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3400000014

第14章 薛侃录(4)

先生曰:“美色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261]这都是害汝耳目口鼻四肢的,岂得是为汝耳目口鼻四肢?若为着耳目口鼻四肢时,便须思量耳如何听,目如何视,口如何言,四肢如何动,必须非礼勿视听言动,方才成得个耳目口鼻四肢。这个才是为着耳目口鼻四肢。汝今终日向外驰求,为名为利这都是为着躯壳外面的物事。汝若为着耳目口鼻四肢,要非礼勿视听言动时,岂是汝之耳目口鼻四肢自能勿视听言动?须由汝心。这视听言动,皆是汝心。汝心之视发窍于目,汝心之听发窍于耳,汝心之言发窍于口,汝心之动发窍于四肢,若无汝心,便无耳目口鼻四肢。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个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口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那天理发生,以其主宰一身,故谓之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之真己。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汝若真为那个躯壳的己,必须用着这个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惟恐亏损了他一些,才有一毫非礼萌动,便如刀割,如针刺,忍耐不过,必须去了刀,拔了针。这才是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汝今正是认贼作子,缘何却说有为己之心,不能克己?”

译文

萧惠问:“自己的私欲难以克去,怎么办呢?”

先生说:“把你自己的私欲说出来,我来替你克去。”

先生又说:“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己。能够克己,才能够成就自己。”

萧惠说:“我也很有为自己着想的心,不知为什么不能做到克己?”

先生说:“你且说说你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是怎样的。”

萧惠过了很久,说:“我也一心想要做个好人,就认为自己很有为自己着想的心。现在想想,看来也只为的是躯壳外表的自己,而不是为真正的自己。”

先生说:“真正的自己怎么能离开躯壳呢?恐怕你连那躯壳外表的自己也没能做到。且说说你所谓躯壳的自己,难道不是指耳目口鼻四肢吗?”

萧惠说:“正是为了这些,眼睛追求美色,耳朵追求美声,嘴巴追求美味,四肢追求逸乐,因此无法克除。”

先生说:“美色使人目盲,美声使人耳聋,美味使人失去味觉,放纵驰骋使人发狂,这些都是危害你的耳目口鼻四肢的,怎么能说是为了你的耳目口鼻四肢呢?若是为了耳目口鼻四肢,就必须思考耳怎么听,眼怎么看,口怎么说,四肢怎么动作,必须要做到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去看、不去听、不去说、不去动作,才能成就耳目口鼻四肢。这才是为了耳目口鼻四肢。你现在整日向外追求,为着名利,这都是为了躯壳外面的事物。你如果为了耳目口鼻四肢,要做到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去看、听、说、动作,怎么会是你的耳目口鼻四肢自己能做到不看、不听、不说、不动作呢?一定是从你的内心生发的。这些看、听、说、动作,就都是你的内心。你内心的看视通过眼睛来发生实现,你内心的听觉通过耳朵来发生实现,你内心的言语通过嘴来发生实现,你内心的动作通过四肢来发生实现,如果没有你的心,也就没有耳目口鼻。所谓你的心,也不仅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只指那一团血肉,那么现在已经死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为什么不能看、听、说、动作了呢?所说的你的心,就是那能够看、听、说、动作的,这就是性,就是天理。有这个性在,才能生发本性的生生不息的事理,就称之为仁。这生生不息的事理,体现在眼睛就会看到,体现在耳中就会听到,体现在嘴中就能说话,体现在四肢就能活动,这都只是因为天理驱使,因为天理主宰人的身体,所以称之为心。心的本体,原本只是天理,原本没有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事存在。这就是你真正的自己。这个真正的自己,是躯壳的主宰,如果没有真正的自己,就没有躯壳,真是有它就生,没有它就死。你如果真为了那个躯壳的自己,就必须借助这个真正的自己,就必须常常保持着这个真正自己的本体。做到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惟恐亏损了一点真正的自己,刚有一点点不符合礼制规定的兆头萌生,就如同被刀割,被针刺,无法忍受,必须去除刀,拔掉针。这才是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己。你现在正是认贼为子,为什么却说有为自己着想的心,不能克己?”

薛侃录二十九

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译文

有一位求学的人得了眼病,十分忧愁。先生说:“你这是看重眼睛,看轻内心。”

薛侃录三十

萧惠好仙释。

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笃志二氏,[262]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263]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大抵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汝今所学,乃其土苴[264],辄自信自好若此,真鸱鸮窃腐鼠耳。[265]”

惠请问二氏之妙。

先生曰:“向汝说圣人之学简易广大,汝却不问我悟的,只问我悔的。”

惠惭谢,请问圣人之学。

先生曰:“汝今只是了人事问。待汝办个真要求为圣人的心来与汝说。”

惠再三请。

先生曰:“已与汝一句道尽,汝尚自不会。”

译文

萧惠喜好道教佛教的学问。

先生警示他说:“我也从小深信道教佛教的学说,自认为也很有收获,认为儒家不值得一学。后来在边远之地居住三年,领略圣人之学,如此的简易广大,才开始叹息后悔自己三十年的气力都用错了地方。大体来讲,道教佛教的学问,奥妙与圣人的差别只在毫厘之间。你现在所学的,只是道教佛教的糟粕,却如此自信地喜好,简直就是鸱得腐鼠。”

萧惠向先生请教道教佛教的奥妙之处。

先生说:“对你讲了圣人之学简易广大,你却不请教我感悟的,只问我后悔修习的。”

萧惠惭愧地道歉,向先生请教圣人之学。

先生说:“你现在只是顺着我的话随随便便在问。等到你修习了一个真想成为圣人的心,我再对你讲。”

萧惠再三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已经一句话向你道尽了,你还没有明白。”

薛侃录三十一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如何?”

