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2200000008

第8章 美国·入伍参军(8)

打了几天M16,我们也有些疲了,关键是总做俯卧撑,做完胳膊一边抖一边去接着打,只会越打越差劲,结果成了个恶性循环,我们从一开始的渴望打靶渐渐变为巴不得赶快结束,不然一直打就意味着一直得做俯卧撑。动不动一下午就要做千儿八百个,那谁受得了?

好在打了四五次M16后,教官“良心发现”,给我们换了个口味——M249。

听名字很陌生,但说到CS里面的大菠萝,B51,广大游戏迷估计瞬间就了然于胸了。它是美军配备的一种轻型机枪,子弹和M16同为5.56毫米口径的北约标准弹药。这个沉甸甸的家伙拎在手里感觉的确比M16要有气势,给人带来的自信心都不一样。而且M249是可以进行精确瞄准的,我们练习时要求三枪连射,不过这个就没打M16那么严格了,保证每名士兵用过,会用就行。

要说最爽的,还是后期的M2射击练习。M2全称为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发射12.7×99毫米大口径弹药,常用于步兵架设的火力阵地及军用车辆如坦克、装甲运兵车等,它主要用途是攻击轻装甲目标、低空防空等。而且这款枪的生命力非常强,从1921年开始服役,到现在还有许多国家的部队装备着其各种衍生枪型。

当然我们学习的这款也是改良了好多代的,也有它自己的型号名称,M2在美军主要配备各种车辆和直升机,或是用在阵地防御中,用来在交火时进行火力压制。

我们学习的时候,M2是架在地上的,前方堆着半圈沙袋,操作时需要机枪手坐在地上,双手各握一个手柄,扳机由大拇指按发。打之前教官会告诉我们如何瞄准、如何控制。但当扳机扣动之后,一切就不由我们做主了,这家伙一开始发射,几乎就处于一种“疯狂”的状态,声音巨大,周围地面尘土飞扬,枪身连带机枪手都在剧烈抖动,即使是大白天,子弹打出去后也是一道光。我当时被震得几十米外都看不清,更别提要瞄准了。不过实话实说,这玩意儿打着的确过瘾,那是一种让你觉得可以摧毁一切的能量。如果教官不提醒,估计没有人肯主动停下。

关于枪械我们就学了这么多,最主要的还是练习M16,提高枪法精准性。再辅以隔一天一次的体能训练,新兵们的积极性倒也提高了不少,毕竟射击是一种释放压力的绝佳途径。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手雷投掷、挂载榴弹发射器的M4,以及AT4单兵手持式反坦克火箭筒等破坏力更加巨大的武器。至于手枪,居然不属于美军的新兵训练科目,而是让我们下了连队后再去学。

不过越是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在训练中就愈发危险。而此类训练场地一般也都被安排在基地的边缘靠近山区处,即使出现失误和险情,也能把伤害降至最低。

手雷投掷的练习场就在一片小树林的边上,每次可同时提供五位学员进行投掷训练,两两相隔在30米以上,每个人前面都有一道平胸高的厚实围墙,用来抵抗手雷爆炸时的威力。

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上来就投真的手雷,那样的话估计到毕业时一个营房60人能剩一半就算不错了。在掌握动作要领后,教官会让我们先练习投掷训练弹。美国人有钱,训练弹也不能含糊,一样都得会爆、会响,只是没有杀伤力,尽量模拟真实的状况,不然怕我们这群傻孩子心里没数。

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扔东西谁都不会失误,打个比方,你找人让他从地上捡石头扔出去,扔10次,基本上次次都能保证又高又远。可那块石头一旦换成了一颗手雷,有些人的手就不是自己的了,好像抹了黄油一样,有扔歪的、有滑手的,还有见高不见远、掉下来砸着自己的,害得教官每次在一旁看他们投掷都如临大敌。虽然训练弹伤不了人,但是训练都做不好的话,投实弹就真等于“大开杀戒”了。

训练弹是每人四枚,这个没有重练的机会,不管你投的是好是坏,投完了一会儿每人再投一枚真弹。只不过那些投掷出现问题的孩子,每投歪一次,教官就会在他们衣服领口处绑根白布条,投坏几次绑几根,作用就是便于在稍后的实弹训练中提醒教官们要格外留意,这些孩子手里没准儿,一定要加倍小心。

