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84400000003

第3章 艺术与艺术教育(1)

第一节何谓艺术

“什么是艺术?”对于一名艺术从业者,或者一名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但真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似乎也并不容易。事实上,从古至今,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可以说五花八门。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很难说什么就是艺术,而什么就一定不是艺术,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会用到“艺术”这个词,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很懂得“生活的艺术”,或者说一个人充分掌握了“语言的艺术”、“为人处世的艺术”,等等。那么,这些是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艺术”呢?显然不是,因为这些关于“艺术”的概念,要么是说一个人很会享受生活,要么是说一个人很善于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或者很懂为人处世之道,这些“艺术”用的都是艺术一词的引申意义,而非它的本义。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原本意义上的“艺术”的概念呢?

有人会说,画画是艺术。的确,古今中外,历代绘画大师的杰作都称得上是艺术精品。但是,孩子的涂鸦之作呢?这能够称为艺术吗?显然,很多人并不赞同。当然有人会说,当孩子的涂鸦之作达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也能够称其为艺术。那么,这个孩子的涂鸦要到什么水平才能够称为艺术呢?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一幅画让人感受到了美,那它就是艺术。艺术和“美”相关,这总没错了吧!——其实,这也不尽然。因为在中外历史上,“艺术”一词曾被赋予的涵义并不单单与美相关。比如在西欧,历史上就有“艺术”和“美的艺术”之分,直至18世纪才明确了“美的艺术”的概念,给这个词赋予了现代的含义。所以,我们需要先对艺术概念的起源作一番简单的梳理。

首先来看中国古代。在古代汉语里,“艺”字原本指的是种植,也就是我们如今说的园艺,而随着汉语的演变,这个字的含义也有了极大的丰富。在春秋时期,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也就是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既有音乐、书画这样属于当今艺术范畴的,也包括数学这样属于科学范畴,骑马射箭这些属于军事范畴,或是礼仪方面的内容。可见,中国古代的“艺”,并不是指今天的艺术,而是指技艺。

无独有偶,在古希腊,当时的“艺术”也和手艺、技艺甚至科学所属同类,之间并不加以区别。古希腊人常用缪斯女神来概说艺术,她们是宙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一共有九位,分别掌管历史、音乐和诗歌、喜剧、悲剧、舞蹈、抒情诗、颂歌、天文、史诗。这里面,也只有一部分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相关,而今天我们看来显然归属于艺术大家庭的绘画、雕塑、建筑这些视觉艺术,却都被排除在缪斯女神掌管之外。到了古罗马时期,出现了所谓“自由艺术”的概念,我们今天使用的“艺术”一词就源自当时的拉丁文词语“art”,只不过当时的自由艺术还是不同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艺术概念。自公元4世纪开始,欧洲高等教育的标准课程被定为“七艺”,其中有三门较为低等,即文法、修辞和逻辑,另四门则较为高级,分别是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

归纳一下,我们看到:在古时候,艺术的概念和今天非常不同,实用的技艺与非实用的艺术尚未具体区分开来。许多今天被当作科学、技术的东西,当时都被归入了艺术名下;而很多今天我们视为艺术的东西,当时却未获得适当的名份。虽然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都留下了大量至今仍被称颂的艺术佳作,但却没有关于审美的系统概念。不过分析以上对于艺术的种种分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艺术是人的活动,人的创造,由此将艺术和大自然的造化相区别。有学者指出:因为当古代的思想家面对杰出的艺术作品并为之倾倒时,他们尚不能把这些作品的审美性质从知识、道德、宗教和实践的功能内容中区别出来,以至于他们无法用一种审美性质作为标准把关于美的艺术集合起来,而只能把它们和科学、技术的内容归为同类。