先生曰:“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

观时请略示气象。

先生曰:“哑子吃苦瓜[266],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

时曰仁在旁曰:“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

一时在座诸友皆有省。

译文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什么?”

先生说:“你只要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存养内心到纯粹天理的地步,就自然能够理解。”

刘观时请先生稍微讲示一下未发之中的景象。

先生说:“这就像哑巴吃苦瓜,对你说不出的。你要明白其中的苦,一定得你自己品尝。”

当时,徐爱在一旁说道:“这样才是真知,才是行。”

一时在座的诸位学友都有所省悟。

薛侃录三十二

萧惠问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则知夜。”[267]

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着,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268],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译文

萧惠向先生请教生死的道理。

先生说:“明白昼夜也就明白了生死。”

萧惠向先生请教昼夜的道理。

同类推荐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

    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的美学不在于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由中国全方位研究并介绍尼采的学者周国平优美译作。尼采以美学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人生哲学经典——一生中不容错过的哲学经典。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热门推荐
  • 裁决者之殇

    裁决者之殇

    矗立于中环半山的梅道一号,是香港著名的半山豪宅。冯义霖就在这里独居。这天傍晚,夕阳西下,晚霞透过窗户射进屋内。冯义霖坐在窗边,俯瞰着维多利亚公园,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妻女了。半年前,冯义霖的独女为情自杀。女儿的死让冯义霖肝肠寸断,一夜白头。他的妻子自然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一病不起,没多久还撒手人寰。
  • 掌控乾坤:重生修罗女皇

    掌控乾坤:重生修罗女皇

    她是六道之首的修罗女皇,却没有想到,被信任之人陷害,跌落六道轮回,重生成为天朝哑巴公主。重生后的她,功力尽失,造就木灵体质,并只能重新修炼创生控命决!一个以杀戮为生的修罗,却只能修炼救死扶伤的功法,这简直让她有种自杀的冲动。不过,就算只能修炼救死扶伤功法那又如何?谁说救人的功法不能杀人?且看她如果逆境重生,重踏巅峰!
  • 腹黑总裁的美女保镖

    腹黑总裁的美女保镖

    镜头一:稀里糊涂被夺去了初夜,始作俑者振振有词:“你强要了我,得对我负责!”“女人强要男人?说出去也没信”“女上男下式,还说不是?”。镜头二:“你到底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我就是喜欢你不喜欢我,你改啊。”镜头三:“老公,我像什么呀?”“你像孙悟空。”“啊?我像只猴子?”“你永远逃不出我如来的手心。”
  • 二少有毒

    二少有毒

    向朋友吹牛睡了高冷女总裁,一转身却见她死死的盯着我,头皮发麻……
  • 法医手记之证词

    法医手记之证词

    一名女游客半夜死于度假区农家院,凶案现场发现一排奇特的血脚印。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终于锁定嫌疑人,眼见案情即将尘埃落定,却又被推翻……所谓的异睡症杀人,到底是真是假?匿名电话分别打到刑警队和刑侦局,举报已被派出所认定为心脏病发作致死的案件为他杀。三个地点接连出现三具尸体,死状、死因全部相同,凶案情节与一部探案小说高度吻合。在这些表象的背后,究竟有何恩怨纠葛?每一个案件都让人惊心动魄,每一个案件都让人唏嘘不已。对于法医来说,尸体就是最好的证词。在人性的天平两端,正义与邪恶上演着最胶着的较量。让一位神秘的女法医,用科学的方法带你与血腥、变态、恐怖正面交手,抽丝剥茧,寻找罪恶之源,为死者找回公道。
  •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散文卷。
  •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日本为什么与众不同

    日本为什么与众不同

    中国人看日本,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个是文化误区,认为中日同为东亚文化,同文同种,应该“团结一家亲”;另一个是历史误区,主要是侵略战争的历史,它使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看法增添了仇恨的成分。那么,中国人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日本,他们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他们如何看自己,如何看世界,如何看中国?本书作者通过16年在日本学习、工作的亲身经历,在对日本近距离观察的基础上,对大家都关心的这些问题进行考察,试图还原一个真实客观的日本。
  • 快穿攻略我不是萝莉

    快穿攻略我不是萝莉

    木棉,做为A市特殊研究院s区(超级异能者聚集地)的一员,成功被一个名曰系统的东西用五个鸡腿诱惑,成为快穿者的一员。“那个啥…系统…我们可能走错片场了…”木绵看着面前一言不和就黑化的男人怂怂道,“…经系统检测,并没有。″“可是,我的小奶狗去哪了?“叮,您的系统己下线,请稍后再播”“我今天要吃红烧排骨,清蒸鲤鱼,酱香猪蹄……”“好。”是夜,“你你……你干嘛……”“你吃完了,该我了吧?”某人一脸无辜……男主同一人,女主傻白甜,精分系列,女主成长型,有女配但不恶毒!不准骂我书!不准骂我孩砸!否则……
  • 多元文化模式与文化张力:西方社会的创造性源泉

    多元文化模式与文化张力:西方社会的创造性源泉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展现了某种非凡的创造性。就文化而言,这种创造性究竟出自何方,在现有的一些著作或教科书中是难觅恰当答案的。本书通过对占希腊文化两重性及其张力的解读,对西方文化的多元性的分析,尤其是对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日耳曼精神之间的张力、冲突与融合的解读,阐述了西方文明如何在吸收他者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历程,以求对上述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此外作者还对为什么说西方正经历一个“末人”的时代,其文明的“悖论”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使读者从中获得某种反思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