对于我这个狂热的FPS(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游戏迷来说,那些原先只能在电脑上过过瘾的武器,如今真的都到了自己手中,颇让人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特别是在《三角洲部队》中无限痴迷的M4榴弹发射器和AT4反坦克弹。

美国人有钱从新兵训练打这两种武器就能看出来,不但要练,而且必须保证每人都打过实弹。流弹还好,因为不一定非用爆破弹,我们打的就是烟幕弹,便宜还不怕伤着。AT4就贵了,而且这玩意儿还是一体的,打出去后弹筒就废了,得运回厂里让专业的军工人员重新填弹。

所以我们练的时候先学习技术动作,掌握后戴上耳塞,教官在身边指导着,准备妥当一扣扳机,筒子里那颗大“炮弹”悄无声息地就出去了,一秒钟后听到“唰”的巨响,紧跟着才是远处的剧烈爆炸。

此外,我们中间还穿插着要上一些室内课,包括如何读地图、野外生存课程和军事法等等。反正来美国这么久,甭管到哪儿,都少不了和性骚扰相关的课程,也不知道他们是多喜欢骚扰别人……

13.压力陡增

第7周,理论和基础训练差不多都学完了,我们算是正式开启了最后一个阶段:蓝色阶段的课程。如果说前面的红、白阶段是对士兵自身能力的训练,那么蓝色阶段主要学的就是团队配合及综合演练,可以说蓝色阶段=红色阶段+白色阶段。

个人能力,比如枪法、身体素质这些东西,跟脑子没关系,只要你肯练、勤练,都能练出不错的效果。所以说,一个学员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关键还得看这最后的“蓝色阶段”,它检验的就是你能否把之前6周学来的所有东西充分融入综合演练当中,有效歼灭敌人,保护自己。身体练得再强壮、枪法再准,没有一个好脑子,上了战场依然是炮灰。

但这些东西根本不是我们所能总结出来的,许多人觉得把枪打准、武器都会用,自己就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估计也不是只有我们这一批人才有类似的想法,因为第7周开始的第一项训练课就是野外丛林遭遇战。

记得那天我们60人全副武装,被教官分成了几支小分队,分别选出队长,之后就被拉到一片密林中分开进行训练。

其实也没有具体的任务。教官仅仅给了张标注了目的地的地图,告诉我们要穿过密林到达那里,途中可能会遭遇“敌人”,要我们完全按照战时标准去消灭敌人、扫清障碍,抵达目的地。

同时,途中会有两名教官跟着我们,但他们不提供任何帮助和意见,仅仅是在我们遭遇其他教官所扮演的“敌人”袭击时,判断我们的反应和统计“伤亡”。

我们小队一共有8个人,队长是宿舍里的“活宝”自告奋勇来当的。读完地图后,他就拉着我们进了林子。随行的两位教官一前一后,也不说话,就跟透明人似的,始终和我们保持10步左右的距离。

走了大约5分钟,队长突然身子一矮,就听他脚下“砰”的一声闷响,随即飘起一团白烟。远处的教官紧跟着道:“你踩中了地雷,阵亡!”

这一下,刚才还兴高采烈边走边演讲的“队长”,变成了垂头丧气跟在最后面的“已阵亡人员”。

又走了一会儿,估计已经到了密林的深处,我们有点摸不准方向,于是几个人拿出地图凑在一起研究。谁知正“讨论”着,一侧几十米外突然响起了枪声,还没等我们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儿,教官已经又确认了两位队员“阵亡”。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分散!寻找掩护还击!”我们剩下的5个人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跑。

等我找到一棵树藏好后,就只剩下3个人了。还击了没两下,对面的枪声戛然而止,只听教官道:“训练结束!全体阵亡!”从听见枪声到战斗结束,我们竟然连一分钟都没能挺过。

列着队从林子里出来,是我们的目的地,这里已经聚集了另外几个小分队的人,看样子他们也没好到哪里,一个个都低着脑袋不敢说话。

又过了大约半个多钟头,所有进入树林的小分队都走了出来,十几位教官把我们围在中间,先是每人200个俯卧撑,做完后,负责这次训练的主管教官扬起交上去的“作战报告”,对我们道:“都看看吧,这就是你们的水平!没有一支队伍是合格的!有的甚至连地图都可以看错!你们以为会打个枪就是兵了?我外祖母都比你们打得好!美利坚合众国不需要只会打枪的机器!要的是能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出色完成各种任务的军人!今天,只是告诉你们,作为一名合格军人的训练才刚刚开始。以后你们每周至少要进行两次这样的实战训练,所有人都要轮流当队长,学习战术配置、合理安排队员的战术位置,对每一场遭遇战都要做到快速反应。如果在学期结束时你们还是这样一种状态,统统给我滚回家去!一个不要!送这样的士兵上战场,不如直接在这里枪毙算了!”

