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88800000002

第2章 增订版序:我愿此生辽阔高远(2)

走在大街上,汽车乱变道,行人乱穿马路。我还记得,前几年好不容易街上有游行的了,偏偏有人抄起家伙把人给砸死了,仿佛死者的脑袋里藏着一个钓鱼岛。爱国的边界在哪里?

在家中,小区派来的电工师傅给我检查电路,修完后说,开票一百,不开票五十。利益的边界在哪里?

打开电视,电视台的媒介审判正在进行。今日之电视台何只是僭越法院,它还要做教堂。在辩护律师缺席的情况下,那些失去自由的“罪犯”或符号,不仅要承认有罪,还要在电视法庭上表示忏悔。公权力的边界在哪里?

夜晚,我遵守秩序在街上不开远光灯,以至于没有看到马路中间突然出现的一个大土堆,结果车子飞了起来,我险些丧命。白天在这里干活的人,为什么连个标识也不设置?责任的边界在哪里?

……

凡此种种,让我有时候难免感叹——每个人都在愤世疾俗,每个人又都在同流合污。而中国完成转型,无论是公权还是私权领域,都需要廓清自由的边界。没有众人遵守的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回想发生在中国的若干革命,我敢说许多从一开始就错了。真正伟大的革命,不在于解开奴隶身上的枷锁,让他们“翻身做主人”;而在于打破枷锁,让这个国家从此不再生产奴隶;在于每个人保有私民的基本权利,并做为自由担起责任的公民。

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借着这个机会,我想跟读者介绍《自由在高处》出版后我遇到的两个年轻人,谈谈自由与天命。

去年某日,我收到一封来自河北唐山的电子邮件。邮件的主人是一位名叫陈曦的年轻女孩。在信中,陈曦和我谈到自己的人生志向,让我看了很感动。我敢说,那是我收到的一封最知书达礼的信件。后来我才知道,陈曦实际上是个非常不幸的人。由于出生时遭遇严重窒息,她的语言和行动机能受损,既不能正常说话和走路,双手也只有两个指头能够自由活动。然而,即使是在这样一种恶劣的条件下,她也没有自暴自弃。学校的正规教育拒绝了她,但她靠着家教和自学,掌握了非常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回信中我说她就像《潜水钟与蝴蝶》里的主人公[4]。不同的是,陈曦的肉体不是“半途而废”的,而是从来就没有自由过。然而她又是极其幸运的,在精神上属于早早的知天命者。在信中,她对我说: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隐约的感觉,那就是“我与这个国家紧密相连,我会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5],可惜那时太小,我无以行动。……迈入少年时代后,我找到了文字这根手杖,可惜那时我依然幼稚,所写的只是与个人有关的东西,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十八岁。十八岁对我来说是一个分水岭,我由少年变成了青年,青年这个角色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也明白履行责任的首选方式就是写作,所以开始涉及杂文,也发过一些文字。……我祈望85后和90后是真正觉醒的一代,祈望看到更多的青年人换一个思路生活,变得自信而不是猥琐,勤学而不是懒惰,博爱而不是狭隘,自持而不是放纵。我祈望在大家平凡的生活中安静地潜伏,默默地看,点滴地记,朝着一个圣峰一般的地点前行……

今年五月,在出国访问之前,我曾开车载着几个学生专程去唐山看望了这个年少即知天命的女孩。由于身体痉挛,即使在有人搀扶的情况下,她每走一步都是艰难的。陈曦说自己相信“自由在高处”,相信“虽然身陷囹圄,但是囹圄之上有蓝天”。此一蓝天,我想即是天命吧。仰望窗外精神的苍穹,陈曦在那里看到了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

我要介绍的另一个年轻人叫小毕,家在山东济南,一个月前和父母一起到南开来找我。小毕只有十六岁,在济南的一所高中读高一。我们曾经通过几次信,见面后我发现他稚嫩的长相和少年胡适有几分神似,也因此更多了些亲近感。小毕说自己虽然是保送上的高中,但对于严苛的高中生活极不适应,尤其对老师没收课外书的行为非常不满,又因为读了《自由在高处》和我的其他一些书,他决定辍学,愿意拜到我的门下求学。至于学位这样的东西,都不再考虑,只希望自己能够不浪费光阴,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人才。

