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82700000008

第8章 从古老文明的兴衰看传承不绝的中华文化(6)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

1.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生活在新希腊化时代,早期在雅典接受教育,他博览群书、汲取了前人积累起来的大量的几何知识,终于成为一位几何大家。欧几里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天才般地按照逻辑系统把几何命题整理起来,完成了数学史上的光辉著作《几何原本》。《几何原本》的问世,标志着欧氏几何学的建立。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共分13卷,465个命题(即现在所说的定理)。其中有8卷讲述几何学,几乎包含了现在中学所学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全部内容。但《几何原本》的意义却绝不限于其内容的重要,或者其对定理出色的证明,真正重要的是欧几里得在书中创造了一种被称为公理化的方法。所谓公理化的方法就是在证明几何命题时,一个命题总是从前一个命题推导出来,而前一个命题又是从更前一个命题推导出来。我们不能这样无限地推导下去,应有一些命题作为起点。这些作为起点、具有自明性并被承认下来的命题被称为公理。公理化方法到现在几乎已经渗透到了数学的每一个领域,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公理化结构已成为现代数学的主要特征。

《几何原本》这部科学著作中发行最广而且使用时间最长的书,其手抄本曾统驭几何学1800年之久。印刷术发明后,又被译成多种文字,共有2000多种版本、成为数学中的“《圣经》”。它的问世是整个数学发展史上意义极其深远的大事,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上的里程碑。

2.古代科学巨匠———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前212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诞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今意大利锡拉库萨),与叙拉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属于贵族。11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学习。公元前240年,阿基米德回到叙拉古,当了赫农王的顾问,帮助国王解决生产实践、军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

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有出色的成就。他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1800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作为数学家,阿基米德还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创立了“穷竭法”,因而被公认为是微积分计算的鼻祖。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沙的计算》等数学著作。阿基米德和雅典时期的科学家有着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他既重视科学的严密性、准确性,又非常重视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他非常重视试验,亲自动手制作各种仪器和机械。他一生设计、制造了许多机器,除了杠杆系统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举重滑轮、灌地机、扬水机以及军事上用的抛石机等。被称作“阿基米德螺旋”的扬水机至今仍在埃及等地使用。

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他曾指导同胞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作战武器,给敌人以重创。传说还用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创造了阿基米德式的“火攻”。然而,这一切最终还是没能挡住罗马人。当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的时候,75岁的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残暴无知的士兵一刀就结果了这位科学巨星,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还是“不要踩坏了我的圆”。

六、中华文明缘何绵延不绝

重伦理讲传承

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伦理讲究传承,个人从来不是中国社会的最小单位,最小的单位是“家”。这种产生于农业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精神,历史足以证明了它所具有的无限延续力,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历五千多年而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社会意识既不靠宗教(上帝、救世主)来支撑,也不单靠法治来支撑,而是依赖以血缘为纽带、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的伦理道德精神来维系的。中国人既把自己看作是他们家庭、家族的,又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儿女。只要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延绵不断,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就会延绵不断,中华文明也就不至于断绝。中国伦理道德精神,已扎根于全民族的心中,它不是中国某一个民族的信念,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体系的共同特征。

中国古代的学术领域也讲“成一家之言”。我们讲究师承,尊师重教。西方人可以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显然“真理”较之老师更为优先,为了真理自然可以“打倒”老师;现代人受西方文化影响也爱说“我个人的意见”。然而,在中国古代,人们更注重“成一家之言”,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显然我们很早就知道个人的力量是很微不足道的,所以大家聚到一起,慢慢交流各自的观察体会,形成集体创作,然后找一个代表,这个代表必须要代表更多的人,才能够为大家所接受,于是形成“一家之言”。可见中华文化就是大家好好商量,商量出来的结果就代表了大家的意见,而这样的意见就很容易贯彻。后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以调整(修改或补充),却很少去推翻它。应该说,这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不绝的一个因素。

和而不同

“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一种精神。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和协调性。《礼记·乐记》中说,“和,故万物皆化”。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和”是事物生存的基础,“和合共生”,故人类和万物生生不息。孔子说:“和为贵,和而不同”。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在冲突中只有采取开放态度,求同存异,彼此包容,彼此取长补短,才能在共生共存中成长,并逐步达到融合。如果只有斗争,你死我活,人类的发展就会停滞甚至走向消亡。“和而不同”则能“多元一体”、“共生共存”。

