万字的“小书”《悠长的岁月》,以总结自己的一生。在书中,贾兰坡迫切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成长起来,热爱这门科学,能够接替老一辈的事业,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新的学术思想,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等问题搞个水落石出。

1995年4月,贾兰坡去美国参加院士会议,在旧金山为他举行的来自海湾地区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作家、记者、华人代表等一百多人参加的欢迎会上,他致答辞时说:“我虽然老了,但还希望在有生之年为这门科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晚年中,贾兰坡院士忍着眼疾及多种疾病的折磨,仍然每天手不释卷,伏案工作,用一把放大镜和一支钢笔解读、诠释着人类早期的历史。

贾兰坡院士的这种精神境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立志成才的青少年在科学探索和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去勇攀高峰。

贾兰坡生前曾经说过“周口店是我的家”。他向单位和家人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周口店。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裴文中和古人类学家杨钟健都已长眠在周口店龙骨山上。贾兰坡早年就表示过身后要与两位前辈作伴,要栖守着自己奋斗过的地方。

2001年7月8日贾兰坡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2003年11月25日,贾兰坡生平事迹展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隆重开展。

在开幕式上,贾兰坡的儿子贾彧彰致辞缅怀了自己深爱的父亲。贾兰坡的半身铜像在揭去红色帷幕后,和“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裴文中先生、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键的塑像,并排展示在“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大厅。

贾兰坡百年之后,祖国和人民了却了他生前的愿望。老人虽已驾鹤西去,但他的精神和信念将永远留守在龙骨山,遥盼着令他魂牵梦萦的“北京人”早日归来。

同类推荐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上海蓝调

    上海蓝调

    静安和闸北,一个诞生了近800年,一个不足400年;一个得名于寺庙,一个得名自水闸。出生时间不同,出生环境不同,甚至连陆路地域都不接壤,隔着苏州河相望。从全国解放到改革开放后,两个区都在曲折中发展,静安区走得稳,而闸北区追得猛,无论经济、文化,还是人口,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人把静安和闸北的商业、房产、交通、教育、文化等方面一一对比,得出结论:一个“洋气”、一个“霸气”,“洋气”的静安和“霸气”的闸北,那么远又这么近,终于在最好的时光里牵起了手。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中国古代孝教育包括国家对于孝的教育、学校对于孝的教育、家庭对于孝的教育、文学作品中关于孝的教育。本书也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在国家对于孝的教育中,重点论述了古代统治者为了提倡孝道而作出的表率和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有关孝的政策措施。
热门推荐
  • 霍尔姆林镇的异界炼金师

    霍尔姆林镇的异界炼金师

    帆船时代的海洋,北海海盗统治着上古精灵遗迹,鹰视北海,扼守东西海洋咽喉,富可敌国的北海匪盗们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千年的盘踞使得精灵遗迹已经难以养活十数万居民,放弃这里又将丧失他们的海上霸主地位,北海霸主霍兰特面临艰难的抉择。来自南方的霍尔姆林特商会之主森或能为他解决部分问题,他对霍兰特手下的奴隶需求十分旺盛,双方已经有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并不差钱的霍兰特向商会的主人发出邀请,一艘钢铁巨轮缓缓自南方矮人港口海门缓缓驶出。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女帝直播攻略

    女帝直播攻略

    【新书《大佬退休之后》正在火热连载。】【不一样的故事,同样的精彩】姜芃姬获得一个号称宫斗直播系统的东西。系统:“你的目标就是成为皇帝的女人!(后妃)”姜芃姬:“好的系统,没问题系统!”多年之后,姜芃姬终于达成目标,她成为皇帝的女人(女帝)。姜芃姬:“求夸奖!”系统:“(╯‵□′)╯︵┻━┻老子让你去宫斗,谁踏马让你去打天下了!”#未来上将在古代的诸侯争霸之路##男主看了沉默,系统看了流泪#
  • 蜗牛的心开始想你了

    蜗牛的心开始想你了

    林夕落五岁那年,妈妈收养了一名弃婴鹿鹿。鹿鹿有自闭症,为了给鹿鹿治病,林家蝴蝶效应般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和不幸。十八岁的林夕落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抛弃了鹿鹿,而母亲因为这件事间接被气死。从此林夕落就像蜗牛一样,背负着丢弃弟弟的沉重忏悔,没办法再接受爱情的重量。她如坐牢狱,坦然接受荆棘的命运:下跪,赎罪,入狱......
  • 步步逼婚:权少恋妻成瘾

    步步逼婚:权少恋妻成瘾

    宋池生说:“当年遇见你看你的第一眼,我就万劫不复了。”他们相遇于旧金山,“喂,你这个女人怎么那么不识好歹!”恋爱于旧金山,“穆倾城,小爷我这辈子就喜欢你一个了,你想想怎么对我负责吧。”分别也于旧金山,“穆倾城,我情愿这辈子没遇见过你。”只是,当疑云慢慢散出,剥露出明晃晃的真相时,两人又该何去何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所以才多出了一个我。
  • 罗天大醮早朝科

    罗天大醮早朝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世纪中国作家对明清性灵文学的接受

    20世纪中国作家对明清性灵文学的接受

    本书主要以中国明清文学、现当代文学的史实为基点,锁定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张爱玲、汪曾祺、贾平凹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史料的钩沉和比对,并加以较为充分的论证和反复的考量,以尝试求证:这些作家的文学创作及其创作理念与明清性灵文学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内在共通性,以及后者是如何接受明清性灵文学的深刻影响的;此类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的价值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 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

    产后体形恢复有妙招

    女性体形的变化是女性人生中的大事。产后的女性要恢复原有身材,须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想实现梦想很简单,翻开这本书就行了。本书向广大产妇提供了产后体形恢复的进步科学方法,包括有关体形恢复操、生理调节及面容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对饮食营养及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了科学指导。我们向广大产妇极力推荐本书,因为本书具有内容全面、系统、专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用语精练、图文双解、版式活泼、形式多样、静动组合(配有VCD)、便于理解等显著的特点。
  • 霸王囚妻:宠你天荒地老

    霸王囚妻:宠你天荒地老

    宁博雅没想到命运如此残酷,从小相依为命的残疾母亲被人残忍杀害。彼时她下自习亲耳听对方说是云霆集团总裁雷迦烈所为。从此她将杀了雷迦烈设定成毕生目标。一年后,她成功进入云霆集团,乔装接近目标。一夜狂欢却最终失败。而他们的故事却从这里拉开帷幕。
  • 二谛义

    二谛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