我能感觉到小毕年轻生命的张力和非同凡响。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只要我稍加努力,三年之后必定会落个好的收场。可是我不喜欢胜利,因为每一个光鲜的胜利者背后都有无数失败的人失魂落魄。强食弱肉的不是强者,而是杀戮者。只有帮助弱者才是真的强者。……选科不过是选择监狱的上下铺,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关键在于我如何越狱。……整个校园充满全民皆兵的火药味,对于知识,所有人大多只看到了竞争,无限的竞争,而不是知识本身。……没有一个指导的老师,精神的支柱,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去不顾一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您是我心中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我多希望您能接受我的请求,可以教导我,指引我,解决我常有的疑惑,让我有条不紊地前进。我不在乎学位,那不过是个空头衔。我也不在乎生活,能满足心灵的生活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活。我不怕吃苦,为了自己所爱而吃苦,那种感觉正是我渴望和跃跃欲试的。……自由在高处。我相信,至高处一定是心灵。以前我抬头仰望啊,可是天空阴沉沉的什么都看不到。如今我已经看到并感受到了它指引给我的方向。我需要避开拥挤的人群,独辟自己的幽径。即使高处不胜寒,我也会用自己的光和热让它变得温暖。

那天小毕和父母一起在南开听了我三节课,然后我们又在学校的咖啡厅里坐了很久。我了解了他家里的一些情况,并没有完全答应他。小毕让我想起自己十六岁第一次出远门的情景,以及后来对家庭责任的担负。我对他说,我从十六岁知道自己的天命,到后来辞职去法国读书,开始完全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其实走了十几年的时间。如果家里需要你担负责任,不妨先担负起来。这不是为了忍受,而是因为担负责任也是一种自由。当然,学校为升学率不择手段,不让学生看课外书是卑劣的。如果可行,转学到一个相对宽松的学校也未尝不可。

最后,我和他分享了《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一段话。高脱弗烈特舅舅说:“你得对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敬的心。……对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侮辱它,妨害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了。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有耐性就是了。”

那天,在夜色中看着一家三口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也近乎哀伤。几年来,我分明看到许多想到我名下读书的学生被应试教育卡在门外。假使我像古人一样有自己的私学之所,我是可以轻轻松松接纳他的,问题是我这里也只有我自己,而且常常漂泊四方。我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位远道而来的学生?这对我的确是个难题。眼下我能做到的,是保持我们的师生之谊,并在我每出一本书的时候,都第一时间寄给他。当然,如果小毕执意要把我当作他年少时代的瓦尔登湖[6],寻找一种梭罗意义上的可以试验的生活,我也愿意配合这种试验,并乐见其成。

《自由在高处》出版后,也有一些批评和误解。有的认真读过书中的内容,有的只是看了封面上的只言片语。譬如我在书中提到“改变不了大环境,就去改变小环境”,有读者据此断言我是维护现有不合理秩序的“帮凶”。我想说这只是简单的逻辑问题。其一,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在时代发生彻底改变之前,改变小环境的目的在于安顿具体的人。正如在时代发生彻底改变之后,仍然需要能改变小环境的具体的人。其二,做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是有价值的,也是最有效的。其三,大环境是小环境组成的,在此意义上,改变小环境也意味着局部改变大环境。我从未放弃对大环境的改变,只是在改变的方式上,多了些细节上的处理而已。在社会改造方面,这不是做减法,而是做加法。

相较于他人的误解,我更在意的是自己近几年身体麻烦不断,以至于不得不停下来,少做了不少事情。印第安人有句古老的谚语,大意是“身体走太快,要坐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而我偏偏是灵魂走得太快,身体却跟不上了。这两年我开始重新审视生活本身。有生以来,我处处与人为善,唯独对自己像个暴君。时至今日,周身可谓烽烟四起,示威不断。我一直说要带领好自己,但在照顾自己的身体方面,完全是言而无信。看在死去了的上帝的份上,在身体没有彻底变得糟糕之前,我想还是尽快把公正还给自己,从今往后,我必须像照顾好我的灵魂一样照顾好我的身体。