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两件事最能体现“和”的精神,一是“和亲”,二是共修长城。早在春秋时期,汉族统治者与其他民族首领之间就存在一种保证双方和好相处、互不侵犯的联姻。到汉朝,从汉高祖与匈奴议和时以宗室女嫁与匈奴首领单于开始,此后各王朝时有沿用这种“和亲”政策的事例。这对缓和民族矛盾,巩固中原王朝政治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汉族与各民族平等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的是唐王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与吐蕃(藏族)普赞(即王)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的故事。唐蕃和亲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唐蕃“和同为一家”起了很好作用。历史上的这种“和亲”政策还大大促进了各族官员之间、各族老百姓之间的通婚。隋唐时期不少皇帝都有少数民族血统,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都是鲜卑族的独孤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窦氏,也出自鲜卑族。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也是中华多民族共建的工程。自秦始皇以后,统治中国或中原地区的王朝,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大都修筑长城。有些朝代修建规模很大,如金长城长度近万里。可以说长城铭刻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事实。世界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氐族)经隋唐到元朝(蒙古族),也是各民族几代人共建的。长城和敦煌莫高窟的修建历程,说明了历史上中华各个民族思想上、精神上有一种内在的共通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和”的精神力量。

胸怀“天下”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天、地、人、万物构成“天下”,把人和大自然看成一个整体,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从人和天、地、万物的关系来说,天、地、万物是天下人所共有的,是人类应当共同敬爱和珍惜的,这也就是中国古老的“天下为公”的思想;从人群自身即人与人的关系来说,是“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民吾胞,物吾与”的思想。这就引发了“人人要对天下负责”的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中国历来秉承的人格精神。

《礼运·大同篇》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同儒家的“亲亲、仁民、爱物”的思想是相通的。以儒家精神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历来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天下”,“家国为大,个人为小”,“他人为重,个人为轻”。归根到底,修身是以家国的治理、天下的太平为根本归宿的,社会群体利益才是本位。这就是“天下”精神的体现。这种“天下”的观念同西方文化传统核心———个人主义,是截然不同的。

“入世”精神

中华文化主张人应当面对现实世界,关注现实世界,应当依靠人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自强不息,来解决人类和社会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换言之,人应当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应指望上帝和救世主的保佑。这种非宗教的理性主义精神,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墨家、法家都提倡的,其影响一直流传至今,认为宗教实质上是捆绑人的精神的工具。《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同智)矣。”意思是说,最重要的是专心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对鬼神之事则当敬而远之。这种“入世”精神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重现实的非宗教的理性主义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中国人的这种积极入世精神,生发出两种重要思想:一是重实践的思想,一是“民本”思想。中国相信人通过自强不息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可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中国人倡导“愚公移山”的精神,年年月月奋进不止,创新不止。《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习就是实习、践行,把学到的东西,即知即行,做到“知行合一”。《礼记·中庸》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里,学、问、思、辨,是认知的过程,求索真理的过程,笃行才是目的。中国人常说,实践出真知。毛泽东、邓小平把实践的重要性推到新的高度。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思想已经融化在普通老百姓的血液中,重实践已经演化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中的精髓。

“民本”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早在《尚书》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说,孔子也有“务民之义”,孟子则进一步指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连作为君主的唐太宗李世民都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中国史书中记载了无数“爱民、恤民者昌,虐民、残民者亡”的事例。“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不二法门。其实这还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一种体现,以此为信条治国安民,保持中华文化历数千年而不绝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同类推荐
  •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

    《市场与政府》收录了张维迎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文章和演讲33篇,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张维迎一直活跃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他的许多观点后来被证明具有极强的预见性,本书精选的文章,几乎囊括了张维迎教授所有对中国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观点,他对市场经济的坚持、对主流经济学的思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稳定的建议,都在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论述,本书是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理解宏观经济脉络、认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威文本。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政府。这是一种“异化”。
  •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任何灾难——经济领域的或其他方面的,余波中不可避免的互相谴责、推诿已经滋生出许多政治性的修辞和政治性的导向宣传,其中许多反反复复见诸媒体,并有一部分现身学术界。因此,要想穿越政治迷雾,理解究竟是什么将我们带到了何处,关键在于将事实与辞藻剥离。否则,我们的研究工作将难免成为无益的延伸,甚至是重复。
  • 听经济学家讲故事

    听经济学家讲故事

    经济学就像远远挂在天边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吗?经济学是复杂的理论,高深的原理,抽象的数学符号吗?不,经济学是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妙趣横生的事实。本书就是你正在寻找的通俗化的、不用费力就可读懂的“经济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从大量的生活小事中明白经济学的规律,从生动风趣的描述中学到经济学的常识,却不需要去读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去钻研那些艰涩难懂的经济学读本。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这是本观点比较标新立异的虚拟经济论文集,共收论文17篇,具体内容包括:单边主义把世界引向何方;虚拟价值的人类活动论依据;从生活价值论解读财富属性;广义虚拟经济概论十题;基于不同视角的虚拟经济观点综述等等。
热门推荐
  • 西厢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西厢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宋金时代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西厢记》就是在这些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 狂后废帝

