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苏北某地有位李姓大户,家有良田千顷,方圆数百里堪称首富。李太公中年丧妻,只有一个宝贝女儿,自然珍爱如掌上明珠。
这年,李家女儿一十八岁,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李太公再三斟酌筛选,最后择定海州一户姓杨的人家。杨家世代书香门第,家境也很富裕,杨公子无论人品还是学识,在当地都数得上一流。李太公满心欢喜,经媒人通联,决定明年春上迎娶。
婚事既定,下一步就是准备嫁妆了。俗话说:“陪不尽闺女过不尽年。”李太公一方面对女儿疼爱心切,恨不能把世上最好的东西都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再一方面,他也想趁此机会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于是冥思苦想,日夜操心,每想起一件,就随手记下来。
这样日积月累,李太公记下的陪嫁物品竟达数百种,除了一般按当地常例陪嫁的“大八件”、“中八件”、“小八件”之外,他自己又想了许多,从穿戴之物一直到生活起居用品,房内的大小摆设等等,完全根据女儿喜好购置,甚至起床后用的铁梨木裹脚凳之类,其高低尺寸、款式造型,全部按女儿要求量身定做。就这样,李太公还觉得不够。
为了集思广益,这天,李太公特地请来各方亲朋好友,要大家帮着再出出主意,就怕漏了什么。可当大家见过李太公开列的陪嫁物品清单之后,他们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哪里还说得出话来?他们凡是能想到的,这清单上都已经有了;至于清单上还有的那么多东西,他们根本不可能想到,哪户人家嫁个女儿会有这么丰厚齐备的嫁妆?几辈子都用不完哪!
可李太公还是希望大家尽量再帮忙想想。
有位亲戚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个主意,对李太公说:“太公,你何不写个告示贴出去,向各方人士征求好主意呢?”
李太公一听,这倒是个好办法,高兴得不得了:“好好好,这办法好,就这么办。”
李太公于是就叫人写告示,在告示上说明事情原委,又把清单上已有的陪嫁物品一一列出,最后写明:凡再提出一件告示上没有的适用物品,赏银五十两。
这事儿立刻就在四乡八镇传开,五十两赏银实在太有吸引力了,所以大家都赶着来看告示,想碰碰运气,一时间,李家门前人头济济,简直比庙会还热闹。可那些人来时兴冲冲,等看完告示之后,一个个都像跑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离去。为啥?清单上的物品都这么齐全了,还能再想出什么来?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那张帖子没有人能揭下来。
这天,李太公正为此在家里闷闷不乐,忽然下人来报:“太公,有人要揭帖。”
李太公一听,喜得眉毛一挑老高,立刻来到大门口看。
只见众乡邻正围着一个讨饭的老婆子,李太公忙问:“谁要揭帖?”
下人指着讨饭老婆子说:“太公,就是她。”
一看要揭帖的竟是个讨饭的婆子,李太公的脸顿时沉了下来:“胡说!”
李太公很不高兴,老婆子脸上的神情却显得非常平静,她开口道:“是我,太公,是我要揭的帖。”
李太公不由一愣,这才注意地打量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讨饭婆子,发现老婆子身材瘦小,背也有些驼,但苍白的面容里似乎透出几许清雅,浑身衣衫尽管打了许多补丁,却显得干净利落,就连胳膊上挎着的讨饭篮子,也清清爽爽。
李太公心里一惊,觉得这个讨饭婆子不同凡俗,便小心翼翼地问:“老人家,您是说,您能说出我这帖上没有的嫁妆?”
老婆子点点头,随即轻轻放下讨饭篮子,指指告示,对李太公说:“是啊,你为女儿开出的嫁妆可以说应有尽有,但有一件东西,你还是没有能想到啊!”
“什么东西?”李太公不由瞪大了眼睛,胡子也翘起来了。
“小金锤。”
“小金锤?什么小金锤?”李太公如堕云里雾中。
老婆子不慌不忙地说:“这是闺女家专门在闺房里砸核桃吃的时候用的。”
李太公越发糊涂了:“还有闺女砸核桃吃专门用的小金锤?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老婆子似乎没有注意到站在她面前的这位财主老爷脸上惊讶的神情,她微微眯缝着深凹的双眼,平静地讲述着,从小金锤的形状、尺寸,锤头和锤柄的重量、比例,直到锤头部分一头圆鼓、一头尖的用途,讲得仔细而又生动,把李太公和周围众乡邻都听呆了,感觉就好像是在听什么仙人国里的故事。
李太公不由惊讶道:“您……您是怎么知道有这号子稀奇东西的?”
老婆子的声音依然十分平静:“我以前的嫁妆里,就有它。”
此言一出,刚才还闹哄哄的人们,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李太公也怔住了。他细细端详着眼前这个讨饭婆子,似乎悟出了什么,半天没有说话,伸手一把撕下告示,进了家门。
忽然,李太公想起应该兑现自己在告示上的承诺,于是就让家人去拿来五十两纹银,可是待追出去要赏给老婆子的时候,那老婆子却连看都没看这银子一眼,她弯腰提起篮子,挎上就走了。
望着老婆子渐渐远去的背影,李太公心里真是无限感慨。他长叹一声:“若不是她提醒,只怕终有一天,我女儿也会沦落到和她现在一样的境地啊!”
最后,女儿出嫁时,李太公为她办的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嫁妆。
(殷熙文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