说到身体和灵魂,其实这也是一个边界的问题。我的劳累在于我的灵魂超出了身体所能支撑的边界,使其不堪重负。一个想带领好自己的人,必须在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下同时带领好自己的灵魂和身体。不同的是,前者完全成事在己,后者一半成事在天。当然,我不会因为身体出了点状况就想着养尊处优终日无所作为,我只期望自己能够带领好自己。伟大的加缪说过:“重要的不是医好伤痛,而是带着伤痛生活。”

济南的小毕来南开看我时曾和我说,他买了十本《自由在高处》送给同学。我问他看中了书里的什么内容,他说最打动他的是书中的自由和赤诚。也是因为这本书,他开始爱看书了。如果我不想让这个年轻人失望,我想我最应该保留的还是书中的自由和赤诚吧。

冬日已近,我愿所有寻得自己天命的人,能够呵护好内心的自由与赤诚。我的前半生,非常幸运地受了天命的指引,天命让我活得辛苦异常,但它于我终究是个好东西。借着近期《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一书的出版,我将其中一首《天命昭昭》引在这里,权当这篇新序的结尾。

余生摇摇,天命昭昭。

万念俱灰,一念永抱。

余生摇摇,天命昭昭。

无可限量,无可求告。

余生摇摇,天命昭昭。

子兮予兮,不负同牢。

灵魂是天空,身体是大地。灵魂和身体,同是我们拓展自由的基石,同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圣物。我愿我能和读者一样,在余下的生命里同时守卫好自己的灵魂与身体,守卫好一生的责任与自由。我愿岁月无负天地,我愿此生辽阔高远。

就此搁笔吧,亲爱的读者。今日早起,我在黑暗中点亮灯盏,伴着《潜水钟与蝴蝶》中的钢琴曲,度过了两个小时的写作时间。虽然这几年我在我所生活的时代已经很少听到什么好消息,但我依旧保有内心的这一段甜蜜的旅程。拉开窗帘,不知不觉外面的天已经亮了。自然之母终究是仁慈的,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光明总还是在那里。正如我,未尽天命之前,依然会在这里。

完稿于2014年11月18日清晨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

    人格是人生的基石,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格是心灵的明灯,它不断地在灵魂与意识之上,给我们以指引和激励。正因为有了对于人格的信仰,我们才会在风霜雪雨的日子里,始终不偏离前进的航向;正因为有了人格的孕育,我们的心灵之洲才能绿水长流,我们的青春之树才会长盛不衰;正因为有了人格的积淀,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如山一样不屈,如海一般博大……
  •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本书是作者在驻德期间所当记者采访的一些文字集结,可以作为一段心路历程,一个时间标签,一种历史纪念。此书不是的单纯叙事,而是一部触景生情的思想札记,它更偏重于抒发作者内心感受。通过作者的采访纪实,本书为我们展示出德意志家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而且,又涉及了外交时政、人生、社会、历史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并不断地给人以精神启迪。本书作者是央视驻外记者,从2005年2月28日到2008年6月30日,3年多的光阴,40个月,作者在德国当央视驻外记者。那是一段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变动不居的日子,作者接触了不同层面的人,采访经历了不同的事,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德国,但是却似乎总是无暇看风景。
  •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作者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
热门推荐
  • 麻科活人全书

    麻科活人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楼之表妹攻略

    红楼之表妹攻略

    穿越红楼,成了贾琏的表妹,清姐儿觉得一定是自己的穿越方式不对!话说红楼梦中琏二爷有叫周慕清的表妹吗?对清姐儿来说,红楼并不只是一场梦,而是真真切切的一生!
  • 甜宠不停,男神纵妻无度

