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家务活儿的迈克尔却从小就爱臭美。一天到晚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脏得像泥猴似的迈克尔,一到星期六晚上,不需要任何人提醒,总是不厌其烦地洗脸、洗手、洗澡,毫不吝惜地大抹妈妈和姐妹们的化妆品,直到全身发出好闻的香皂味儿。星期天一大早他就跳下了床,站在他的小衣柜面前挑挑拣拣,不断试穿,极力把自己打扮得整洁而又漂亮。天生卷曲的头发被他精心梳理得中规中矩,纹丝不乱,绝对没有头皮屑。一遍遍地对镜检查过所有细节,确信形象已经完美无缺,便催着一家老小赶快出门。
詹姆斯夫妇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星期天要带孩子们去镇上的教堂做礼拜,还要去超市采买食品和日用品。一家人来回的路上,就成了迈克尔“孔雀开屏”的黄金时空。他那雪白的衬衫领口、袖口都紧扣着,还系着精致的蝴蝶结,长裤上的折印熨得笔挺,皮鞋擦得贼亮。他昂头挺胸,目不斜视,心里却十分在意路人的关注和评价。迈克尔本来就眉目清秀,黝黑的肌肤被他擦洗得娇嫩发亮,加上精心的“武装”,走在路上非常抢眼,男女老少都对他行“注目礼”,让他赚足了“眼球”,好不得意!常有熟人和陌生人夸赞:“迈克尔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模特儿!瞧他那神气劲儿!”“这是谁家的孩子?简直像一个小天使!”“看马路对面那个男孩,从小穿戴就这么体面,长大一定是一个受欢迎的绅士!”迈克尔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美。拉里挖苦他像《皇帝的新衣》里的傻瓜皇帝,“严肃得可笑地满街隆重游行”,他把嘲讽当做喝彩欣然笑纳。盛装出行的迈克尔颇具绅士风度,任凭哥哥和姐妹们取笑,既不还嘴也不动手,怕弄脏了自己的漂亮衣服,破坏了自己的美好形象。
热衷打扮与酷爱运动、讨厌家务活儿一样,他好恶鲜明,选择性很强,一点儿也不加掩饰。
迈克尔爱臭美有几种动机,除了天性爱美、有点儿虚荣心外,还因为深深的自卑与挫折。
迈克尔争强好胜,渴望受到大伙儿的欢迎和钦佩,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角色;但是他的心愿只能在球场上得到部分满足,在球场外他只是一个不起眼、没人感兴趣的小男孩。球场上的风光也是打折扣的,你还没有到擅长领域的职业大场面去比试过,谁知道你那点儿玩意儿是不是只能哄哄毛孩子?
迈克尔沮丧地发现,虽然别人承认他棒球、橄榄球打得好,但他显然不是同龄人心目中的帅哥。
迈克尔的小学生活充满烦恼。不少男生挑他的刺儿,嘲笑他蓄的是幼稚可笑的“小孩头”,模仿他爱吐舌头的习惯,挖苦他爱照镜子,好打扮,奚落他所有与别人不同的小细节,不断起哄、骚扰他。他成了喜欢恶作剧的男孩们永不衰竭的乐趣源泉,他们以迈克尔确有的几个小特征为基础,不断地夸张和虚构,不停地往里头添加笑料与噱头,千百次地重复那些无聊的玩笑,好像迈克尔比卓别林电影里的那些经典场面还要逗乐。
男孩们对迈克尔的取笑捉弄常常当着许多女生的面。女孩们开始只是旁观,后来一些女同学也跟着起哄。一个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男孩是绝不会得到女孩子的尊重的。没有加入女孩们的“起哄拉拉队”,却一直把迈克尔的狼狈不堪看在眼里的女生,对他也没有好感。她们也许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不拿正眼瞧他,在心里偷偷地可怜他、轻视他。
迈克尔对这种灾难性的连锁反应心知肚明,却无计可施。他不能和每个人都打架,不能为别人的每一个小动作、某一句话和一个眼神跟人翻脸。他打了不少的架,仍然不解决问题,因为个子瘦小的他缺乏威慑力。他不能扭转局面,只能听凭自己在女孩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迈克尔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很强,这样的处境让他感情上很受伤害。
就算迈克尔没有沦为男孩们任意取笑的角色,他也不可能成为“万人迷”。女孩们倾慕的是那些身材高大、脸庞英俊、举止潇洒的小帅哥,她们希望未来的男朋友是万人瞩目的运动员。那些头脑聪明、门门功课都得第一的智多星,也比较有人缘。迈克尔和别的不起眼的小男孩一样,只能充当帅哥们与漂亮女生间欢声笑语的观众。迈克尔从来没有交往比较多和比较信任、亲近的女同学。那些在女生中受欢迎的男生,放学后常常邀约女生一同去看电影、逛超市、吃冰激凌,迈克尔却只能充当仆童,替她们先把书包送回家,向家长转告她们为什么要晚回家的谎话。只有这种时候她们才会想起他来。没有谁会想到接受这样的委托,迈克尔会是什么感受。望着女孩们与帅哥欢快远去的背影,迈克尔垂头丧气地独自回家,有时竟忍不住流下辛酸的泪水。他常常重复这样的经历,既郁闷又无奈。
一个名叫安琪拉·维斯特的女孩,长得很漂亮,与迈克尔同校,高一个年级。从小学五年级起,迈克尔就暗暗希望安琪拉能够喜欢上自己。他尽量隐藏引起别人嘲笑的那些特征,从不在她面前吐舌头,希望她对自己产生好感。安琪拉住家比迈克尔远,他每天上学都早早出门,尽快赶到校车停车处为安琪拉预占座位。远远地看见安琪拉的身影,迈克尔就笑着打招呼:“安琪拉,快来!我给你占了最好的座位!”