    狂后废帝

    一个俏丽的身影从天而降,一脚踏上龙椅把他逼到靠椅处,嘴角噙着篾笑狂妄的看着他“一年前,你对我说,你要废了我这个皇后。”“……”他皱眉深邃的盯着眼前的她。“一年后,我告诉你,我要废了你这个皇上。”她当众把匕首插入了他胸膛的左边,脸上带着狂傲不羁的笑意。她非她,亦是她。一年前,他当她透明,因为她毫无可取之处一年后,他当她神明,因为她浑身全都是宝一年前,她当他神明,因为他是她的夫君一年后,她当他透明,因为他根本不配她若说她善良,她却杀人从不眨眼若说她残忍,她却从不滥杀无辜若说她可爱,她暧昧眼神动心魄若说她性感,她浅浅梨涡挂嘴角她明明平凡,但却又不平凡无论是因爱,因恨,因情,因仇她亦从来都是有仇必报……因此:你们,休要惹我,让我流泪的人,我一定会让他流血。他说:〖我的目的只有这个天下,为了我的目的,只能让你流泪。〗她说:【所以,你的天下,我要了】他说:〖其实我不想那么强大,我只要陪伴在我爱的人身边,这就够了〗她说:【我只有那么强大,才能够保护我爱的人,这,你不懂。】他说:〖其实……我懂的。〗他说:〖作为皇上,就算有爱的人,那也不能付出全部,因为他背负着整个江山〗她说:【所以,我从始至终,对你不抱有任何期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设计他耍阴谋究竟是谁掉入了谁的圈套究竟最后鹿死谁手谁也意料不到不是小白文,不喜误入此文加入了半价优惠,所以大概需要不到三百潇湘币即可。
  • 婚后撩人:总裁诱妻成瘾

    婚后撩人:总裁诱妻成瘾

    沈念离觉得自己出门一定没有看黄历,不过是为了壮胆冒充了一次别人进酒吧,就惹上了这条腹黑的男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时间的裂缝

    时间的裂缝

    大学毕业典礼这天,发生一场惨剧,叶嘉星的一切都改变了,而这,是一个阴谋!故事发生在北京西城的一个四合院,通过一个神秘的裂缝,叶嘉星回到15年前,本欲勘破阴谋,却意外失忆,被民警陆正平好心收留……九零后掉落在属于七零后的时代里,虽说是全视野,但没有成长值就没有战斗力,和每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叶嘉星也领略到了人性的复杂、世事的艰辛、笑颜下藏着的利刃,以及寒夜里救命的温暖,既然在北京,当然还少不了京味的人情。阴谋的谜团与爱情的迷雾相继而至,恨得阴差阳错,爱得刻骨铭心,懵懂不知缘起,惟愿青春不散场。
  • 三流棋手(中篇小说)

    三流棋手(中篇小说)

    康建国停住了。老人睁开眼,看着康建国手中的报纸,慢慢地把手掌伸了过来。康建国连忙把那块报纸放到他手上。老人把报纸拿到鼻子跟前,久久地看着那上面牛金河的照片。半晌,老人闭上了眼睛。康建国看见有眼泪悄悄地从老人眼角滚下。
  • 本业璎珞经疏

    本业璎珞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开局一枚符咒

    开局一枚符咒

    蔚蓝星历3030年,划时代网游《无限》出世!“买下一个手环,给你一个世界!”“数万种职业,上亿种生灵!无数势力与npc,穷极一生也无法走尽的超巨型地图!”“玩家,只不过是这广袤沙漠里的一捧沙土。”而我们的主角,一个随机的欧皇使者,带着一枚兔符咒,在开服的第一天,成为了帝国的王子……
  • 高门闺秀

    高门闺秀

    她本是高门嫡女,无奈痴心空付,到头来落了个满门抄斩、打入冷宫的下场。含恨重生的她发誓,要让前世所有伤害过她和家人的人都尝到他们前世所受过的苦,哪怕拼得头破血流,哪怕面临血雨腥风,她都无所畏惧。直到——遇到那人——“算我怕了你了,你能离我远点吗?”“不能。”那人勾唇一笑,一双桃花瞳亮得仿佛盛夏的繁星。“你该反省反省为什么会被我盯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昆仑前传:铁血天骄

    昆仑前传:铁血天骄

    南宋末年,元军第二次南侵。刚刚结束西征的蒙古大军几乎征服整个欧洲;大宋却仅凭淮安王一人苦苦支撑。然而绝望竟是如此突如其来——决战前夕,淮安王猝然遇刺,死得无声无息……梁文靖,本是一介书生,因躲避兵祸而随父入川,途遇大宋淮安王遇刺,文靖因相貌酷似淮安王,而阴差阳错地开始了自己的英雄传奇;萧玉翎,来自蒙古大漠,乃是“黑水滔滔,荡尽天下”萧天绝的徒弟,虽是美貌中带三分邪气,但此番初涉江中土却是不谙世事,一派天真……
  • 帝心难测之公主想逃

    帝心难测之公主想逃

    作为从小失去母妃的长公主,被其他姐妹陷害失去了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面对父皇的不闻不问,她只能被迫去斗争去保护她身后代表的那个大家族,其实她最想做的还是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