    甜宠不停,男神纵妻无度

    推荐新文《青春蜜恋:这个校霸有点甜》。[宠文1V1]安曦玥睡了男神,男神非要负责,安曦玥:“我不答应啊,我还那么小,睡一次就要负责你是在耍流氓。”于是她逃了。逃了四年,带了个养女回来。男神非得说女儿是他们俩的,还去验了DNA。DNA结果有些诡异,孩子变成了男神的种。安曦玥被迫嫁给男神,说好为了孩子没错,可我不是你孩子的亲妈耶,还有。你对我为何那么宠?小包子:“我真是你女儿?”男神:“当然是。”小包子:“可你不是号称只爱我麻麻一人吗?我不是麻麻亲生的,你居然还跟我妈有一腿,渣男!”男神:“……你妈妈失忆了,她确实是你亲妈。”小包子:“到底谁傻?”
  • 重生之拐个忠犬夫君

    重生之拐个忠犬夫君

    上辈子,他亲眼送她嫁予他人,数载不复相见;再见时,她已被折磨的不复人形,他亲手揽她入怀,却听见她泪眼婆娑的诘问:三哥,你是否早已厌弃淼淼?他心如刀绞,却只能眼睁睁见她离他而去;重来一世,她再次出现,他一把将她捉来身边养着,喜怒无常的首辅大人痴缠不休?休想,这辈子,他只能是我沈之叶一人的妻!“三哥,这些人欺负我~”“别怕,爷弄死他丫的!”
  • 卢塞恩的星光

    卢塞恩的星光

    易苒,只那一眼我便相思入骨,此生非你不娶,我愿疼你入骨,为你遮风避雨。
  • 呼啸山庄(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呼啸山庄(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它是艾米莉?勃朗特短暂文学生涯中唯一的一部作品。尽管多年来世界各地的评论家一直乐此不疲地评论它、研究它,但奇怪的是,在它问世之初,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很少有人重视它,甚至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一个初学写作者的天真幻想之作。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呼啸山庄》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西方评论家高度评价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 弃女逆天:重生之庶女商途

    弃女逆天:重生之庶女商途

    何为锦绣?就是踩着别人的血,一步一步,织就自己的商业帝国!重生之前,嫡姐主母欺她善良,让她声誉尽毁无家可归,成为沈府的弃女……重生之后,一步一触目,一行一惊心!就连老天也逼她,最无助之时偏偏承受失去至亲之痛!好,既然都不想让她活下去,那就一起……死!哪怕你贵为王妃、太子妃,害她堕入魔道者,同样让你万劫不复!精彩且看一文不值的贫庶女如何步步生莲,凭借纤纤素手打下商女天下!
  •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人的成长,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低,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习则是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看待治学与教育这一人生的发展话题?本书精选了中外作家、教育家、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化名人关于这方面的经典文章,让您在耳目一新的观点碰撞中深悟治学与教育的真谛。
  • 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地理

    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地理

    这本书是为下面这些孩子写的:他们认为天堂就在天上;地狱就在地下;从来没有听说过伦敦或巴黎,认为“丹”这个单词仅仅是指一种狗。这本书以一个旅行者的视角来讲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过这位旅行者并不想把这本书写成旅行手册。这本书希望向孩子们展示他们目力未所及的世界,“从卡拉马祖到廷巴克图”。这本书希望孩子们不仅仅能知道世界七大奇迹,还能知道更多更多的世界奇迹和世界之最。我小的时候,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有一年过感恩节,我们烤了五种不同的派和一种馅饼,有苹果派、桃子派、红莓派、蛋奶……
  • 混沌狂神

    混沌狂神

    血剑暴杀凌云怒,只为少年不败之热血!一代lol电竞之王明羽衣锦还乡,正遇母亲意外去世,不禁悲愤醉死,却机缘巧合穿越至一名与母妃常年居于冷宫的废柴王子身上……面对曾经众人之欺凌,挚爱的悔婚,昔日王者于武道中风云再起,悟阴阳神道,夺最强本源丹魂,探身世谜团,从诸朝世界中杀出,所为兄弟红颜仗剑天涯,展开逆命之崛起!“那个曾经胆小怯懦的十七王子,如今,将带给你们风暴般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