在中世纪,人们在古罗马的七种自由艺术之外,又加入了七种手工艺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艺术被分别归入了这两大门下。音乐和诗歌是学校里的教学科目,因而属于艺术门类,地位比较高。而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受到忽视的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因为从业者只需要像药剂师、木匠、泥瓦匠那样在工匠师傅的指导下,在作坊里以学徒的身份边干边学就行了,所以都被划入了手工艺术门类。这种状况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有所改变。

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上科学、文化、艺术发展最辉煌的时期,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一批既是艺术大师,又是科学家或工程师的人物,不但创造出了卓越的艺术作品,还在科学发明、工程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就是造型艺术地位的上升。达芬奇把造型艺术的地位从手工艺术提高到了自由艺术,甚至把他最为推崇的绘画提高到超过诗歌和音乐的高度,而与数学等学科联系起来。绘画、雕塑、建筑这些造型艺术此时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做“图画艺术”,这个概念日后也成为了“美的艺术”概念的原型。得益于伟大时代的这些大师们,自古就寄人篱下的造型艺术的地位从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连技术都包括在内的“art”一词在后世经常只被用在美术身上,甚至在很多西方著作里,“art”指的仅仅是美术的一个门类——绘画。

17世纪开始,欧洲文化中心逐渐从意大利转往法国。一方面,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独立,人们意识到建立在知识积累上的科学必须和艺术严格区分开来;另一方面,随着艺术向公众的普及,人们也需要一个能够把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门类统一起来的概念。同时,美与善、艺术与手艺之间的区别也开始被强调。1746年,法国学者巴特(Abbé Batteux)在著作《内含共同原理的美的艺术》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对现代艺术系统的确立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巴特将美的艺术明确为以愉快为目的的艺术,以此与功利性的手工艺术相区别,按这个标准,美的艺术共有五种:绘画、音乐、诗歌、雕塑和舞蹈。除了美的艺术和手工艺术外,巴特又把辩论术和建筑视为既提供愉快又具备有用性的第三类艺术,戏剧则是所有艺术的综合。

通过巴特对于“美的艺术”概念的明确,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也终于确立了。进入20世纪,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艺术”一词也逐渐得到了明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后,蔡元培首先运用了“美术”这个术语,其概念还包括诗歌和音乐。后来,中国的文艺界和教育界逐渐把“艺术”和“美术”的概念分离开来,“艺术”是总称,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学科,它包罗了美术、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书法等,也包括服饰、园林等很大的范围。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这个大门类里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绘画和雕塑。

问题看起来解决了,任何事物或者行为要能够被称为“艺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必须是人的创造,其二必须和审美相关。艺术虽然和技术区别开了,但仍离不开人通过一定技巧进行的主动创造。大自然创造的风景,蓝天碧海,长河落日,纵然再壮阔再美丽,也不能称为艺术。除非有人用笔把这美景画下来,或用相机拍摄下来,形成的作品才能叫做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不同于有功利目的的物质生产,而它与思想、道德等其他精神活动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艺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按照《辞海》的解释,“艺术”被定义为: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不过话虽如此,艺术的概念还没有百分之百地得到澄清,因为如果说艺术是审美创造活动,等于是把关于艺术的问题又推给了“美”——事实上人们对于“什么是美”也始终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又如何能明确指出什么是与审美相关的艺术呢?同一件作品,在有的人眼里美不胜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粗陋不堪。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如唐代人们以女性肥胖为美,现在人们却以女性骨感为美。更何况从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界出现了一大批光怪陆离、被冠之以“现代艺术”名称的作品,其中有一些从任何意义上都无法说它是“美”的。比如1917年,法国人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器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会,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并给它起了个道貌岸然的名字《泉》,此事也成了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样的一件“艺术品”,恐怕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来看都与“美”无关,但却在2004年击败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等作品,被推选为现代艺术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品。看来,艺术的定义非但没有明确,反而越来越乱了。所以,不光历史上人们对艺术的定义五花八门,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越发意识到:给艺术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节艺术的本质