其实这就是个下马威,美国军队早就有一套成熟的训练体系,他们清楚地知道新兵在什么时候会产生焦躁心理,什么时候需要当头来一棒槌,灭灭我们的“气焰”。

这次以后,我们算是真的感觉到了压力。毕竟谁也不想在遭了三个月的罪后又被送回家。之后的大课小课,不管理论还是实战,大家都变得认真和努力了。

两周时间里,我们可以说是用飞快的速度完成了各种团队协作课目,比如野外遭遇、搜索房屋,还有营救人质,等等。虽然在和教官的遭遇战中我们基本还是“被全歼”的结局,但至少反应更快、战术运用更合理了,时不时还能消灭掉“对方”的几个有生力量。

就在最后一周的“超级大拉练”开始前,我们还学习了两天的格斗。我原先看电视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擂台赛叫作“站立式格斗”,难道还有跪着打的?直到上了美军的搏击课才知道,我们还真是跪着学的!

美国军队的基础近身搏击课程总结起来就五个字:“跪着勒脖子”。据说跪着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我们受伤的概率;另一方面主要锻炼的就是混乱状态下的近身贴地搏杀,因为这时候下半身一般用不上。美军格斗的必杀技就是勒脖子,即近身搏击时,要想尽办法勒住对方的脖子,自身处于下位,该如何翻上去,处于上位时又该如何有效控制。只要扣住敌人的脖子,他基本上就失去战斗力了。

而对于我来说最不幸的就是,练习的对手又是一位“黑大壮”,人家的胳膊长,而且粗,都快超过我腿粗了,两天时间里我被他勒得连饭都不想吃。

不过我最想不通的就是,美军的训练,从使用武器来看非常务实,只要有条件,一定会让你挨个儿练,但对于近身搏斗这种课程,又有些过于形式化,本身两天就练不出什么,还都是大海绵垫垫着,甚至都不让出拳、不准站起来,保护得又有些过了头。可能在他们看来,作为美国士兵,遇到近身搏杀的可能性很小,知道会用,特殊情况下不至于束手待毙就行,真是喜欢而想练的话个人下去练去。反正军队里关于徒手搏击也分段位,可以自己慢慢考。

虽然美军崇尚高科技武器,但是各样的战斗技能依然被安排进了课程,除了近身搏击,还有那种两头套着大海绵的棍术训练,人手一根,两两对练,打的时候戴好护具,嘴里还要不停大喊,其实更像是一种士气训练。

当然,格斗课程结束后也要进行考核,考核的方法更奇葩——他们找来一位身材最高最壮的教官,戴上厚厚的拳击手套,然后我们逐一上前,要想尽办法绕到他背后,一旦抱住他的腰,就算作考核及格了。看似简单,但一个身高2米、200多斤、深谙格斗术的人全神戒备站在那里,就好像堵墙一样,要绕到他背后哪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他还会主动攻击我们。一场考核下来,光是被这位教官揍晕过去的就有好几个,每个人上去都会先挨他几下,运气好的,教官很快就卖个破绽让你抱住,运气不好的就等着躺地板吧。而据说教官要打谁,关键就看这家伙是否长着一张“欠揍”的脸。

14.摸底测验

终于,新兵营的训练逐渐接近尾声。美国部队实行的不是统一训练、统一考核、最后同时毕业的方式。因为他们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征兵,所以只能是满一批、来一批、练一批、走一批。

早前比我们先来的一些孩子们有的都已经完成了毕业暨入职仪式,有的则拉练还没有回来。经常看着那些穿着崭新军装的年轻人在基地内走来走去,说不羡慕是假的。我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吃尽了苦头,把人生前20多年没干的活儿都给补了回来,为的就是最终能穿上那身军装。

当然,要讲什么国家荣誉感的话,我没有。相信不光我们这些外来的,即便是许多美国孩子也不一定会有。当兵,对这里90%的人来说,仅仅是一个职业,一个养活自己的饭碗。

第9周的最后一天,毫无征兆地,午饭后我们被教官要求全副武装在训练场列队。教官简单介绍了一下即将开始的拉练,随后四个营房近240人就钻进了基地旁的深山。

虽然教官们对于这次看似突然的拉练没说什么过多内容,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明白,这将是最后的演练。因为此次除了个人装备,我们几乎带齐了野外驻扎所需要用到的一切物料。