安琪拉上车后总是故意避开迈克尔的眼光。她每次都和别人坐在一起,哪怕两三个人挤一个座位,也从来不朝迈克尔身边凑。迈克尔仍然偷偷帮安琪拉占座位,安琪拉始终没有领情。
只有投身于运动场,迈克尔才能找到自信和快乐。过去他只是从打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获胜的喜悦,现在球场又成了他治疗感情创伤的地方。他经受的痛苦难与人言,连父母都不知道他遭受的挫折和内心的沮丧。他把这些深深地埋在心里,憋足了劲儿,一心想把球打好,让所有瞧不起他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女孩们对迈克尔不感兴趣也成全了他。这样不仅节省了零花钱,更保证了他打球的时间。既然没有别的事情好做,他就迫使自己静下心来,埋头于球场上的拼抢。迈克尔不仅要打棒球,还要打橄榄球,有时单是这两项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时间就要发生冲突。学校棒球队渐渐有了点儿名气,跨校、跨镇的比赛越来越多,常常连上课都挤掉了。
那些不注意球队活动日程的贪玩女孩,以为迈克尔仍像一个闲得无聊的退休老头,有足够的时间供她们差遣。当她们又让迈克尔替她们把书包送回家,代她们向父母圆谎的时候,迈克尔不是早就不见了人影,便是马上摇摇头说:“我没空,校队马上要上车去外地比赛,不到晚上10点钟回不了家!”看见那些女孩们既意外又失望的表情,迈克尔的郁闷失落得到了一种补偿。他亲眼看到球队里有的球技本来不错的帅哥,总想着和漂亮女生出去玩耍,常常借故请假,不能集中精力好好打球,水平不断下滑,终于被淘汰出队。这也是值得牢牢记取的教训。迈克尔的心思慢慢地完全回到了心爱的球场上。
在家里,迈克尔主要是打篮球。伙伴们放学时间不一,常常凑不足人,所谓打篮球经常只是做一些单项练习。父亲热爱篮球,在他那个年龄段里,算得上是一个不坏的业余球员。迈克尔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许多篮球知识和基本技术。
最爱和迈克尔一对一练球的是二哥拉里。拉里个子高、球技出众,刚进校就被网罗进了篮球队,是校队里的主力队员。NBA的那些大明星迈克尔只能在电视和电影里看到,拉里却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年龄相仿的亲哥哥,是他可以天天看到,还可以与之比试的教练兼陪练。
迈克尔打篮球才起步,拉里与他的距离已经拉得很大。这一点儿也不奇怪,迈克尔把许多时间投入到棒球和橄榄球上,拉里则在篮球场上驰骋跳跃,发展自己的篮球感觉和技巧,而且拉里的身体条件、兴趣和运动能力都很适合打篮球,他的篮球天赋不久就展露出来了。在迈克尔眼中,拉里打篮球的本领太神奇了!他的弹跳能力非常强,原地起跳、在运球时跨步跳起或两脚并立起跳,都要比迈克尔高出一大截。拉里能够高高地跃起扣篮,让迈克尔既崇拜又羡慕。拉里还能在原地或者在运动中完成一些360度的高难度动作,更让迈克尔佩服得五体投地。拉里成了迈克尔在NBA明星以外的头号偶像。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拉里头顶没有超凡入圣的光环,迈克尔敬佩拉里,却不相信他是不可赶超的。他把拉里视为奋力赶超的目标,决心把拉里的绝招一样不落地全都学到手。他利用亲兄弟的特殊关系和天天都在一块儿的机会,只要有空就硬拉软磨,逼着拉里没完没了地和他对练。当他累得迈不开步时,眼睛仍然紧盯着拉里,看他怎么完成那些动作,并在心里揣摩着下一步如何模仿他的动作。
两兄弟的对练常常以吵嘴打架告终,这多半是因为迈克尔争强或者耍赖。路人看见以为兄弟交恶,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打打闹闹中,拉里和迈克尔兄弟加球友的情意是多么深厚!
一旦爱上篮球,迈克尔一天到晚心里都装着篮球。早上出门上学前,他会抓紧几分钟的空当投几个球。中午回家吃饭,他牺牲午睡时间奔跑在篮球场上。下午放学回家一直练到天色黑尽,几乎看不见篮球和篮圈,他还在凭着感觉练习。晚上有月光,练;夜色幽暗,练;下小雨,练;暴雨如注,他练得停不下来……与高手拉里的对练,加上他的刻苦练习,篮球技术不久就有了显著提高。虽然他的个头仍然比较矮小,却凭着出色的技巧被选进了小学篮球队,很快成为一名生气勃勃的闯将。
格言警句
我的人生态度是,你若一直攻击我的弱点,那么我会将此被觉察到的短处转变成优点。——迈克尔·乔丹