虽然通过18世纪人们的努力,我们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但这个意义并没有被很好地界定,对艺术的本质也难有统一的定论。从中国先秦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的定义已有上百种。通过历史上对艺术五花八门的定义,也许我们可以对艺术本质的问题有大致的了解,但还是很难说真正地把握艺术本质。

人们对艺术的本质最早的认识是“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个观点从古希腊开始流行,而对此起到最大影响的就是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通过著名的“洞穴比喻”对真实世界作划分,真实世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理念世界”,它才是绝对而永恒的,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反倒是不真实的。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而艺术又是对现实的模仿,所以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和现实隔着三层”。所以在柏拉图眼里,艺术是低级的,艺术世界也是等而下之的。亚里士多德也承认艺术对现实的模仿性,但和他的老师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亚里士多德抛弃了虚幻的“理念世界”,强调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也强调了艺术的真实性。他甚至认为,艺术比现实还要真实,因为艺术不仅可以模仿事物现实中存在的样子,还可以模仿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可以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不应当是被动地照抄现实,还应当再现现实,对现实进行理想化的加工。也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艺术模仿能满足人的天性,所以人能从艺术中获得快感。显然,这种快感不是来自消极的模仿,而是来自主动的创造,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反映世界,还在于再现世界,创造世界。“模仿说”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还曾说,戏剧家的任务就是拿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世间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但这一观念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模仿说只适用于在现实世界中有模仿对象的艺术,如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而那些相对抽象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建筑、抒情诗、抽象绘画等,在现实中就根本没有用来模仿的原型。

另一种艺术本质观是“表现说”,这种说法在东西方都有悠久历史,汉代的《毛诗序》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之说。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界也流行起了所谓“艺术即表现”的观点,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克罗齐和科林伍德对这一观点做了最系统的阐述。克罗齐的两个观点——“艺术即直觉”和“艺术即抒情的表现”,强调人在刹那间的直觉和情感体验,认为艺术创造就是在这刹那间在人的内心完成的。相比之下,把这种情感或创造具体表现出来的活动却并不认为是艺术行为,而只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技术。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从符号学美学出发,进一步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汉末无双

    网游之汉末无双

    一件寄来的神秘游戏头盔,让因伤复原的牧云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级三国网游《无双》……汉末三国风云起,群英荟萃争天下。乱世歌者谁人胜,唯我无双定乾坤。
  •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 老公今天又吃醋了

    老公今天又吃醋了

    上一世的迟姝颜活的憋屈,明明是个大富大贵的命格,却被人‘借运’,福气变霉气,一手好牌打烂,家破人亡,亲戚霸占瓜分财产,高考考试被人举报作弊,前途尽毁。而她还傻兮兮的对策划一切的始作俑者好友感恩戴德。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点破这一场骗局,收她为徒。迟姝颜恨,浴火重生,成为闻风丧胆的女魔头,杀尽所有黑心肠的人,因此也断了自己的生机。重生一世,她带着上一世的记忆又回到高考前。这一世的她身负异能。她发誓将上辈子害她家破人亡的人全部踩在脚底。只是仇还刚报没多久。有一天摸到一个商圈大佬,竟然看见自己乖乖跪在大佬面前叫爸爸。迟姝颜震惊脸:我未来到底混的多掺?祁臻柏,帝都权势滔天,根基深厚祁家的掌权人,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长相俊美,性格冷漠,手段铁血强势,贵市排名第二的单身汉,哪哪都好,唯独体弱多病,被医生断定活不过三十岁。前世一生定格在二十九岁。然而今世,遇到她开始,就有些不同了。
  • 怎样处好婆媳关系

    怎样处好婆媳关系

    中国有句谚语:“婆媳亲,全家和。”这说明,婆媳关系的亲密无间是家庭幸福快乐的重要因素,因此所有的婆婆和儿媳妇都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婆媳如何相处”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人生必修课。
  • 七日一帝国盛宠