部队行进了大约五六英里,在太阳即将落山时,来到密林中的一片开阔地,这里就是我们今后一周拉练的“大本营”。

同类推荐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人是城市的载体和灵魂,城市的性格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之中。在通讯发达、交通迅捷的时代,异地求学、经商、旅行,成为我们日常的生活主题,品读城市性格、掌握各地人群特征,既是“胸怀祖国”的表现,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往、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的需要。本书精选了全国42个最有代表性的性格城市和地区,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中国城市的性格,品位各大城市人的性格魅力,感受它们之间不同的特质!
  •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是作者王秀杰写的关于中国历史上伟大友情的故事。包括李白杜甫的友谊,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的故事,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情,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友情,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友情,王安石与苏轼的友情,辛弃疾与陈亮的友情,陆游与范成大的友情,顾炎武与归庄、傅山的友情,林则徐与邓廷桢、魏源的友情,秋瑾与吴芝瑛、徐自华的友情。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热门推荐
  • 木小绵的竹马记事

    木小绵的竹马记事

    木小绵很痛苦,并为有宋晨这样一个白痴竹马而羞耻,记得小时候不懂事,惹到了一个死胖子,不过将宋晨带了出去装个气势,谁料宋晨这丫的一上去就抱住对方的大腿说:“好汉饶命!”擦!这是一个男人说的话嘛?本姑奶奶是宁愿战死好吗?于是,她真的光荣的被打了,还被抓花了脸!被胖子打也就罢了,谁知道宋晨这个家伙,一路边哭边嚷嚷:“哇~~我媳妇儿被人打啦,呜。。。”于是整个小区都知道木小绵被打了,这个不争气的,本姑奶奶迟早有一天要甩了你这个拖后腿的橡皮糖,木小绵在心里恨恨的想着。可她似乎忘了,如今的竹马,却也不是当初的他了。
  • 进击的熊猫

    进击的熊猫

    什么?堂堂第一法师被陷害弄到删号自杀就算了,可是为什么再回来的时候会变成一只熊猫?什么?你说是系统BUG?还没办法删号?难道就要姐顶着这么个熊猫皮继续复仇之路么?从一个职业的巅峰高手变成卖萌一流战斗力-5的团子,只是想要给背叛她的人一点颜色看看,怎么就这么难?喂,那个身为游戏总策划却冒充普通玩家的家伙,你快点给姐一个交代!
  •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 续焚书

    续焚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魂镇

    魂镇

    发生在2017年的喜剧浪漫爱情灵异故事。故事讲述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爱情故事带点小的灵异。
  • 朱公案之美人如花

    朱公案之美人如花

    话说这天正是正月十六,朱公等众人依旧在汴梁城中观灯游玩。因昨日未曾看得尽兴,朱公便吩咐众人各自游赏。其余人等暂且不提,单说那仵作。这人除了查案时爱刨根问底之外,平日里只是沉默寡言,也不甚爱热闹,走着走着便到了一处人烟较少的地方。仵作正欲歇歇脚,忽然听得身后一阵环佩叮当,香气袭人,不由转身观看。只见身后走来一年轻女子,穿绸裹缎,头上还有各色名贵珠宝,甚是华丽;手中还拿着一朵鲜花,娇艳欲滴。再往脸上看时,更是惊艳——这女子,却是无论由谁看来,都称得上是一等一的佳人,要是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言语来比她,便是俗了。
  • 兽世奇缘:雌雄傍地走

    兽世奇缘:雌雄傍地走

    一朝穿越兽世,巧合?掌命轮,断千机,遇到各类女神婊、绿茶婊、心机婊时霸气又毒舌与她们步步周旋斗智斗勇。当兽世不太平出现动荡,妖兽降世、食人花变异、彼岸花开、百兽嗜杀成性,喝喝小酒谈谈恋爱的女主柒子注定要踏上征途,带领着男主们杀妖兽震四野,踏上兽界顶端,还兽界一个太平盛世!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兽世旅程!
  • 成功做人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成功做人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100个做人细节,100次成功机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人生创造无限的价值,他就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微不足道的细节,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本书没有长篇大论地讲成功做人的大道理,全是实实在在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折射出的道理蘊含着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