    七日一帝国盛宠

    “小东西,整整四年,我都无法忘记在你身体里的感觉,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么…”——英俊如魔的男人,将她狠狠压在教室最前方的讲台上,紧锁着她的魔魅双瞳中燃烧着邪恶的红莲狱火,让她颤抖地想起那段可耻的记忆。。。他是东晁帝国最年轻英勇的陆军元帅,被皇帝陛下赞美为:可与日月同辉的男人。他的一切,只能用“极致”来形容:极致完美的容貌、俊伟绝伦的身材、高贵优雅的气质、聪明绝顶的头脑,以及,对待敌时绝对的血腥噬骨,极致的残忍毒辣。他是自甘坠落于地狱,最美丽迷人的魔鬼。他性格孤僻,乖戾,高傲,不羁,光明的背后是沉重而挥之不去的阴暗。他一生战功彪炳,荣获帝国最多勋章,受天皇陛下亲自嘉奖,却被后人从史册上彻底抹去,甚至不承认他曾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骄傲,而这一切仅仅因为他爱上了一个敌国的女子。——我的悠悠,我的生命早已献给伟大的皇帝陛下。但我愿意将我的灵魂永远留给你,留给我最爱的女人,生生世世与你同在。——我要去找他,他在等我!他用骨血筑成了他信仰的丰碑,他无愧于他的祖国;我欺骗了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成全家国大义。现在,我不能再欺骗他了,我爱他,我只想跟他在一起。。。。她是亚国南方小城里的一朵娇弱可爱的芙蓉花。芙蓉,又名拒霜,当百花凋零,唯它傲霜绽放。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中,她仍然保有无限的生命热情,乐观积极,宛如拒霜花,所有的不幸和阴暗都不忍靠近她。。。。那一场樱花漫舞,融情的眼眸,注定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抵死纠缠的命运。也许只有风霜陡峭的绝壁天崖才能开出最美的花只有魔鬼的黑暗之心才能生出最纯粹的爱情——小东西,你喜欢我。——呸,你少不要脸了!。。。他给了她一切的极致:【极致宠溺】——她的一句模糊的呓语,让北平最寒冷的冬季,为粉樱飞舞芙蓉花覆盖;她的一个微笑,让他放弃了屠城的三光政策;她的一滴眼泪,让他虔诚地跪行千里为她祈福添寿【极致残酷】——为了争权夺利他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为了他们早夭的孩子他杀光了宅砥内所有伺候他们的仆役酿成举国震惊的惨案,为了将她囚禁在身边永不分离他杀掉她的万万同胞用鲜血染红了她热爱的故土【极致深爱】——他是公主殿下心怡的夫婿人选,却在大婚前一刻,跪在她面前恳请她的爱和求赎,对那唾手可得的帝王之位弃如敝帚【极至仇虐】
  • 花开彼时

    花开彼时

    为卿花开,因卿花落。话说,女人如衣,男人亦然。可是对不起,你是我穿不起的名牌。于是,他对我说,你配得起,只是不合身,要不然你换件试试?
  • 南织心中意

    南织心中意

    从校服到婚纱,那是她的幻想,是他的承诺,如今校服到婚纱,他的诺言实现了,她的幻想破碎了,也许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所以在这场殊死搏斗中,她伤痕累累,生不如死。婚礼还在进行,她看着他为另一个女孩戴上戒指,承诺一生不分离,她嘲讽地转身离开……
  •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ead Men Tell No Tales

    Dead Men Tell No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冥帝的娇宠

    冥帝的娇宠

    简介无能,寂寞,帝王心。她穿越而来,只想在这个世界简单快乐的活下去,遇见他,那个邪魅冷漠的男人,她会心疼他,会想要关心他,想一直待在他身边,没有原因。而遇到她,确不在他的预料中,她没有他身边那些女人漂亮更没有她们妩媚,却敢对他撒娇耍赖,黏着他,而他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抓住她宠着她又何妨?本文宠文一枚,无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